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霍格沃茨的血咒武修 » 第171章 陈警官对历史的推理

第171章 陈警官对历史的推理

    科学发展是有迹可循的,一是基础理论、二是需求、三是时代背景。

    比方说,东汉张衡把圆周率算到232分之732,正因为当时只需用到这个定理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之前还采用“径一周三”呢!

    到了南北朝,祖冲之算出此后千年世界上最准确的圆周率:3.1415926,正是因为这时期需要更精确的基础理论发展应用科学。

    在这战乱时期,马蹬的普及使得源自汉朝的“弓弩克骑兵”战法变得不顶用,而且铁甲也成了骑兵的标配。

    铁甲骑士就是古代的坦克,诸葛连弩这种古代机枪也射不穿,长戟的破甲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无论是装备、材质、战法、冶铁和科技在生存的驱动下得到了提升。

    皇朝为了给基础理论升级,必需养着基础理论学家脱产研究,即使最不切实际的《天文学》也是为了农业服务的。

    说到西方,英国孕育出牛顿这位集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于一身的科学家,也是因为基础理论制约了应用科学,所以英格兰加大了剑桥大学的资助,培育脱产的学者解决航海所需的科技。

    看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微分学和积分学》、《古典光学》,哪个不是应用在当时的航海殖民和机械制造的应用科学里?

    好了,再回顾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流体×g×V排开流体,发明这个理论只是为了在不剖开纯金王冠的前题下检验工匠是否使用了白银来偷工减料!

    这就像爱因斯坦推算质能方程就是为了看看牛顿会否炸尸。

    又比如,公元3世纪的丢番图先生在墓志铭上留下现代数学界还没法解决的“丢番图问题”。现在仍有大量理论与丢番图方程有关,比如:裴蜀等式、勾股定理的整数解、佩尔方程、四平方和定理和费马最后定理等。

    然而,至今仍找不到丢番图的墓碑,为什么1621年欧洲有刊物宣称找到所谓的公元5世纪梅特罗多勒斯(Metrodorus)的数学谜题,而题目里就有所谓的公元三世纪《丢番图墓志铭》!?

    明显地,十七、八世纪冒起的“古希腊学术”为了热度才虚构出古代背景,那些理论其实是那时期创造的!

    另外,欧洲的所谓证据在逻辑上难以自恰。比方说,在公元6世纪之前,只有华夏产丝绸,而所谓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对丝绸的描述是:“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

    这里的绮罗就是幽美的丝绸,简直让无数希腊人尽折腰,还把产地称作“赛里斯国”(Seres)——产丝之国。

    然而,后年(1998年)考古队将会在荥阳青台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即使37年前也发现了公元前3700的丝绸文物。

    即是说,在古希腊文明诞生前的2700年前,华夏已经发明了丝绸!如果古希腊真的那么先进,为什么会要惊叹丝绸的华美呢?

    那么先进的古希腊在覆灭前也生产不出来,还像一个土老帽一样震惊!

    “震惊!科学和数学领先全球二千年的希腊人对丝绸趋之若骛!这就像二千年后的我们明明已懂得生产电脑,却惊叹于战国时代发明的‘筹算’,而且到现在我们还生产不出‘筹算’而对它趋之若骛。

    唯一的可能性是,很多数理成就被安插到古希腊人身上。

    在大航海时代,一些逸名的理论被转嫁到古希腊人的头上,然后弄出浮体原理是为了测王冠的含金量那么可笑的理由,我更倾向浮体原理是大航海时代用于帆船制作的基础学术......”

    随着陈斌续一抽出不合理的证据,凯特琳娜的三观被刷了一遍又一遍,不再相信儿时看过的科普知识了。

    陈斌吐槽完毕,李秀慧续了杯茶水,继续未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