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盛开的红土地 » 第004章一重孤独一重泪

第004章一重孤独一重泪

        王家祠堂里的香火,混着这绵绵不绝的阴沉之气,随着冰冷的雨水,一滴滴的沿着瓦楞儿坠落了下来。

    王有良佝偻着身子,站在这混杂的人群里,孤独而又无奈。

    也许,有些人,处在这社会的最底层,单是为了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这就是大多数农民老百姓们艰难活着的唯一真相。

    而土地,便永远成了这个农民家庭里,融进血液里的灵魂。

    即使,他目前还要背负太多的沉重。

    王有良对于这个决定,也不敢有丝毫的动摇。

    好在,这两年,他自认为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家里家外,还不至于,让出门在外的儿子们时常操心着。

    “阿公!”这时,十七岁的王不凡,从人群中钻了过来,拐到王有良的身边,喊道,“阿嫲说,家里现在没个年轻男人在家干重活的,每年要交的公粮又太重,这次分田,让你少要一份。”

    “哼!不用她操心,简直妇人之见。”王有良一听,这已经是不能再少的决定了,便冷哼了一声,压根就不把大孙子王不凡的传话,当作那么一回事儿。

    “阿公!”王不凡不甘心的跺了一跺脚,又冲着王有良喊上一句。

    若不是奶奶的身体不好,长年得了风湿痛,不敢随便冒雨来这儿,哪用得着王不凡他,刚从县城中学放假回到家,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会,就要冒着雨跑来祠堂传个话儿了。

    王有良鼓着个腮帮子,黑着脸不满的瞪了他的大孙子王不凡一眼。

    王不凡毫不示弱,气鼓鼓的楞站着,怒怼着。

    “小凡,这是大人的事儿,你只管上学读你的书,不要来管你爷这大事儿。”王有敬一看这剑拔弩张的爷孙俩,便舔着个笑脸,劝和着。

    王不凡一听,涨红着双脸,冷哼了一声,不满的回道“这不只是他的事,是这个家里的大事,阿嫲也有决定权”。

    “混小子,什么时候轮到她当我的家了?我才是一家之主。”王有良一听,顿时燥火了起来。

    “哎哟!别吵了,别吵了,这事儿,不是能好好的商量着来吗?”王有敬一看,立马站了出来,当起了和事佬,“小凡,你先回家,等你爷冷静了下来,再说。”

    “哼!他就是个霸权专制主义者,家里的事,不管对错,从来都没听过阿嫲的意见。”王不凡不满的冷哼了一声,坚持着要维护奶奶当家做主的权利。

    “混球小子,这个家谁当家了,没有我当家,你姐弟俩早喝西北风去了。”王有良一听,又燥火了起来。

    “算了,算了,随便你折腾吧。总有一天,你会知道,阿嫲的话,才是对的。”王不凡转念一想,这个家,确实不是奶奶能说的算。

    何况,自己也了解爷爷这脾性,爷爷一旦决定的事情,即使奶奶来了也没用,执拗又强势的爷爷,思维简直还是旧社会的腐儒地主,一辈子,霸权而又专制,不管事情的对错,压根就没听过奶奶的意见。

    不过,事实上到了最后却证明,那个虽没读过书的奶奶,往往每次看事情都通透着,那些深谋和远虑是这个固执的爷爷都做不到的。

    “没事干,赶紧回家喂猪去,别来这里捣乱。”王有良一听,连想也没多想,回过头来,就冲王不凡喊道。

    “哼!阿公,等六月份收成了交公粮的时候,看累不死我们。”王不凡不甘心的钻出了人群,回头嚷嚷着喊道。

    喊完便不顾外面是否还在下着雨,抬脚就踏出王家祠堂的门槛,连带着被溅起一身的泥水,冲进了茫茫的烟雨中。

    此时,参与村里分田到户的妇女们,看热闹一般,纷纷攘攘的议论了起来,让原本拥挤的混乱的祠堂里,更加的混乱了起来。

    “别吵了,都报完份数了,每家再派个代表来排队,赶紧过来抓阄,确定好了土地的亩数,都赶紧回家喂猪去,明天一早六点再统一集合到地里去,村长王有余带着你们去丈量土地,划分地标。”王有敬继续板着个黑脸,又喊了一声,便带头给他自己家捡了两份阄,在村长王有余的造册本里登记过后,就挤出了这闹哄哄的人群。

    反正,他自己就一个独子,仨孙子还没成家,两份田地,要交的公粮,也还不算太重,也就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去吧!

    况且,国家分田到户之后,王家村里分到的田地,也就那么多了。

    份数都报上来了之后,村集体的土地,不过就取个平均数,再按份数分一次罢了。

    然后,再通过抓阄的方法,确定那份田的位置。

    第二天再集合到地里去丈量,划分,修建田埂,便算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大事情了。

    每五年再来从新分一次村里的土地,王有敬当了一辈子的老村长,早已经把这件事安排得有理有序,新村长王有余只要按照他“程咬金”王有敬的思路收尾,王有敬也懒得在这个闹哄哄的祠堂里多待着了,转身挤出了王家祠堂,便回家去了。

    随后,王家庄的村民们,终于确定了分田到户的事情后,每家每户从新分到的田地,也都一一落实了下来。

    此时,十七岁的王不凡,满身混着泥土水,怒气冲冲的跑回了家。

    可是,一旦回到了这个年久破败的两进落的大瓦房里,王不凡心里的怒气,也就消散了一大半了。

    这便是他生活了十七年的家。

    每当他跨进了这上了年代的门槛房时,他天马行空的胡乱的思绪,便硬生生地被扯回到现实里来,由不得他再任性和妄想了。

    因为,他王不凡回到了这个一包烂的家里头,除了周末还能回来一趟,替家里分担一些家务活儿外,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还有暂时无力改变现状的挫败感。

    “阿嫲!我回来啦!”王不凡转过回廊,走进那间低矮的泥土坯垒垫而成的厨房里,沉声喊道。

    “呃!凡儿回来啦,你爷爷怎么说。”正在灶头里忙活着舀猪潲水的粮嫂,站直了她瘦小的身板儿,手中的活儿也自然地放停,笑咪咪地抬起头来,看着她每天都心心挂念着的大孙子,问道。

    若不是大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工地上出了事故,何故丢下了这两个孩子,人就已经先走了。

    可恨自己一辈子呀,受了类风湿之苦,重活累活也干不了多少,却还是放心不下来。

    好在,三儿媳妇,是个能干的妇女,也不会过多的抱怨家里的苦。

    “阿嫲,阿公不听!”王不凡一听粮嫂的话,硬生生的把眸里的眼泪憋了回去,再往前横跨几步,走到粮嫂的身边,继续说道,“让我来干

    吧,你站一边歇会儿。”

    王不凡说着,自觉地从粮嫂的手里头拿过猪勺儿,低头弯腰,不断地从灶下的大锅里舀起猪潲水,再往灶外的大桶里,一勺一勺的倒了进去。

    “哼!我就知道这死老头是头老犟驴,家里人早晚都要被他的愚蠢拖累死。”粮嫂一听,忍不住要骂上了两句。

    “阿嫲!”王不凡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便强忍着泪水,无奈的喊了一声。

    “罢了!罢了!都随着他的意吧。”粮嫂看到大孙子的委屈,不忍心再说下去,便也不当一回事儿了。

    反正,一辈子都这么苦过来了,也就认命吧。

    这田地一旦分了下来,这个家,又要交多少“公粮”,也已经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眼前,只要家里的米缸,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春夏交季里,家里还有点余粮,不忍在学校里饿着这个苦命的大孙子,她就不想管外面的那些破事儿了。

    粮嫂这么一想,便乐滋滋地靠在厨房的门槛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大孙子王不凡看个不停,好像生怕了她那常念挂着的大孙儿又不见了一样。

    乖巧,懂事,听话,还不怕吃苦,早在十一岁就开始替家里分担了家务活儿,只要她一想起这些心酸事来,便忍不住心疼这个无父母在身边长大的可怜的大孙子。

    粮嫂的心里,一阵欣慰之后,每次又一想到这孩子的父母,走得这么突然,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留下两个半大的孩子,她脸上的泪水,就忍不住偷偷的淌了下来。

    好在,这是间低矮的厨房,那个十五瓦的灯泡,也被熏黑得黑不溜秋的,光线还不太好,再加上这样的阴雨天,让忙着正在干活的王不凡,也没注意看清他奶奶粮嫂的失态。

    不过,王不凡似乎也懂事,不时放慢了手中的动作,侧脸和站在他身边的奶奶谈话儿。

    看着那个站在昏黄的电灯泡下,映着粮嫂年过花甲的瘦小的身躯,古铜色的手臂早已经青筋暴突,脸颊上的皱纹也深深的刻在鬓前,那满头的银发混着这昏黄的灯光,显得特别的刺眼儿。

    王不凡的心里清楚着,和爷爷王有良同龄的奶奶,名字叫黄秀兰,自小母亲早亡,也没个亲兄弟姐妹。八岁那年,连父亲也离世后,在乡里替国民政府当保长的叔叔,作主把她寄养在别人家,开始给当地一富人家当了个傻子的童养媳。

    好在,党建国了之后,贫下中农终于可以翻身做了主人。

    这时,奶奶才有了婚姻自由权,回到叔叔家,遇到去她家乡那边,替生产大队跑腿采购粮种的王有良,家里的叔伯堂哥们,才作主让她嫁到王家村里来。

    粮嫂,便是从她嫁给王有良开始,就已经套上了她原来的名字。

    王不凡看着奶奶这一辈子,年幼就成了孤儿,还没有个亲兄弟姐妹,又在吃不饱的战乱年代里,经历过寄人篱下的苦楚。老年之后,又要经历了丧子之痛,现在还要替儿孙操心着,这劳累了一辈子,最后还落得了满身风湿骨病。

    女人呀!风风雨雨过了六十多年,早已被岁月洗尽了铅华,只留下额头上那深深的古铜色的皱纹。

    粮嫂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心心念念,一辈子总为儿孙后代的幸福操劳着。

    好在,这些年分田到户之后,虽然一年到头还要辛苦劳累着,但一家人的温饱,总算勉强解决了,而生活,还有所依托,有所盼头了。

    这时,粮嫂看着她的大孙子,总会偷偷的抹了一把眼泪之后,笑容才渐渐的舒展了起来。

    然而,此时,王不凡看着早已被岁月改变了容貌的奶奶,古铜色的皮肤,照在昏黄的灯光下,深深的刺进了他的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无奈和苦涩。

    对生活,他不得不充满信心,即使不为自己过得好,将来也求他身边的亲人,能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

    努力学习!替家里分担家务活儿,已经让王不凡过早的懂事了起来。

    “阿嫲!三婶去哪儿了呢?”不时,王不凡往桶里装完了猪潲水,才抬起头来,询问道。

    “嘿!这不是要开春了吗?她整点儿菜地去咯。”粮嫂思索了一下,才回道,“今年,准备再种点逢季疏菜儿。”

    “那等会儿,我喂完了猪儿,就去地里帮忙吧。”王不凡一听,手中的活儿,停顿了一下,抬头回道。

    “哎!今天倒不用你去地里帮忙了。你三婶交代了下来,等你把猪儿给喂了,就和阿然一起去地里多打一些红薯苗回来,怕就这两天要下早稻秧儿了,到时可忙活不过来,就顾不上去地里打红薯苗了。”粮嫂想了一想,又交代着说道。

    “哦!这样呀?那也行。”王不凡一听,连想也没多想,毫不犹疑地点了一点头,就满口的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