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大也 » 60章 人家创始人——玉子

60章 人家创始人——玉子

    “原来是我一甲子都待在山中,衣衫早已朽坏,浑身上下只着一件兽袍,裸露着一双飞毛腿,更是赤着足,须发少有打理,披头散发。遇到的人皆把我当做那山中野人了,少不得指指点点。所幸没人把我当猴捉回家去。

    吾竟未第一时间发觉,有漂母看我可怜,给我吃食。一直到日落时分,郭门将闭,吾腹中空空,身无分文,本想忍饥回到山中,不想遇到一乞儿,穿的破破烂烂,不比我好多少,竟将乞讨得来的食物分我一半。吾在山中早已修的波澜不惊,没想到望着半碗粟饭,湿了眼眶,那一刻,我才明白了人之一字的含义。

    可是我毕竟三十年未曾下山了,忘了该如何与人打交道,竟没有当场向那乞儿道谢。等回过神来,再也找不到了。

    诚生平憾事也!

    可惜,可叹......”杨玉以手擦泪,唏嘘不已。

    此为碰瓷韩信与漂母之事,为自己的经历再增加一丝传奇色彩。

    “初次下山,经此一事,吾心有所感,悟道一月有余。

    第二次就有了经验,思忖再三,吾背着一些往日所猎皮毛下了山去,打算换些钱粮物用。”

    人群中有人面色激动,忍不住想说什么,正是吕季孙。他听仲兄吕仲舒说起过初次见到中方先生的场景,云其穿着鞣制粗糙的兽皮袍子,被恶人所欺,仲兄看不过去,胸怀着正义,为中方先生出了头。

    唐氏当场悔过,保证再也不犯。

    杨玉微微一笑,看向吕季孙,点头道:“没错,就是那次。”

    至此,杨玉的身世来历算是编圆满了。

    吕季孙又是激动又是唏嘘,没想到那件事背后竟是这样的故事。

    周围之人纷纷打听,吕季孙简单解释了一下,听的其他人羡慕不已,感叹他侄儿福泽深厚,竟能拜中方先生为师。

    枚乘邹阳庄忌三人对视一眼,恍然大悟,原来道尽人生至理的三字文,百家姓,千字文竟是那时传下的。

    所幸吕曹掾带来了梁国,更庆幸其劝说同房先生同意来梁国,不然他们还不知天下竟有此等惊才绝艳人物。

    有人代劳就省事多了,杨玉松口气,感叹为了给自己身世背景寻一个出处,竟废了如此一番口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杨玉从不怀疑,世间万事万物只要存在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现在好了,他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秦末战乱之际的身世,经过那场席卷天下,人口凋零的大战乱,没人能摸得清他的真实身份。

    从此,他就是身世清白,有来处之人。

    穿越者的身份,这一最大隐患,他已经解决了。

    至于身体是人家的这一隐患,他并不怎么担心。

    一来,他穿越时身体尚小,又因为处境好像并不怎么好,不受人待见,想来生死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再加上三年时间过去了,他长高了两头,面貌也有所改变,且随着长大,自己还会大变样。

    真要是有人将来指认,不承认就是了,能耐我何?

    一番嗟叹感慨过后,有人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同房先生师尊可有名讳?”

    “师尊不曾告知,吾亦不敢问。”杨玉一句话就堵死了。

    “尊师形容如何?”有人不死心,试探问道。

    能教出杨玉这样的人,没人相信其背后只有一位老师。杨玉口风太紧,只能尝试从其老师身上打开缺口,顺藤摸瓜,说不定能查出什么。

    就如同张良口中的黄石公,汉立国以来,不知多少人明里暗里一直追查,没人相信突然冒出个黄石公来,随随便便就教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汉初三杰来,其背后一定有股不一般的势力。

    为不引起杨玉怀疑,这人又忙补充道:“能教导出先生这等大才,想来一定不凡吧?”

    “吾师一直端坐石台,背对众生,看不清面容。”

    “背对众生”

    众人心中一震,不明觉厉。

    杨玉松口气,暗幸无人问出“可是拉链坏了?”,或者“养了一条坏狗,无颜见人”这等话。

    “敢问先生所修道之山何名?”此路不通,只能换个方向。

    “群山连绵,不甚确定那山峰是何姓名,只记得在洛阳之西。”杨玉摇头。

    “洛阳之西,洛阳之西......”众人皱眉思索。

    突然公孙乘一拍大腿,惊叫道:“那两博弈之人,难道是舒淇不成?”

    公孙乘昨夜所作之赋评了优,得了梁王赏赐,今日见不断有人来拜访杨玉,遂也一同跟来。

    “舒淇是何人?”有人一时没想到,不解问道。

    “还能是何人?当然是贤人叔齐伯夷,君何其愚也。”公孙乘看不过眼,舒淇都不知道,一点都不好学。

    不学无术。

    “你为何能确定?”那人不服。

    “此又有何难,一者,洛阳之西,首阳山恰好在其中,二者,众君不闻中方先生先前所言,其再上山时,两博弈之人已不见身影,原地只剩薇菜两蓬否?”

    “首阳山,采薇,除了伯夷叔齐还能有何人?”公孙乘反问道。

    “天哉,竟是此古双贤,天有灵哉。”一些人纷纷朝西行礼,有人作揖,有人诚挚的拜伏于地。

    杨玉冷眼旁观,也不知这些人是真的发自肺腑,还是做做样子。

    行礼完毕,众人转身看向杨玉,目光火热。因为有人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忍着激动道:“尊师常在一巨松之下修道,莫非是那上古仙人赤松子?”

    此话一出,一些人跟打了鸡血一般。

    杨玉淡定无比,一副我没说,不是我的样子。

    他“诧异”道:“吾母鸡也。”

    众人发懵,他改口道:“吾不知也。”

    接下来,无论说什么,杨玉都推说不确定。

    然后他开始推销今日的主要目的,说自己遍观诸子百家,创立了自家的学说学派。

    众人果然起了兴趣,忙问是哪家学说。

    “什么家?”

    杨玉气沉丹田:

    “人家”

    众人一愣。

    又问:“什么学?”

    “人学”

    众人二楞。

    道家讲黄老,孔子讲周公,墨子讲大禹,孟子讲尧舜,而杨玉讲人民。

    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

    人民,是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一切历史前进的动力。

    一切权贵阶层都是牛鬼蛇神,资本家更应该吊在路灯杆上。杨玉三代贫农,当了一辈子小民,他不站在人民这边,难道要充当权贵的爪牙,为虎作伥不成?

    哪怕穿越了,杨玉也是人民的儿子,他的身份认同永远是人民。

    所以,杨玉大声宣布,今后诸子百家再添一家——人家。以后他就叫杨子了,为了跟杨朱区别开,叫玉子也行。

    或者中方子,不败子也可。

    见众人不明觉厉,杨玉大声解释道:“所谓人家,人学,就是一切皆以人为本,凡人之衣食住行,酸甜苦辣,饥饿冷暖,生老病死,无不包也。

    这些,人家皆要管。”

    天色不知不觉已黑,人陆陆续续离去,杨玉重重松口气,至此,他的目的达成。

    亮明旗号,从此开干。

    大汉,人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