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白虎啸山河 » 第45章 太玄真经内功卷

第45章 太玄真经内功卷

    石壁真经内功卷的左侧,是孟遥留下的内功心得。

    心得所言,太玄真经内功按修为境界,可划分为一至九重,重数越高,越非体质强横者不能达成。

    饶是她纵横江湖数十年,内功亦不过修至第五重,其后四重奥妙无穷,毕生不得窥其门径,只待后世有缘人自行领悟。

    据说内功步入第九重者,可刀枪剑戟不惧,水火风霜不侵。

    石壁上刻写的内功境界,前五重分别是:第一重气海境,第二重强体境,第三重千钧境,第四重开山境,第五重玄体境。

    修炼者迈入第一重,自身体内气沉丹田,形成自己的气旋,气旋汇聚成气海,气海转化成自身内力。

    第二重强体境,内力周转全身,随心而动气通百穴,增强自身体质,不惧内伤。

    第三重千钧境,内力汇于拳掌,毕全身内劲于一处,瞬间爆发之力可抵千钧。

    第四重开山境,力可排山倒海,第五重玄体境,已是内功心法已成,达到第五重基本不惧刀枪,一般伤势都可调整内力自行修复。

    云凡喜不自胜,若自己内功在身,往后的宗门演武,虽说不能赢下对手,但必定不会像第一次一般,被对手一击落败。

    如今自己武功微末,此等绝学,仅凭壁上字迹,不知能否学会?

    “不管那么多了,就照着字迹练习一二,学不会就当打发时间,反正于我并无损失。”

    犹豫片刻后,云凡将蜡烛放置一旁,开始依照壁上字迹,盘腿而坐,双手运作,自行参悟。

    左思右想,终究不如放手一试!

    ......

    不出一个时辰,云凡只觉体内微变,丹田之间突然噪动,生出一团空明气体,正在四处游荡。

    若初临世间的小小鱼儿,欢畅自由的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大海,又如同羽翼舒展的大鹏,振翅翱翔在蓝色长空。

    身体说不出的舒坦,难道这便是石壁所言,真经内功第一重气海之境吗?

    云凡又惊又喜,惊的是此等绝学自己也能学会,喜的是此等绝学自己也学会了,看来武学一途,机缘和资质永远排在第一位。

    又过一个时辰,云凡已将丹田气海周转全身,竟能简单操作气海,随心而动跳跃于白穴,一时间,只觉自己身体更胜以往。

    很显然,他已迈入了内功第二重。

    两个时辰修炼两重,云凡大喜过望,本想一鼓作气,继续冲击第三重境界,可尝试数次,始终不得其门径。

    这内功卷一重难于一重,并非虚言,若非自己生长山林,又常年尝试熬制的丹药,恐怕不会有此进境。

    如此看来,内功卷的一、二重只是初窥门径,三重才是真正的开始,眼下只是初入二重,应该努力修炼,将二重修炼圆满才是。

    来日方长,自是不必操之过急,武学一途,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能学有所成。

    思虑一番,他收敛心神,将壁上内功卷的心法、口诀一一牢记,待日后闲暇无事,再慢慢修炼不迟。

    一番动作后,他挑起蜡烛,行至最后一面石壁前,石壁字刻寥寥,乃是孟遥走火入魔后,自创的一门独特武功,尚未取名。

    观其注释,此门武功竟可摄取他人内力,为自己所用,从而使自身修炼事半功倍,甚至一日千里。

    理论上,只要自身气海够大,便能瞬间摄取数人内功,一跃成为绝顶高手,只是被摄内功之人,虽无性命之忧,却形同废人,再不能习武。

    此等损人利己的邪功,难怪字刻所言,是孟遥走火入魔所悟,只存于此间密室。

    若流传江湖,不知多少高手舍命抢夺,又不知多少武林同道,命丧此功法之下。

    试想一下,有人耗费时日,辛苦大半辈子修炼的内功,被你一招摄去,多少心酸付诸东流,岂不让人崩溃。

    云凡心想,与其让此等邪功日后为祸江湖,不如就此将其毁去,忽又转念一想,功法虽邪,却也是前辈心血,岂可如此草率鲁莽,任意毁去。

    人心有善恶,武功不过是使用者手中工具,怎可以简单的正邪区分。

    心存善念,即使武功邪恶,也是行善。心存恶念,即使武功正大光明,亦是行凶。

    犹豫之际,他又仔细拜读一遍壁上邪功,谁料只是一遍,那功法字刻,竟如同镂刻一般,深深钻入自己识海,挥之不去。

    而今恐怕自己想不学已是不能了!

    云凡惊愕,这邪功果然非同一般,好像有自主意识,会自己择主。

    “此等邪功,还是毁去为好。”

    说罢他掏出藏身的鱼肠短剑,拔剑出鞘,一字一字将石壁上的邪功刮去,好在邪功字迹不多,鱼肠短剑锋利无比,不多时,便处理完毕。

    云凡望着残破石壁,收起手中短剑,瘫坐在地,终于可以欣慰的歇息片刻了。

    忽然,耳畔传来数声鸡鸣,石室内的蜡烛亦快燃尽,一宿忙碌,未曾关注时辰,不经意间已是破晓黎明。

    云凡端起蜡烛,起身走出暗门,路过铁链枯骨,他既已习得孟遥功法,自将孟遥认作恩师。

    虽素未蒙面,也为言传身教,她为武林自囚己身,足见她之善良,于是放下蜡烛,又在她身前磕头行礼,许诺有朝一日,寻得谢逍踪迹,定会告祭于她。

    离开石室,回到湖心亭下,此刻天上皓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东方既白。

    清晨,雾色朦胧,四周若隐若现,湖面上,翠色浮萍随风飘动,不知要往何方,偶尔游过几条鱼儿,在平静湖面嬉戏追逐,瞬间荡起阵阵涟漪。

    云凡轻动石桌,将周围痕迹稍加掩饰,趁着晨雾,划上之前的竹筏,回到了岸边。

    深秋的拂晓,日光尚未真正降临,谢府依旧停留在昨夜睡梦,偶尔早起的家丁仆役,和瞌睡的守卫,谁会注意晨雾中的行人。

    云凡轻脚慢行,尽力避开守卫和路人,悄无声息的回到自己住处。

    一切又恢复成往日的安静与祥和,湖光山色、皓月星辰流转依旧,昨夜湖心亭下,枯骨石室所见仿佛从未发生。

    此刻,整个谢府,恐怕只有云凡一人,内心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只是此刻的他,不知是知晓孟遥自囚石室,苦等谢逍心意难平,还是自己无意间,习得内功绝学而激动不已,抑或是记起谢云曦临行留言,那些似懂非懂的痴语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