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步步凶险 » 第3章他杀

第3章他杀

    马文锦把手里的资料递给蒙恬,把案件向蒙括简单介绍了一下。

    蒙括翻看着手里的资料,一脸严肃,尤其是现场的照片,仔细的一张一张翻看。在看到凶器照片的时候,反复的比对着角度和方向。

    “怎么样?”

    “现在提供的信息,我无法做出具体的判断。”蒙恬摇头,与往常的侃侃而谈不同,这一次他显得很保守。

    马文锦不习惯沉默的蒙恬,“还有蒙大师无法判断的案子?”

    蒙恬白了马文锦一眼:“我又不是半仙会掐指算命,在没有足够的证据前,我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断。”

    马文锦有些失望。他本是带着希望来的。

    “不过,你可以查一查她丈夫。”

    “你觉得是他杀?”

    “我找不到一个可以把自己切成这副模样的心理。”蒙恬摇头,“如果有,那也太可怕了。”

    这种模棱两可的语话语不该出现在蒙恬口中。不过既然他这么说,那就说明可以排除自杀。

    为什么凶手一点生物信息都没有留下?真有突破“物质交换定律”的完美犯罪?或者说杀人者真是他丈夫?

    “承蒙大师指点,我走了。”马文锦收拾了文件离开。

    马文锦年纪轻轻就当上刑侦队长,侦判能力也是很强,只不过为了求稳才向蒙恬求证。

    如蒙恬所言,这样的自杀,太难!

    蒙恬站在窗口,看着马文锦从楼下匆匆离开,然后转身坐到了位置上翻扯出一张A4纸写下了两个字。

    如果马文锦看到这两个字,一定会吓一跳。

    市局机关,侦查员陆续返回。

    董晓东率先发言,“我先说下情况,王庆忠住户的位置属于房地产开发区,是我市今年重点开发区域。王庆忠和刘庆芳对拆迁赔偿款不满,一直不愿意搬迁,赔偿款从最初的二百一十万谈到现在的三百五十万都没有谈下来,拆迁公司十分恼火。拆迁公司一共有五十七人,除了请假离市的三人,其余员工都正常上班。我们对每位员工的考勤开展了核查,对各个负责人也做了笔录。根据现场走访调查看,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出市的三个人呢?证据链完整不?”马文锦问道。

    “离市的三个人,已经将车票照片发给我看了,最近一个是昨天下午离开的。”董晓东道,“从时间上看,基本上没有嫌疑。”

    “秦文强你关注了吗?”马文锦问道。

    民警见董晓东一时没想起,“秦文强是拆迁公司的保安队长。”

    董晓东恍然,“队长,秦文强就是昨天下午离开市区的那个人,我没有直接见到他。听说这人有点横行霸道,但他也没有作案时间。”

    马文锦摇头,“这个人你再仔细查下。”

    根据案卷记录,秦文强有过多次伤人前科。以前就是周边一霸,拆迁公司把他弄进去,谁都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在这种克难攻坚的时候,他肯定会有动作。

    董晓东看不上秦文强这种混混,成天把打打杀杀挂在嘴上,说他用点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他信,但杀人不留痕他行?

    队长点到了这个问题,他自然会跟进。但他对此期待不高。

    黄鹤开口,“刘庆芳在帝皇KTV上班,主要是陪酒,在帝皇算是老人,人际关系不错,没有什么业务上的对手,在工作上也是滴水不漏,回头客比较多。最近与两个人比较密切,一个是常客于海河,是一个土石方老板,消费的时候经常点她,出手阔绰。另一个是帝皇的一个女同事聂晓玲,和她一样是陪酒,去年刚入职,曾经在一次陪侍过程中被人欺负,刘庆芳帮忙解了围。聂晓玲对刘庆芳十分感激,两人关系升温。聂晓玲是外地人,经常到刘庆芳家玩耍。”

    “王庆忠呢?”马文锦低着头,在纸上落下了两个人的名字。

    “王庆忠在海业保安公司上班,昨天是全天白班,走访了他办公室同事和领导,都说他昨天一直在公司上班,没有什么异常。”方圆接着汇报。

    “再跟踪一下,看看刘庆芳和于海河有没有什么经济往来。方圆这边,昨天下午王庆忠的行踪全部掌握了吗?”

    马文锦抬起头,扫了两人一眼,眼神锐利。董晓东、方圆微微失神。队长虽然是同龄人,但在工作时候眼中的锐气让人难以抵挡。

    “师父,于海河这边我深入了解了,但没有找到人,据说最近几天都没有在江城,但还无法确定真假。”黄鹤道。

    马文锦在于海河名字上加了一个着重号。

    “据聂晓玲说,刘庆芳找于海河借过钱,但具体金额和用途就不知道了,而且她还看见他们俩为什么争吵过。但这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证实。”

    见黄鹤说完,方圆又补充,“王庆忠这边我再去细致的了解一下他下午的活动轨迹,查完了再汇报。”

    “监控这边,没有发现什么有用信息,这一片拆迁得差不多了,有监控的商店都已经废弃了,我打算扩大走访范围试试。”李必树道。

    马文锦看着本子上的几个名字,秦文强、于海河、王庆忠。如果不出意外,凶手就在这几人之中。

    范围在一步步缩小,但具体是谁还不知道。由于没有监控佐证,只能从死者交往关系出发,而且有必要再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