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吕布重生:崩坏的汉末世界 » 第一六四章 波诡云谲

第一六四章 波诡云谲

    深夜。

    国都长安。

    杨坚的府邸内。

    一位卓然身影在贺若弼的带领下,走进了书房当中。

    “在下李世民,见过杨兄。”

    这位卓然之人身穿锦袍,腰悬佩刀,举手投足,极有威严,一双眼眸神采奕奕,仿佛能够看穿人心一般。

    他来到杨坚面前,十分恭敬的行礼问候。

    杨坚连忙起身,将此人请到座位坐下,口中说:“你我挚友,不必多礼,且先喝杯茶,再说不迟。”

    这位卓然之人名叫李世民。

    此人为李膺之弟李渊的儿子。

    因为李膺的缘故,李渊受到党锢之祸牵连,无奈逃亡塞外生活。

    李世民出生之后,在塞外学习文化,苦练弓马,到了十四五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勇士。

    不仅如此。

    李世民性格豪迈,为人大度,在塞外结交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同时也聚拢了数千亲信兵马。

    他麾下的兵马,皆着玄甲,手持长刀,擅长突击和奔袭,放在北方诸多骑兵当中,也是十分精锐的一支武装。

    数月之前。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病逝。

    临终之时,李渊让李世民率部回归中原。

    李世民听从了父亲的话,他带着兄弟李孝恭、李隆基、李元霸,以及亲族李晟、李愬,还有诸多部将,率领三千玄甲军直入关中,前来拜访杨彪。

    但是,初次见面时,李世民并未曾见到杨彪,反而见到了尚书令杨坚。

    两人交谈之后,杨坚与李世民相见恨晚,他李世民争取了一个骑都尉的官职,让李世民在城外驻扎。

    因此,李世民得以招兵买马,将自己的玄甲军扩充到了五千人。

    而凭着这支军队,李世民逐渐进入了杨坚的小圈子成为了杨坚能够倚仗的一股军事力量。

    一杯茶过后。

    李世民开口询问:“杨兄,我等兵马已经准备妥当,不知何时动兵,还请兄长示下!”

    “唉!我父亲担心毁坏都城,暂时不愿意动兵诛灭董卓,此事该如何是好?”

    杨坚皱着眉头,问道。

    李世民闻言,脸色一变,说道:“兄长,此时董卓天怒人怨,且并无外援,如今不除,更待何时?况且那何进之死不远,叔父为何如此犹豫呢?”

    杨坚点头说道:“我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奈何杨氏权柄,还在父亲的手里啊。”

    “兄长位居中枢,大哥坐镇禁军。处道手握兵马,为何说杨氏权柄在叔父手中呢?”

    李世民听罢杨坚之言,笑着说道。

    “你的意思是?”

    杨坚看着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李世民说:“时逢乱世,当用重典,叔父慈悲之人,恐怕不能下决断,所以还请兄长决定。”

    砰!

    听到李世民这番话。

    杨坚终于下定决心,他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上,说道:“好,那就让我来决断吧!”

    ……

    次日。

    杨彪照常前往宫中拜见天子。

    等到他回到府邸之后。

    家人禀报:“大公子、二公子、处道公子求见。”

    “他们三个为何联袂而来?”

    杨彪有些疑惑,但还是让他们三人进来。

    不多时。

    三位杨氏公子快步走入。

    “见过父亲(伯父)!”

    三人入内,躬身行礼。

    杨彪举目观看,不由微微一愣,见这三人皆着战甲,一股不祥的预感,笼上了他的心头。

    “你们来此何干?”

    杨彪皱着眉头,问三人道。

    杨坚拱手说:“父亲,最近长安不稳,我们恐怕父亲受到波及,还请父亲回弘农祖地避难。”

    “你们……要做什么?”

    听到这话,杨彪哪里不知道,这几个儿子要干大事。

    他心里没有愤怒,反而为儿子们担心起来。

    杨坚说道:“如今董贼暴虐,群臣不忿,我等准备奉天承命,诛杀董贼,匡扶汉室,重振君威!”

    说到这里,杨坚再看了父亲杨彪一眼,接着说道:“还请父亲理解。”

    听罢杨坚之言。

    杨彪脸色变幻,不多时,叹了口气,说道:“不想我杨家出此麒麟儿,罢了罢了,随你们的便吧。”

    说完,杨彪颤颤巍巍起身,缓缓走入后堂。

    第二天。

    太尉杨彪称病上书,请求辞去官职,回到了弘农杨氏祖地隐居。

    和他同去的,还有幼子杨修。

    至此,杨氏在朝中的大权,皆落在了杨坚的手里。

    ……

    长安城外。

    郿坞军营当中。

    密密层层的兵马拱卫之下。

    董卓脸色阴沉,坐在府邸大厅内。

    他听着长安城细作的汇报,脸上的神情越发的难看。

    “罢了!除此之外,还有何事吗?”

    听了一会儿,董卓焦躁的打断汇报,口中说道。

    那细作摇摇头,回答说:“并无其他事情了。”

    “退下吧。”

    董卓摆摆手,说道。

    细作闻言,如蒙大赦,一路小跑,出了郿坞城。

    “诸位!”

    董卓坐在主位,宛如一头雄狮。

    他目光灼灼,扫荡下方的西凉群臣,口中缓缓说道:“如今杨彪老儿隐居弘农,杨坚独掌杨氏权柄,他麾下颇有兵马,我等该如何应对?”

    “主公勿忧,臣麾下有铁骑五千,可破杨贼!”

    董卓话音刚落。

    群臣当中,一位昂藏大汉朗声说道。此人名唤张蚝,乃是张济的族人,武艺高强,有万人敌之称。

    “主公,如今关中局势复杂,的确需要调兵进来镇压变乱了。”

    一旁的李儒思索了一番,然后开口提议说道。

    “既然如此,便让石勒、石虎留守西凉,其余兵马全部进关,绞杀那些逆贼,如何?”

    董卓闻言,眼中杀机毕露,口中冷冷说道。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一支兵马出现在杨贼身后,寻找机会,给他致命一击。”

    李儒点点头,认同了董卓的想法。但他还提出了一点建议。

    “出现在杨贼背后的兵马?”

    董卓皱起了眉头。

    突然,他醒悟了过来,口中说道:“你是说并州吕布?”

    李儒笑着说道:“吕布坐镇并州,最近又进军幽州,实力强大,我等可让他出兵相助,只要他肯帮忙,再凭着臣的谋划,杨贼之乱,弹指之间就可平定也!”

    “就怕吕布不肯前来啊。”

    董卓缓缓说道。

    “吕布此人,身上本就有我们的烙印,如果我们兵败,他的地位必然不保,所以,他一定会来救我们。”李儒微微一笑,说道。

    “也罢,我亲自写信,让贾诩送往吕布那里,如何?”

    董卓微微点头,看向了下方一言不发的文士贾诩。

    “臣愿往!”

    听到这里,贾诩终于起身,向董卓躬身行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