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宋 » 第十九章 战起

第十九章 战起

    赵镇,西城门。

    黄元鹏率领的百人都,人人着厚重的步人甲,双手紧握斩马刀,战意盎然,毫无惧色。三人为一小队,以旗头为中心,组成一个战斗小组。每个小队之间靠得很近,一个密集的步兵阵势摆在城门洞里。

    蒙鞑策马疾驰,杀气腾腾,直取西城门,到了弓箭的射程范围,开弓放箭,箭矢如雨,如奔黄元鹏的百人都。

    如雨的箭矢笼罩而来,把黄元鹏他们淹没了,然而黄元鹏他们扭头,避免面门这个唯一的弱点被射中,箭矢射在厚重的步人甲上,发出一阵密集的金属撞击声,滑落到地上,根本就奈何不得黄元鹏他们。

    蒙鞑依然没有放弃射箭,一轮又一轮的箭雨对着黄元鹏他们射来,总算有三个宋军没能躲开,面门中箭,摔倒在地上。

    三个中箭倒地的宋军立时被身后的宋军拖了出去,相互递送,送到安全地方。被打散的小队重组,又是一个新的小队。步兵阵势岿然不动,如山如岳。

    蒙鞑收起弓箭,拔出弯刀,高举在手上,对着黄元鹏他们猛冲而来,到了近前,伏低身子,手中弯刀对着黄元鹏他们狠狠砍下来,重重砍在步人甲上,迸溅出一溜火星,还有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黄元鹏不管一个高大蒙鞑士卒手中弯刀劈向自己,紧握在手中的斩马刀狠狠斩在马腿上,战马一双前腿齐断,鲜血喷溅,悲鸣一声,摔倒在地上。

    战马背上的蒙鞑身手极为敏捷,在战马砸地前从马背上跳下来,稳稳落在地上,双手紧握弯刀,准备搏杀,然而两把势大力沉的斩马刀对着他一前一后劈来,凶狠无比,他手中弯刀格挡住前面的斩马刀。但是,背后的斩马刀重重砍在他背上,轻便的柳叶甲破碎,斩马刀砍断了他的脊椎,摔倒地上,不断抽搐,眼见是不活了。

    宋军依靠步人甲卓越的防御力,根本就不管蒙鞑人的砍杀,以三三制战术为核心,与蒙鞑人厮杀在一起,不少蒙鞑被杀死,陈尸城门洞里。

    第一轮交锋结束,宋军完胜,而参与第一轮进攻的蒙鞑精锐伤亡惨重,只要不到十人幸存下来。

    宋朝马少,无法组建起成规模的精锐骑兵,实行‘以步制骑’战略,斥巨资打造的重步兵,专门对付骑兵。

    要是在野外,和蒙鞑人打野战,重步兵会吃大亏,一个不好会全军覆灭,但在城门洞这种极为狭窄的地域里,正是重步兵发挥的好地方,而蒙鞑骑兵完全施展不开,就造成了这种结果。

    阿答胡策马而来,把眼前战况看在眼里,很清楚在城门洞里不适合用骑兵,立即调整打法:“下马,步战。”

    正在冲锋的蒙鞑立时跳下来,紧握着弯刀,组成一个密集的步兵阵势,勇往直前,冲着黄元鹏他们就就冲了过去,如同一片浪潮,和黄元鹏他们撞击在一起,迸溅出无数的血色花朵,蒙鞑惨败,徒留一地尸体。

    蒙鞑骑战步战皆精,上马骑射无双,下马步战精通,单论单兵素质并不比黄元鹏他们差,但是蒙鞑的装备是个大问题。

    蒙鞑的战术核心用军事术语来说是‘游击战’,用游戏术语来说是‘放风筝’,速度是最优先级别,需要节省体力,因而蒙鞑的武器装备走的是‘轻便’路线,一副马鞍不过七八斤重,一把弯刀不过三五斤,一副柳叶甲不过十余斤,再加上两张弓两壶箭矢,以及一些随身携带的轻便装备和工具,总重量不过三十来斤。

    这是蒙鞑的标配。

    在标配以外,根据个人喜好,还有专属于个人的装备,比如巨斧铁棍链锤之类。

    这种轻便路线下的武器装备,遇到南宋的重步兵,必然会被克制,蒙鞑吃亏是必然。

    阿答胡眉头一皱,命令蒙鞑精锐继续下马步战,拖住黄元鹏他们,又命令蒙鞑上城头。

    此时,坚固的城墙上空无一人,蒙鞑只需要爬上城头,就能从背后攻击黄元鹏他们,前后夹击之下,黄元鹏他们必败无疑。

    蒙鞑精锐取出随身的钩索,左手抓住绳子,右手甩动铁钩,铁钩象风筝一般滴溜溜转动,狠狠抛向城头,铁钩抓在城墙上,使劲一拉,稳固,然后双手抓住绳索,双脚蹬在城墙上,飞快朝城头上爬去。

    黄元鹏指点两个中队长,要他们率领各自中队赶去城头上阻敌。

    二十名浑身浴血的宋军飞也似的赶到城头上,正好遇到爬上城头的蒙鞑,没有丝毫犹豫,双方狠狠搏杀在一起。

    宋军有步人甲依靠,不怕肉搏,再有三三制战术整合兵力,战力不弱,伤亡小,而蒙鞑死伤惨重。

    但是,宋军只有二十人,而蒙鞑兵力雄厚,增援不绝,不断有蒙鞑爬上城头,城头上的蒙鞑越打越多,情势对宋军不利。

    对付南宋步人甲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重武器。一个身材高大的蒙鞑,双手握着一柄脸盆大小的铁锤,对着黄元鹏砸去,黄元鹏侧身躲开,手中斩马刀砍在蒙鞑手腕上,蒙鞑一双手齐腕而断,铁锤砸在地上,发出咣咣的巨大轰鸣声。

    黄元鹏知道城墙上很危急,急得不行,正要抽调极为有限的兵力去增援城头,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数百赵镇百姓手持菜刀锄头斧头,飞奔而来:“将军,我们来增援你们。”

    心中一片温暖,黄元鹏虎目中泪花滚滚,只觉自己誓死守护赵镇很值得,大吼:“上城头,上城头。”

    “要得,要得。”

    “将军说啥子我们就做啥子,上城头。”

    百姓轰然响应,男女老少飞奔上城头,和城上的宋军配合。虽然百姓未经训练,战力弱,但胜在人数众多,总算是稳住了城头上的局势。

    城下蒙鞑弯弓搭箭,对着城头上的百姓放箭,一箭一个,不断有百姓中箭而死。

    “父老乡亲们,鞑子的箭术了得,切莫露头,依靠城墙掩护。”宋军提醒。

    百姓立即执行,依靠高大的城墙掩护,不露头,不给城下蒙鞑射杀的机会。

    城头上的情势只是稳住了,但是蒙鞑不断爬上来,增援源源不绝,时间一长的话,对宋军不利,丢掉城墙是必然。

    一旦城墙丢了,黄元鹏他们也守不住城门,城门一丢,赵镇必破,赵镇必将被屠掉。

    城门洞里的黄元鹏他们杀伐凶狠,然而蒙鞑兵力雄浑,他们杀一个,蒙鞑增援一双,杀两个,蒙鞑增援两双,根本就杀不绝。

    没过多久,黄元鹏他们满头热汗,热气腾腾,如同蒸笼似的。

    步人甲的防御力的确惊人,堪称当世第一。然而,太沉重,太耗体力了。

    要是再不能把城门关上,黄元鹏他们就会给蒙鞑拖垮,城门丢失是迟早的事情。

    XXXXXXXXX

    两艘飞虎战舰,在李嘉瑞的指挥下,来到西城门边,调转船头,船头对准城门。

    李嘉瑞解开刘莲,扳动床弩,使其对准西城门。

    “你会用?”刘莲揉着隐隐作疼的娇嫩手腕,好看的嘴角扯动,讥嘲。

    床弩的结构很复杂,没人指点是用不了的,刘莲很笃定,李嘉瑞肯定用了。

    “瞧不起谁呢?我是玩进985的。”李嘉瑞傲然道。

    李嘉瑞的爱好不多,除了打架就是玩游戏,成天泡在网吧里,跟住在网吧似的。一直泡到高三快毕业了,这才回到学校突击了一个月,然后考上了985。

    学神学霸们一片哀号,我们熬更受夜,刷题刷得山崩地裂,怀疑人生,好不容易考上985,李嘉瑞玩进了985,这还有没有天理?

    “985是啥子嘛?”刘莲两眼一抹黑。

    床弩由三张巨弓组成,两正一反,最前面的两张巨弓正放,用粗大的牛筋索把弓臂连在一起。第二张弓弓臂两端各有一个滑轮。第三张弓反放,有一根粗大的牛筋弦穿过第二张弓上的滑轮。看上去威武霸气,威力不凡。

    李嘉瑞不鸟刘莲,左手拿起粗大的牵引钩钩住第三张弓的弓弦。

    牵引钩用酒杯粗细的稻草绳绑住,另一头固定在绞轴上。李嘉瑞双手抓住绞轴上的把手,使劲朝后扳,牵引钩钩住第三张弓的弓弦,一点点朝后拉向扳机。

    另一艘战舰上,黄大毛和刺客们吵起来了。

    黄大毛看着忙碌的刺客们,准备用床弩支援黄元鹏他们,非常不爽,吼得山响:“你们做啥子?听我的。”

    刺客回敬:“你又不会用,凭啥子听你的?”

    黄大毛理所应当:“这是我的战舰。”

    李嘉瑞把弦固定在扳机上,冲黄大毛喝道:“听他们的。”

    黄大毛不服,气鼓鼓的道:“寨主,这可是我们的战舰呢,凭啥子听他们的。”

    李嘉瑞回应:“谁叫你笨,不会用呢?”

    黄大毛猴脸皱在一起,不敢说话了。

    刺客们行动起来,很是熟练,很快就装填完成。

    “装箭矢啊。”李嘉瑞对傻站着的刘莲喝道。

    刘莲满脸不敢相信:“你用过床弩?”

    李嘉瑞不屑:“我可是玩进985的,这算啥子。”

    刘莲从旁边的弩矢堆里取出一根粗大弩矢,放到弩槽里。

    弩矢是由手臂粗细的木棒做成,尾端嵌以打磨得极为光滑的细铁片,呈一百八十度固定,当作箭羽使用。箭簇是打磨得极为锋利的铁箭头,近尺长,寒光闪闪,好不吓人。

    李嘉瑞拿起旁边的巨斧,双手紧握在手里,高高抡起,狠狠砸在扳机上。

    扳机下落,弓弦震动。

    “嗡嗡嗡。”强劲的震荡力扰动了空气,发出尖锐的啸声,如同现代社会的炮弹出膛,震得李嘉瑞耳鼓隐隐作疼。

    粗大的弩矢比起闪电还要迅捷,无情的射进蒙鞑的密集阵势中,一道赤红的美丽瀑布陡然呈现,穿透了蒙鞑阵势,重重砸在远处。

    弩矢所过之处,再无蒙鞑。

    就象上帝之鞭狠狠砸下,清空了蒙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