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从保卫村庄开始 » 第三十六章:王泽的婚事一

第三十六章:王泽的婚事一

    听着陈晓敏说完她的想法,王泽也觉得挺好的。

    开办一个纺织工坊,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能赚钱,毕竟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嘛,现在粮食上面有了玉米种子。

    玉米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现在各地叫法不一,王泽就直接改名玉米了。

    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棉花是很重要的,纺织业是需要大力发展的行业。

    然后王泽就与陈晓敏就工坊进行商量。

    ......

    最后决定,保卫队出资成立一个纺织小工坊,位置就暂时就在现在这位置,由陈晓敏负责,固定人员先这十余名救回来的女子。

    当然还有一些陈晓敏的小姐妹,工坊需要的房屋慢慢修建。

    王泽觉得这样挺好,这样也把这些女子生计解决了,她们也能安定下来了,一个人想要好好的生活,那么心中就必须有希望。

    工坊的第一笔订单就是保卫队的衣裳,被套。

    当然,工坊虽小,还有有一些投入的,保卫队会拿出一笔钱还有物资。

    当然棉花是普通物资,能直接购买,价格也不贵,投入也不大,保卫队就出钱百贯,这些钱用来维持工坊的开销,购买棉花,纺织机械,还有给员工发工钱。

    现有的棉花也全部拿到新成立小工坊来。

    虽然成立了工坊,但赚钱还是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赚的,男耕女织是这片上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普通织机在很多家庭都有的。

    肯定也要把这部分生产力利用起来的,不光工坊的人要干活,还要拉着乡亲们一起做活。

    之前带着乡亲们织布、刺绣之类的活,是自己去购买材料,做好后还要自己去卖掉。

    今后就不用了,今后工坊出面购买各种材料,大批量购买还能降低成本,乡亲们可以直接在工坊拿材料进行纺织,刺绣。

    当然也可以在工坊买材料。

    同时有着拿材料制作与买材料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是不同的。

    免费拿材料,有一定门坎,你的技术要得到大家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制作的是工坊指定产品,你拿材料回家,制作出产品,交到工坊,产品合格,就能得到一笔加工费。

    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工坊买材料,这购买的材料就完全是你自己的了,你可以做任何东西。也可以做工坊需要的产品,然后卖给工坊。

    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各种各样的产品让工坊代售。

    当然也可以做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说给自己与家人做衣裳。

    这种模式下,工坊就相当于是个店铺进行销售、代售了。

    当然这第一笔订单需要的时间比较紧,工坊自己加工的同时,还会把任务承包出去,让乡亲们一起赚钱。

    至于承包出去的加工价格,就只有陈晓敏下去与人商量商量在做决定了。

    而王泽也答应后面会对纺织机械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事情解决了,王泽心中的事情了却一桩了,与众人告别之后就高兴的离开了。

    ......

    在王泽离开后,陈晓敏则进屋与众女子继续忙了。

    林姨与阿婆就则结伴回家,边走边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儿女婚嫁上的话题了。

    阿婆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林姨:“林先生,你家晓敏也快到嫁人年纪了吧,晓敏这么聪明能干,林先生可要好好为她挑选个如意郎君了!”

    林姨一怔,脚步顿时慢了起来,脸上开始泛起了惆怅,无奈的叹了口气:“哎!一转眼,我的的小囡囡都长大了,到了可以说婆家的年纪了。”

    阿婆笑了:“看样子,林先生心目中还没有晓敏夫家的人选!我看啊,刚才那个就不错,年龄合适,长的也一表人才,关键还有一身本事。

    他家啊,就他一个人,晓敏一嫁过去呀,就直接当家做主了。

    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那样的日子可舒心了。”

    林先生听到这些话,也有些意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己的晓囡囡也长大了,是该想想女儿的婚事啦。

    可是我好舍不得我的晓敏离开我啊。

    正在林先生惆怅的时候,老村长的妻子找过来了。

    还没等林先生开口,村子的妻子刘婆婆就开口了:

    “林先生,我是有点事情要找你商量的,是关于你家晓敏婚事的,晓敏这孩子的夫家,你心目中没有人选吧!”

    “还没有,怎么了?”林先生回答着,但是很疑惑,怎么今天都在讨论她女儿的婚姻之事,与同行的阿婆对视了一眼,双方在对面眼里都看到了疑惑。

    刘婆婆脸上乐开了花,赶紧说道:“晓敏也长大了,该说婆家了,我这有个人选,我说出来,林先生考虑一下。

    林先生觉得保卫队的王泽王队长怎么样?”

    林先生心中想着:之前自己与同行阿婆是闲聊,话赶话说到女儿的婚事,只是讨论,当不得真。

    而眼前这位可是正经的做媒了,自己得要好好的考虑了。

    林先生皱着眉头,认真考虑王泽与自己女儿是否适合做夫妻,便向刘婆婆回到:“刘婆婆,婚姻之事是大事,我要好好想一想。”

    ......

    至于刘婆婆为什么在王泽刚离开,就来找林先生商量他与陈晓敏的婚事。

    这事情是这样的。

    之前王泽去找村长帮忙解决衣裳、被服的事情,他前脚刚一离开。

    老村长就去找了妻子,直接就开口说了王泽婚姻的事情。

    “老婆子啊,你等会去找林先生问问,关于她女儿婚事,林先生心中有没有中意的人选。问问林先生对王泽这小子的印象任何。”

    村长的妻子刘婆婆就很好奇:“婚姻大事,可不是小事,需要这么急吗?”

    老村长摇了摇头:“本来我也不急的,之前看王泽这孩子挺有主意的,就没着急,想着找个时机开口问问他,关于他的婚事,他自己是什么考虑的。

    但现在不行了,前几天那两个老匹夫拐弯抹角的打听王泽的事情,说是关心小辈,我还看不出来,他俩在打王泽婚事的主意。”

    “俩老匹夫,是谁?”刘婆婆好奇,笑着问到。

    老村长气愤的说道:“就是前不久与我们村子结盟的那两个村的村长。居然想挖我新安里的墙角。”

    刘婆婆抚着村长的后背,安慰着村长:“那老头子,是怎么打算的?”

    老村长扶了扶下巴的胡须,一脸成竹在胸的说道:“这两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考虑村里哪个姑娘合适,如果合适我们就去做媒,把王泽的婚事定下来。

    但关于王泽妻子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刚才啊!王泽过来,提到了林先生,我就突然想起,林先生家的闺女也到年纪了。

    那闺女啊!我见过,模样生得好,聪慧,知书达理。”

    刘婆婆笑了:“能不好吗,林先生就在那,她女儿自然也不差,林先生那么有本事,她教出的女儿能差了,自然聪明、贤惠。”

    老村也为自己想的人选满意,脸上笑开了花,右手抚摸着下巴的胡须,不住的点头:

    “那等会你私下去找一下林先生,看能不能把婚事定下来,王泽那边我去说。

    俗话说,成家立业。人啊!只要一成婚就安定下来了,心中自然有责任了。王泽孤家寡人一个了,要是成家了,根就扎在新安里了。

    还有林先生是有大才的,只要泽小子与陈晓敏得婚事一成,林先生就彻底变成新安里人了。

    ......”

    然后刘婆婆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