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梦宝鉴 » 第四十七章 金云新居

第四十七章 金云新居

    日间她和妹妹去过山寨,在那里祭奠了许宣赞的灵位,没曾想这时会见到他的鬼魂。

    凌云道:“许大夫和这位……”他也不知那鬼姓名,只好含糊带过:“他们的魂魄都是太子让我收入安魂袋中的,今夜就要安排去地府报到。你放心,他们将来都会转世到好人家去的。”

    许大夫和半拉鬼听凌云如此说,连忙向他们再三地表示感谢。

    白玉珠念动起咒语,召唤本地的城隍前来领命,这里甚为偏僻,匆匆赶来的是附近村子里的土地公。

    眼见恩公很快就能再世为人,白素素心里很是安慰,但看到青莲依在小太子身边,得意地接受土地公的拜见,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回首间她发现许宣赞默默地看着自己,目中充满深情,便一咬牙道:“许大夫,你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人,我愿你来世福寿安康,顺顺当当在家做一个太平郎中。若是你不嫌弃,我……我……我白素贞愿意相夫教子,以报你今世的大恩。”

    她这一番话,不但惊了许宣赞,在场的龙门阁道友谁又不是大吃一惊……

    大家都齐刷刷地看向她,这会儿她是再也忍不住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回身就往自己的洞府奔去,青青儿朝大家点了点头,便立刻跟了过去。

    小太子听她说出“白素贞”那三个字,心里一热,他过去对许宣赞道:“许大夫,白姑娘言出必行,还望你将来能够好生待她,切莫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他又对半拉鬼道:“你就跟着许大夫同去吧,我还你个完全之体,望你再世做个善终的富家翁。”说罢将右手五指一张,那半拉鬼就变成一个全乎的了。

    等两个鬼魂给小太子磕完头,土地公就准备带着他们回土地庙去了,他们先要在那里画押凭证,然后才好上路。

    凌云掏出一面龙宫令牌,让土地公持牌去酆都城拜见十殿阎罗,请他们选择太平时节安排这两个魂灵投胎,并说龙宫小太子来日必有重谢。

    土地公没有二话,欣然领命,凌云又允诺他,办好此次差事后,将得到龙宫的保奏,能迁去富地做城隍老爷。

    有此一言,那土地公自然会尽心尽力完成差事,他们三个又千恩万谢一番,这才去了。

    回去时青莲悄悄对摩明道:“明日咱们成婚,白素素一定不会来参加。”

    摩明皱着眉头说道:“你别多心,白姑娘不是那样的人。”话虽如此,他心里也不大笃定,一时间也不知道该盼她来的好,还是不来的好。

    翌日傍晚,灵宝宫雷家张灯结彩,为摩明和青莲举办婚仪,神仙成亲,实不多见,而神龙族与飞龙族的联姻,更是亘古未闻。

    不过,这场难得的婚事却办得甚是简单,两边都没来得及告知同族的亲眷,神龙族的四海龙亲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雷一鹤也没有邀请云梦雷家、广都风家和关中火家这些亲戚好友,就连尚在闭关的雷家大哥明云也没参加。

    外客中最先到的还是李祜和胡圣姑,不到一会儿,去办礼物的凌云和白玉珠也回来了,他们还没坐稳便,白素贞和青青儿又到了。

    六个来客以凌云居首,都坐在了客位,彼此间相谈甚欢,今天大家都是一身新行头,凌、白二仙齐着浅紫,李、胡伉俪同服淡红,白青姐妹则都穿轻绿。

    白玉珠和胡圣姑都留心着白素贞,她今日虽是淡妆青衣,但妆容和打扮的细节却是处处用心,瞧上去是格外的楚楚动人,她的话不多,神色也总是淡淡的,看不出有什么心思。

    一对新人穿着世间时兴的打扮,小太子头戴软脚幞头,身着绯红金龙服,腰系海珍玉带,青莲则戴着朱雀金冠,身穿墨绿大袖,外饰云凤霞帔。

    因不是寻常人家,他们也就不做什么上轿拦门、撒豆跨鞍的俗礼,两个坐了回虚帐,到厅里拜罢天地拜高堂,又夫妻对拜,这就算完成了大礼。

    随后的喜宴也颇为简单,就是几桌素食素酒,雷一鹤将珍藏多年的净教秘宝百草翡翠丹拿出来,化到酒中给大家饮用,这种百草翡翠酒不但芳香清凉,还能有助提升法力。

    小太子和凌、白二仙自然不在乎这个,李祜、圣姑和青青儿却视若珍宝,都趁这机会喝了不少,白素贞推说不惯用酒,只饮了很少一点。

    宴罢,准备送新人去洞房,白素贞和青青儿却在这时告辞了,她们邀请道友们明日午间到龙门阁一会,大伙儿虽然不明白她们的用意,但都礼貌地答应了。

    她们走后,其余的亲朋们一起把小太子夫妇送往新居,原来雷家上下已把偌大的龙洞改成了一座府第。

    那洞外移植了不少的花木,四处都张灯结彩,看上去一派喜气,就连原来空空的洞口也装上了木墙木门,上方的门额写着“金云府”三个篆字。

    雷明石笑着对姐夫说道:“外面看着热闹,其实没花多少工夫,里面是圣姑盯着弄的,那才是用了心思的。”

    大家不愿打扰新人,就相互示意,齐齐告辞了,小太子夫妇也不远送,两个兴冲冲地进到自己的新居里,只见洞内被分割成数个区域,各有门户相连,大厅里燃起了炭火,各处点亮着明灯,四下都暖烘烘、亮堂堂的。

    洞府里陈设着各类木制的家具,都是依着最时兴的样式打造的,他们细细看来,不但这些家什上是一尘不染,就连每面岩壁都打整得光滑洁净。

    进到卧室,罗帐锦被是一应俱全,狻猊香炉里燃着销魂香,一对龙泉青瓷瓶里插着长长的凤凰尾羽和孔雀翎毛。

    卧室中间置了一张三脚圆桌,上面摆着酒壶酒瓢,还有八盘点心和素食,一只大的水晶瓶靠墙放着,瓶里浸着一枝开满合欢花的树枝,粉花绿叶,煞是好看。

    旁边的墙上有一幅书法,小太子过去欣赏,见上面书写的是: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踏要路行。

    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

    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他记得这是香山居士的诗二首,这位先生是前朝人,姓白名居易,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喜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其所作诗篇最是通俗平易,即或是引车卖浆之流亦能明了。

    小太子不能背诵此诗,这时竟看进去了,一边念叨,一边想象那丘中寒士遗俗绝尘的高雅风范。

    见他背着手摇头晃脑读诗的样子,青莲心里有些好笑,她将桌上的两个葫芦瓢都斟上本地名酿东溪春,端到了摩明面前,数落他道:“夫子,今日的学问做够了吗?天色已晚,明早起来再用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