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禧盛世 » 第三十四章 白马非马

第三十四章 白马非马

    有些事真就只隔一张纸。

    当毕士安那句“陛下算了”在赵恒耳边回荡时,至道三年易储风波又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皇城内外,四朝元老杨澈自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极门、拱宸门至始至终紧闭,东宫仿佛六座荒冢夹杂其中,悄无声息,无人问津。

    午后,比部员外郎、侍御史、管勾南宫北宅事张辅承失足溺水。

    黄昏,枢密使、检校太傅王继英告病。

    是夜,寇准值守中书,入对内东门幄殿,痛斥至道三年入内都知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结党朋奸、深乱朝纲往事,埋怨赵恒昔日姑息养奸,未曾追究与王继恩、李昌龄、胡旦交结的内外臣子之责,才有今日遗毒为祸,并请徒楚王赵元佐于房陵。

    “澶渊之役,皆赖元舅,居功甚伟。”赵恒分外冷静,且话中有话,“卿之故旧,当年不也有涉及?”

    寇准无言以对,惴惴不安。

    赵恒反问:“雍熙二年,卿力劝先帝搜东宫以证,可得其实?”

    寇准避而不答:“臣所献为策,而非计谋,其实与否,应询事者。”

    赵恒遂命当值翰林连夜拟诏,王旦、冯拯暂代中书东厅事。

    次日,入内副都知卫绍钦、内侍副都知阎承翰同诣南宫楚王府。

    正值壮年的赵元佐先是坐听圣谕,而后抢先发难:“你们两个狗奴才连孤那可怜的侄儿都看不好,哪来的胆子在孤面前大言不惭?”

    卫绍钦战战兢兢道:“奴婢此行正是为厘清原委,以安社稷,请……”

    “所以找上孤?”赵元佐一边起身踱步,一边频频点头,“也难怪,孤凶悖残虐、不守法度、累不率教、心癫身狂,不找孤找谁?”

    阎承翰卑躬屈膝道:“奴婢绝无此想,但朝野激奋,人心亟需镇抚,殿下与官家一母同胞,切肤之痛……”

    “你们两个狗奴才想要交待?”赵元佐踱至兰锜前,拔剑转身,“孤就给你们一个交代。”

    卫绍钦、阎承翰早赵元佐一步夺门而出,左右无不争先疾奔。

    惟独赵元佐长子赵允升、次子赵允言避无可避,一者流涕拦腰,一者痛哭夺剑。

    赵元佐先是一甩一踹,又是几步连纵,毫不停顿的挥剑,“哧啦”一声,剑尖从卫绍钦左肩斜拉至右臀,皮开肉绽,腥红四溅。

    卫绍钦闷哼一声,绊在台阶上,连滚带爬的远去。

    “爹爹……”赵允升及时飞扑,死死抱住赵元佐双腿哀求,“不要啊……”

    “狗奴才!”赵元佐不甘掷剑。

    阎承翰反手格挡,伤及腕骨,血流如注。

    监守内侍连忙命亲事官关上宅门,锁卫绍钦、阎承翰于院外,闹剧才算告一段落。

    “爹爹旧疾发作,两位都知莫怪。”赵允升隔空致歉。

    “不敢!”卫绍钦、阎承翰异口同声,挥手召来左右止血包扎。

    “没事吧?怎么办?”阎承翰问。

    “什么怎么办?一人挨一剑,还不能交差?”卫绍钦心有余悸,“殿下信不过我们这些奴婢,请官家遣潜邸旧人来试试。”

    赵恒却是犯了难,早在景德元年御驾亲征之前,他就以潜邸旧人南作坊使、昭州团练使、张耆代替白文肇同勾皇城司,用的是可靠,而不是能力。

    张耆被卫绍钦、阎承翰那两副凄惨模样吓得魂飞魄散,在南宫外溜达一圈,便以“楚王疾发、不宜见客”敷衍了事。

    于是,赵恒拒绝张景宗等人请命,诏幸南宫。

    左右无不骇然。

    卫绍钦再度请缨,却是代马翰上请,理由很充分:一直在跟进。

    谁都有资格讲条件,惟独身陷囹圄、待清白以证的马翰没有,什么时候躲在泉州的亲从官回京,他的嫌疑才能摆脱,怎么着也是半年之后的事。

    但马翰不愿意,宁可在司狱过年,也绝不踏进南宫一步,并对前来游说的卫绍钦破口大骂:“老子死在司狱,都能有沉冤昭雪的一天。死在南宫,那就是不明不白,你卫绍钦能耐?敢不敢说这身伤怎么来的?”

    卫绍钦对待马翰从来没这么心平气和过:“你就忍心官家涉险?”

    马翰死猪不怕开水烫:“轮不到老子担心,成天骑在老子头上作威作福,还想老子背锅?老子从不欺暗室!不怕鬼敲门!”

    “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就不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卫绍钦语重心长,“张耆无功而返,官家很是失望。你若有所得,再不用看老夫脸色行事。”

    马翰怦然心动,不知不觉的改回称呼:“都知说了不算。”

    卫绍钦道:“老夫说了是不算,但你不要看轻自已,皇城司之内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

    马翰悄然对号入座,沉吟许久还是摇了摇头:“都知好意心领,下官没那个福分,待事情水落石出,便归乡养老。”

    “这世上总有人敬酒不吃吃罚酒,真是奇了怪?刚才骂的痛快吗?”卫绍钦狰狞一笑,“捆起来,送南宫!”

    马翰原形毕露:“你个老不死的,老子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卫绍钦毫不在意的笑道:“把他嘴堵上,留点口水去南宫骂,说不定还能名垂青史。”

    马翰无奈泪目:“老子自己去!”

    ……

    日正中天,嘉善坊刘宅四门紧闭,久久不闻人语。

    马翰擂门无果,遂借人肩逾墙。

    “不怕摔死!”刘纬坐在台阶上冷眼旁观。

    “摔死也好,说不定官家还能遣使治丧。”马翰一跃而下,与刘纬肩并肩,“我要去南宫,你我兄弟一场,总不能一声招呼都不打。”

    “去呗,龙潭而已,又非虎穴,一路顺风。”刘纬云淡风轻。

    “记得照顾你嫂嫂,那几房妾室,你要不嫌弃,也收了吧,省的将来真和马忠滚到一块儿了。”马翰惆怅万千。

    “兄长安心去吧,不会委屈她们。”刘纬还是不为所动。

    “什么时候想喝奶了,可以让马忠那口子上门,大家闺秀,肤白貌美。”马翰恬不知耻。

    “兄长自己留着吧。”刘纬没好气道。

    “其实没想象中那么糟。”马翰附耳道,“官家态度很能说明问题,楚王并未涉及周王殿下一事。”

    “兄长脑子是浆糊做的?”刘纬拍拍屁股走人。

    “那你倒是说啊,你家人呢?吓跑了?”马翰问。

    “鸡蛋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李昆、常长乐他们去泉州了。”刘纬道。

    “你不是已经出宫了吗?”马翰毛骨悚然。

    “可老子闭门不出,哪都没去!”刘纬气急败坏。

    “楚王敢杀我?不至于吧?我觉得他对卫绍钦、阎承翰手下留情了。”马翰忐忑不安。

    “卫绍钦、阎承翰怎么了?”刘纬问。

    “卫绍钦背后挨了一剑,伤口很长,但不深。阎承翰砍在手腕上,差点没止住血。”马翰忐忑道。

    “那叫手下留情?非得当场砍死?”刘纬进了书房,挥退冯婉娘等女,“不用上茶,他喝了也是浪费。”

    “里面还有别的事?”马翰后知后觉。

    “卫绍钦最少也是知情人,为什么视而不见?你不觉得陛下态度很有问题?”刘纬问。

    “我要知道还用翻墙?”马翰急得直挠头。

    “假设雍熙二年重阳夜的东宫大火并非楚王所纵,那会是谁?”

    “虎毒不食子,也可能真是意外。”

    “可先帝言之凿凿,怪就怪在楚王竟也承认了。”

    “那就是确有其事,但楚王有悔过之心,所以认罪。”

    “也有可能是遭人陷害,百口莫辩。”

    “谁?不会是先帝吧?”

    “先帝最少知情,或早或晚。”

    “是……寇准……寇准当时建议搜东宫以证!”马翰情不自禁的颤抖。

    “动机何在?”刘纬以四字勾勒出雍熙二年、淳化三年、至道三年、咸平六年、景德二年的惊心动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马翰面无人色。

    雍熙二年,赵元佐所居东宫大火,引出搜宫以证等一连串事件,遂遭废除,先出均州,至黄山而返,改囚南宫。

    谁是最大受益者?

    赵光义次子、陈王赵元佑,在赵元佐废为庶人次年、即雍熙三年,任开封尹兼任侍中,并改名赵元僖。

    这是寇准第一次介入储位之争,效果显著,却难如人意。

    淳化三年,赵元僖突然病逝,后又有人举告,实因中毒而亡。

    嫌疑人未知,安在赵元僖生前宠妾身上。

    乍一看去,赵恒是被天上掉馅饼砸中,从此登上历史前台。

    但些许端倪,很快就于次年显现。

    淳化四年六月,知枢密院事寇准因为道遇狂人山呼万岁,遭赵光义猜疑出知青州,与赵元佐当初遭遇如出一辙,有苦难辨,黑手不明。

    但在淳化五年,参知政事苏易简突然遭贬,寇准得以填任,但其架空吕端、张洎、李昌龄一事却又在至道二年曝光,再次出外、知邓州。

    由冯拯起头,时任岭南东路转运使康戬给予寇准致命一击:“吕端、张洎、李昌龄皆准所引,端心德之,洎曲奉准,昌龄畏懦,皆不敢与准抗,故得以任胸臆,乱经制,皆准所为也。”

    康戬正是苏易简所荐。

    谋废赵恒的李昌龄一直以寇准马首是瞻。

    这样的两条线甚至可以将雍熙二年、淳化三年、至道三年、咸平六年、景德二年串成一串,你来我往,斗而不破,胜负未分。

    时至今日,冯拯仍视寇准为禽兽不如之辈(赵光义语)。

    毕士安那句“陛下算了”,是在说赵元佐?还是在说寇准?

    申宗古诣登闻鼓院、告寇准私通赵元杰,真就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