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嘟嘟三国 » 第003章:少帝逃亡,李傕投降

第003章:少帝逃亡,李傕投降

    “不会吧,这么幸运!”

    登陆的大军集结完毕,林季然立即连夜带侍卫营士兵突袭了位于登录点北方二十里外的一处三万人的兵营。

    兵营的哨兵居然都睡着了,当林季然他们把营门打开的时候,才惊醒了守门的士兵,这时候林家军士兵的刀都已经架到了守门士兵的脖子上。这种情况下,突袭的结果就毫无悬念了,对方在睡梦中就全部成为了林家军的俘虏。

    第二天一大早,登陆的大军带着物资全数赶到了这处兵营,大军休息了一刻钟,林季然正准备兵分三路出发,对这一片区域的守军进行清理,一只庞大无比的运输队突然出现在了林季然的斥候的视野之中,斥候立刻把情况报告给了林季然。

    得到斥候消息的林季然微微一愣,然后大笑了起来。毫无疑问这是给印度联军运送补给的。

    “传令下去,所有人跟我来!”

    在初步计算了运输队的规模之后,林季然亲自率领整支大军中唯一的骑兵部队侍卫营冲向了运输队后方,去切断运输队的后路。

    同时,在高顺的指挥下,近百万大军从三个方向朝着运输队包围了过去。

    “我们投降!”

    面对林季然的大军,只有五万杂牌护卫的运输队很明智、直接地选择了投降。在截获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之后的事情也很顺利,林季然率领大军很快横扫了这片区域,将五十万毫无纪律性可言的地方守军全部给俘虏了。

    完成目标以后,林季然留下1个荒军师控制俘虏,自己带着侍卫营杀向了恒河地区拖延援军,让高顺带着4个荒军师、5个山军师和大批的物资赶到了关隘支援。

    到高顺带着大军都赶到关隘和杨三郎汇合了,印度联军才终于确定了关隘被林家军占领了,他们的后路被断了。

    “门关好了,现在该放狗了!”

    面对近五百万的印度大军,诸葛孔明为了减少损失可以说是已经做到了无所不用其极,这一次诸葛孔明为这些印度大军准备的是瘟疫。

    “唉!”

    明知道这么做有伤天和,可是为了减少我方将士的损失,诸葛孔明还是选择了这个毒计。瘟疫,诸葛孔明选择的是天花和疟疾。

    天花因为林家众人已经全部强制性接种了牛痘疫苗,对林家众人已经失效了,疟疾也因为青霉素的出现,已经能够很好的治疗了。

    这两种疾病因为林家的科学发展,对于林家的影戏已经不那么致命了,甚至对于科技水平同样获得了大跨越提升的贵霜帝国、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也已经影响甚微了,可是对于在混乱中刚刚统合的印度联军而言却是相当致命的。

    随着诸葛孔明一声令下,大批的飞艇带着大量死尸飞入了埋伏圈中,他们将在夜间对所有的河流、湖泊投放尸体。

    另外,诸葛孔明还制造意外,故意放回去了一批数千人的、感染了两种病毒的印度俘虏回到印度联军之中。

    印度联军也察觉到了异常,可惜他们只是单纯地以为林家是在污染水源,找到足够多安全的水源之后,一时间居然把尸体的事情给忽略了,他们的后路被断和国内失去了联系,此时联军的高层们正集结军队忙着打通关隘,瘟疫就这么被放任了。

    加上印度联军的卫生习惯之差,世属罕见,诸葛孔明散播的瘟疫传播的非常顺利,这种顺利让诸葛孔明的后招全部没有了用武之地。

    对于诸葛孔明这边,最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就好了。等待印度联军的集体死亡,等待印度联军崩溃,等待接收战果。

    “不!”

    印度联军围攻关隘,被严阵以待的林家军连续击溃。到第十三天,印度联军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在当天就有三分之一的联军士兵病倒。第二天,印度联军轰然崩溃,所有健康的印度联军的士兵纷纷逃亡,各自逃命,整个联军立刻只剩下了那一半患病倒下的人。

    第三天,印度联军元帅传信诸葛孔明,印度联军愿意集体投降,只希望得到林家的救治。

    “唉!”

    接到印度联军元帅的祈降书,诸葛孔明直接烧了,然后安排了大量的巫师,为印度联军超度。等又过了两个星期,当林家大军再次进入这片区域的时候,五百万印度联军只剩下了不到六十万人,面对林家的大军,这些幸存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至此,印度联军入侵失败,全军覆没。

    在诸葛孔明歼灭印度联军的时候,林季然从东面战场抽调过来的11个荒军附属独立师和6个山军独立师都刚刚前后脚进入益州。

    就在这十七个师的兵力准备南下缅甸州的时候,却接到了诸葛孔明全歼印度联军的消息,正当这十七名师长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凉州的李傕和马腾等人居然神奇的结盟了,而且还派兵攻入了看似兵力空虚的益州。

    “西凉军,全部留下!”

    西凉军的军纪很差,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做为益州主事人的杨兰花知道后怒了,杨兰花一声令下,贾诩亲自坐镇前线,这十七个准备前往缅甸州的师立刻也投入到了对凉州的作战之中。

    整整三十万凉州铁骑,还没有能够踏入益州腹地就被林家军包了饺子。李傕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在一大片空旷地带被包围了。

    “咔嚓咔嚓……”

    在十多个出入口处,都有一排钢铁机械巨兽排着整齐的阵型堵在那里,这种机械巨兽动作缓慢,但重量在那里摆着,对于西凉铁骑而言,就是一个个移动的堡垒。

    这批坦克是林季然准备的秘密武器,本来已经装上了火车准备运到缅甸州应对印度联军和贵霜帝国的联合攻击,结果贵霜帝国没来,印度联军刚开打就没了,这批坦克部队就被暂时留在了火车站附近的军营里。

    西凉铁骑的入侵机动性极强,林家军很难围歼他们,这时候贾诩就想到了坦克,经过贾诩的谋划,西凉大军被堵在了一大片他们认为不可能被包围的空旷地带。

    “杀!”

    西凉铁骑的战斗意识是非常强悍的,可惜面对坦克,他们携带的轻型火炮根本破不开坦克的防御,而西凉铁骑的刀枪更是毫无用处。

    或许对于西凉大军而言,唯一庆幸的是林季然生产的坦克不多,利用了地形之后也是刚好够堵住他们四周的出口,没法以密集的阵型向内推进。

    就在包围圈外的凉州兵马试图救援的时候,林家军却围点打援,接连歼灭了前来救援的凉州兵马,最终李傕不得不调动了长安的留守兵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团前往益州救援。

    “杀!”

    可是就在李傕等人组织援军出征益州,救援的时候,长安的保皇一派突然有了行动,他们先是利用李傕等人同林家对战的机会,大举联络了忠于东汉的将领和官员,等到李傕的大军出发后的当天晚上,保皇派立刻对李傕的府邸发动了袭击。

    李傕在亲兵的拼死抵抗下得以从重重包围中杀了出去,接着李傕就回到了兵营带领董卓麾下的精锐“飞熊军”杀了回来。

    一时之间,长安城血流成河,保皇派和李傕一派斗了个骑虎相当。就在这时,本该是李傕一派的张济率军杀到,却加入了保皇一派之中,李傕一派被背后捅了一刀,瞬间死伤惨重,李傕一派的另一名首领郭汜更是惨死当场,还被挂到了城楼上。

    败出长安之后,李傕收拢旧部,在马腾、韩遂的兵马支援之下,大军再战长安,保皇一派终于因兵力悬殊不得不撤出了长安,带着汉献帝逃到了安邑。就在保皇一派的兵马在安邑严正以待,准备迎战李傕追兵的时候,李傕和他的盟友的大军却已经被林家军包围了。

    趁着李傕和保皇一派大战的时机,林家军分兵八十万,分成了上百个小队,一路上昼伏夜出,直扑到了长安城外。

    得益于战况激烈,加上林家军前期对于李傕军斥候的大规模狙杀造成了李傕军根本没有发现林家军大军的动态。等到李傕等人攻占长安,修整一日之后准备继续对保皇一派进行追杀的时候,李傕他们的大军遭到了林家军的突袭,整支大军被拦腰截断,一战之后,李傕大军损失了近一半的人马。

    等李傕、马腾带着大军好不容易回到了长安城,他们这时候却发现长安城内的粮仓失守了,被林家军混入城内的兵马给占据了。

    贾诩没有下令烧掉粮草,只是派了李傕麾下被俘虏的大将李蒙回到李傕军中对李傕进行劝降。

    “这不可能!”

    刚开始的时候,李傕和马腾都不愿意接受贾诩提出的条件,并且还准备集结兵马趁着还有一战之力,和林家拼个鱼死网破,可惜他们低估了贾诩这个毒士的狠毒程度。贾诩使用的几乎是和诸葛孔明一样的战术,只是贾诩却更加狠毒,不顾长安城内的近百万百姓,贾诩直接在长安城内散播了疟疾瘟疫。

    一天之后,马腾病倒,李傕无条件投降。至此,西凉和长安地区对于林家而言完全成为了一片等待收割的麦田。

    三天后,在李傕和马腾的配合下凉州各地的兵马相继被林家接管。益州境内被围困的三十万兵马在李傕的劝降下也很快放下武器,接受了林家的整编。

    等全面控制了兵马之后,林家立刻从益州等地抽调了大批的地方人员支援凉州,凉州所有大小官员全部被撤换一空。

    在贾诩的主持下,凉州上下,不论之前职位高低,不仅罪大恶极者全部被处死,其他犯有严重罪行的官吏、将校、士兵也全部一并被处死。

    这些被处死的人,也全部被抄了家,除了给家里的妇孺留下生活的必需品外的其他财产全部被林家军收缴充了公。

    整个凉州被彻底地清理了一遍,之后林家用抄家所得补偿了那些受到迫害的人家。同时,林家的人员对大牢里的罪犯进行了重新的审判,大批被冤枉的人获得了平反。

    接着,凉州开始分地,大量的穷苦百姓第一次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为了保证这些穷苦百姓的生计,林家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土地,还为他们中那些没有住所的人建造了简易的房屋,并且提供了一年的口粮。

    在林家不计成本的一套组合拳之下,整个凉州在一个月内被林家彻底地纳入了林家的体系之中。

    “夫人,您是好人啊!”

    等凉州大体平静之后,杨兰花亲自到凉州会见了当地的一些族长和德高望重之人。在杨兰花的主持下,林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正式的公文确定了将给予这些主动配合、获得批准加入林家的少数民族家族成员和汉族家族成员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