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侠魁 » 第九回 降龙棍来罗汉阵,阵中有阵百幻出

第九回 降龙棍来罗汉阵,阵中有阵百幻出

    深秋,风寒露冷,绿叶已变,黄叶已生。

    今日大胤王朝的早朝,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鱼贯入城,黄顶红墙的大殿依旧是玉敲玉声琅琅,经久不息。

    殿中,一如往日一般阴暗。阳光穿不透高大的殿宇,使人分不清这是白天还是黑夜。

    朝臣们依次排列,在殿中依序站定,开始等待天子的出现。

    净鞭响过,司礼监魏千寻尖着嗓子提醒着一众朝臣的仪态,而一阵轻微的环佩响,天子李成渊从正门步入前殿,往御座上走去。

    朝臣们照例低头,等待天子入座。只有文臣张靖忠瞟着上面,遍体生寒,如坠冰窟。

    大殿内,身穿正黄龙袍的李成渊坐于龙椅之上,坐北朝南。

    今日的早朝异常顺利,各部在朝会上简明扼要,户部尚书王博瑞跟皇帝禀明了前半年各地的赋税征收。吏部尚书赵文章向皇帝汇报了今年科举取士录取名额。

    兵部侍郎许峰出列,平静道:“启禀陛下,青州叛军黄巾巢,已于咋日斩首。”

    李成渊爽朗一笑,环视一周,道:“厚葬。”

    刑部尚书唐驰出列,道:“侠魁一行,乱我朝纲,意图谋反,视为乱臣贼子。”

    李成渊揉了揉眉头,缓缓道:“命锦衣卫、各州刺史、衙门,诛杀天下侠魁。”

    礼部尚书孙靖忠硬着头皮走出班列,缓缓跪下,沉声道:“臣孙靖忠,有事禀奏。”

    李成渊俯瞰着孙靖忠,道:“张尚书,有何事宜?”

    “臣以为,侠魁一行,罪不至死,其虽然行刺我朝官员,但被行刺的这些人都是贪官,死得其所。臣建言:可从轻发落。”

    当孙靖忠咬牙说出提议后,朝堂上一片喧哗,那帮功勋武将更是发出不加掩饰的讥讽嗤笑,文臣则一个个神情诡异。

    “依照张尚书所言,是朕气量太小,容不下几个为我朝除害的侠义之士?”

    此言一出,孙靖忠顿时感觉一股凉气从尾椎骨直贯天灵盖,被惊得不敢轻易动弹,孙靖忠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头低得几乎要叩到地面上,身上的官补子有些明显的汗水浸透。

    李成渊向后靠了靠龙椅,似笑非笑。

    刑部尚书唐驰悠哉悠哉地出列,问道:“张大人,如此说来,还要我朝刑律何用?”

    一时间群情汹汹,臣子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许多挖苦的刺耳言语都冒出来,这位礼部尚书张大人气得脸色发白。

    半响,孙靖忠站起身来,大义凛然道:“侠魁在微臣眼中有义有害,而贪官污吏,则是遗祸无穷,杀之后快,事有轻重缓急。若要强说,肃正刑律于天下,使万民行事有法可依,以刑律之严,庇佑我大胤之天下,可世事无常,总有有些人要以身试法,刑律终究难以震慑宵小,而除恶务尽便是侠魁所走的侠客之路。”言及于此,不由得声音提高,速度加快,每一句话中间间隔越发短促,让人下意识便绷紧了神经。

    唐驰脸色不悦重重冷哼一声:“侠客之路?这难道不是以恶制恶!依你所言,难不成这天下人人皆可为侠?”

    孙靖忠平静道:“其言必行,其行必果,不惜己身,赴士之困厄,是侠!”

    孙靖忠盯着唐驰,说道:“也请你不要忘了,群雄并起乱我朝纲,苦我朝百姓,天下岌岌可危。幸有侠魁一行,内压群雄,外震夷狄,保江山无虞。”

    李成渊瞥了眼这个年近三十的尚书大人,缓缓问道:“张大人之言语,莫不是与侠魁是一路人吧?呵,妄议朝政,一同视为乱臣贼子。”

    孙靖忠突然怒骂道:“乱臣贼子是你李成渊才对吧。御龙军与琅琊王征战北胡,大都督叶斐济平反义军,这二人皆为我朝尽心竭力,功不可没,而你,却构陷罪名,使二人含冤而亡。”

    满朝哗然。

    直呼天子名讳,其罪当诛!

    “失德之君,不可王天下!”张靖忠声色俱厉,上前两步,与李成渊对峙着。

    满朝文武皆知真相,仅有一人敢言?!

    弯腰在皇帝身边的魏千寻肩头动了动,似要出手,皇帝摆摆手,冷笑道:“哈哈哈,张大人真是大义凛然呢,很有文人风骨啊……很好,朕很欣赏你的胆量。如果在站的各位但凡有一人敢站出来与你见解相同,你便不用死,朕也会依你所言,对侠魁从轻发落。”

    满朝文武如枯木败草,无一骨节矣。

    孙靖忠环视一周,面容凄苦,讥讽道:“满堂大丈夫,尽做女儿态。满堂皆蝼蚁,尔敢称胤臣?”

    李成渊嘴角翘了翘,大笑道:“看来,没有人与你见解相同啊。”

    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只听见一声骨头折碎的轻响,下一刻,孙靖忠的人头落地。

    大胤的风骨和骄傲,都已经没了。

    大胤气数已尽。

    最终,皇帝站起身后,面无表情俯瞰满朝文武,轻轻撂下一句无事退朝。

    ……

    秋风萧瑟,落叶寂寥。

    密州,净瓶峰。

    一块远可以眺望曲水江百里波涛,近可以俯瞰伽南寺全貌的岩石之上,一个白须白眉的老和尚与一个双手笼袖的胖和尚比肩而立。

    岩石高约三丈,围两丈有余,其表面暗生着绵密的青苔,青苔的绿极清爽,状如短短的毛发,使得整块岩石滑腻腻的,纵使是一些飞禽走兽也难以在其上栖息,可这俩和尚站在上面,就好像是扎根在石缝之中的两棵古松,任由风吹叶落不动。

    这两位正是在武林中享有盛名的苦竹大师与灵妙和尚。

    山脚下,忽有一年轻人从江边取下一根芦苇,轻轻抛出,芦苇落于江中,脚尖轻点地面,飘然而起,落在芦苇之上。

    手掌打在江面,江浪席卷,迎风破浪,朝对岸而去。

    一苇渡江。

    此人便是随着李云裳蛰伏于伽南寺的颜韵,五年过去,当初的少年如今已经蜕去当年的稚嫩,长成一个身形欣长的大男子汉。此时的他剑眉星目,身躯凛凛,相貌堂堂,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被金冠高高挽起,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身着一件墨绿色的衣衫,腰间系着一根草绿色束带,手握一把长剑,剑柄之上,绘着青龙的图案,栩栩如生。这一身直襟长袍偏给他穿出几分文雅之气。

    到底是继承了几分长公主殿下的容貌和气质。

    颜韵跃至峰顶,来到站在岩石之上的俩人面前,对着灵妙和尚抱拳道:“多谢大师指点。这一苇渡江之法,不愧是伽南寺最高深的轻功,若是没有大师指点,恐怕我还得‘闭门造车’,自己琢磨个好些时日才能解析一二。”

    身材有些虚胖的灵妙和尚双掌合十,笑道:“与小僧无关,王爷天之慧根,加之有《旭日神功》辅助,自然学什么都快。”

    颜韵挠了挠头,谦虚道:“哪里是什么天之慧根,全凭大师解惑与我师傅日积月累的鞭打,才使得我在武道一途上突飞猛进。”

    灵妙和尚微微一笑,欣然接受。

    一旁的苦竹大师微笑着说道:“当年老住持留在你体内的‘天地同寿’,如今已被你吸纳近一半,按照门规,你该去会一会达摩院的十八罗汉了。”

    颜韵微征,随后问道:“师傅,过了这一关,我便有资格下山了吗?”

    苦竹大师点点头,拍了拍颜韵的肩膀,道:“正是。现你已有二分之一的‘天地同寿’,又身怀《魁杓诀》与《旭日神功》两大功法,有我的成名绝技《金刚护体》与灵妙师弟的《一苇渡江》两个外修秘籍,更有《千刃纲目》辅佐。想打破罗汉棍阵,全然不会太难。到时候你便可以下山去了。”

    “师傅,过了这一关,山下还有很多关……我能行吗?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

    苦竹大师看着颜韵那双澄澈的眸子,迟疑了下,抬手轻轻在其那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颜韵轻轻晃了晃头,意态亲昵,苦竹不自觉地轻轻笑起:“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悠悠众生,因果循环,大道至简,世间若尽是不如意之事,越是执着,便越是苦,不如安下心来,顺随本心。

    “希望你下山之后,能恪守本心,早日领悟佛法真意,脱离苦海,修成正果。”

    “弟子知晓。”颜韵频频点头,笑眯眯地回答道。

    如果,自己这个弟子真的失败了或者说死在了山门外。

    他这个做师傅的当真会不管不顾?

    想到这里,闭上双目静心修禅。

    ……

    伽南寺后山上,这里有一女子在此结茅而居,已有五年之久。

    女人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一身白衣洁净,如琼枝一树,栽种在青山绿水之间,尽得天地之精华;又似昆仑美玉,落于东南一隅,散发着淡淡华彩。

    山门外那些在戏楼里听曲看戏的市井小民若是见到此女的容颜,一定会把她当成戏话里的天仙女。

    在女人身后,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儒士双眸微阖,懒散靠坐在一张竹椅之上,屈指轻敲扶手,似乎打着《胡笳十八拍》的拍子,白发自两鬓滑落,浑身都散发着一种慵懒从容的姿态。

    伽南寺的弟子也并不清楚这老人的来历,只知道好像来自一个叫烂柯山的地方。

    老人住在寺庙里的一间厢房内,平时深居简出,偶有出门,便是去往后山,与那位风华绝代的长公主殿下手谈。

    正是名叫李云裳的女人望向远方一处,许久才侧过面,轻声道:“是时候了。”

    梁三愿依旧闭目养神,嘴角却微微勾起。

    日落黄昏,暮色四合。晚霞万里,举火烧天。

    在万丈佛光普照下,亘古对峙的群山显露峥嵘,如同寺庙砥柱的山门。伊水从两山之间劈山而过,遂为大江之中流,可谓中流砥柱,天阙奇观。

    伽南寺,万佛石窟高悬半山,必得层层攀阶梯走栈道,这里略略上几级台阶,绵绵连连的石窟就展现在了跟前。一公里的崖壁,大小窟龛两千余,雕像十万余,碑刻题记星罗棋布。

    这里有着全天下最繁多的佛门石窟造像群,残阳塔照般的光芒一一拂过佛像的尊容,貌若丘壑般阴晴,依然掩盖不了法,报,应三身的宝相庄严。

    从山脚拾级而上,半山处宽大的岩壁突然凹陷,高大慈祥的卢舍那佛巍然坐中,大小佛龛次第排列,浩浩然如卧龙的鳞甲,引人肃然。二弟子迦叶阿难、菩萨、天王、金刚分列左右,或矜持,或英武,或咄咄逼人。最是那号为报身佛已经获得佛果的卢舍那佛像,雕刻得可谓慈眉善目、笑意和祥,日夜俯视脚下的芸芸众生。

    万佛窟卢舍那大佛所在的石窟前,站着一道人影,此刻正面朝着西方,遥望着即将逝去,无法追赶的光辉。那单薄的身躯,同巨大的石像相比,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卑微,仿若大千花叶世界中的一粒微尘。

    刹那间,昏黄的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投射了下来,此人身着一袭墨绿青衫,手中握着一柄三尺长剑。

    若是御龙军某个校尉或者哪个都尉、主将在此,必定认得出此人手中的长剑。

    因为,那是琅琊王生前的佩剑。

    剑名,青山黛。

    此刻,太阳已然完全落下,整个山谷完全被黑暗笼罩,仿佛天下都沦陷在了漆与墨的海洋。

    黑暗中,忽然出现了一点明亮红彤的火星,愈来愈亮,化作轰然大火,燎原整座寺院。

    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欢喜罗汉、芭蕉罗汉。

    十八位罗汉依次显现。

    原来是佛像前点燃了一堆篝火,站着一圈人影,这些人的表情各不相同,阴晴圆缺,喜怒哀乐,全然是寺庙里罗汉的模样,众罗汉皆手持降龙棍。

    “何人擅闯佛门禁地!”一名罗汉率先出声喝道。

    一身青衫装扮的颜韵,抱拳道:“琅琊王之子颜韵。想要下山,还望各位大师行个方便。”

    “结,罗汉棍阵!”

    霎时,一道惊雷响彻天地,惊起山林中的乌鸦。紫色雷电撕裂夜空,将山林照得通亮。

    深潭澎湃,天瀑倒流。婆娑世界,漫天神佛。

    满身金光的坐鹿罗汉看着颜韵,沉声道:“欲下山者,先破此阵。”

    “那就多有得罪了。”颜韵弯腰恭声道。

    突然间,一道凌厉剑罡自颜韵周身席卷而开。

    清越而细微的鸣啸声音便在山谷中远远荡开。

    一道凌厉的剑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掠向那以十八罗汉组成的罗汉棍阵。

    剑气夹杂着凶悍罡气,狠狠砸在罗汉棍阵之上,随后犹如雷鸣般的巨响,在平地之上炸响开来,层层剑气如水波扩散。剑气在罗汉棍阵上却是只带起了一波波细小的涟漪,除此之外,没有半点成效。

    十八人围成的棍阵,自成一体,改守为功,爆发出强横气势,十八位罗汉执棍向着颜韵包围过来。

    降龙罗汉当先近身,一身罡气汇聚于铁棍之上,毫无保留的砸向了颜韵,颜韵身形一闪,任由这一棍砸落地上,震起的无数碎石冲击在了颜韵的身上。

    伏虎罗汉从侧面袭来,当头一棒,随势劈下。

    面对势大力沉的降龙棍迎面而来,颜韵身形没有任何动作,仿佛任由降龙棍向自己砸来。

    “金刚护体。”

    低喃声中,颜韵周身显露出一道道金色的梵文,微放亮光,令颜韵眉宇之间多出许多肃穆庄严,若是有人离远看去,一道道梵文在其周身上编织成一个金色大钟。

    降龙棍与金色大钟接触的那一刹,伏虎罗汉仿佛将降龙棍砸在一座巨石之上,任其怎么使劲也无可奈何,僵持一息后被一股劲气弹飞出去。

    “给我,破!”

    随着一声低喝,颜韵体内那阳刚浩大的内力在瞬间冲破体内条条阻塞经脉,复又归于丹田之中,百川归海,丹田微微一震,一股余韵横扫四肢百骸,融入了身躯之中的内力呼应震荡。

    旭日神功。

    颜韵右手执剑猛地挥向四方,卷起了无尽的沙土石粒,遮住了所有人的视线,但一道剑光霍然劈开一切,颜韵如流光一般冲出尘土,继续杀了过来。

    “千刃纲目:挑帘式。”

    “破阵式。”

    “劈山式。”

    “离剑式。”

    风声簌簌,树影乱摇。

    夜色宁静,有和风,有明月,有灿烂的星辰。

    伽南寺之中,却唯独有杀意在安静地纠缠。

    面对着十八位罗汉这凶悍无匹的攻击,颜韵也是没有丝毫示弱,虽然已被近身,可仗着《一苇渡江》的奇异,却是屡屡能够躲避开攻击,长剑挥动,剑气凛然,剑光闪烁,将地面上留下无数道切痕。

    数道影子飞快的在场中不断闪烁移动着,清脆的剑鸣以及钢铁相交的声响,也不断从数人对轰处传出,

    场中,闪移交错的身影,再度一触而退,随着几声闷雷般的惊响,山谷中烟尘弥漫,十几道身影,各自搽着地面暴退了十几米。

    烟尘散去,颜韵的身影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之中,微微喘息,身上衣衫破碎了许多,颇为狼狈。

    而十八位罗汉也好不到哪去,皆是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双方的这幅模样,看来在先前的激战中,都是略有胜,略有负。

    就在双方蓄势完毕,打算再度给予对方致命一击时,一个平淡却极为威严的声音自上空传来。

    站在卢舍那大佛肩头的苦竹大师苦笑道:“点到为止吧。这位是我徒弟,给个面子。”

    闻言,众罗汉面面相觑。

    举钵罗汉吹胡子瞪眼道:“哼,那又怎样?”

    “那换我来与各位交手一二?”苦竹不苟言笑道。

    举钵罗汉撇撇嘴,道:“那算了,今日已经恶战过一番,气絮凌乱,不易再战,改日,改日一定让你爬着出去。”

    苦竹会心一笑,不去点破。

    “今夜叨扰各位,心实难安,万望见谅。”颜韵拍去身上的灰尘,面庞浮现歉意,对着十八位罗汉再度抱拳一礼,道。

    举钵罗汉摆摆手,不耐烦的说道:“行了行了,赶紧下山去吧。”

    欢喜罗汉龇牙咧嘴道:“果然是苦竹的徒弟,真是下死手啊。”

    听闻此言,颜韵尴尬的笑了笑。

    交手数百回合,看似打了个平手,其实颜韵比谁都清楚,再打下去,自己只有求饶的份。

    颜韵心想:幸好师傅来得及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