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第15章 卢旺达大屠杀

第15章 卢旺达大屠杀

    1994年发生在非洲的卢旺达大屠杀被称为世界上最不受重视,同时也是最残暴的一次大屠杀事件。

    事件的根源其实由来已久。卢旺达地区生活着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两个种族的人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两个族群的领导者一直在博弈,于他们而言,谁占据了领导地位就意味着谁有绝对的权力来管理整个国家,但对于百姓而言,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长期混居,他们既没有不同种族不准通婚的界限,也没有肤色的区别。也就是说,除了身份证上的文字,实际上这两个种族的人并没有任何不同,他们可以成为邻居,成为好朋友,成为夫妻,和睦相处。

    可是有一天,政府对百姓们宣布了一件事情:

    亲爱的胡图族人,你们每天用最善良、最勤劳的心迎接太阳的升起,然后努力生活,直到日落。但你们却不知道,在你们身边的那些图西族人,实际上是一些残暴的坏蛋,在他们身体里流着恶魔的血,你们现在的宁静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复存在,除非你们现在就举起武器,铲除你们身边的图西族人。去干吧,杀死他们,胡图族人将统治卢旺达,胡图族人一定会将我们勤劳善良的精神发扬光大,将恶魔赶出我们的地界。作为政府,我们一定会给你们提供武器的支持,直到你们完全将图西族人消灭。

    于是,屠杀开始了,毫无理由地,胡图族人便举起菜刀向身边的图西族人砍去。一夜之间,无数的图西族人倒在血泊之中,而残忍的杀戮还在继续。

    胡图族人聚集起来,他们有政府的支持,有武器,有车辆,他们组成了临时的队伍,开始扫荡,挨家挨户地搜寻图西族人并将他们消灭。

    整整三个月,卢旺达处在一片血泊之中。猖狂的胡图族人甚至向自己的亲人下手,他们杀红了眼,嗜血的快感撞击着他们的大脑。而手无寸铁的图西族人却无辜至极,被逼无奈,他们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奋起反抗,更加重了这一场屠杀的血腥味。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万人死于这场大规模的屠杀,其中大部分是图西族人。而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1994年,并非未开化的史前,也不是在封建统治的专制时代。非洲的发展虽然很落后,但在彼时也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这样丝毫“不文明”的行为波及的范围如此巨大,真是让人感到不可理喻。

    有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个胡图族妇女,在大屠杀中,她亲手杀死了邻居一家的图西族人,连人家六岁的女儿也不放过。而就在两天前,她还和这家的女主人一起逛街买菜,一起相约着在自家院落里做饭宴请朋友……她对此残忍行为的解释是,作为一个胡图族人,我有义务响应政府的号召去消灭那些图西族人……女孩的父母都已经死了,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无依无靠没办法生活,我不杀死她也会有别人杀死她。我这么做只不过是送她去与父母团聚,也是为了她好。

    “为了她好”?这是一个什么逻辑?而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何以瞬间成为了杀人恶魔?

    这只是卢旺达大屠杀中所有举刀向他人的胡图族人之一,还有无数与之一样的人,他们的大脑里似乎瞬间植根了一种奇怪的逻辑,认为杀人这种行为是无比正确的。可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原本平和善良的人瞬间变成了恶魔呢?

    天才or疯子的烧脑逻辑

    卢旺达大屠杀也是“路西法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路西法效应”之所以如此见效,只因人是环境动物,谁也无法脱离身边的环境而单独存在。那些离群索居,幽闭的人毕竟是特例,而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与环境相协调的,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这种改变并不是主观强制的改变,而恰恰是无意识的,甚至在改变之后,当事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这虽然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但在一些情境下,却具备十足的危害性。

    这就像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从众效应”一样,一件事情,也许你一开始认为是错的,但当你发现,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说它是对的时,你会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最终改口,说它是对的。即便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还是会有一些疑虑,但你也会选择跟着大众的方向去走,因为潜意识里,你并不愿意成为那个“出头鸟”。

    为此也能够解释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举刀杀人的胡图族人的所作所为。很多年后,当他们再度回忆往事,很多人对此都有着相似的解释:当别人都已经开始杀人了,自己不去杀人觉得过不去,而且如果自己这么另类的话,会不会也被同族人鄙视然后杀害?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变成“坏人”是最顺理成章且简单易行的事情,伸张正义反而成了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