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这个公子有点娇 » 背叛

背叛

    嬷嬷出去后肖暄闭上的眼睛又睁了开来。

    重生这种诡异的事在以前若是有人与她说她定会认为对方得了臆症,所以当她真正认识到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内心远远没有表面上的平静。

    手指动了动握成拳,老天也在助她!凌天成,肖玉婷,肖茂,云姨娘,那些害过她的人一个都别想跑!

    上一世的她熟读兵法,在武术方面也有造诣,无意间被肖振发现是个好苗子便亲自带在身边好生培养。

    在武官里,肖振位列武官之首大司马,又有谁敢说在打仗方面能强的过他呢?

    肖暄十八岁的时候肖振战死,肖家渐渐没落。

    刘帝想要集中兵权,便三番五次的提出收回兵权的意思,朝堂之中借着一点小打小闹的事大肆扁了肖家旁支在朝中的官职,双管齐下。

    肖暄深知若兵权被收回,那么整个肖家便犹如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严寒冬季,黄河决堤,摧毁了大量的农田庄稼,被淹死、冻死的魏郡百姓不知凡几,满朝文武哗然。

    刘帝派了丞相举荐的户部侍郎卫云祺前去魏郡赈灾。

    屋漏偏逢连夜雨,匈奴趁机出兵扰乱北方边关直击云中,据线报匈奴出兵十万,而云中的兵力不过五万,兵力悬殊过大,更遑论匈奴兵马骁勇善战。

    但云中乃是重要的边防要点,一旦被击破后果不堪设想。

    国内的大部分兵马皆在西边,想要撑到援兵过去至少要三个月,长安离边关虽然也不近,但是相比于西边倒是稍近一点,只能折中先让带一对兵马前去支援。

    外忧内患,刘帝头疼不已。

    肖振死后朝堂上的武将最善打仗的也就一个镇国公的世子沈斯年。

    虽说对于镇国公府刘帝还算信任,但是眼看着肖家的兵权渐渐要归拢手中,又要落到沈家手里,刘帝心有不甘但是别无他法。

    肖暄虽然知道这一战若是想胜,难如登天,但是如今想留住兵权只能抓住这次的机会。

    咬了咬牙,她趁着圣旨还没下达便马不停蹄的进宫主动请命去边关退敌,立下军令状。

    刘帝见她如此坚持不听劝告,砸了一方砚台,怒道:“我汉国五万儿郎的性命不是儿戏!若是败了岂是你一人担得起的责任?”

    肖暄单膝跪地没有抬头,声音沉稳而又固执的回道:“若是败了,我肖家上下一百零八口人的性命皆在圣上手中!望圣上给臣一个机会!”

    她没有退路了。

    当初肖振被封为大司马,肖家鼎盛时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肖振性情直爽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交了兵符,那肖家今后的日子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何况她在云中待了三年,也算有些见识经验。

    刘帝见她如此不识抬举,终是念着肖家护国这么多年的功劳,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

    他终究不敢将所有将士的性命全都交由她的手上,便悄悄下了道旨意让沈斯年带一万兵马暗中观察,若是肖暄败了便及时顶上。

    云中绝不能丢。

    最后的结果是肖暄带着两万兵马前去云中支援。

    以身犯险,深入敌营扰乱匈奴内部,侥幸烧了敌军的粮草。

    庆幸的是因为粮草被烧,匈奴人剩下的粮草不足以支撑至后勤补给,是以只好退兵,而她也幸不辱命。

    最后收队回长安的时候,她带去的两万兵马只剩三千不到,近乎全军覆没。

    虽然大捷,但是想到那一万多儿郎的性命肖喧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那时的她年仅十九,班师回朝后等待她的便是家人的背叛。

    原来是她当初拿肖家满门的姓名做保,主动前去云中的消息不知被谁走漏了风声,她刚走不久后云姨娘就进宫揭穿了她的身份,更是言明要替肖家清理门户,把肖暄划出族谱。

    而他坚守的兵符也轻易的被刘帝收了回去。

    在众人的眼中肖喧是荒唐的,女子本该在家相夫教子,出来抛头露面的真是没脸没皮。

    只是他们却忘了这个曾经的肖大公子为了保家卫国多次上战场,取了数不清的敌军首级,立了数次战功,几次命悬一线,皆被她是女子这四个字所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