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从保卫村庄开始 » 第二十八章:材料与工具

第二十八章:材料与工具

    很快,两座炉子就修建好了,经过检测都符合要求。

    首先要制作的是焦炭,焦炭的制作很简单,由烟煤在约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干馏而获得。

    干馏就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

    焦炭用于冶炼很早就出现了,在十三世纪南宋末年就能制造焦炭了,对于如何制造焦炭已经有相对较为成熟的方案了。

    使用的煤炭是有烟煤,炼焦的煤炭不能有杂质,所以买回的煤先要进行处理。先手工挑选出煤中的杂质,然后进行水洗,得到杂质相对很少的烟煤。

    然后放入炉中进行烧制。

    很快焦炭就制作出来了,有了焦炭就能使用灌钢法生产钢材了。

    按记载在东汉末年就出现灌钢法的初始形态,然后一代代的发展,到如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工艺了。

    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度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立即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

    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

    而1300度的高温只能焦炭能达到。

    灌钢法很多的优点。

    生铁作为一种渗碳剂,因熔化后温度高,加速向熟铁中渗碳的速度,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生产率。

    熟铁因为碳的渗入而成为钢,生铁由于脱碳也可以变成钢,增加了钢的产量。

    在高温下,液态生铁中的碳、硅、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提高金属品质。

    灌钢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钢,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炼,就可获得。

    经过数次的冶炼,很快就得到了一批钢材,王泽把里面的高碳钢挑选了出来。

    现在材料有了,工具的制作就可以开始了。

    这次制作的工具中最重要的还是钻头,现在生产火铳的效率很低,就是因为钻头的效率太低,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耗费在了使用钻头把铳管钻透的工序上。

    现在常用的钻头样式很简单,钻头的前端大多数是菱形的,用一根圆柱形的钢条敲打而成,还有部分钻头前端干脆是扁平的。

    采用所谓的堕子钢制作,堕子钢也是采用灌钢法制造的,《天工开物》下篇-五金中就有记载: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夹紧,生铁安置其上(广南铁名堕子生铁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鞴,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这样就能得到所谓的堕子铁,采用的冶炼方法也是灌钢法的一种,但是工艺相对落后,现在灌钢法已经改进了很多次了。

    与新工艺最大的区别就是,生产堕子钢生铁与熟铁是放在一起的,生铁在上化成铁水,渗淋到熟铁之中。

    得到的材料再进行加工。

    但由于对钢材没有微观上的认识,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堕子钢性能有一定的差别,大多靠的是经验。

    还有就是钻头工艺也相对古老,所以这个时代生产铳管的效率极低。

    而王泽明白钢中碳含量的多少对钢材的意义,能通过生铁与熟铁不同的配比得到自己想要的材料。

    当然合金钢暂时不考虑。

    王泽还打算对钻头进行改良。

    钻头这东西或许大多数人没有概念,一想到钻头,脑海中麻花钻就自动浮现出来了,样式结构都很简单,看着没什么难度。

    那是大家对钻头的历史不了解,就算是后世,麻花钻头也才出现不是很久。

    现在还是明朝,麻花钻头还没有出现,据记载普通的麻花钻都在十九世纪才出现。

    而王泽要制作的三尖七刃麻花钻出现的更晚,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才出现。

    三尖七刃麻花钻相对与普通麻花钻头,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两种钻头王泽都要制作,这两种钻头的生产原理都是一样的:一根圆柱形钢条,把一部分长度敲成扁平或者其他形状,在把这部分烧红,扭成麻花状,最后校直,热处理,一根麻花钻就制作出来了。

    普通麻花钻直接敲成扁平形状就可以了,三尖七刃麻花钻就需要制成特定的形状了。

    三尖七刃麻花钻是专门用来钻铳管的。

    当然钻头都是采用高碳钢制作。

    ......

    还有其他一些列工具也需要制作,不同长度的钢条,带有圆弧凹槽的模具,还有各种形状的锤子了。

    还有需要使用的简易钻床、车床等。

    铳管尾部封闭需要使用到螺纹,也要制作丝锥、板牙。

    在《纪效新书》的记载中就发现了有螺纹应用的存在了,书中记载:“丝转,左转则入,右转则出。铳腹既长,如铅子在内或剋火门等项,取开后门丝转,以便修整。”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定螺纹的,靠手工制作丝锥、板牙难度还是很大的。

    王泽使用木材制作了一架只能旋转切削的简易机床,有了高碳钢,机床刀具也能制作了,先手工制作出一把丝锥出来。

    经过热处理的高碳钢制作的刀具硬度还是可以的,可以车削出丝锥,只是丝锥的材料要进行一定的挑选。

    但到时候用来加工低碳钢材料是没问题的。

    丝锥与板牙制作会比较困难,没有丝杆传动,车削螺纹的进给全靠手感,难度很大。

    但慢慢制作是没问题的。

    还要用木头制作一架简易的钻床。

    ......

    有了材料,有了图纸,工具还制造不出来吗?

    铁匠石师傅看到这些材料,看到这些图纸,整个人都亢奋了,虽然自己是一名铁匠,但受限于知识的传播途径。

    很多东西都不了解的,知识的传承很多时候都是口口相传,而且很多传授的知识都是经验的积累,人们是不知道其中原理的。

    石师傅做学徒的时候就问过他的师傅,但他师傅也不懂,告诉他他的师傅也就是这样教他的。

    石师傅现在虽然已经成了一名铁匠师傅,许多东西他知道该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也这样教他的徒弟。

    而且这次出现的许多材料与技术他自己听都没听到过。

    在这次与王泽一起冶炼钢材,生产工具的时候,王泽给他讲了许多知识,让他恍然大悟,许多之前明白的地方,现在知道是为什么了。

    让石师傅学到了许多新的技术。

    现在石师傅可以说是把王泽当作师长对待了,毕恭毕敬,一脸的钦佩。

    经常跑到王泽的身边进行请教,对此王泽也好不保留,倾囊相授,王泽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自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自己也掌握着无数先进的知识,知识的力量也是强大的,但首先是要用出来,能产生价值,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精力有限。

    现在有人来请教,这求之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