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禧盛世 » 第三十二章 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三十二章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刘纬、卫绍钦同时上前一步,一左一右的搀扶萧仲不倒。

    那单薄少年仓惶向前,声若黄鹂:“阿翁!”

    刘纬惊,卫绍钦怒,手中同时一松。

    萧仲跌倒瞬间清醒,悲从中来:“孽畜啊!这是京师……”

    刘纬拽着卫绍钦就走,“晚辈差遣在身,修牒一事由万德隆继续跟进。”

    卫绍钦夺过卷子在手,意犹未尽的扔下一句:“岂有此理……”

    萧仲一把甩开少女,瘫倒在地:“小老儿失礼,小老儿失礼……”

    刘纬心有不忍,回头赞道:“有凤来仪,非梧不栖,老丈有福……”

    “妇人之仁!”卫绍钦反手用力一拉,拖着踉踉跄跄的刘纬远去,“状元之才?哈!哈!哈!”

    仁和楼管事、侍者、客人纷纷侧目,稍微有点眼色的都已避到一边作揖,认出两人身份的则自报家门见礼。

    卫绍钦微一颔首便略过众人,逮着刘纬打趣:“这状元之才是不是应该为官家举荐?”

    刘纬一边冲左右微笑抱拳还礼,一边没脸没皮道:“通此十问者,其才不下前唐上官昭容。”

    卫绍钦一脸揶揄:“那位贵人入宫在即,何不好事成双?”

    刘纬笑道:“请都知上奏,纬附议……”

    两个中年男人突然追上来作揖。

    “吕夷简见过卫都知、刘少卿。”

    “范雍见过卫都知、刘少卿。”

    卫绍钦点点头,脚下不停。

    刘纬却站住了,拱手问:“两位是萧揔同年?”

    来为萧仲站台的吕夷简、范雍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应了:“都知、少卿见谅。”

    刘纬笑道:“急公好义才是同年应有之意,我也希望将来也能有两位这样的同年。”

    卫绍钦阴阳怪气的回头:“走不走?你可没时间花天酒地!”

    刘纬转身离去:“请两位一尽地主之谊,务必让萧丈宾至如归。”

    “少卿留步。”吕夷简又是一揖,“少卿所出十问,萧家十一郎全通?”

    刘纬轻叹:“不错,南兰陵萧氏名不虚传。”

    卫绍钦止步冷笑:“两位几通?”

    吕夷简汗流浃背:“少卿所出十问,均可引为策论,十一郎书就时,下官和范雍仅录至第三问。”

    卫绍钦悻悻而走,含糊不清的嘀咕着:“还真是状元之才……”

    范雍原地感叹:“卷子都收走了,是准备向陛下举荐吧?”

    吕夷简一言难尽:“南方士林多锦绣,北地这些年……”

    范雍不愿涉及南北之争,岔开话题:“这位少卿不像是轻狂、跋扈之人。”

    吕夷简唾面自干:“他的轻狂、跋扈对上不对下,估计你我等不到那一日。”

    范雍两眼发光:“不如先去会会萧十一郎?”

    吕夷简话锋忽然一转,后知后觉道:“这位刘少卿恐有弃官试进士之心。”

    ……

    仁和楼外。

    卫绍钦接过亲从递来的马缰,若有所思道:“萧仲那老匹夫的态度有问题,女扮男装不至于如此失态。”

    刘纬啐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老人家是嫌差事太顺利,想找金主麻烦?”

    “这事小不了。”卫绍钦吩咐左右,“请万德隆过来一叙。”

    刘纬没敢撒手,担心卫绍钦本性难移,动辄伤及无辜。

    万德隆一听是卫绍钦相召,来的比兔子还快。

    卫绍钦的发问十分刁钻:“南兰陵萧十一郎明明是状元之才,怎不见其应试?”

    万德隆啧啧称奇:“都知也听说了?萧十一郎是景德二年、景德三年、景德四年常州发解试解元,但身体不好,出不了远门,每每止步于发解试,听说有志于解元的常州举子因为他移居润州、苏州。”

    卫绍钦、刘纬面面相觑。

    万德隆沾沾自喜:“我看十一郎不比嘉瑞差,才劝萧仲光大门楣,为了进京,萧家可是连掘两座衣冠冢。”

    “嘉瑞真是知人善用。”卫绍钦皮笑肉不笑的赞了一句,而后又问,“萧十一郎还有个一母同胞的妹妹?”

    万德隆谄媚笑道:“都知料事如神,萧十一郎有个孪生妹妹,身体更差,常年卧病在床,至今未论婚嫁……”

    “咳咳!”刘纬道,“萧家那边,万兄还是得费心照料一二。”

    万德隆绊倒在门槛上,可见心中也不平静。

    卫绍钦怒不可遏:“南人狡猾似鬼,使国家科举取士沦为笑柄,必须杀一儆百。”

    刘纬啐道:“你老人家是吃错药了?萧仲千里迢迢献金,转过身就流三千里?”

    卫绍钦疾言厉色:“贡举舞弊,知而不告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

    刘纬问:“都知欲与何罪科之?诡冒姓名?”

    卫绍钦横眉怒目:“不能?”

    “真不能!”刘纬轻笑,“先帝雍熙二年有诏:雇人撰述文字应举者,许人告言,送本处色役,永不得仕进。同保人、知者殿四举,不知、殿两举。受雇者,在官停任,选人殿三举,举人殿五举,诸色人量事科罪。”

    卫绍钦气极反笑:“你当老夫目不识丁?量事科罪,不也得在本州色役?”

    刘纬道:“你老人家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谁雇人?谁受雇?你老人家就没想过,萧十一郎根本就是萧十一妹?至始至终都是萧十一妹扮作男装应发解试?”

    卫绍气急败坏:“女子私入科场、夺解元,不也得流?”

    刘纬问:“国法何在?”

    卫绍钦瞠目结舌:“无律可依?”

    “不仅无律可依,也无故事可循。”刘纬问,“若是都知上奏,官家如何处置?赠一诰命?立一牌坊?流……不可能。”

    卫绍钦羞愤难忍:“所以你一直想让娇娇应童子试。”

    “我是想,可没人接话茬。”刘纬推心置腹道,“我知道你人家是在心痛萧家省下的那三万贯,没关系,可以在班荆馆找回来。”

    ……

    李宗谔正因为耶律燕哥的入宫礼仪,和萧知可、萧札剌争的面红耳赤,临门一脚,就是踢不进去。

    刘纬、卫绍钦像是及时雨,奉上一纸青白相间的“耶律”族谱,奉黄帝为始祖,基本依照耶律阿保机当初的设想繁衍至今。

    卫绍钦一通似是而非的肺腑之言让耶律谐里、耶律干宁当场痛哭流涕,“奉大宋皇帝陛下口谕,北朝国姓请北朝皇帝陛下加印以告天地。”

    萧知可、萧札剌也想为后室搏此殊荣,却被刘纬一句“过时不候”怼了回去,两人再次乱成一团。

    耶律留宁硬着头皮抛出早已备好的腹案:一脉两支。

    刘纬道:“帝后一体,古今如此。一谱表两支恐为后世诟病,不如一纸表两谱,一面横书,一面竖书。”

    一纸两面,也有轮流为后的意思,就连耶律留宁都认为刘纬的提议更恰当。

    卫绍钦捏了两手汗,私下问刘纬:“为何大费周章?不怕夜场梦多?”

    刘纬畅想未来:“争来的更值得珍惜,他们一定会成为此次玉牒、族谱修撰的捍卫者,你我也会名留青史。”

    卫绍钦嗤之以鼻:“内藏库所入少于两百万贯,老夫就信了你这番胡言乱语。”

    刘纬振振有词:“祭祖三牲不是人吃了?你老人家只是山呼万岁、能坐在都知这个位置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谁也别想坐享其成!有钱出钱,没钱等下一个五百年。”

    ……

    九月一日,黄昏。

    契丹秦国公主耶律燕哥经拱宸门、通极门、内东门、会通门嫁入深宫,赵元偓、王旦、陈尧叟等人领诸司使奉迎。

    妃为妾,不可能走丹凤门,更不可能以百官、宗室班立奉迎,无乐无奏,无赞无引,不闻钟鼓。

    只有一辆六驾厌翟车孤零零的行驶在南北大街上。

    只有一串悄不可闻的低泣声轻唱离歌。

    这一刻。

    萧知可、萧札剌、耶律谐里、耶律留宁无不泪流满面。

    堂堂契丹天之娇女竟然以妾侍人!走的还是后门!

    但这已是刘纬、李宗谔争取来的最好结果,王旦、陈尧叟作为在京政军首脑,本不应该出现。

    ……

    赵恒也有点过意不去,含糊不清的赐斋宴相国寺,并命文武百官非病、丧不得缺席。

    萧知可、萧札剌由王旦、陈尧叟作陪。

    耶律谐里则和刘纬相邻,怏怏不乐的发着牢骚:“方才真想喊一声不嫁了!”

    卫绍钦直翻白眼。

    刘纬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不瞒上将军,我也有同感,想到小妹将来会嫁人,就心如刀割。”

    耶律谐里轻叹:“不过这女儿家总得嫁人。”

    刘纬心血来潮:“可以招赘啊?我决定了,以后省吃俭用,给小妹招个百依百顺的才俊做夫婿。”

    耶律谐里欲言又止:“少卿不是在说笑?”

    刘纬言之凿凿:“子女随夫姓,算不上赘婿。”

    卫绍钦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你是过不惯安生日子!”

    “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怕没安生日子过?”刘纬反过来劝耶律谐里,“上将军不用担心耶律贤妃,南北建立信任绝非一朝一夕,多多少少会受点委屈,有耶律贤妃贤良淑德在前,诸位来使知书达礼相佐,相信不久的将来,明媒正娶水到渠……唔……”

    卫绍钦紧紧捂着刘纬的嘴,“上将军见谅,这孩子固疾在身,每月朔、望日发作。”

    耶律谐里比卫绍钦更不要脸,不管不顾的接下承诺:“少卿年方十六,定能见证南北盛事。”

    是夜。

    卫绍钦的咆哮在嘉善坊西院响起,“你这张嘴比寇准、张齐贤还招人厌,早晚不可收拾!”

    刘纬再放厥词:“你老人家就不能往好处想想?若以幽云十六州陪嫁,别说皇后,就是再多一个太后,官家也愿意。”

    卫绍钦气的浑身发抖。

    常长乐跌跌撞撞来报,广陵郡王赵元俨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