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鼎新 » 第八十二章 奇计运粮万民安

第八十二章 奇计运粮万民安

    会议结束之后,刘枫等人并没有立刻北上返回宜宾,而是开始了军队遍练的大工程。毕竟他手下的第一旅人马还有着五千多人的缺口,怎么样也得在宁州补充齐全。要知道胡翔等人已经在犍为郡招兵两万左右,即使有很多流民加入,但是本地的兵源估计也已经被募集的七七八八了。

    从此以后,南中野战军的大营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刘枫身边的那个寸步不离黑脸将军陈安,如今已经换成了一个面色姣好的奶油小生,只要刘枫一出府衙,他就会像常青藤缠住橡树一样黏上去,和刘枫高谈阔论起来。如果有宁州本地士兵在附近的话,他们就会认出这个奶油小生确是当初带着他们抵御夷人攻城数年之久的将军李秀。

    对于刘枫这个来自千年之后,怀揣着数千年的文化精粹的人,对于李秀来说自然是充满了神秘。要知道这家伙不但文武双全,而且才学出众,经常性会随意说出一些发人深省,品味无穷的句子。如此一来,那个原本铁血无比的李秀却变成了一个患得患失的小迷妹,对于刘枫,简直就有那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时间很快就到了永嘉五年正月,刘枫原计划的六千近卫军已经招募到了万余人,即使是这样还有无数的军卒在疯狂的报名参加甄选。这其中除了近卫军名声好听之外,伙食待遇也不得不说是最大的诱惑,尤其是对于曾经经常性食不果腹、从关陕流落到南中的那些流民士卒来说,加入近卫军能够吃上肉糜简直就是一步登天的感觉了。

    就在刘枫兴致勃勃的操练着直属的近卫军之时,祖逖等人匆匆跑过来说:“公子,大军粮草已不足半月之需,我等应当尽快安排北上。”

    刘枫愣了一下说道:“去年冬月之时,不是说营中尚有半年之粮草,如今才过两月为何变得如此捉襟见肘?”

    “禀公子,那半年之粮草是按照一日两餐一干一稀来计算的。如今各部军丁均是日日操练,一日三餐,更何况近卫军还三日一次肉食。粮食消耗变大也是应有之理。”

    “如今西南野战军正在遍练之中,战力未免不足。如果从朱提等地运粮是否可行?”

    “就算是平原之地千里馈粮,亦是难免耗费巨大。更何况南中道路难行,一月之前云龙已调集大批粮草屯于朱提。为今之计,我等不如速速回兵朱提。”

    二人正在焦灼之计,一名貌比宋玉、英姿勃发的银甲小将带着传令兵匆匆而来,娇声叫道:“丹山,大批军粮即将沿江南下,末将请令前去押运。”从声音商就可以听出来,此人正式有事没事就黏在刘枫身边的李秀。

    刘枫满脸不解地说道:“莫不是在胡言乱语,江水如此湍急,沿途险滩暗礁无数,如何能够通过货船运粮?”

    李秀身边的传令兵赶紧拱手说道:“禀公子,诸葛先生得一文士指点,在竹筏下绑缚大量葫芦瓦缶,置粮草于其上,用绳索将所有竹筏相连。安排人马沿江护送竹筏南下,如今距此仅数十里之遥,敢请公子安排军士前往江边接应!”

    祖逖闻言大喜:“敢请公子立刻随在下点兵接应。若是此策可行,今年屯田之农具粮草皆无忧矣。如此一来,今年秋收之后,四郡可定!”

    等众人赶到江边,许多竹筏已经被拉到岸边,成堆的粮食正在有条不紊的装车运输。刘枫也是开心的不得了,毕竟四郡初平,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输血才能够逐步回复生机,更何况只要那些归化蛮人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足以维持生计的财富,对于下一步“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号召作用。想到这里,刘枫突然问道:“尔等可知是何人向子和出此高明之策?”

    这个传令兵是诸葛文亲卫之一,在红叶山庄的时候就已经加入护卫队了,也算是元老级人物。他恭恭敬敬地说道:“禀公子,出谋之人原本中原人事,后来避难江左在红叶山庄附近择庐而居,那时便和诸葛先生交好。后来我等随胡先生入川之时,也独自雇船举家跟随而来。此人姓郭,单字璞。”

    郭璞?刘枫、祖逖闻言均大吃一惊。刘枫之所以知道此人,是因为他曾经三百年之后“黑衣人”坐天下的预言,在南北朝如同“你方唱罢我登程”的更替之后,隋文帝杨坚最终统一天下,也算是应验了这个大预言家的正确性。而祖逖毕竟是中原一带的名士,曾经和此人有过交际,此时却是苦笑一声:“原来这个老妖怪居然一支隐身于我等之侧,不过这一次露面之后绝对不能让他跑了。将来平定蜀中时,有他的助力或许能事半功倍也未可知。”

    “先生此言何意?素闻郭璞从未和蜀中流匪有过任何交集,不知如何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哈哈,公子有所不知。”祖逖笑道:“在道教之中素有南葛北郭之称,葛洪以炼丹为名,郭璞以风水著称。而如今蜀中李氏的青城道人范长生之助,初步平定西川。如果请郭璞出山游说,再加上葛仙人之背书,或许范长生能够成为内应。如此一来,我等或可一战而定西川。”

    陆尚在一旁插言道:“那范长生乃蜀中八仙之一,如今已百多岁矣。当年昭烈帝曾征辟未果,封其为逍遥公。多年之前曾长期在汉中传教,在当地有活神仙之称,在民间的号召力亦是不能小觑。若能得其相助,三五年之后公子基业定可超越前朝,届时虎视关中,霸业可期。”

    “未知葛仙人如今云游何处,未料想丹炉山一别已近十年矣。一路弊衫褴褛幸有今日之基,诸位功不可没也。”刘枫感慨了一句,转头对陆尚说道:“济仁胸有沟壑,自非百里之才。如今南州平定,其余众人皆在刺史府和郡县任职,独你与景略未曾安排,是否心有怨恚?”

    陆尚道:“属下不敢妄自揣测公子之意,想来必不会将我等束之高阁。”

    “景略长于军事,济仁娴熟政务。某计划在建宁编练三五月之后便行北归,准备让景略牵头在宜宾成立参谋部和军事学校,负责战争的规划、决策,并利用三年时间将所有校尉以上军官轮训一遍,打造一支真正意义的铁血军队。”

    刘枫略一停顿后说道:“至于你,济仁,我准备把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交给你。此乃功盖千秋、泽被万民之伟业,功成之后,陆尚之大名必将永垂青史。不过此中艰险亦是难以想象,不知济仁有此勇气乎?”

    聪明无比的陆尚哪能听不出刘枫的激将之语,但是“功盖千秋、泽被万民”的由头立刻让这个年轻人激动万分了,他慨然答道:“原为公子效力,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