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长生殃 » 第六十四章 荒野藏宝

第六十四章 荒野藏宝

    刘若愚感觉自己变成了寻宝专家了。

    再次天变后的荒野中着实孕育了不少好东西。

    肉苁蓉,鳞叶黄色,肉质,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煎汤,或入丸、散,或浸酒。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健髓之效。

    何首乌,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熬膏、浸酒或入丸、散。有养血滋阴,长筋益精之效。

    还有人参、黄精、柴胡、铁皮石斛等等。

    生长于密林、花草、山涧中,靠着对药材生长环境的判断和一双肉眼发现。

    这些常见的药材很多,而且药性都还比较强。

    好比人参几乎都是十几年以上,百年药性的也不少。

    除了这些常见药材,还有不少的变种或异种药材。

    李华昌就拿回来一截赤血藤,长50公分左右,通体血红,是鸡血藤的变种,多生于山谷林间、溪边及灌丛中。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用。

    一名战兵发现过一片接骨草,枝圆柱形,有棱,银白色。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生于丘陵、山坡或山沟小灌丛中。有活血散瘀,治跌打扭伤的效用。但是天变后的接骨草,效用增加了十几倍,是练骨丸的主药之一,一大片可以长期培养取用。

    再比如积雪草,纤细的植物,具扇形叶,开小白花。并沿着匍匐茎生根延伸。活血止血,解毒消肿,是补血丸的主药。

    伸筋草,舒筋活血,是练筋丸的主药。

    根茎类、全草类、藤木类药材应有尽有。

    天变前受限于生长环境,而现在天地广阔,元气充足满足了这些药材的生长所需,变得更加常见。

    刘若愚自己就在一座小山坡下面,遇见过一株枣树。

    当时旁边还有不少猛兽匍匐着,树上挂着上百颗的青绿的小枣。

    按理说这个季节不到枣树的挂果期,但是天地元气的作用,让枣树逆生长,提前结果。

    枣树,高3米,树皮犹如鱼鳞层层叠起,十几条枝桠向外面扩展,青翠碧绿,散发着清香。

    由于没有最终成熟,猛兽们也只是在树下蹲守,谁也不敢上前采摘。

    刘若愚清除完猛兽,叫来李华昌,可把这小老头高兴坏了。

    说这是灵根,吸收天地精华而成,可以移植培养。圣殿在五岳山脉中就培植了不少这样的灵根果树。

    这株枣树还从来没有人见过,老头当即就给命名叫做龙鳞玉枣,药性还有待检验。

    老头叫了一名学徒,刘若愚也给了一队亲卫在此守卫,想要返程时带走移植。

    越往山前行军,发现的好东西就越多。

    不只是各种草本药材,就连体型较小的异兽也发现了不少。

    军团内部一直有个设想,想要在大营周围种植瓜果蔬菜米麦,同时养殖可供食用的异兽,像以前养殖家禽一般。

    在荒野中大军也发现了不少适合的,比如:

    白玉灵羊,山羊的一种,成年有以往的三个体型的大小,通体显白,毛发顺亮有玉质光泽,肉质鲜甜,滋阴壮阳,羊毛还可以制作内甲衬衣。

    红冠乌鸡,有以前狼的大小,身躯乌黑有光泽,头顶着鲜红的鸡冠,两只翅膀铺开来可以短暂滑行,鸡爪锋利,肉质紧实,适合养殖。

    听说大营中的辅兵已经开始驯养野猪,圈一块山谷,投入猪崽,定时投放天然饲料,几代下来应该可以驯养成家猪。

    李华昌说圣殿已经驯养了不少种类的家畜,甚至在山中养鱼,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行军的途中还发现过一座露天金矿,露出黄金的面积大概有十亩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刘若愚都跑过去捡了一块狗头金,纯度极高。但是现在的社会黄金已经不具有货币价值了,人们用的都是圣殿主持推行的功勋点来交易。

    黄金的价值体现在军工产业中,提炼混合其他金属,打造军械。

    同时还发现了几座铁矿、铜矿,金属含量极高,可以等以后开发,大营自行生产军备。

    亲卫还发现了一片铁木林,就是巨猿王手中拎着的树棒。

    通体显黑色,生长得笔直,质地坚硬有韧性,随军一位学徒说可以用来制作枪杆刀柄,最好的用处是制作破甲弩及弓箭。

    慢慢的,没有遭遇过大规模兽潮聚集,刘若愚决定将大军散开在荒野中,距离越来越远,保持每路五万人,持续探索荒野,绞杀猛兽,寻找宝物,绘制地形藏宝图,定期派遣联络兵保持联系。

    刘若愚也带着五万战兵持续向着山脉的方向进发。

    高大的树木越来越多,群居性的猛兽开始频繁出现在大军的眼前。

    狼群、莽牛群、野马群,狮子、老虎、豹子等等,越来越多,特别是靠近河流水源区域。

    刘若愚老早就想着建立一只骑兵,但一直没有那个条件,而且抵抗兽潮以守城为主,就一直没有机会组建骑兵。

    这一次看着荒野中健壮的马匹驰骋,别说主将了,就连底下的战兵们都两眼泛光。

    骑兵群冲锋,男人的终极浪漫。

    驱赶野兽,捕捉野马就成了大军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修炼了武道的战兵们手中,普通的野马群很好捕捉,很快刘若愚这一路大军中就有了上千匹野马。

    刘若愚让自己的1000亲卫每人一匹,训练没有马鞍的骑兵。

    但是普通的野马被披着重甲的亲卫们操练不到2小时就会马腿打颤,负重还是不够。

    要是有一个异兽马群就好了。

    带着这个目标大军继续进发。

    河流、山丘、密林是荒野中不断的风景,大家看了快一个多月,再也没有了刚开始的兴奋。

    击杀猛兽,探索荒野,行军睡觉,成了军营中不变的主题。

    道路越来越崎岖,猛兽越来越多,树木越来越高大。

    人站在树下,都看不到树顶,阳光只是偶尔透出缝隙,战兵们知道大军终于到了山脚下。

    刘若愚开始派出联络兵,让四路大军集合准备进入山脉。

    等待了五天,大军集合,一路上也不是遇到危险,损失了上千人。

    等待的过程中,刘若愚不断派出小股侦察兵侦察山脉周围。

    山脉中的危险比起以前更恶劣了,瘴气、猛兽、毒兽、植物等等都可能成为一名战兵失去生命的因素。

    经过会议商量,大军暂时在山脚下扎营,不断派出小股的军队进入山脉中探索。

    一座绵延的军营出现再山脚下,外围暂时用树木扎起一圈木制的栅栏,内部是统一制式的军帐,时间比较紧,周围的资源还没探查清除,大军只能暂时安置下来。

    以百人为一队,武道境界较高的战将为队长,刘若愚派出了上百只小分队,分批进入山脉中。

    身边战力较高的500亲卫也全部派了出去,自己再大营中坐镇。

    刘若愚准备将这个地方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立在山脚下,以后可以长期派人进驻,作为赤炎军进山的前进基地。

    没过几天小分队就查探到可以开采石料的地方,参谋部安排战兵前往采集长宽高各1米的石块,运回来堆砌寨墙,增加基地的防御力。

    20万大军聚集对后勤的压力太大,每天刘若愚都会安排至少5万战兵四散开猎杀猛兽带回来作为军粮,这样也只能勉强保持进出平衡。

    山林太大了,1万人丢进去,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太多有用信息。

    刘若愚只能再次派出400个分队进入,一共5万人撒在山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