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影视:弥补遗憾 » 第21章 上书申冤

第21章 上书申冤

    几日后,谢玉的死讯传至金陵。

    梅长苏与萧景琰在东宫正阁议事,苏箐便做了些点心送过去,适逢莅阳长公主与萧景睿拿着谢玉的手书前来。

    刚迈进东宫正阁的门槛,莅阳长公主和萧景睿便同时怔住。

    不仅是因为那个中站着梅长苏这个无品无职的外人,还因为苏箐。

    梅长苏与苏箐分别向莅阳长公主行礼,莅阳长公主客套一下后便闪开视线,对萧景琰道:“景琰,我今天来你这里,是有机密要紧的事跟你说,外人在场,不太方便,能不能请苏先生和……太子妃回避一下?”

    萧景琰立即道:“不必了。苏先生如同我本人一样,姑母有什么话能对我讲的,就能对苏先生讲。”

    莅阳长公主听罢萧景琰的话,便将目光转向苏箐。

    苏箐嫣然一笑,道:“姨母有何事?竟连清儿也要瞒着?”

    与十多年前同样的语气,那样清脆悦耳的声音,在莅阳长公主心中除了她的小外甥女以外,再无其他人了。

    莅阳长公主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后退数步。她泪眼婆娑地叫了一声:“清儿。”

    莅阳长公主将苏箐拥入怀中。

    那张与故去的姐姐相似的面容,莅阳长公主这辈子都不能忘记。

    她被迫嫁给谢玉后,姐姐晋阳长公主常常来看她,还带着一双儿女。

    她的小外甥女乖巧懂事,十分惹人喜欢。莅阳长公主那段无趣的日子多亏了她的小外甥女,才没有如槁木死灰一般。

    “小卿姐姐。”萧景睿叫了一声苏箐。

    苏箐转过头来看着萧景睿,抬手摸了摸他的肩膀,半开玩笑似的说道:“景睿,你长高了不少。”

    在萧景琰,梅长苏与苏箐三人的劝说下,莅阳长公主去而复返,终于允诺完成上书呈冤的使命。

    八月三十的早晨,苏箐早早地起了床,梳洗盛装,亲自为萧景琰服侍着装束戴冠。

    苏箐一边为萧景琰整理着衣服,一边问:“七哥是在东宫用早膳还是进宫向父皇和母妃请安?”

    萧景琰的目光如炬,转向外面,道:“进宫请安吧。”

    此时梁帝刚由静贵妃服侍着起身洗漱完毕,听报太子夫妇进来请安,脸上露出笑纹,立刻命人宣进。

    “儿臣携妇,恭请父皇圣安,并恭祝父皇千秋。”萧景琰与苏箐先向梁帝三拜行了大礼,又转向静贵妃叩头,“恭请母妃金安。”

    梁帝忙笑着让二人平身,留二人一同用膳。这一顿饭,萧景琰坐在梁帝左侧,静贵妃居右,苏箐则坐在下首布菜,这顿饭倒是其乐融融。

    饭毕,萧景琰与梁帝博弈。静贵妃拉着苏箐问她如今可有害喜的症状,可有什么特别想吃的,苏箐笑着一一回答。

    棋下了一半,胜负难分的时候,萧景琰停手道:“父皇,已过巳时,想必百官已到,父皇该起驾去武英殿了。”

    梁帝又看了看棋局,笑了笑说:“罢了,仪典之后,咱们父子再战。”

    武英殿中,梁帝落座,接受了各宫嫔妃以及文武百官的诗文庆贺后,只见莅阳长公主缓步走到大殿中央,盈盈而立。

    梁帝颇为吃惊地问道:“莅阳,你要作诗?”

    “臣妹素乏文才,哪会做什么诗……”莅阳长公主扯出一抹笑容,眸中渐露出决绝之意,她扬了扬下巴,“请陛下恕罪,臣妹想借此良机,在众位亲贵大人们面前,代罪臣谢玉共供呈欺君罔上,陷杀忠良的大罪。扰陛下雅兴,臣妹罪该万死,但谢玉之罪实在滔天,人神共愤。臣妹实不敢瞒,若不供呈于御前,大白于天下,只怕会引来上天之谴,还请陛下圣明,容臣妹详奏。”

    “你说什么……”梁帝疑惑中带着不悦地道,“谢玉不是已经死了吗?他的罪朕也已经处置过了……莅阳,朕虽然没有赦免他,但看在你的面上多少还是从轻发落了,也没有牵连到你和孩子们。你还有什么不足的,要在朕的寿仪上闹这么一出?”

    “臣妹为什么会在这寿殿之上代夫供罪,陛下静听后自会明白。”毕竟这么多年的长公主不是白做的,面对梁帝投来的阴冷目光,莅阳长公主不卑不亢地说道。

    “十三年前,谢玉与夏江串谋,令一书生模仿赤焰前锋大将聂锋笔记,伪造密告信件,诬陷林帅谋反,欺瞒君主,终酿出泼天大案,此其罪一也。”

    就这一句话,武英殿内立刻如炸开了的油锅一般。

    梁帝的脸色也“唰”地变了,抬起手指着莅阳长公主怒道:“你,你……你疯了不成?”

    疯?呵呵,她的这个舅舅如今真是越来越不可理喻,苏箐心中冷笑。

    除了梁帝,没有人敢阻拦她,没有人想阻拦她,这是十三年前所有人都想要得知的真相。

    莅阳长公主说完谢玉的五大罪行后,说道:“五条大罪,桩桩件件由谢玉亲笔供述,绝无半句虚言。臣妹阅其手书后,日夜难安,故而御前首告,还望陛下明晰冤情,下旨重审赤焰之案,以安忠魂民心。若蒙恩准,臣妹纵死……也可心安瞑目了!”

    莅阳长公主泪珠滚落,重重地扣了一个头,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中。

    大殿之中,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无不激起一种悲愤之情。

    吏部尚书史元清第一个站出来恳请梁帝重审赤焰一案,他话音刚落,中书令柳澄、程阁老、沈追、蔡荃等人纷纷出列,均大声表示:“史尚书所言甚是,臣附议!”

    纪王,穆青,言侯,霓凰郡主等亲贵大臣均已出列,都表示希望重审赤焰一案。

    一直冷眼旁观,默默无语的萧景琰,终于站了出来。

    “儿臣附议。”

    这四个字,给了梁帝重重一击,击垮了他最后的坚持和防守。

    苏箐理了理衣襟,走至殿中,跪在萧景琰旁,大声道:“臣,附议。”

    她的这句话让梁帝纳闷至极,问道:“太子妃,你又无官职,何来臣一说?”

    苏箐目光炯炯如炬,朗声道:“臣,以大梁长乐郡主之名义,恳请陛下,重审赤焰一案,还我林氏清白。”

    “砰”,苏箐郑重地叩了一个头。

    她清冷的声音仍回荡在大殿之上。

    臣,以大梁长乐郡主之名义......

    长乐郡主之名义......

    还我林氏清白......

    林氏清白......

    苏箐的这句话,唬的梁帝从龙椅上跌了下来,也让大殿之上的所有人知道了这位太子妃究竟是谁。

    在萧景琰与苏箐皆以表明态度后,那些还在观望的朝臣,也纷纷下跪,七嘴八舌的嚷着“附议”二字。

    梁帝看着阶下眼睛清亮的萧景琰与苏箐,望着跪了一地的人,老臣、新臣、皇族、后宫……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出他所希望看到的表情。

    梁帝环视一周,整个大殿,惟有一位客卿泰然坐在席间。

    “若是朕,不答应呢?太子莫非要逼宫不成?”梁帝冷眼看着萧景琰。

    “景琰自幼受教于皇长兄,兄长一心只愿大梁江山永固,子民安康,他当年没有做的事,景琰也不会做。”萧景琰道。

    “你不会?那他呢?他!”梁帝指着梅长苏,“若无苏先生的麒麟之才,朕恐怕也看不到如今这个局面。难道此时此刻,先生不想说点什么吗?”

    梅长苏不慌不忙,缓缓起身,走上前去,边走边说:“景运二十六年,陛下尚是皇子,遭人陷害,屠刀悬颈。是你的同窗伴读,后来的赤焰军主帅林燮,拼死找回证据,面呈先皇,才救回陛下一命。”

    “景运二十九年,五王之乱,血洗京城。当年林帅还只是巡防营的一个统领,他亲率三百骑兵,冲进禁军营,最终力保陛下登基。”

    “你……你给朕住口!”提起那段过往,梁帝心中有愧,下意识的张口制止。

    梅长苏非但没有住口,而且提高了声音加快了语速:“开文十年,西晋失守,金陵围城!又是林帅,自北境千里勤王,血战三日放平定京城之乱!”

    “无论是为友还是为臣,林帅从未负过陛下!太子和朝臣今日所请,无非是想要还原当年的一个真相。陛下究竟是为何,连这样一个理所应当的请求都不能答应呢?”最后,梅长苏大声质问道。

    梁帝一边嘟囔着梅长苏是乱臣贼子,一边拔出宝剑,剑锋直指梅长苏,萧景琰立刻挡在梅长苏前面。

    “让开。”梁帝说道。

    萧景琰不退反进,往剑锋处近了一步。

    “你不要以为朕不敢杀你!”

    “你当然可以杀我,杀了所有想要查清此案的人,因为你是王。可当你杀掉所有人之后,你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吗?儿臣一向以皇长兄为楷模,但绝不会是第二个皇长兄。”萧景琰平静地说道。

    “让开!”梁帝吼道。

    萧景琰依然往前一步,剑锋直抵萧景琰的胸膛。

    苏箐快步走上前去,左手抓住剑刃,向上一挥,使剑锋远离萧景琰的胸膛。苏箐站在萧景琰的身前,直视梁帝。

    都说侄女肖姑,苏箐的那双眼睛与宸妃生得一般无二,看的梁帝浑身发毛。

    “十三年前,祁王府和赤焰军的血流的还不够吗?父帅,祁王,母亲,姑姑死的还不够惨吗?你究竟要杀多少人才肯罢休?你究竟要用多少人的命来维护你那所谓的至高无上的皇权?”苏箐大声问道,最后甚至变成了吼。她因为愤怒,双眼发红,比冷不丁看人一眼更加渗人。

    梁帝在召见梅长苏和苏箐后,终于同意重审赤焰一案,聂锋、卫峥等人作为人证均已恢复身份。

    由萧景琰,言侯,宁王为主审,有一个多月后,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祁王、宸妃遗骨葬入皇陵,赤焰帅府重新修葺,并未林氏建立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