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锅碗瓢盆鸡毛蒜皮 » 第四章

第四章

    每年种小麦讲地时,我和妈妈、哥哥、掖喽,伸着脖子往前拽,别人都说老爹用我们用的早,老爹就会笑着说:‘一个蛤蟆四两力啊’。这也是没办法啊,家里没养牲口,只能我们大小都上啦。他俩几乎每年都因为播种小麦吵架,妈妈说‘稠谷子稀麦,坑死老百(伯)’,爹爹总是种子的量下的不够,出来稀流扑棱的。

    麦子熟的时候,最怕遇到连阴天。大概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年的麦子长势喜人,浓密稠穗大,眼看都要快熟,天公不作美啊,整整下了半个月的雨,小麦都倒在地里,皿倒着,变黑了,发霉了,而且还生芽,有的抢收剁到场里盖着,也出芽了。

    那时还得交公粮,没有好的麦子,爹爹的花钱买的外地的好小麦交公粮,我们吃了整整一年半的出芽麦面。面疙瘩发黑而且还不会拉丝,蒸的馒头发黑发霉而且还不松软,胶粘胶黏的,难吃极了。

    写到这里,今天是2023年6月1日,我老家河南最近出名了!现在正是收小麦的季节,下雨,收割机不能入地,麦子长芽了,还没完全熟就出芽了。农民伯伯不容易啊,几乎一年的希望都被连阴雨给浇灭了。眼看着是丰收的喜悦,到头来一场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农民还是望天收啊!

    我妈说,老天爷想叫你吃就风调雨顺。有一年包谷地干旱的叶子能用打火机点着,结果下一场大雨,叶子会返青,而且,那年的包谷棒子很大很大。

    今天早上我出门上班前,给妈妈微信视频,她在村上散步,蓝天白云的。我询问村上收小麦的事情。妈妈说,今天15,早上雾细了小雨,这会儿晴了,应应好儿,后面还要下雨啊,可是我们村上万亩的小麦只有5台收割机,农民焦急啊!无奈!之前机器很多很多,下雨人家都走了,可能去了外省。焦麦炸豆儿啊!

    尽管我家快30年没种地,都租给村上人种。但我在千里之外还是希望他们都是丰收年啊。记得我小学4年级时,那年麦天奶奶从市里姑姑家回来,她一扭一扭的三寸金莲总怪地不平,因为农村都是土路,一下雨,那个泥巴亲的很,粘着的你的脚不让走。车辙儿压过去干了后坑坑洼洼。爷爷弯着腰就会看门和烧锅,别的都做不成。我本来跟着在地里干活儿,大概10点多妈妈说,早上发的面应该开了,你不会蒸馍就站着板凳上,叫你奶在旁边说,你来做。那一次是我第一次蒸馍,个大又宣。我也很有成就感,从此学会了,再也不发愁。

    记忆中,每一年的端午都会遇到麦天,因为我亲爱的老爹,生于1953年的端午节,所以每年的生日都不会忘记。也都有鸡蛋吃。听奶奶讲,老爹从小聪明可爱,一家5个大人,一个姑姑和老爹,尽管他是抱养的,却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姑姑说她大老爹10多岁,每次放学回来,都会叫:‘常银啊,来,亲一下’,老爹身穿披风,头顶花冠和十八罗汉小铃铛,个扭个妞的跑来,亲一口咯咯笑个不停。

    奶奶有次忆苦思甜含着热泪说:‘60年吃食堂,一家人的干粮让老爹去领,那说是干粮,其实就是蒸的小红薯,一人2条,老爹边走边吃,还没到家红薯就没了’。

    今天我翻着日历看了看,2023年的端午在6月22日,那时肯定早就麦罢了!爹爹走了4年有余,在那头儿还好吗?

    就在刚刚,看到微信群里消息,老家又开始下雨了......

    我村8千亩小麦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