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光Max » 第一章 元

第一章 元

    季夏时节,光透过纷杂密叶斑驳地洒向人间。映于脸上,无数亮斑不时地轻刺人眼。吱喳的蝉声最好催眠,于是人间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节奏,岁月也更换以蹒跚的脚步不断向前。

    与世间万物相类,几乎是沐浴着一年中最灿烂的光,觉民以轻快的步子跨出了校园,进入到社会当中。

    人们常说,初入社会,由于资历以及眼界的局限,牛犊们几乎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但你若是以此言论以告觉民,恐怕他只会笑你迂腐。在他心目当中,正如他步出校园,进入社会那天所沐浴之光亮一般,他的一生都将贯穿着光明,青春的毅力与时代的助力将形成一股合力,助他驱散一切前行路上的黑暗,一贯始终。 

    怀着总要庆祝一下才好的心情,觉民一改往日之节俭,破天荒地在校门口的小店“大宴群臣”。

     “老板,给我一张桌子,还有您冰柜里的所有啤酒,我都包了。我就坐在这,无论谁来,我都请他一瓶啤酒喝,也包括您!”觉民边说着,边豪气地将一沓钱拍在收银台上。

    看他着气势,除了陪笑,老板也不好说些什么,甚至没敢细算钱数,便匆忙备酒去了。

     “不用找了!”沉浸在小世界中的觉民,并没有心思去体察老板的想法,只当他是为自己的豪气所动,便又附送上这一句。

    不一会,在老板的麻利动作下,一张铺满啤酒的圆桌便摆设完成。觉民又不知从哪顺来一张凳子,便如关公般,两腿大张地“跨坐”在这张小凳上。

    觉民坐了一会,忽然想到,也许要设置一个告示才好。但事实上,他高昂的气势与一间小店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很足以吸引一众人马。不一会,觉民身边便挤满了青年男女。

    觉明忙活着招呼大家饮酒,并未注意到桌子上空瓶的数量早已占优。当他连抓数次皆是空瓶时,他终于发觉了这个问题,于是又赶忙招呼老板加酒。老板见店内聚集人数愈来愈多,也不敢啰嗦,便径直走向店内取酒,自始自终也没敢提钱的事。

    真正的英雄是不会醉倒于啤酒的,觉民便是这样一个英雄。已无再多啤酒,觉民却意犹未尽,于是便拉扯上刚认识的几个好聊的“兄弟”,就此去旁边的小饭馆再饮。学生时代有人请客,这几位青年自然乐得接受,便欣然起行。

    他们蹒跚着闯进对门的另一家店,原小店的老板目送着他们身影离去,终于长吁了一口气,愁眉始展。

    时近午夜,在饭馆老板的百般告饶下,觉民与一众“兄弟”终于相拥着走出店去。对门士多店的老板听闻深巷,从窗帘里的一条缝中瞧着他们,不觉地吁了一口气。

    当晚,觉民究竟是怎么回家的,他已然想不起来。脑膜上就像被人用贴纸粘去了一块,只留下一片空白。

    但第二日觉民的心情依然高涨,他在学校已然出名,当同学的电话拨至,得知自己昨日一次性“整垮”了校门口为数不多的小店中的两家的他,半开玩笑似地宣称:“昨天,我拉动了校门口一条街的GDP!”

    就这样,满怀着憧憬与期待,觉民渡过了一个短暂假期。

    在期间,他除了重复翻看着《迟桂花》、《家》等名篇,还找出来许多以往不屑,而今却不得不读的一些职场类书籍。正如学生时代一般,觉民正把这些书籍当成考试的参考书。

    “自然人生这个过程,总会碰到些不很愿意做的事情,但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同大学时代的考试周,觉民用着相同的话语安慰着自己。

    毕了业,犹如经历着短暂的失业。闲赋家中,觉民是很容易惹母亲的唠叨的。

    但他却不很在意。早年丧父,觉民经母亲一人手拉扯长大。母亲尽管严苛,却也对照顾觉民一丝不苟。想当年,刚上大学的觉民还因不会自己洗衣服而惹了同学们好一阵笑话呢。

    正是因为深刻地了解母亲的经历,觉民一般不敢顶撞母亲。但这不代表觉民怕她,“怕她是因为爱她!”,觉民时常自我安慰道,他只把这“怕”当作“爱”的一部分。

    既然有爱,觉民的未来计划中便也纳入了母亲。十年前,他想早日带着母亲去京城游玩一趟,而十年后的今日,他则设想着要尽快给家里添置些冰箱、彩电等家电。尽管方式手段不同,但都是为爱所做的设想。

    “阿明,明朝就去单位了,不知你能不能习惯,妈妈实在替你担心。”独自扶养儿子长大,皱眉几乎已经成为了母亲的标配。

    “妈,您放心。大学里我可是学生会主席呢!与人交往,我很有一套的。”不是用大学时的职位来压母亲,觉民只是为了让其尽快放心,于是提及当年曾任学生会主席的事情。

    “你愈讲我愈是有点担心,以前做会长,你可是忙病过一次。”没成想,觉民的好意终究错付,母亲的眉更斜了。

    “诶呀,放心!儿子还想早点挣钱养家,好让您享福呢!”觉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

    “好,好,我放心。”没成想,这样敷衍的语句却最讨得母亲的欢心,一场“较量”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母亲硬挤出的微笑依然未将先前的皱眉排挤掉。

    觉民终于要上班了。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那代人最好的职业规划,便是进入到编辑社中。作为优秀学生的一员,觉民自然得以梦想成真,分配到了家乡的报社中。

    觉民是一代文青,至少他自诩如此。因此,进入编辑社对他而言,便很能施展一番拳脚。

    憧憬与向往,激动与担忧,这些心情共同组成了第一天上班的觉民。

    “虽然大学中很能得到些锻炼,但我的个性依然敏感,这是我需要克服的。”

    “管理的要义是领导、组织、计划、创新与控制。”

    “问好要主动,手脚一定要勤快。”

    觉民默默地进行着心理建设,骑着自行车习惯性地饶了一大圈,又经过了大学校门。士多店的老板早已将他记熟,圆瞪双眼望着他,以为今天又要生些事端才好。

    似乎是受到了老板的目光所刺,觉民忽然回神,这才发现了自己的疏忽。赶忙调转车头,向单位方向“疾驰”去。

    上班的第一天,原以为准备充足,却连最基本的准时到达都成了问题。觉民有些恼,发泄似地,踏踏板的步子愈来愈快。

    看着觉民的身影渐远,店老板这才吁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