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行鸿蒙万界 » 不

    此章请务必阅读,不然会影响到之后的小说阅读。

    写这本小说,在构造大背景的时候作者我有些苦恼啊,因为我准备用传统神话来构造背景,而不是洪荒。

    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体系太杂,时间不好排,因为中国是多民族融合统一的国家,如果硬是要追求严谨,那咱中国的神话那真是支离破碎,不同的版本多的要死,体系还不太一样,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真要全算的话,光是太阳上就住着一堆神。总之中国的神话体系就一个字“乱”,体系太多。

    中国神话大体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类:上古神话,《山海经》、《淮南子》、《楚辞》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像嫦娥出自《归藏》、鲲鹏出自《庄子-逍遥游》伏羲出自《楚锦书》东皇太一出自《九歌》祝融出自《国语》

    我们最熟知的神话人物或者动物大多出自此:如伏羲女娲、龙凤鲲鹏、东皇太一、共工祝融,大羿嫦娥、盘古昊天等。

    第二类:以佛道为首宗教神话,他们不仅有自己的神话体系,还糅合了第一类的神话人物或者事迹二次创作,比如玉皇大帝的原型就是周朝所祭祀的昊天上帝,是中国最早有名有姓的神话人物之一。地狱、阎王、涅槃、轮回等概念都出自宗教神话

    第三类:民间传说,比如白蛇传、哪吒闹海、孟姜女、年兽等,还有糅合各种民间传说杂谈异事创作出来的《聊斋》,和幻想类的远古神话不同,民间神话更多的是以用来表达亲情、爱情又或者是反映社会的不公。

    第四类:(我认为这类并不算神话,只是拿来跟前三类做比较)以小说为主建立的神话体系,最出名的莫过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糅合了大量前三类的神话传说进来,这也是为什么两者都出现如哪吒、二郎神等相同的人物。

    我们熟知的孙悟空和很多洪荒流小说书迷口中秒天秒地秒空气的鸿钧都出自于此。

    还有一种分法是:中国神话按民俗神话宗教神话官方祭祀神话三分。

    一句话,不要把小说当神话,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二者是不同的东西,实在分不清,可以自行百度,不过还是要啰嗦一句,神话中的人物是有祭祀的,有古代官方祭祀,民间祭祀,有神像有庙,而小说并没有,还有,神话是能反映一个时期人类的社会形态的。

    哦,这里要纠正一下,某些地方的民间有祭祀孙悟空或猪八戒的。

    ————————————

    在此要跟各位书友科普一下神话的概念:

    以下内容转自百度百科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

    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宗教神话则是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传说,也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

    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

    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

    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

    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

    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

    以此说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从这些神话故事,可以看出古代先民想象力丰富奇伟。

    将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为神作,是古代先民遗留的宝贵遗产。神的出现,标志着先民对世界认识的一大进步。

    神其实是一切人为所不能的总和,是一个抽象而具体的概念。

    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些描写英雄神的故事,这些英雄神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产物。

    当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灾害,于是人们就幻想创造出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神。

    这些英雄神既是率领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领袖,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和朋友。

    事实上,这些在人们想象和幻想中产生的英雄神往往就是本部族中出现过的某些智慧和才能出众的曾率领本部族人创造过英雄业绩的一些人物。

    ——————————————

    既然要参杂传统神话,那么必不可少的就要写那几位大神了,女娲伏羲,三皇五帝,盘古之类的。

    但是,光是女娲伏羲的传说就有好多个版本,三皇就有十个版本以上的组合。

    我只能选其中神话性故事性最强的一两个版本改编融合。

    同理盘古也一样,有好多版本的传说,所以作者我要将他们融合在本书之中,同一个大背景之下,作者也只能力求能构造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大背景。

    以现实角度来看,一开始人类是女性氏族,奉天地万物为神灵,认为万物有灵。

    祭祀由此出现,中国神话开始了序幕,女娲由此诞生了。接下来男性氏族替代了女性氏族,缓慢的发展。

    渐渐形成了初期的国家,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神话出现了,伏羲、天庭、地府、三皇五帝、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盘古……

    ——————————

    以国家祭祀来说,古代祭祀女娲,从没有听说祭祀盘古的,伏羲、女娲、甚至东皇太一的祭祀很早就有了。

    盘古一名从三国时期才开始有记载(有说法是之前是在民间口口相传),从古至今也没有哪个朝代祭祀过盘古的。

    而炎帝陵、黄帝陵、娲皇宫都是各朝各代有祭祀以及修容什么的,就知道在各朝各代的统治者眼里根本就没有把盘古当回事,而从某种角度来说,盘古应当属于道教神化体系。

    盘古现在的地位都是小说写出来的,还有鸿钧也是没有这个人的,我国道家神话体系最高神邸是原始。

    我国正统神话最高神就是女娲、伏羲,而我国最先出现的创世神就是女娲,伏羲实际上也是后人创造出来用以遏制女娲地位的。

    论显示神话发展看,女娲是无论如何都是比盘古先的。

    但是前面作者已经说了,我是要写小说,所以必不可少的需要将几位大神放在一个大背景下,作者我只能尽量追求合理。

    ——————————

    本书大道衍化过程: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全是道教术语,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太上老君,百度之后,你会发现,道教脸皮还是挺厚的,吹牛皮也是一套一套的,脑洞贼大,此处并无贬义,只是吐槽调侃一下而已)

    ———————————————

    本书大背景如下:

    洪元纪之时,亦未有天地,空虚未分,清浊未判,玄虚寂寥之里,“洪元”一治至于万劫。“洪元”既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万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混沌未开,鸿蒙未判,大道昏昏,诸神沉眠,此为混元纪。

    一日,盘古自混沌之中醒来,发现眼前漆黑一片,无法视物亦无法听声无法感知,盘古感到孤寂,便用盘古斧猛地向前一劈。

    混沌分开,各种先天基态量子也各自分开,一个宇宙出现,但不久之后各种先天基态量子又再次合拢,将那初生的宇宙挤压破灭再次化作混沌。

    盘古很生气,随即又是一斧劈开了一片混沌,各种基态量子再次分开,又一个宇宙形成,这一次盘古为了防止它们再次相合,便用自己的身躯撑住这方宇宙。

    盘古开始变大自己的身躯,宇宙也随之变大,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有感宇宙已经能自行扩大,不会再被混沌碾碎毁灭,便不再强撑着宇宙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身上的粒子化作一颗颗不同的星体。

    盘古劈出那第一斧,也惊醒了冥冥之中的大道和诸多先天神魔,大道和诸多先天神魔苏醒之后,都将意识聚集在了盘古所在之处。

    目睹了盘古开创宇宙之举,大道感激盘古唤醒自己并且开辟宇宙补充大道。

    便取盘古元神,聚混沌之气为盘古重塑神身,降下道源和道则让盘古超脱出了大道。

    诸多先天神魔目睹了盘古的经历之后,有所感悟,便降临到盘古所创造的宇宙之外,各显神通。

    宇宙之中逐渐出现了各种规则如时间,空间,也出现了诸多星系、天体,维度,次元。

    一些星球上逐渐出现了河流,大海,山川,峡谷,云朵,风,雷,植物等各种事物,在诸多先天神魔做完这些之后。

    大道也降下道源和少量道则,使诸多先天神魔得到好处,实力以及对自身道的理解或多或少都有所提升。

    但还不足以超脱,于是便各自散去,准备效仿盘古,开创各自不同的宇宙以获取道源和道则。

    自然,有了盘古这个前车之鉴,诸多先天神魔不可能以生命为代价撑起宇宙。

    毕竟都不知道大道会不会如同对盘古一样对待自己,所以保险起见诸多先天神魔皆是互相帮助,开辟宇宙,赋予规则。

    在所有神魔皆为自己开辟宇宙之后,再次开辟新宇宙,大道也不再降下道则和源力。

    神魔们无奈,只得抽取混沌本源提升自己或是找其他的神魔交流各自的道以寻求提升。

    ———————————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名叫女娲的先天神魔和自己的兄长伏羲,在参观游览诸多神魔各不相同的宇宙并各自交流自身的道之后回到了自己开创的宇宙。

    女娲感到无聊,诸多神魔的宇宙虽然各有不同,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这日,女娲在理解参悟其他神魔的道之时,忽然想到了什么,所有神魔的宇宙中虽然都有各种事物,但唯独少了如同她这等神魔一般可以活动以及思考的生命。

    女娲恍然大悟,便告诉哥哥自己要创造生命的事,而伏羲也恰好对自身阴阳之道有新的感悟创造出了先天八卦,于是便为妹妹卜算出了创造生命的时机以及所需之物。

    第二日,也就是伏羲所制历法的正月初一,女娲根据之前看过的先天神魔的形象试着创造出了第一种生物取名为鸡,初二创造了第二种生物取名为狗,初三创造了第三种生物取名为猪,初四创造了第四种生物取名为羊,初五创造了第五种生物取名为牛,初六创造了第六种生物取名为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兄妹二人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施以神力将泥人变成真的生灵可是却没有灵智。

    她询问哥哥伏羲,伏羲为其卜了一卦,告诉女娲了缘由,随即女娲便去找先天水之神魔共工(不是触怒不周山那位,那位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人,版本不同)

    学会了如何制造九天轻灵之水,又去找平日关系不错的姐妹后土(这位后土不是那位触怒不周山的共工氏的后代那个版本)学习了如何制造九天息壤。

    归来之后,女娲制造出九天轻灵之水和九天息壤将其混合在一起,又向哥哥要了一滴精血再加上自己的精血混入其中,又捏出了一批小泥人。

    施以神力将一个个泥人变成了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而这一次造出来的人也有了灵智,跪下参拜女娲兄妹,口称圣父圣母。

    就这样,女娲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之后,女娲又发挥大神力,以混沌晶源为基创造出了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而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与伏羲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随着女娲造人完毕,大道感激女娲创造出了生灵以及智慧生命,极大的补全了大道,降下无上道则及源力助女娲超脱了大道。

    而之前女娲创造生命之时为模版的先天神魔以及在这次女娲创造生命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出过力的共工,后土,伏羲也或多或少的得到了道则和道源。

    不久之后,女娲所创造的生命便被大道在诸神魔的宇宙之中打上了烙印。

    在这次女娲造人之后,混沌之中又掀起了一阵“造物风”,诸多先天神魔纷纷效仿女娲创造生命,又是一大把的道则和道源被大道撒下。

    诸神魔的宇宙之中顿时充满了生机,千奇百怪的生命被创造了出来。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先天神魔之间不知因何爆发了大战,除却不多的选择明哲保身的,参与大战的大都死伤殆尽。

    已死的神魔化作不同的道补全了大道,大道感激,收诸神魔残魂为其塑新身,安制在诸宇宙,让其或为一族之祖,或为一强大存在,自此不死不灭。

    自此大道补全,开始自行推演诸天之发展,自行衍生各类宇宙,太初纪正式开始。

    无数宇宙被创造而出,诸神魔的造物,也不断出现在无数各级宇宙中,开始向着相同或不同的方向演化。

    一日,女娲降下道身到了伏羲宇宙中,感知到妹妹的道,伏羲前来相见,女娲则透露了一些有机会超脱的行为操作。

    随后便开始道化诸天(女娲的道身开始遍布每个级别的每个宇宙,宇宙演变出多少,女娲的道身就有多少,就算没道身也有印记(神话传说))

    得到女娲的消息后,伏羲也开始道化诸天,并且道身开始教授人族一些知识、事物等(这里就是伏羲氏的故事,不多描述了,不知道请自行百度)伏羲氏因此被人族奉为天皇(同时期稍晚些还有地皇神农氏,人皇燧人氏(一说泰皇)

    而女娲所化道身之一的骊山女不喜热闹,便只是收授了一些徒弟,积德行善,也因留下传说被称为骊山老母,骊山圣女(编的),玉清圣祖紫元君等。

    (接下来就是炎帝(神农氏后人),蚩尤(和炎帝一个部落的),黄帝这三位的传说了。

    最终结果炎黄联盟战胜了蚩尤和他的其余八十一氏族兄弟,蚩尤被杀并被黄帝封为战神。

    蚩尤各氏族一部分与炎黄部族融合最终形成华夏族,汉朝后称汉族,一部分南下演变为后世的十多个少数民族)额……扯远了。

    不聊历史,接着聊神话,然后就是尧舜禹等五帝的事(不知道的还请自行百度)紧接着就是华夏的历朝历代了。

    经过一系列操作后,伏羲与骊山女也因此或得了一大把道源和道则,伏羲更是因此直接源身超脱出了大道,仅留道身在大道之中,而骊山女也因此成为了当前大道之中能承载的最强者,起源境界。

    不久后,与伏羲兄妹关系较密切的几位神魔得知伏羲兄妹之事纷纷道化诸天,将自己的道,印于无数宇宙中。

    而与女娲关系最近的后土更是向女娲兄妹互赠了一部分权柄,至此后土成为了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为人族祭拜,很快便成为了道源快接近起源境的强者。

    先天水之神魔共工道化诸天后也将自己的水之权柄覆盖到每个宇宙,修为同样极速攀升至道源境。

    不知多少年后,在那场大战中幸存的百多位先天神魔也得知此法,纷纷效仿,根据各自道的不同,修为也提升不一,但最弱的也是将入道源。

    忽一日,伏羲为妹妹骊山女卜算出她的超脱之机不在太初之初而在太初之中或太初之后。

    不知多少个纪元后,骊山女与女娲超体多元大宇宙(娲皇界)中商朝人族的一位贵族戎胥轩相爱生子,本书的故事正式开始。

    (作者君:唉呀,好累啊,死脑细胞,其实作者我并没有真正将中国古代传统神话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造个大背景而已,其中很多都没有提到,比如太一神系,帝俊神系等,不过在后面的小说中这些都会被作者我安排上,对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体系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研究,当然我觉得应该没几个人会去研究吧,手动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