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宋 » 第六十六章 叙州

第六十六章 叙州

    山坡上。

    一个崭新不规则圆丘形夯土堆出现,这就是李嘉瑞新筑的京台,也是李嘉瑞夯筑的第一座京台。

    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京台出现在四川。

    作为对史贻直告知余玠死因的报答,陆振之洪烈修甘厉民刘莲方大成许申他们亲手把他把夯筑进去,而且还是夯筑在最上面一层。

    为了让史贻直好好享受死亡过程,更是把他的脑袋露在外面,还很帖心的给他夯筑了一个枕头的突出部,让史贻直的脑袋可以很舒适的枕在这个突出部上。

    史贻直自脖子以下被夯在京台里,脑袋露在外面,一脸麻木,眼睛呆滞,眼神涣散,望着蓝天白云,了无生趣。

    虽然告知了李嘉瑞他们余玠的死因,但是依然没能得到活命的机会,反而被更加愤怒的陆振之他们给亲手夯筑,他已经吓破了坦,连喊的力气也没有了。

    夏静婷很帖心的拿来药剂,递给一个老头:“这是给史贼吊命的药,一天一次,可保他半月不死。”

    老头激动得红光满面:“您真是菩萨心肠。”

    夏静婷真的是菩萨心肠,生怕史贻直死得太快,少受了罪,施展妙手为他续命。

    史贻直被筑在京台里,活不了,死不下去,活活遭罪半个月,想想就让人好生欢喜。

    XXXXXXXXX

    京台前。

    多出来数百个灶台,一群群百姓忙前忙后,在准备吃食。

    宋军们满头热汗,忙着打下手,杀猪的杀猪,宰羊的宰羊,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李嘉瑞说了,要在这里开庆功宴,好好犒劳英勇杀敌的勇士们,这让宋军特别眼热,想要参加,找到李嘉瑞恳求,李嘉瑞爽快的答应了不说,还放话,想要参加的都可以参加。

    上次四川打胜仗,干掉蒙鞑,那是余玠还在的时候。自从四年前,余玠暴毙后,四川局势大坏,只有败仗,哪有胜仗,能参加这样的庆功宴,必是平生之幸。

    因而,百姓们欢呼不已,都要参加。

    为了犒劳李嘉瑞他们,百姓自发的回家去赶来猪羊,带着鸡鸭,参与庆功宴。

    要不是李嘉瑞阻止,他们都要宰牛了。

    牛肉是好吃,但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力,自然是不能宰了。

    为了说服百姓不宰牛,李嘉瑞是说得口干舌燥,喝了几大碗水。

    然后,百姓就在这里垒灶台,升火做饭,就有了眼前这番热闹景象。

    军队横成行竖成列,站得整整齐齐,气势不错,与战前完全不同,更加雄壮了。

    李嘉瑞骑在战马上,看在眼里,不得不感慨,上过战场和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不是一回事。战前,临时征召了不少人,拼凑起来的,跟乌合之众没有差别。仅仅这一仗,不再是乌合之众了,哪怕是临时征召的人,也有一股军人的味道了。

    对此,李嘉瑞很是满意,大声训话:“此战,是我们的首战,能够歼灭五百蒙鞑,活捉阿卜干,夺回四川军机密情,是大家一起死战的结果。因而,我决定不管有没有立功,凡参战者,赏军功一级。”

    将近三千人打五百蒙鞑,虽然是胜仗,但也不可能人人立功,有军功的自然是欢喜,没有军功的很失落,有了这一级军功打底,人人皆有收获,无不是大喜。

    “大帅万岁。”

    “大帅万岁。”

    军卒欢喜不已。

    李嘉瑞又道:“这是我们的首战,意义深远,因而我决定,此战的军功以五倍计。”

    五倍军功?

    这完全出乎军卒们的意料,眼睛瞪圆了,狂喜不已,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然后,就是刘莲带着文书们公布具体的军功事宜,有问题找他们核实,没有就这么定了。

    但是,李嘉瑞重申了军令:抢功冒功者死!

    在这严令下,原本有些小心思的军卒也不敢再有不良心思了,只能老老实实领自己的军功。想要钱的现场发放,不想现在用的,先记着,到了庆符县统一发放。

    核实军功的军卒人人满意,兴奋不已,咧着嘴直乐呵。

    看得宋军士卒眼热,有人找到军卒询问:“哥哥,你们的军功多少钱一级?三百钱?”

    军卒不屑:“三百钱?我们大帅是何等人物,岂能如此小气?我给你说,一贯钱。”

    “一贯钱?”

    “这么丰厚?”

    “不可能吧?”

    南宋的军功就是三百钱一级首级,而且还不会足额发放,各种拖,拖到最后,一文钱也没有是常态。

    因而宋军感觉不真实,不敢相信。

    然而,有军卒想要领完军功,当场就发放了银钱,不打折扣。

    领到真金白银的军卒非常高兴,自认为从军是这辈子最英明的选择。

    事实就在眼前,宋军不信也不行了,不由得怦然心动,找到李嘉瑞:“见过大帅,我们可不可加入您的军队?”

    对这些训练有素的宋军,李嘉瑞早就眼馋了,对他们的提议,那是欣然应允:“你们是官军中的精锐,军纪严明,不欺压百姓,都是好样的。你们愿意加入我的军队,我竭诚欢迎。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的军队军纪严……苛,远非史家的军令所能比,你们要想好了。”

    “不怕,只要能打鞑子就行。”

    “对,我就想杀鞑子。”

    宋军对严苛的军令倒是不在乎,欣然同意。

    蒙鞑屠川二十余年,四川百姓死亡上千万,四川百姓谁不恨蒙鞑入骨?愿意打鞑子的人宋军不少,纷纷报名。

    XXXXXXXXXX

    官道上。

    一条长龙快速行进,满载着武器装备金银铜钱粮草,还有阵亡军卒的骨灰,滚滚向前。

    一队骑兵骑着高大神骏的蒙古战马驰骋,在练习骑术。

    其余的人,身着明亮的胸甲跑步前进,挥汗如雨,热气腾腾,却是没人抱怨,即便累得不行了,依然咬牙苦撑。

    这就是李嘉瑞的队伍。

    在绍熙府一战,全歼阿卜干五百随护蒙鞑精锐,大长志气,军卒们训练更加刻苦了,都不需要李嘉瑞监督,他们自觉的做到最好。

    就是五百多新近加入的宋军,也是努力训练。

    想要跟着李嘉瑞去庆符县的宋军不在少数,然而因为故土难离,不想背井离乡,最终只有五百多士卒跟着李嘉瑞走。

    他们的家眷自然是要跟着,这就一下子多了将近两千人。再加上有上千绍熙府百姓认为李嘉瑞不错,跟着李嘉瑞走了。

    光在绍熙府,李嘉瑞就增加了将近三千人。

    唯一的遗憾,就是金银收入不多,也就五千两黄金的样子,比起谢迁都不如,史家枉为南宋第一望族。

    俞通源身着胸甲,咬牙苦撑着跑步,满头热汗。

    跟在他身边的是他的亲弟弟俞通海:“哥,这训练真是要命啊。我们在绍熙府的训练已经很刻苦了,然和大帅的训练比起来,啥子也不是。”

    看着浑身汗湿的弟弟,俞通源很是兴奋:“累是累,但这样才能训练出强军嘛。你想想啊,大帅在绍熙府那一战,不过是临时征召,没有经过严格训练,都能全歼五百鞑子精锐,一旦我们的训练完成,打鞑子没问题。”

    “那倒是。”俞通海重重颔首。

    兄弟两人咬牙苦练,不叫苦不叫累。

    这是刚加入李嘉瑞的宋军真实写照。

    李嘉瑞看在眼里,非常满意。

    黄大毛策马飞奔而来:“禀大帅,有敌人。”

    李嘉瑞一声令下,一个整齐的军阵出现,严阵以待。

    “隆隆。”如雷的脚步声响,一支军容壮且盛,远超绍熙府宋军的强军,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排山倒海般压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