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歌手进入娱乐圈 » 第九章:新歌发布(下)

第九章:新歌发布(下)

    第二天早上八点,林艺打开手机微博,在手机上编辑了,

    “朋友们,我的新歌,“父亲写的散文诗”今天中午十二点在酷GO音乐首发,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多支持。”

    自己的微博号上次发的微博还是半年前,之前两条微博也是同样的格式,宣传的是“山水之间”和“庐州月”两首歌。

    他微博关注有三百多万,都是之前积累的。

    只不过最近一年微博没怎么发,“山水之间”和“庐州月”两首歌引发的热度也没多大,关注还掉了一百多万了。

    编辑的微博发出去之后,很快,底下已经有评论开始回复,

    “失踪人口回归?”

    “这个人我是什么时候关注的?”

    “林艺终于记起了自己的微博账号!”

    还有人表示对新音乐的期待,歌曲上架就会去听等言论。

    很长时间没发微博了,这个时候能立马评论的肯定都是真爱粉,倒是没有黑粉发布不好的言论来到人胃口。

    林艺上午就待在宿舍,拉了会二胡,一直等到十二点。

    新歌终于在酷GO发布了,推荐在早上就已经挂上了,打开音乐软件,

    已经有人回复了,

    “第一!”“打卡!”等字,估计是连歌都还没听。

    林艺莞尔一笑啊,总有一些沙雕网友爱这样的操作,还会因为没抢到第一个评论发言而沮丧!

    “真是可爱呀!”

    慢慢的,微博关注林艺的粉丝,或者是被推荐吸引的听众开始听这首歌。

    等了一会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林艺又发了一条微博,

    “相信已经有人听了这首歌,这首歌是我看了马芳老师的《父亲》这篇文章写出了‘读后感’,给各位粉丝交的作业,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是别的歌手,肯定还会有后续的宣传方案。公司,经纪人团队也有后续的营销,打歌力度也比个人要大得多。

    该做的林艺都已经做完了,就等歌曲后续的发展了。

    呼出口气,虽然对这首歌有信心,但歌曲未来的走向还是未知的。

    想了很多东西,林艺心中萌发一个自己是不是要签一家公司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这首歌,歌曲开始“发酵”。

    之前林艺发行的“山水之间”这首歌,很多粉丝也都表示很好听,歌词很优美等。

    但因为没有公司进行后续的宣传,在网络上造成的声势也不大。

    只能在粉丝和喜欢这首歌的听众之间流传,也只有一些少量的报道来提及,但很快又销声匿迹,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不一样。

    和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小说《父亲》获得了国内文学奖的最高成就,国内很多人都知道这篇文章,影响范围很大。

    更不用说初高中学校,甚至大学都会给学生推荐这篇文章。

    林艺在高中的时候就有这种经历,一个作家写的某篇文章成名或者得奖之后,学校语文考试的很多试卷上都会出现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反复出现,真的是做吐了(╬ ̄皿 ̄)=○。

    WH市林艺上高中读书的学校。

    正在上高中的张明是林艺的粉丝,他之前上初中的时候就很崇拜林艺,听过林艺发表所有的歌曲,还特意跑到这所学校上学。

    张明在午觉的时候小声和同桌说:“你知道我们做阅读理解做到吐的那篇文章吗?我偶像给它写歌了,我刚刚听了,听到我想哭!”

    “你偶像不是林艺吗?一直说他很长时间没发歌了,现在发了吗?把耳机给个我,我也听听!”

    张明同桌肯定也知道林艺呀,这所高中的学生就没有不知道的。

    很快,听完歌之后他把耳机还给张明,“卧槽,真好听,别拦着我,我还要去做一套《父亲》的阅读理解。”

    这样的事情在各个地方都有发生,很多《父亲》的读者听说有人写了关于这篇小说的歌,都跑过来听。

    很快,这首歌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小的网络杂志,论坛都开始报道这件事。

    过后几天,雪球越滚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有人给《父亲》写了一首歌。

    但毕竟听歌是要花钱的。

    这个世界有个音乐大佬发表了句话:

    “歌手肯定是要靠歌赚钱的,如果写歌不赚钱了,那歌手要养活自己的团队肯定就要在别的地方赚钱,肯定也不会认真的写歌,这样对乐坛的发展非常不好,所以歌曲标价没有什么不好的。”

    除了音乐软件刚开始出现,实体专辑转向数字专辑的那段时期比较混乱之外,后面的歌手发歌都会出现收费的情况,大大促进了这个世界音乐体系的发展。

    “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五毛就可以听了,相比如其他三、四块的歌曲已经是非常便宜了。

    但是没听过歌的人相比于听过的肯定要占大多数。

    所以网络上充满了大部分对林艺不好的新闻,特别是知道制作人是林艺之后,更是谣言满天飞。

    某个论坛,

    “听说林艺给《父亲》写歌了,有人听了吗?”

    “林艺不是网络歌手吗?”

    “对呀,他之前写的歌不都是情情爱爱的吗?”

    “我没听,但他一个网络歌手写这种歌?肯定不好听。”

    “估计是炒作,林艺不是凉了吗?肯定想用这种方式获得流量。”

    “对呀我也觉得是炒作!”

    慢慢的,这件事就被定义为炒作。

    很多潜水党看到这样的发言,本来想去听歌的也别影响到,结果没去听。

    但是,“林艺写的‘山水之间’我听了,还挺好听的。”

    “这首歌我听过,还可以,挺感人的。”这种零星的发言都被淹没了。

    这就是网络最真实的写照!

    特别是某些蹭热度的网络博主,在事情没过多久就已经发微博。

    “听说林艺写歌了,还是写关于《父亲》这篇文章的,我就奇怪,他不是网络歌手吗?你们会去听吗?”

    然后底下一片“踩”林艺的评论。

    还有一些作家,网络名人看到网络上都是说林艺炒作,蹭热度的言论。

    他们还没听过歌,就开始发微博批评林艺。

    网络风向彻底被带偏了,充满了对林艺不好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