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野道无仙 » 第四章 歪脖子树 上

第四章 歪脖子树 上

    送仙仪式算得上是挂大灯仪式中最为隆重的环节了。不仅七个野道士全部上阵,死者家属也需要上场。

    仪式开始前,棺材头子需要按照指示,将桌子摆成特定的路线,之后家属需要在野道士的带领下,沿着布置的路线走动,意指历经千难万苦才将心意献上,体现诚意。

    需要解释一下,棺材头子就是字面理解的那般,负责抬棺材的人。每个村都有一两个棺材头子,村中有人过世,附近几个村庄的棺材头子都会过来帮忙,一场葬礼需要7-10个棺材头子。除了出殡的时候抬棺材外,死者去世当天,他们还需要负责替死者入殓,简单清洗遗体、换上寿衣、然后将收拾清爽的遗体放入棺材当中。下葬时候,还需要挖坟、砌墓等等。总之,脏活累活都是他们干。

    布置完成,只见灵堂前的空地上,摆起了桌椅的长蛇阵,还有两张桌子叠在一起组成一座山。这已经是改良版的了,据张天元爷爷说,早年的时候,道士需要爬上三四张桌子的高度,然后从顶上一个跟头翻下地面。吓得他直呼这到底是做法事还是演杂技。还以为这是要上达人秀。

    这是张天元的场子,送仙队伍当然得由张天元领头。场子这个说法是这样的。有人过世之后,家属会按照偏好联系一位道士,有的没要求的,也会由棺材头子负责联系。还有一些是老人过世之前就跟家里人交代了找哪位道士负责自己的葬礼。张天元独立干这活以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他父亲和爷爷的确没少遇到这种情况。

    挂大灯是出殡下葬前的最后一场法事,在此之前,负责的野道士还需要干不少的活计。首先是挂入地灯,和挂大灯一样,“挂”在这里只是方言的一个发音,并不是悬挂的意思。

    入地灯这个仪式是在接到过世家属邀请的当天做的。对于这场殡葬而言,也就是七天前的傍晚,张天元会带着三清铃、铜钹,当然也少不了道袍,前往过世人家。一般会还带上老搭档风水先生章癞子。

    入地灯,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昭告地府,此处有人过世,需要进入阴间轮回,通知地府鬼差做好接应准备。

    说到这儿,张天元其实有些疑惑的,这入地灯的仪式是召唤鬼差前来带走亡魂,接着又要破狱,解救亡魂,还要想法设法阻挠鬼差,然后将亡魂送往仙界,这不是互相矛盾吗?很多年前,想不通的张天元把这个疑问抛给了父亲。

    虽然那时候的张天元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就看出这个问题难住了一直一副高深莫测模样的父亲。

    张天元父亲抓耳挠腮地思索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来搪塞张天元。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就在张天元父亲决定使用天底下父亲都会用的搪塞伎俩的时候(“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张天元的爷爷出现了。

    “很简单,因为我们看不见灵魂到底去了哪里,所以要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去啊。”明显“老姜”还是能编一些。

    入地灯的仪式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一道告阎王书。类似于破狱符,张天元需要诵经之后将告阎王书在香炉中点燃。告阎王书中需要注明过世之人的姓名、生辰八字,以及一些代表性的事情、身份之类的。

    整个丧葬仪式中,一共有三封这类告示或者符纸,第一道就是告阎王书、第二道是破狱符、最后一道则是跟随过世之人一同埋入目中的地契,也叫阎王告地书。前两者都是写在纸上,红纸和符纸,最后一样一般是写在一块特别打磨过的青石砖上。地契就是类似于房产证,就是向地府借一块地用以安葬死者。其他地方以及古代也有用木头制作的。功能上也略有差别。

    出土的一座古墓中,墓主人手中就拿着一份阎王告地书,书中除了记录了墓主的姓名、生辰之外,竟然还写着墓主生前是某某大官,怎么怎么有能力啊,死后希望阎王爷也可以重用自己,给自己安排个一官半职的,巴拉巴拉。还有向阎王爷毛遂自荐的,这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话说回来,当天下午给过世之人挂完入地灯。第二天,张天元要做的就是搭灵屋的工作。就是给过世之人搭建纸房子。

    灵屋的主体框架是由竹子搭建而成的。一套三层的灵屋至少需要一棵几十斤的成年毛竹。买毛竹或是从山里砍,也是棺材头子的活计。

    拿到毛竹之后,张天元需要将它按照所需的长短锯好,接着用柴刀劈开,削薄,直到一指粗细为止,有些竹条的顶端还需要开成十字花刀,方便后续与其他竹条固定到一起。

    拼接过程就是简单的井字型的结构,高脚楼造型,除底端支脚外上面还设有金字塔形的三层,按照五间、三间、一间依次递减。

    框架完成之后就是往上面糊红绿纸以及各种裱花装饰。

    张天元父亲他们受附近居民喜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家有独创的裱花装饰纸。裱花装饰其实就是各种花纹的剪纸。张天元他们祖孙三代都很擅长剪纸。春节时候村民都会上门求个金元宝贴贴,一块、两块包个红包意思一下就行。他们剪的金元宝可不单单只是金元宝的形状那么简单,中间还是镂空的,剪出一枚枚铜钱的造型,在背面贴上一层红纸,金色配上红色,显得尤为喜庆。

    在这灵屋上用的有十几种不同的花饰,还有一对狮子造型,是贴在灵屋一楼的大门口处,类似于镇宅石狮。

    这剪纸是技术活,一般道士可不具备,所以灵屋只能是用各种不同颜色纸张粘贴起来罢了。灵屋的尺寸往往也不如张天元所搭的。

    两相对比,就有点类似于茅草屋和精装大别墅的区别了。

    其实这灵屋也就放那么几天,出殡下葬之后,棺材头子就会将灵屋烧掉。所以灵屋搭建用的框架是竹子、墙体是纸张、连接用的也是麻丝和浆糊,全都是易燃物品。既然如此大可不必费那么多功夫在这上面,张天元爷爷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教的做,到了他父亲这儿,是觉得人都死了,还要被糊弄,实在是说不过去,而张天元是觉得现在的人哪有几个可以住上这么豪华的别墅的,能做好就尽量往更好了做,也算是对来世的美好期盼了。

    搭完灵屋之后的几天基本就没什么事情了。具体就要看风水先生算出哪一天适合出殡、火化,是在家中摆五天还是七天等等。

    然后就是今天了,挂大灯。

    身穿黄色道袍的张天元手持一对铜钹站在队伍最前面,身后跟着的是过世者的家属,家属每个手上都拿着一些不同的贡品,有鸡有肉,有米饭有豆腐,还有拿着馒头、鸡蛋以及各类衣服的。在后面是两个挑着担的棺材头子,箩筐里装的是红绿米,其实就是大米染成红绿两种颜色。最后是其他六名道士,有击鼓的、吹唢呐的、拉二胡的各式各样,这是一支配备完整的乐队。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张天元一敲铜钹,起势,当先沿着桌椅布置的路线朝前走去。

    听到钹声响起,后面的道士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奏响手中的乐器。曲子虽无名,却显得尤为贴切,悲伤与不舍中又带着喜悦与祝福。

    节奏中送仙队伍开始蜿蜒前行。也不知这桌椅是如何布置的,绕来绕去,的确是有些不太好走,一圈绕下来花了不少时间。同样的路线,队伍需要来回绕两圈才算完成。

    送仙仪式完成之后,时间就差不多接近寅时了。挂大灯的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天亮之后的出殡下葬了。道士们需要陪同过世家属一同将过世之人的骨灰送入公墓安葬。所以这个仪式也叫做送殡。

    送殡队伍最前头的还是张天元,他需要手持三清铃,每走一段路就摇一下,目的就是确保亡魂跟上,这有些类似于赶尸。其他的道士还是充当吹鼓手仪仗队的作用,一路送别丧乐。六个棺材头子抬着棺材走在队伍中间,其实对于现在遗体都是火化而言,棺材只是一种象征的形式罢了。棺材,有官有财。

    送殡仪式结束之后,道士们一个个收拾收拾装备,领着红包和香烟就地告别离去了。长期从事这活计的他们,熬了一夜,倒也不觉得有多累,有几人还约了一起去打两圈儿麻将再回家。

    张天元作为负责的道士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需要收拾更多的东西,比如那长明灯树,此时已经可以熄灭,还有挂在堂前的三清画像等等。之后还需要交代过世家属一些注意事项,类似未来三年不可以贴红纸的对联,必须是用蓝纸白字代替等等。还需要确定最后一步,祛煞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出殡后的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