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禧盛世 » 第三十九章 祥瑞横行(三十一)

第三十九章 祥瑞横行(三十一)

    登闻鼓、检二司位于丹凤门南街西庑,凡无途径入宫通进者,先至鼓院进状,若仍未成行,再诣检院。

    包括但不限于: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奇方异术等等。

    另有一院,早已废置,原名理检,曾以御史中丞主事。

    殿中侍御史刘益正在理检院门前徘徊,惹来鼓、检两司一阵又一阵白眼,两司主官蠢蠢欲动,弹劾宋太初御下无方的奏疏已有腹稿。

    刘益十分敬佩宋太初为人,不只替御史言事松绑,还为御史错漏兜底。经半年实践运作,御史台效率、风气大为改善,威信与日俱增,隐约成为即将超越开封府的存在。

    作为台长的宋太初也就水涨船高,备受推崇。

    刘益也不例外,贯彻宋太初的意志不遗余力,尽管心中越想越不对劲:先帝废理检院,纳兼听广视之权于内,御史台自此势弱,中丞是想纳鼓、检二司……

    “冤枉啊!”南街尽头突起喧嚣,一妇人正同禁军纠缠不清,声声泣血。

    围观刘益的鼓、检二司胥吏纷纷掩面而走,当那妇人是瘟疫般的存在。

    “以中丞四平八稳的习性,绝不会同鼓检二司别苗头!”刘益直奔妇人而去。近身才发现,并非禁军故意为难妇人,而是那一身缟素的妇人手持棒槌。

    “官官相护,有本事把妾身扔进汴河灭口。”是来击鼓鸣冤的,也是来闹事的。

    刘益气喘吁吁的制止禁军动粗:“诸位且慢。”

    主事禁军好心提醒:“御史明察,这就是薛家那位柴娘子。”

    刘益恍然大悟:怪不得鼓、检二司避之不及,柴氏告的是宰相向敏中,却被天子金口所否。如今卷土重来,肯定有所仪仗,而这依仗可能也是宋太初用意所在。

    “殿中侍御史刘益见过柴郡君。”刘益心念如电,嘴里不停,“登闻鼓乃国器,万民皆可用,岂能毁之?无丧而缟素……不详,山野蛮夷亦憎之、厌之,何况是天子所在?有冤伸冤,天经地义,但郡君身负诰命,不可失了礼数。”

    柴氏四十上下,薄有颜色,见刘益头戴无翅獬豸冠,愈发来气:“诸公若是秉公执法,妾身怎会再三作践自己?生无所居,死无所葬,还要礼数做甚?”

    刘益微微脸热:“状纸何在?”

    柴氏冷笑着自袖内取出一纸状书:“妾身有,御史台敢接?”

    刘益接过状纸,边端详边道:“只要状词无误,御史台一定给郡君一个……”

    柴氏咬牙:“御史心虚了?”

    刘益下颌长须剧颤,手中片纸似有千钧:……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南郡开国公向敏中欺君罔上,私通薛安上、薛安民,违诏贱贸已故左领军卫大将军薛惟吉故第……

    柴氏忽然从禁军手中夺回棒槌,不管不顾的奔登闻鼓而去。

    “御史台接了!”刘益再次制止禁军动粗。

    柴氏止步,半信半疑。

    “郡君能否保证状词句句属实?”刘益很清楚,宋太初是让他担下这事,就算有所疏漏,也会由御史台填补。

    “一夜风雨,刘御史要视而不见?”柴氏不甘心被人当枪使,意有所指。

    “传薛安上、薛安民入台狱待鞠。”刘益直截了当的吩咐左右,以此安抚柴氏,而后回银台司覆命。

    于是,皇城司第三指挥夜查庄宅牙人、误中副车的消息轰然散开,向敏中再次冲上风口浪尖。

    此时,马翰敛去一脸得意,毕恭毕敬的来到皇城司北厅。

    卫绍钦百般不耐:“老夫今日不当值,马指挥又非奴仆,有何贵干?”

    马翰拱手道:“回都知,昨夜第三指挥追缉巫蛊事,一庄宅牙人供认,向相公以半价自薛安上、薛安民手中购得薛家故宅,已立白契……”

    卫绍钦火冒三丈:此事未与中书沟通,李沆、吕蒙正肯定会认为是他卫绍钦有意误导!谁相信是马翰在翻云覆雨?

    小心谨慎一辈子,栽在自家阴沟里头……

    卫绍钦愤然抓起茶杯。

    “哎呀。”马翰不躲不避,仅以双手护住脸面,“都知息怒,兹事体大,卑职坐实证词,直接来北厅禀告,南厅那边看都没看一眼。”

    卫绍钦反而砸不下去了,桀桀冷笑:“鳖孙……吃定老夫?”

    马翰厚颜道:“都知肯打肯骂,才当卑职是自己人。”

    卫绍钦疾言厉色:“昨夜今晨,你同那小兔崽子前前后后相处两个时辰,就为将老夫和向敏中一网打尽?”

    “卑职若有此等祸心,天打雷劈、断子绝孙……”马翰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卑职确实同奉礼郎长谈过,但奉礼郎所讲太过……太过……匪夷……深奥,大部分都没能领会……”

    “呸!”卫绍钦啐道,“你马指挥祖上有福、运道无双?稀里糊涂就能抓住向敏中把柄?”

    “真是凑巧。”马翰小心翼翼的看了卫绍钦一眼,神色很是古怪,“奉礼郎从不讨论具体某人某事,只是模棱两可的指出好几种可能,谈了两个时辰,像是什么都说了,又像是什么都没说。卑职入职皇城司三十年,过手罪人上千,从……”

    卫绍钦挥手打断,“偷偷摸摸的由后门进,大摇大摆的从前门出,是怕步向敏中后尘?”

    马翰嘴硬道:“卑职起初觉得私下接触是有些忌讳,后来又觉得奉礼郎十岁未满,最起码也要等下一个十年才能参与政事……”

    “柴氏去敲登闻鼓了?”卫绍钦不耐烦道,“马指挥只顾自己快活,没想过官家金口在先?没想过如何收场?老夫没那个本事去担待!”

    马翰扭扭捏捏道:“卑职心里其实已有章程,如果都知觉得可行,再上奏陛下。”

    卫绍钦不置可否,冷笑不语。

    马翰又道:“以洪湛宅成交价为基准,低于市价八成者,必须补齐印、契钱,至于差价……半数补偿苦主、半数入内库,以惩其助长权贵妄心之举。”

    卫绍钦沉吟片刻方问:“马指挥能一毛不拔?”

    马翰顿时一振,“如若上奏,则以市价为基准,低于八成置宅者,且家中奴仆多于十人,罚没两成,再加上洪湛宅成交价和市价之差,能有四成罚没供皇城司同仁分润。”

    卫绍钦没了嘲讽的心思,现在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对错,细细揣摩片刻,领马翰叩阙崇政殿。

    赵恒心情欠佳。

    通进银台司的每日奏疏入宫时间相同,除非是急递、要事才会破例,但田锡急呈奏疏与此全然不沾,倒是有个人名特别刺眼。

    “洪湛!”

    还是王旦和王钦若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处处争锋相对的人同时提起。

    赵恒心中五味杂陈。

    政事堂一团和气绝对是皇权旁落前兆,所以才会有王钦若破格提拔。这样的两个对手,毫不忌讳的同时为洪湛求恩旨,又是为什么?

    想当初,赵恒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火线提拔知制举的王旦改知枢密院事,从而引发“制举弊案”,又借此案将王旦岳父、时任御史中丞赵昌言远贬。无论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初登帝位的赵恒收获最大,不仅彰显权威,也让朝堂愈加稳固,平衡隐隐可见。

    赵昌言一点也不冤枉,为人臣者,揣摩君心是必修课,试图阻拦这种平衡的诞生,注定没有好下场。他和王旦这对翁婿,也不可能一掌言事、一参政事。

    所以,王钦若代表南人钳制北方士林的构想必须实现。洪湛遂为殃及池鱼者,但在大局面前,不值一提。

    因而,赵恒心中有愧,轻声自嘲:“都是好人,就朕刻薄?”

    这时,卫绍钦请见,又一次奉上糟心事。

    “皇城司第三指挥连夜侦缉疑似巫蛊事,一庄宅牙人供认,向敏中近日违诏贱易薛惟吉故宅……”

    “啪!”脾气好不代表没脾气,奏疏散落一地。赵恒噌的一下站起来,两眼瞬间布满血丝,沉声喝道:“属实?”

    满殿匍匐,内侍宫女齐声告罪。

    卫绍钦紧盯地面,汗流浃背:“回陛下,事关宰臣,马翰已将一干人证尽数锁拿,奴婢也是刚刚知道此事。”

    赵恒怒气更甚,寒声问:“巫蛊?谁?”

    卫绍钦匍匐道:“回陛下,恩科进士刘纬与六宅使王世隆竞购嘉善坊洪湛宅,因此冲突。

    刘纬讼王家半价置宅,如同强盗。

    王家管事和厢吏则指刘纬妖言惑众,构陷国戚。

    刘纬遂以为,既非强盗事,便是巫蛊之术愚弄人心。”

    赵恒若有所思的看着脚下:“又是洪湛?”

    张景宗连忙跪行数步,拾起奏疏高奉。

    赵恒挑出王旦、王钦若的奏疏扔在卫绍钦面前,怒气不减:“好好看看!”

    卫绍钦刚刚抬起的膝盖又狠狠落下,边看边埋怨四位新任宰执全上不得台面,而后干净利落的伏地待罪:“奴婢失察,马翰全程跟进,请陛下准其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