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情将终老不悔余生 » 38.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8.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大二下学期伊始,学校组织开展女生节系列活动,我和赢筱菁之间的接触多了起来,她是一个认真且娇小的传统型北方姑娘,时任女生部部长的她负责女生节系列活动。子活动中有一项心愿认领的项目:女生写心愿,男生来认领完成。活动过程中发生了特殊情况,一个男生认领女生心愿后要求为其完成,当时这位女生的心愿原本想让自己的男朋友进行认领并完成,以此增加情侣之间的情感,当这名男生联系女生的时候,女生婉拒了他,并告知了他实际情况,可这名男生却不分昼夜的对女生进行骚扰,最终两个人都不厌其烦的找女生部进行理论。

    ‘挺大个人了,女生对自己不感冒,干嘛还要死赖着,更何况那个女生还有男朋友’这是筱菁对那个男生的评价。筱菁纠缠不过找到了我,希望我能以主席团的身份解决这件事。当天晚上,我和这个男生通电话周旋了2个小时。

    挂掉电话之后,室友以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盯着我,随即安少对我双手抱拳:NB。

    闷葫芦:你特么口盾真心强,这你都能和他扯俩小时,稳住他不让他继续骚扰别人,还能让自己和学生会不吃亏。

    那天之后这个男的连续2.3天不依不饶的给我打电话,这种毅力让我服气,或许以他的毅力去追其他的女生,总有一天会成功。二哥知道了这件事,找到我商量后,在我们软硬兼施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件事后,我和筱菁逐渐的熟悉起来,直至现在关系依旧非常的要好。

    迎来清明假期,毛毛,小七,筱菁我们一起前往庐山旅游。大学期间几次和朋友出去旅游,自己都是三不管:路线,订票,住宿。或许是自己随性的原因,每次朋友安排行程的时候,自己仿佛没事人一样,大家把行程安排好告诉自己,没什么问题掏过钱后屁颠屁颠的跟着去。如今想想也难为他们摊上我这么个人,没办法谁让我没有大家勤快呢。

    2014.4月,庐山。

    临去庐山的前一天晚上我发烧了,就算穿棉服还是会打冷颤。小七她们见我的状态不好,纷纷关切的劝说:要不算了,下次再去庐山吧,别把病情加重了。我心里清楚她们为这次假期去庐山准备了很久,她们心里也十分期待。心想:大家平时在学校工作繁琐,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好不容易能够放松一次,不能因为自己让大家遗憾。于是我极力坚持着按照计划进行,她们扭不过我,辗转了几趟车,我们4个人到了庐山脚下。4月南方已经进入春夏交替的季节。这里的人已经穿上单衣,但在出站口会发现一个裹着棉服的我,一个很不符合季节,充满违和感装束的我。

    清明小长假,旅游的人很多,这一路或许坐车旅途中太过乏味,路人看着我的一身行头议论纷纷,我索性戴上耳机闭目养病,选择性无视路人,身体是自己的,至于其他人的看法不重要。坐着景区的大巴,走过十八盘山路,不得不承认景区山路大巴司机师傅的技术绝对一流,蜿蜒曲折的山路丝毫不影响行车的速度。或许因为身体不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晕车的感觉,下车后小七和筱菁坐在路旁许久,我和毛毛稍好一点。休息片刻我们启程前去订好的民宿。山上的景色很美,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与山下的气温有很大差异,4月的南方正值梅雨时节,在这里每年春夏、秋冬交替,每下一场雨都让人觉得十分阴冷,加上山间林多树茂,一阵风吹过只觉气温更低几度。低头看自己穿的一身行头此时感觉温度刚刚好,再看那些同行来到庐山,对我的穿束议论纷纷的路人,此时冻的直打哆嗦,他们在身边路过时嘴里嘟囔着“我勒个去,这山上咋还这么冷啊”心里不觉萌生一丝快感。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不要用莫名的优越感对待身边的人,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所谓的优越感在下一秒钟会不会被打到支离破碎。

    当地人在庐山世世代代的生活着,如今在庐山山腰俨然形成了一个小镇,有学校、医院、饭店,柏油路穿梭于小镇之间。这里有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有在喧闹的城市中找不到的东西。临近黄昏我们抵达民宿,林中一栋用砖瓦水泥盖的2层小楼,两位女生住在一楼,我和毛毛来到2楼的房间,木地板与幽幽的小黄灯相映成彰,放下行李走到窗旁拉开窗帘,望着窗外的树林,淅沥的雨声,无比幽静,打开窗户飘来雨水落入泥土里沁人心脾的味道,这一切的刚刚好让人身心放松,希望时间就在那一刻静止。不得不给小七和筱菁的安排点赞。

    坐了一天车的我们疲惫不堪,晚上我们简单吃了东西,买了一份山上的地图,在附近简单转了转回到房间商量第二天的路线,订好行程后我和毛毛上楼休息。洗了热水澡的我,坐在窗边喝着暖茶,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房间内的轻音乐与幽光恰到好处的搭配着氛围,享受着这一刻的静谧,这一刻才叫生活不是吗?生活本该用来奋斗和享受,精力充沛的时候奋勇向前,感到疲惫就停下来享受美好,发现生活的可爱,整理好再继续出发。或许是如今的都市生活太过于嘈杂,以至空虚的我们无所适从,“好无聊啊”仿佛我们早已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的信仰,面对生活,总是幻想着有那么一个人或一件事来打破自己早已厌倦的生活,却不愿独自去发现生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