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投胎时地府炸了 » 5、师父,我给您跳个大神助助兴?

5、师父,我给您跳个大神助助兴?

    董增寿和七个小屁孩随老天师张慎之往龙虎山天师府而去,上山坐的是缆车,八个祖国的花朵还太小,山路崎岖难行,可不是他们现在能走的。

    看车上,小胖子张英杰兴奋的给董增寿介绍沿途风景,他的家就在山腰上,平时父母在外工作,多是奶奶在照顾他,本来爷爷奶奶也是住在山顶天师府,但是他还没皈依,不是道童,不好住在观里,奶奶为了照顾他,就和他一起住在半山腰。奶奶是坤道,也是爷爷当面的师妹,但是家里还是奶奶说的算。

    小胖子说的很兴奋,可能是平时没什么和他同龄的小孩子跟他玩耍,觉得董增寿格外的合拍,嘴上便说个不停,全然没发现自己爷爷在一边眼角直颤。

    缆车还是很快的,不多时他们就在山顶一处平台停下,孩子们和老天师来到一座宏伟的大殿前。

    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在我国源源不断流传至今的三教中,儒教源于孔孟,是官教,佛教来源于印度,是外来教,真正来自于民间的只有道教。从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伊始,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倍受历代帝王推崇,三十六代天师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明代朱元璋则更对道教恩宠有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而龙虎山天师府的建筑规模是全国所有私家府第中唯一可与孔府相媲美的。

    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弟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占地5.4万平方米,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它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府门坐北朝南,高大宽阔,面河而立,气势雄伟。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府门上一对抱柱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原为明代尚书、大画家、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二门门联写的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表明了历代天师道高德重使龙虎也伏、鬼神也钦的历史事实,也表明教理教规对信徒必须修道养德的严格要求。

    八位孩子被领到大殿门前,老天师站定身形,躬身对孩子们说:“不用害怕,一会到里边会有师兄师姐领着你们举行皈依仪式,你们听他们安排就行。在那之前,会有人来询问你们的兴趣,你们可以选一个比较喜欢的人说话。”老天师露出一个意味寻常的笑容,孩子们却有些局促不安,当然,除了小胖子张英杰和我们的主人公董增寿两个人。

    “这是要选师父啊!”老董心里琢磨着,看来天师府还是比较照顾自己这些小孩子的,不然直接分配个师父收徒岂不省事。不过不怕,我已经挂上了最强外挂,未来的小天师张英杰,看他拜哪个,自己就跟着拜哪个准没错。脑袋里想着,脚下也跟着有所动作。

    “小张同学,你肯定对这里很熟悉了,你那么厉害,一会你可要给我仔细介绍下来的人。”一记小马屁,把小胖子拍的有点飘飘然。

    “放心吧,这里我熟。”小胖子还用小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一副包给我吧的神情。

    不多时,从后殿来了几个中年道士,有男有女,看年龄应该是老天师的徒弟或是徒孙。

    “这是三师叔。”小胖子很尽职,小手指着最前面的中年道人,“他打人屁股可狠了。”同时小胖子也告诉了老董自己对来人最直观的认识。

    “那个是五师姑,她的剑武的可好看了。那个是小师叔,他看带我去吃烤鱼,鱼可好吃了,不过每次爷爷都很生气,说他祸害了观里的锦鲤。……”

    这时最后一个道士出来后,小胖子突然没了声音,然后又在那道士的目光下小声喊了一声“爸”。来人应该就是小胖子张英杰的父亲,老天师的儿子。下一代天师张奎成。别问老董怎么知道这道士的名字,这个年代,互联网也一样发达。

    孩子和师父们没交流太长时间,就被师父们领着进了大殿,这个过程中也是值得玩味的,就比如小胖子说的五师姑就左右手各领了一个孩子,男孩叫王明浩,女孩叫姜雪。而小胖子说的三师伯这是带着那个叫宋杨的小女孩走在最前面。那个叫范海滨的小男孩跟在那个小师叔身后,有点抖机灵的四处张望。而据说是老天师师侄的中年女坤道领着队伍中的另一个小胖子陈玉坤站到了大殿的一边。八个孩子里,长的最漂亮的小男孩张宇则是跟着一个坤道站在了陈玉坤师父的下首,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坤道算是在场女道士里最漂亮的存在了。

    小胖子张英杰和老董比较另类,并没有人领着,小胖子是别人不能领,而老董就比较纠结了,他不知道跟哪个师父交流,和小孩的心态有点不同,有些成年人思维的他有些或许患得患失了。他俩跟在最后进入大殿的张奎成身后然后由道童领着站在一边。

    道家重礼,自轩辕氏拜入崆峒昆仑,师九天玄女习道字、师西王母习术字,而合道至后太上化聃留书道德师后人至今已五千年上。所谓道者,天道无极无极自然万物之理源亦是我等众生轮回苦历辛修千万载以求入之归源的前途。所以道也是路,虽然上路关键的一个因素的是走路的人也就是你我自己本身。但是道两出衡而一入偏,所以要走好这个路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在路上始发转折终归时给你指路的人,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师,所以师于道之重可知矣。

    而在道教法脉中无论是全真皈依在家居士或全真皈依出家道士还是正一皈依散居住庙道士或正一皈依散居火居道士等道教信徒。都必须遵守道教的师学礼制,其中包括拜师礼制、师学礼制、入学礼制和门学礼制等等。

    道教拜师分两种类,一种是拜师门道习,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师父。一种就是拜学师法习,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先生,这是两回事。前者拜师门道习师父,指修行人刚出家时或者刚皈依入道教时所拜的师父称为拜本恩师。因古儒字周礼一事师双亲父长教养为生身初父,再事师授业师长教学为琢身再父,这也就是民间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由来。

    而道字道教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皈依入道拜师修行是脱胎换骨,修习筑基而抛尘净髓有再为生身之意,这里所拜的师父,便是如同再生父亲一般,所以我们称之为“师父”。因此皈依入道拜师父便如同睁眼投胎,一生一行只拜一位,随之入门学道潜心修行。

    如果日后看到哪位深修有名的高道之后,又慕之跑去拜人家为师父,则这种行为会被认为属于不孝之举。皈依三元入道学习修行得赐三宝到一定程度后,参学参访和参与各种阶段的考证立品定职仪会如:正一高功法师课业班会、全真丹功论证研会及如全真冠巾戒授法会、正一传度授箓法会等之前,也都是须要征求自己师父核准同意的。

    一般在皈依或出家伺学修行练身历心戒律三年左右的时间后,弟子经得住师父的试炼考察,则相当于学生考试合格,师父便会邀请周围宫观或远有德行修为的数位个道长前来,给合格的弟子举行仪式,正一弟子举行“传度”仪式,表明弟子得到认可成为真的道家人了。

    接着弟子便可以进行下一阶段更为高深的道学道法戒律学习修行,这个过程时间一般在七年左右,弟子再得过更高等级的历考,师父便会将这些过考的弟子集中起来,择良辰吉日广邀各地名山望洞宫观的各道教法脉权威广德高修的主持高道等前来,给过考弟子召开专门法会,正一弟子举行“受箓”仪式,表明弟子得到认可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有道位神职的高功道教法师了。

    孩子们一位一位的跟着师兄师姐学着拜师仪式。

    首先由师父邀请来的道侣行祝愿礼,接着师父上香,向祖师行三礼九叩大礼,然后端坐于殿堂或坛场一侧事先设好的座位上。

    接着准备拜师上香,向祖师行三礼九叩大礼,然后转身面对师父,向师父行三拜礼。

    师父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在演礼师的引导下给师父三敬茶。

    第一杯茶称思茶,是不能喝的。师父接过放在桌上。

    第二杯茶称过茶,师父接过品一口表示同意收徒。

    第三杯茶称信茶,师父接过后用中指和大拇指沾茶水撒弟子身上。

    师父赐起以后,根据本派的字辈赐道名于弟子。然后,在众道侣祝愿礼仪中,师父再率领弟子向神位行三礼九叩大礼。

    之前的七个孩子仪式都比较顺利,就连小胖子张英杰都没有太多波澜。唯独到老董这里出现了状况,他没提前确定师父啊!所以最后到了董增寿这里就出现无比尴尬的一幕,老董拜师没人主动站出来给三清上香。大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更多的人以为老董过于腼腆,没有主动找师父。

    “哎!”这时一声叹息声把众人思绪拉回。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只见老天师三柱清香高于顶,“今弟子张慎之……收徒董增寿……。”老天师朝三清像念完法旨,随后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接着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然后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行了三礼九叩之礼。

    老天师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大为吃惊,纷纷猜测这董增寿是什么来历。而小胖子张英杰更是懵逼,刚才还玩的好好的小伙伴,怎么转眼间就变成自己的小师叔了!

    视线转回老董身上,老天师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也把老董也搞的一头雾水。

    “为师赐你法名安生,望你勤勉好学,安身拒善。”老天师赐完老董法名,看着老董,等着老董谢师起身。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时老董居然鬼使神差的顺嘴说道,“师父,要不我给您跳个大神助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