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顺捉妖师 » 第九章修行

第九章修行

    捉妖人搭建的营帐很简陋,用牛皮缝制而成,撑起来能遮风挡雨,但要说有多保暖也不见得,顶多是不透风罢了。

    一枚丹药入腹,如烈酒般的感觉顿时在胃中燃烧了起来。

    张怀生下意识默念起大洞秘藏真经的序言:“真阳帝宾老,受事会玉皇,灭魔除秽尸,百司诣绛宫,逸宅丹玄内,五气结十方...”

    盘膝而坐,手掐印诀。

    一声充满怨毒与仇恨的咆哮声,在张怀生脑海中炸响。

    是那黄鼠狼精的妖魂!

    “臭道士,斩我首级,吞吾魂血,欺妖太甚。”

    “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正如张怀生推测的那样,血丹绝不仅仅只是妖魔血脉所化,其中更有妖魔之魂,这种炼丹方式,简直邪异至极。

    “冢中枯骨,何以言仇?”

    面对那妖魂,张怀生凛然不惧,在脑海中显化出北斗七星剑,便上前与之搏斗了起来。

    一番惨烈厮杀,终于将其再度斩杀。

    “若是没融合康氏狐的血脉,恐怕还真不是这黄狼妖魂的对手。”

    虽说人类灵魂天生要比妖类强大,但黄狼死后怨气太深,若不是被炼成了血丹,一旦被释放出来,立刻就能化作厉鬼。

    幸好张怀生融了康氏狐的血脉,精神力大幅提升,变向增强了他的灵魂。

    将这黄鼠狼精妖魂斩杀后,消化血丹的最后一道阻碍也消失了,如同惊涛骇浪般的灵力迅速融入张怀生体内。

    他下意识睁眼去看,惊异地发现,空气中居然漂浮着斑驳的灵光。

    他这是有气感了?

    心头兴奋至极,他试着汲取这些灵光,但它们却仿佛一个个沉重的石头,以一种蜗牛般的缓慢速度向他挪动而来。

    看那架势,怕是一个钟头也未必能汲取上一滴灵力。

    就在这时,天边泛起鱼肚白。

    鸟兽虫鸣也再度响起,寂静长夜居然到此而终。

    而在张怀生的印象里,明明只过了短暂的几刻钟。

    张怀生停止了修行,站起身,握紧了拳头,体内内息滚滚而动,如同大河——比之以往,强大了两倍不止。

    他成功踏入了修行境界中的练气!

    而非世俗武者的境界。

    虽说两者表面上区别不大,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武道修行,越到后面越难,尤其是纯阳经,想要练到极致,复返先天,将一身武功内息转化为道家修行者的真元,天赋,才情,时运,缺一不可。

    而练气境,便意味着他已然踏入了道途!

    不仅体内内息转化为真元,可以无障碍使用自己的两样法器,符箓也能发挥出十成威力了。

    心头振奋,眼下却不好再加尝试。

    一众捉妖人逐渐醒来,吃过早饭后,便再度出发。

    回到龙虎山,上清镇后,众人便散去休息了。

    回到家中,张怀生立刻便盘膝坐在了床上,摆出五气朝元的姿态,开始修行。

    但他的天赋太差,哪怕靠血丹步入了练气阶段,但吸收灵气的速度依旧是太慢了。

    他心头灵光一闪,自己没有天赋,那康氏狐身为妖族,总该有天赋吧?

    他试着转为狐妖之身,吸取灵气的速度顿时快了一大截,但仍旧有限。

    一只小狐妖的血脉,吸收灵气的速度只能说是比他强,但强得有限,如果放在龙虎山上,应该刚刚能入修行的门槛,在天赋评级里得个丙下,在捉妖人里算是不错了,花上二三十年,应该也有修出法力,领受度牒的可能。

    但绝对算不上有多好!

    倘若以这样的天赋,怕是修上一辈子,也就跟他的两位师长一样,终身呆在练气境圆满,没办法再进一步。

    但是,除了吐纳天地灵气以外,妖类在每晚修行时,还能汲取月华,以加快修行速度。

    如果是满月,修行速度能提升十倍,堪比在一些洞天福地修行了。

    这也是为何经常有人能够看到狐妖鬼怪拜月修行的原因所在。

    但哪怕有月华加持,由于妖类启智较晚的缘故,又没有系统的教育,纯靠本能修行,同等修行年月的妖类,根本不是人类修行者的对手。

    当然那些洞天福地里出来的譬如涂山狐,四海龙族,麒麟,玄龟之类,自然另当别论。

    当然,这些也算不上妖族了,而是仙兽,一般情况下,也绝不会跑到人间来为非作歹。

    “所以眼下,倒不能透露出自己成功感气的消息了,因为以我现在的天赋,若是在龙虎山苦苦修道,反而是浪费时间,尽管这会使我短时间内没办法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也没办法享受捉妖师应有的待遇。”

    张怀生若有所思道:“我现在应该做的,是继续猎杀妖魔,无论是夺其血脉炼丹,还是诛杀狐族妖物强化我的血脉,都比在山上闷头苦修要有效得多。”

    “还有这龙虎道藏,我现在练气成功,这些天应该多去看看道藏,以增加我修道的底蕴。”

    打定主意,接下来几天便是匆匆而过。

    转眼便到了该下山的日子,诸多捉妖人齐聚捉妖司,抽签决定各自去向。

    有的向北,有的往南,分到繁华之所,妖魔稀少之地,则大喜,分到那穷山僻壤,妖魔众多之处,则捶胸痛哭。

    张怀生被分配到了北方的宣府城捉妖司,算是分得有些差劲了,一来,宣府城属于边塞之地,北邻满洲边境,时常有越境之妖魔作乱;二来,这北方属于全真派的地界,他龙虎山的出身不仅罩不住他,还会给他招来麻烦。

    龙虎山乃正一道祖庭,与阁皂山,茅山并称符箓三山,并且三山同气连枝,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是执掌南部道门之牛耳。

    北部道门则多是全真派,也可称之为丹鼎派。

    南方其余的正一道观也有不少,但大多属于这三山旁支。

    其中阁皂山灵宝派传自葛玄葛真人,巅峰时期有天下科仪出灵宝之说,但自从元末试图兼并佛教失败后便逐渐没落了,如今在三山之中最为衰微。

    许多灵宝派的道人散居各地,一身本领成了家学,也没了什么向心力。

    茅山内里还可细分为北茅山和南茅山两派,北茅山为供奉三茅真君的上清派,南茅山则为三山符箓中的茅山上清派。

    虽说都是上清派,也都属正一派,其间差别,若搁外行人来看,怕是两眼一摸瞎,但在真正道门中人眼中,自有脉络可寻。

    龙虎山天师道在这符箓三山中自然是最为兴盛,堪称是南方道门魁首。

    相传龙虎山祖师爷张道陵率一众弟子来此修行,丹成而龙虎现。

    当然,无论是灵宝派,上清派,天师道都属于正一派,其中“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

    正一派又被称作符箓派,与丹鼎派即全真派并列为道门的两大派系。

    当然,这只是笼统而言,道门内部各种小派系林立。

    比方说阁皂山上虽以灵宝派为主,可修其他派的道士也不是没有,茅山也是一样,修上清派的人居多,其他门派的也有不少。

    龙虎山则更百花齐放了,盖因龙虎山乃是正一祖庭,任何小道派都被囊括其中,皆属正统。

    尤其是北方的全真派,分裂更为严重,其中脉络,张怀生这种没有资格授箓的捉妖人,是根本没能力,也没必要去捋清的。

    和北方普遍流行的丹鼎派,即全真派不同,全真派主修内丹法,而正一派则主修外丹,符箓。

    因此正一派修行者筑基之后,并非是结丹期,也没有“一颗金丹入腹,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说法。

    而是返虚,合道两大境,分别对应全真派的结丹和元婴。

    别看结丹和元婴二境在一些修真小说里似乎才刚刚入门,实则练气境行走江湖已然绰绰有余,筑基层次便是了不得的高手,至于返虚“地仙”,合道“真君”,便是高得不能再高得神话人物了。

    合道之境,便是陆地神仙,可以飞升天界了。

    张怀生看向不远处的怀民,招手道:“梦得,就要下山了,可有打算?”

    怀民被分到的地方不错,就在毗邻南康府的湖广之地,这些地方繁华,道馆众多,基本上没什么风险。

    怀民走过来,神情沮丧道:“大道就摆在你我面前,可你我只能过其门而不入,其实我倒无所谓,只是瑾瑜你,明明无论才情还是勤奋,都是上上之选,哪怕下山考科举,也定然能中,可偏偏...”

    张怀生摇了摇头,轻笑道:“时也,命也,天下百姓受妖乱魔患,天灾兵祸者不知凡几,你我能衣食无忧,不受冻饿之苦,已经该知足了。”

    “唉,是啊,知足常乐嘛,可惜,这不受冻饿之苦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听怀民抱怨,张怀生拍了拍他的肩膀:“学了这么多年屠妖术,总该有用武之地了。”

    “对了,还没问你是被分到哪儿了?刚便看你一脸笑意,应该不错吧?”

    张怀生点了点头:“北方,宣府城。”

    的确不错,毗邻满清,意味着妖物众多,而且满清民间供奉有“狐黄白柳灰”五仙,狐妖众多,正适合他猎杀,增强血脉。

    怀民哪知这些,脸色微变:“瑾瑜,你怎这么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