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梦宝鉴 » 第零回 启鸿濛 三神界万物并作 立都府 五天尊无极观复

第零回 启鸿濛 三神界万物并作 立都府 五天尊无极观复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这个地方,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空气,没有水,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的生灵,简直就是一团漆黑的、虚无缥缈的世界,那正是后世所谓元炁未分,混沌为一的鸿濛时代。

    很偶然的,一个非凡的时空游历者旅行到此,这个叫耀魄宝的天外来客在我们这了无生机的无边黑暗里探索着什么。

    在待了不知多久以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点点极为微弱的光亮,这点小得可怜的光亮在他眼前如流丸般漫无目的地飘动着,或隐或现的,似有似无的,也正是这点希望之光,让天外客如获至宝,他紧紧地跟随着流丸之光,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仿佛担心那些许的微光会在一眨眼的功夫里消失掉了。

    在仔细观察了许久之后,耀魄宝慢慢地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个透明水壶,这壶造型奇特,它颈短、胸鼓、肋曲又腹大,壶口之处是敞开着的,并没有塞子,它是天外世界的至宝,叫做无影宝壶。

    耀魄宝小心翼翼地将游光装进了壶里,也就是一瞬间,那透明的小壶里就迸发出一阵耀眼的白光!这是鸿濛境内头一次闪耀着如此明亮的光芒!耀魄宝看着那明光随着一次次地闪烁而逐渐收敛,心里是无比的得意,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光亮正是他历尽千劫,穿越无数宇宙寻找到的至清元炁!

    光影在壶中游走,耀魄宝观赏着它,怎么瞧都瞧不够,别看捕获到的炁团就只有这么一小点,他已能据此判断出这个黑暗的世界此刻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因为耀魄宝并非普通的时空游历者,他来自遥远的一元宇宙,那是所有宇宙里最先进的,而位于它核心位置的光严星系中有一颗巨大无比的星球,叫做妙乐星,那里生活着最古老同时又是最先进的生命族群,其中作为统治之族的元族,是所有生命宇宙的创始神族。

    作为元族三大长老之一,耀魄宝深知任何一个世界都要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这五个极为漫长的宇宙纪,然后才能在其中孕育出生机和文明。

    当他跨越时空漫游时,沿途见过无数尚处于无边黑暗中的蒙昧宇宙,直到此时此刻,在我们这里,和这一点光亮的偶遇,他才头一次找到和故土同出一脉的光明神炁,所以他决心从这莹莹希望之光中,造就出一个堪比天外神境的,繁荣和美好的未来盛世。

    耀魄宝眼前的这个鸿濛之境,早已跨过了最初的连一点元炁都没有的太易纪,而初生无形无质之元炁的太初纪也在不久前结束,目前正处于渐具炁形的太始纪,如果没有他的到来,这里还需要经过两个漫长宇宙纪才能形成天地含精、万物化生的太极纪。

    而耀魄宝的能力,足以将那两个漫长宇宙纪加速完成,他首先要做的,是培育元炁,将初具物之形的太始纪过渡到太素纪,然后再提炼元炁,从初具物之质的太素纪萌发出炁、形、质三者浑然一体的太极纪。到了那时,便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阴阳二气造化出一个全新的宇宙世界来。

    耀魄宝将自己的谋画细细地想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他从行囊中又取出一个宝壶来,这个壶和装着至清元炁的那个简直是一模一样,只是外形小了一些,这个更小的宝壶里装着从天外携来的元炁离水,那水本是透明无色的,稍经晃动之后就变成了淡淡的紫色。耀魄宝缓缓地将水全部注入到发光的大壶中,那离水和至清元炁一经触碰,立刻就沸腾起来,接着便发出光彩夺目的炫光。

    好一会儿,壶内先后冒出了三团清炁,这三个不大的炁团在黑暗里或聚或散地飞舞着、交织着,蓦地,它们先后透入到耀魄宝的身体里去了,一番闯荡后,它们三个才从他身体里跑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地不知进出多少次以后,那三个清炁团开始扩张变化,最后竟然都变化出和耀魄宝相似的形体来!

    他们三个睁开眼、张开口,和耀魄宝无声地交谈起来,很快,他们的目光就都落在那个一直发着耀光的大宝壶上,光明照亮了三双眼睛,他们明白了,自己曾是那壶里闪耀的明光,是耀魄宝的化身,是远来者的子嗣!

    一切的一切,就这么开始了,他们:

    炸裂黑暗鸿濛,开辟了天地!

    升腾清轻之体,分隔了阴阳!

    抑制浊重之物,生发了星辰!

    就这样,鸿濛世界的黑暗一去不返,神话时代的光明正式开篇。

    当完成这些至高神迹之后,耀魄宝按照天外的习俗为他们命名,就以他们三个从宝壶出世的顺序,分别命名为元始、元灵和元道,这就是被后世尊为宇宙最高神祇的三位创始祖神。

    后来,耀魄宝和他的子嗣决定将宇宙划分为三大炁法域界。

    他们在宇宙上方清阳之处陈列星群,划出渺渺天界,元始有开辟天地之功,得掌此界。

    然后将下方浊阴之处也摆布好星群,作为茫茫地界,元灵有划分阴阳之功,得掌此界。

    那个诞生了三祖神的宝壶被耀魄宝收回,他将曾装过元炁离水的小宝壶交给有生发星辰之功的元道,命他在天、地二届各设水系,那遍布宇宙的水系就是第三个域界,这个融于两届,调理两界的特殊域界,自然是由元道来执掌。

    从此,我们这里不再是鸿濛黑暗,在无边无尽的宇宙阵列中,我们这里被称作宝壶宇宙,三界并立之后,宝壶宇宙正式进入到了神话时代。

    时空游历者耀魄宝将三界交予三子后,就动身返回天外天去招揽族人来此,他让三子继续造化宇宙,建立众神殿堂。

    元氏兄弟依照父命开始行动,他们用星辰碎屑造出很多无灵力士,将他们分为九部,命其在天界的中心以星群为根基,元炁为砖石,建起紫薇垣作为天都,待耀魄宝归来后驻跸于此。

    后世有《丹元子步天歌》用谜语般的诗句来称赞天都紫微宫: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

    大帝之座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

    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

    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乙太乙当门路。

    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

    东藩左枢连上宰,少宰上辅次少辅,

    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

    西藩右枢次少尉,上辅少辅四相视,

    上卫少卫七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

    阴德门星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

    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

    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巅,

    六甲六星勾陈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间。

    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

    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

    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

    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

    天床六星左枢右,内厨两星右枢对,

    文昌斗上半月形,稀疏分明六个星。

    文昌之下曰三师,太尊只向三公明,

    天牢六星太尊边,太阳之守四势前。

    一个宰相太阳侧,更有三公向西偏,

    即是玄戈一星圆,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着开阳淡。

    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枢精,

    第二第三璇玑是,第四名权第五衡,

    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天枪明。

    紫薇垣建成,又在紫微垣下偏东北的地方,兴造太微垣作为天庭,耀魄宝将在此主宰浑天万物。

    《步天歌》再赞太微垣曰:

    上元天庭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

    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

    门左皇衣一谒者,依次即是乌三公。

    三黑九卿公背旁,五黑诸侯卿后行。

    四个门西主轩屏,五帝内座于中正。

    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

    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

    常陈七星不相误,郎位陈东一十五。

    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

    宫外明堂布政宫,三个灵台侯云雨。

    少微四星西北隅,长垣双双微西居。

    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太微垣造就,再在紫微垣下偏东南的地方,设立天市垣作为天府,树起天界紫金大旗,营造居所、市集和星际港口。

    《步天歌》又赞天市垣曰:

    下元一宫名天市,二扇垣墙二十二。

    当门六个黑市楼,门左两星是车肆。

    两个宗正四宗人,宗星一双亦依次。

    帛度两星屠肆前,侯星还在帝座边。

    帝座一星常光明,四个微茫官者星。

    以次两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

    斗是五星斛是四,垣北九个贯索星,

    索口横着七公成,天纪恰似七公形。

    数着分明多两星,纪北三星名女床,

    此座还依织女旁,三元之象无相侵,

    二十八宿随其阴,水火土木并与金。

    三座神垣既已成就,元氏兄弟按照父亲临行前的吩咐,划出三十六重天来,顶顶上边的是连通天外天的大罗天,接下来是位于天上天的三清天,下面是天界的四方三十二天。

    天上层级已定,元始让两位弟弟带着七部力士在各大天层打造殿堂园林,他自己则带着两部力士下到地界,准备连通天、地两界。

    他们来到地界最中心的星系,其中一个拥有百万星球的小星系正对三垣,这小星系以九大星球为主星,元始把体型最大、阳炁最烈的那颗起名为太阳星,围绕太阳星旋转的八颗主星分别用金、木、水、火、土以及天、地、风来命名,八星距离太阳星由近及远的排位是:坎水星、兑金星、坤地星、离火星、震木星、艮土星、乾天星和巽风星。

    此八星中又数地星正对天界,元始就在上面选了个距离天界最近的地方造了座方圆八百里、高达七万尺的大山,命名为昆仑虚丘,把它作为天帝的“下神都”,这地星也因此叫做下都星。

    力士们在下神都昆仑虚丘的岭上建立了玉虚神宫,宫内筑起一个外圆内方的神台,高台中央竖有一根精铜铸就、仙云环绕的空心大柱,进入到里面就可以直通天界。

    三十六重天的宫殿林园才建好,昆仑虚丘的通天大柱刚立罢,耀魄宝就带着一群妙乐星元族神归来了,里边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各有自己的名号,有的称帝称皇、称君称王,有的名神名仙、名圣名祖,他们个个道骨神风,实力非凡,耀魄宝命他们位列三清之下,都住在三十二天之内。

    元氏兄弟为他们排品设级、分部就班,天界由此层序分明,在众天神的造化下,慢慢聚起了天朝气象。从此以后,不断有天外天的来客前来,他们或是停驻暂访,或是长留不归,宝壶宇宙里是越来越热闹了。

    斗转星移,一个名叫玉女的天外上神与元始结成伉俪,耀魄宝随后将那通天的下神都交由他们夫妇来执掌。玉女在玉虚神宫边上辟出一个大池,名为瑶池,她在池边的玉壤里种下一颗极为珍贵的含有至清元炁的妙乐星树籽,这种子长成神树后,结出各种颜色的玉粒,而每颗玉粒都能化出绝色的神女。

    这些神女有时住在下神都,有时住在天界,所以有瑶池玉女和天女两个称呼,瑶池玉女们尊天外玉女为母,敬称她为太元玉女。

    元始和太元玉女夫妇俩先是在天界诞下了一双儿女,分别叫做海木公和陆金母,后来又在下神都的玉虚宫里先后育下了真元子和华夏女,他们将下神都留给了儿女们,自己则返回了天界。

    四兄妹从小都在玉虚宫里修行,海木公和陆金母分别修炼阳阴二气,真元子独修混元无极之道,年纪最小的华夏女从小一派天真、至灵至性,她无心去修悟大道,一心模仿母亲用珠玉化育天女的法子,想用昆仑虚丘的石头去造化天女,不料尝试了很久都不成功。

    元氏兄弟神力无边,元始身为长子,实力是更胜一筹,因此有不少天外客想要列入他的门墙之下,但元始收授弟子的态度是贵精而不贵多,所以尽管传了两代弟子,门下仍不足百名之数。他这一系都是名列昆仑的正统神族,所以教派被称为昆仑神教,天界和昆仑虚丘的神灵都尊他为昆仑教主。

    他的弟弟元灵在接管地界后,一心寻求万物飞升之道,这时天地初分,地界各星还是一片黯淡,物类也非常贫乏。

    元灵依照天外客的建议,凝光聚炁创出一个新神来,这神以闪电飞跃为形,以隆隆巨声为名,叫做龙。元灵后来又造出雌龙与他相配,不久之后,神龙族裔繁盛起来,有翼者称应龙,两角的为蛟龙,独角的是虬龙,无角的雌龙则叫螭龙。

    龙神的后代们喜欢生活在水界之中,他们个个都熟悉水性,很快就掌握了吞云吐雾、驾风布雨和千变万化的本领。元灵大神命龙神一族把天界培育的元炁分布到地界各处,他们便用风雨荡涤陆地,以雷电劈击海洋,不停地造化着地、水两界的生气。

    久而久之,本土生灵开始出现在地界的多个水域中,而作为最近天界的下都星,不知为何,仍然是寂寂无声。

    龙神常常到玉虚宫拜会海木公和陆金母,这时他们兄妹已经成年了,都拥有高超的神力和法术,被昆仑门人尊为东王公和西王母,王公、王母兄妹很喜欢龙神,时常留他住在神宫里。

    日子一长,龙神和他们家的小妹妹华夏女有了情感,他们常常飞到昆仑神域以外去游玩,到了东边的大海时,两神在海边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恩爱地缠绵在一起,后来就有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龙子伏羲,一个是龙女女娲,两个龙孩刚生下来时的样子很是奇特,身子像龙族一样细长,面目却和神族没有差别。

    龙是个精力旺盛的神灵,华夏女回到玉虚宫去哺育两个孩子时,他趁机和西王母的女使青鴍在外面偷偷交合,青鴍是个有翼的异形天女,她为雷神育下了很多孩子。

    这些混血的子女比龙族多了一双带翼的前肢,他们没有升腾和变化的本领,平时靠着后四肢在地上爬行,当需要升空时,就挥动着两个巨大的前肢翼臂来起飞。他们力大无穷,又擅喷毒火,在地界各星的深山中掘洞而居,以烧焦的岩石为食,自称飞龙族,龙族压根不愿意承认他们是自己一脉,私下里都把他们叫做飞怪。

    伏羲和女娲兄妹出身高贵,有不少天生神术,他们长成后离开了玉虚宫,来到昆仑和大海间的原野中相伴而居,龙族跟他们非常亲近,向他们传授了变成神族体貌的本领。

    伏羲平素沉默寡言,他喜欢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并因此画出八卦神图,用以洞察三界之机,他的妹妹女娲则生性活泼好动,能在各种玩乐中领悟出大道至理。

    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在广阔的天地里无拘无束地生活,女娲很快就从兄妹间消遣般的结合中悟出生命造化之理,她将他们充满冲和之炁的精血调和到昆仑神域的黄土之中,破天荒般造出一群炁血之物来,这群半活之物被她送到海水中接受雷电的激荡,慢慢化为原始的生灵,从此,它们自相繁衍、更替演进,渐渐地蔓延到整个星球。

    到了某个时刻,令女娲无比惊喜的事发生了!这些生灵中的一支竟奇妙地演化出神族形态,他们周身漆黑,能思能言,很快成为众生之长,伏羲和女娲便将他们命名为“人”。

    许多年后,这些叫做人的生灵遍及下都星之上,其中一族因为长期居于昆仑虚丘左近,得以接延与龙族的后裔相交合,他们的混血后代由此变得面目清秀起来,而肤色也十分接近妙乐星神族的中平之色,成为最近神统的龙人之族。

    人族日盛,灵超万物,东王公和西王母便引导其中具有智慧和道德的人去吸纳散之四野的先天元炁,这些纳炁者经过修真悟道,有不少人都得到了神族的能力,神族把这些下都星的近神之人称之为“仙”。

    王公和王母为散仙们建立了仙籍,将他们接引到神铜天柱处飞升天界,分列星辰仙班,他们自然就入了昆仑神教一派,为了和地界上还没有得到飞升的仙人相区别,两者分别被称为天仙和地仙。

    元灵见昆仑日益壮大,人族修真者纷纷向往天界,最终成为天仙的都归属到了元始的教派里,自己在地界的一番心血竟然由哥哥坐享其成,不由得他不心怀忿恨。

    痛定思痛之后,他亲自去到地界各星,着力搜罗那些有慧心、具灵根的生灵,不论是草木禽兽,还是怪物奇形,只要身在五行之中,他都让它们学习纳炁修行,这样就在地界兴起了千灵练炁,万物修仙的热潮,其中有成仙了道者,有误入歧途者,亦有堕落邪恶者,故而地界之中多有仙圣、邪魔、妖怪和精灵。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各类仙灵妖魔彼此结交,又相互争斗,他们为了迥出侪辈,纷纷向元灵来拜师求教,元灵就在这八荒之灵中选强择能、广收门徒,门下弟子多是禽兽异物修炼得道,其中超群轶类而可列入天界仙班者已不可胜数,但元灵不允许门人飞升天界,弟子们只好遵命留在地界继续纳炁修炼。

    同时,地界中那些没被昆仑神教选到天上的地仙们,则趁机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将地仙的名号也带给了元灵一派的门徒。

    元灵在下都星昆仑东海的蓬莱岛万仙山上筑起了碧游仙宫,每年都召唤地界众仙云集仙宫讲道,他还亲自点化各辈门徒,碧游宫中一时之盛可谓是“有教无类,万仙来朝”,三界皆闻“碧游教主,道能通天”的美名,故而他这一派被称为通天仙教,地界生灵都尊他为通天教主。

    元道是三兄弟中最后一个出世的,他从无影宝壶里吸纳到的先天元炁最多,受到天外离水的浸润也最久,所以阴阳同一而化育万物的大道成为他伴生的神性。

    他一不再造天地,二不传宗接代,三不广纳门徒,只想把大道传授人族,他时时下界,随感应而显化为人身来教化各方人族,由于收徒严谨,无数年中只亲授门徒三仙,徒弟们一脉三支而各成其道,皆为各洲各域的主宰上仙。

    后来,元道在昆仑虚丘东面不远的都广之野中建立起一座论道传教的宫城,叫做玄妙圣宫,他和弟子常在此以大道之玄妙教化世人,他的教派被称为玄妙圣教,三界都尊他为玄妙教主。

    三界生灵渐众,各有教派统属,它们感恩怀德,尊元氏兄弟为祖神,上尊号曰“三清”,即“玉清”元始、“上清”元灵和“太清”元道。

    众神功业大成,始定天界尊号,耀魄宝创出三清,他和后代开天地建立浑天三界,立道德孕育九霄神明,衍生灵挥扬兆亿族类,有创世、育神和化生之功,被众神们加尊号为“太上昊天大天尊至高至尊先天上帝”,称他为“天帝”。

    玉清元始被尊为“元始大天尊”,他统领的阐明大道之昆仑神教,正名为“阐教”,教众包括妙乐天神和玉虚宫天仙。

    上清元灵被尊为“灵宝大天尊”,他领袖的截取天机之通天仙教,正名为“截教”,教众主要来自地界的碧游宫地仙。

    太清元道被尊为“道德大天尊”,他执掌的启迪世人之玄妙圣教,正名为“启教”,教众是少数的玄妙宫仙家和广大的龙人族修仙者。

    元始天尊的妻子,女神之首的太元玉女被尊为“太元圣母”,他们的后辈神祇也各有封号,东王公尊号为“东华帝君”,西王母尊号为“西灵元君”。真元子作为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位出生在地界的神族,被尊为“镇元地祖”,华夏女的后代衍生出了下都星的生灵,她被尊为“华胥始祖”。

    龙族的鼻祖龙神,是灵兽神之长,有衍化生灵和诞育灵兽之功,上尊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他的四个神龙族的儿子被封为“龙王”,掌管水界各方,华夏女和龙祖的两个孩子,伏羲和女娲则分别被尊为“羲皇”和“娲皇”,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天帝和后辈众神继续统御着三界,时光荏苒,通天教主发起的万物修仙逐渐在各星掀起了物类超越演化的风暴,这一变故打破了生灵间的平衡,神仙、邪魔、妖怪和精灵各据一方,族类和派系间彼此相斗,这些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斗法在蔓延到地界之心的下都星时达到了顶峰。

    玉虚、碧游二宫的众多弟子围绕神仙道统的争议本就时有摩擦,他们的冲突因为地界各地的矛盾而愈演愈烈。阐教中一个不得意的弟子公孙豹主动点燃了战火,借着昆仑域内商、周两国的战事,阐、截、启三教先后加入了这场人与人斗、神与仙争的三界大战。

    他们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甚至远在地界极西的极乐星接引道人也闻讯而来,他和师弟准提道人审时度势地加入阐启两教的联盟,随着他们的干预,天神和地仙之间原本的均衡被打破了。

    截教不得不孤注一掷地发出反击,导致三界这场神仙战争陷入到你死我活的绝境,连高高在上的至尊三清都先后被裹挟了进来,一时间神仙死伤枕籍,黎民生灵涂炭,下都地星和浑天宇宙都面临着创世以来的最大危机。

    最终,天帝出面了,他为三清调处和息,化解了这场分裂三界的惨烈斗法。阐教弟子姜子牙代表天庭登上封神台,以玉符和金册张榜封神,不论商、周两阵营,还是阐、截、启三教派,有身份的亡灵几乎都得到了封神道果。

    一张金榜封了三百多个天庭官职,另有肉身飞升者九个,从此三界内的神和仙统统归属天庭节制,神族和仙家原先所归属的阐、截、启三教也合并归一,是为道教。

    经此一役,天帝对宝壶宇宙的未来有了新的打算,他计划对宇宙中的生灵做出颠覆性的改变,但那样宏大的事业需要巨量的元炁,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心由自己来担负这个伟大的使命,之后便做出了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他先是公告群臣,将宇宙统治者的宝座让出,正当神仙们担心空悬的大位将会引来三清新一轮的争斗时,天帝又出人意料的召唤来一个远在光严妙乐星的元族子弟,让他承继了宝壶宇宙统治天尊的位置。

    这个元族子弟正是天帝耀魄宝的侄儿,光妙星最高长老无极宝的儿子,刚结束亿劫苦修的玉灵圣子张垂仁。

    天帝下令在自己居住的弥罗无上天划出一块“妙有玄真境”,在境内建起紫金宫阙,号称太微玉清宫,用来作为玉灵圣子的居所,安排他做起了“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道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这位玉皇大帝御极太微垣天庭,开始在气势恢宏的凌霄宝殿里掌管三界、统御十方。

    玉帝登极后,先是下令移走连接下都星的通天铜柱,后又把昆仑虚丘飞升到了天界三垣间的弥忘境里,这样一来,下都星失去了接连天界的通道,修仙成功的后辈仙人不能通过造访昆仑而登上天界,只能接受天庭的遴选来获得天界的仙籍。

    天帝和三清分居在天上之天,他们一边培育元炁,一边以大道运转三界,平衡着浑天宇宙的万事万物,这就是“玉皇上帝临朝,四大天尊摄政”的由来。

    然而,三界并未迎来长久的太平,挑战始终都存在着,自三界乱斗的封神之役后,直到我们这个即将开始的故事之前,这长达几千年的岁月力,最为著名的挑战者,是一个来自傲来星的仙石孕生的灵猴。

    也就是姜子牙代天封神大概五百年后,这灵猴出生在地界东域的傲来星上,他为求长生而游历地界,四处求仙访道,经过十数年的寒暑,终于在地界西域的玲珑星上拜入了准提祖师的门墙,祖师赐他法名为孙悟空,授与他地煞七十二般变化以及筋斗云飞之法。

    孙悟空艺成之后回到傲来星,他占星为王,自号为“美猴王”,还结交了地仙中一批后起之秀,他们成群结党,行事间肆无忌惮,享乐时毫不节制,个个都是天不收、地不管的混世魔头。

    其中尤以孙悟空最为无法无天,他先是到水界首府东海龙宫强夺了四件龙族宝器,又去到地界地府幽冥境,依仗暴力把族类姓名从生死簿上全部勾掉,海龙王和地藏王一起将他告上天庭,而玉皇则听从了太白金星的建议,不但没有惩处这个妖王,反而对他进行了招安。

    孙悟空上天后被安排到一个官职卑微的去处,他恼怒之下便闯出南天门,私回傲来星,自封为“齐天大圣”,意欲与天庭对抗。在封神之役中大放光彩的托塔天王李靖父子奉旨兴师捉拿叛逆,不料却被孙悟空一伙打败,太白金星奏请二次招安,玉帝宽容,降旨册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妖猴得以再入天宫。

    但他在天界位高而无权,只能四处闲散悠游,久而久之又惹出祸端来,不仅搅乱了西王母的蟠桃盛会,还偷吃了道德大天尊的九转仙丹,他自知罪重,再次逃回了傲来星。

    天庭震怒,玉帝派天军二伐妖猴,封神之役中骁勇无敌的二郎真君在道德天尊的亲手相助下打败了孙悟空,将其拿上天庭论罪,玉帝欲将他处死,不想那妖猴却在八卦炉里熬过了六丁火刑,他在脱身之后更加肆意妄为,一心想大闹天界,天庭上下一时竟难以处置。

    曾在封神斗法中参战的接引道人此时已被称为阿弥陀佛,他向玉帝推荐了同门中法力渊深,又擅于镇压各路妖魔的如来佛主,玉帝下旨召如来佛前来效力,将那魔猴孙悟空压制在佛法五行山下,这才化解掉一场不小的风波。

    经五百年后,如来佛座下观世音菩萨遵法旨将孙悟空释放,令他保护玄奘法师从华夏去往佛祖处取经,那法师本是佛主的转世弟子,因故被贬才转世到大唐国。

    孙悟空跟随玄奘西行,先后收伏了白龙魔熬摩显、野猪妖猪刚鬣以及药叉鬼黄深沙,他们三个原本分别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天庭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这三个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因罪被贬,为观世音菩萨所点化的戴罪之徒,在拜玄奘为师后,分别改名熬悟行、猪悟能和沙悟净。

    四个徒儿从此一起学习佛祖法,保护取经僧,沿途除妖平魔,建立了不少功德。在历尽八十一番磨难后,师徒五众终于到达灵山大雷音寺,得见如来,取得真经。

    师徒五众在佛前听封,玄奘法师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熬悟行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猪悟能为净坛使者,沙悟净为金身罗汉。至此,玄奘复归佛祖座下,四徒也正式被纳入佛门。诸事既定,佛祖便遣熬悟行去天庭,向玉帝禀告灵山受封之事。

    天庭得了灵山的消息,太白星君提奏玉帝,请旨按例犒赏取经正果之中有功劳的神仙,玉帝就在天府万仙宫设丹元大会,邀请普天星相、河汉群神和首领地仙齐赴这场道仙盛会。

    在万仙宫天和殿赏赐了有功众仙后,玉帝唤出熬摩显听封,封他为天龙真君,命他将册封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为齐天大圣、翊道真君和佑道真君的文告送去如来佛祖处,文告中说明了天庭的勉励之意,令四仙平日在灵山伺候,不必到天庭点卯。

    又过了一年之后,人间已是大中祥符年间,玉帝推行的散仙下凡为帝的政策已经行使了三代,天界的霹雳大仙、雷霆大仙和宝文大仙已先后下凡,化身宋朝皇帝统治龙人族,这第四代正好轮着赤脚大仙,他已做好临凡就位的准备,因他人缘甚好,天庭先是派出了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辅助,又在万仙宫设宴会为他饯别。

    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玉帝特旨令四海龙王携太子同来赴宴,诏书传至东海,龙王敖光急令值班蟹将擂动寒铁鼓,撞响白金钟,召南、西、北三王和太子前来,八龙神携着贺礼齐上天府赴会,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才是这场宴会的主角。

    在奖赏了四位大仙后,玉帝升四海龙王为天界龙帝,敕封敖广为东方青龙帝君,敖博为南方赤龙帝君,敖光为西方白龙帝君,敖明为北方黑龙帝君,并在天府建金龙馆阁来安顿他们,水界的四海龙宫改由四海龙太子掌管。

    西海的大太子敖摩昂不但忠勇正直、力强功高,又是真龙天君的兄长,玉帝特令他承继东海龙王的尊位,领袖水界的龙族和水族,原东海太子敖摩甲对调西海为王,而南海敖摩虚和北海敖摩罗则是子继父位,毋庸多言,八龙神听了圣意,凛凛然跪拜谢恩。

    还是在这场宴会上,玉帝再将龙族划分为天、地、水三等,天界天龙有六,分别是龙祖、四龙帝和真龙天君。水界水龙全部都是龙祖的嫡传族裔,这些四海龙府的龙子龙孙将在四海龙王的统领下继续主宰水界。

    而地位更低的地龙,则是那些以龙神的名号占据着地界部分水系的伪龙,他们大多为鱼蛇所化,并没有龙族血统,但天庭此次也认可了他们的身份,将予以地界王爵和水界封地。

    至于真正拥有龙族血脉,自号飞龙的六肢翼臂龙族,因其露水子嗣的尴尬身份,虽为神龙族后代,天庭仍是不予承认,勒令其只能在下都星上存活。

    在完成这一系列针对龙族的变革后,玉帝才宣布由龙祖就位中央黄龙帝君的位置,令他为五方龙帝之首,统摄三界龙王。

    大天尊封赏完毕,龙祖率四龙帝、四龙王再三拜谢天恩,神仙们齐贺三界太平,这场封赏宴会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圆满收场。

    众神群仙各回各的宫观洞府,新晋的四海龙王也乘兴而归,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这场席卷三界的变故将由一位龙族子弟来揭开序幕。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一回:降天恩,老仙长摇唇鼓舌;得良缘,小魔龙珠胎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