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紫箫记 » 第十九章 无愧天地

第十九章 无愧天地

    曹慎修当下立刻明白,翁茂溱所指何事。但他还是从容地看着翁茂溱,淡定地问:“敢问是什么案子?”

    “本月四日,刑部接到相府报案,说是相府正门惊现两具尸体。翁某前往勘验,发现两名尸体虽然看起来是自缢、自刎的样子,实则是被别人谋杀后,故意设计成的假象。翁某经过多日调查,有人目睹这两人曾在曹家墙外的老槐树下出没。因此来向中丞了解一下情况。”翁茂溱说着,拿出卷宗。

    曹慎修吸了口气,靠在柱子上,许久才答道:

    “君子不欺暗室,曹某对着天地,还有翁郎中明言:这两人死的时候,曹某在场,杀死他们的人,我看见了,只是我不认识,也不愿向翁郎中吐露此人是什么模样。”

    “这是为什么?”翁茂溱没想到曹慎修如此爽快地交代了案情。

    “这人于曹某有恩,并且所作所为都是君子之行。”

    翁茂溱略一思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在卷宗上奋笔疾书。

    曹慎修闭上了眼睛,并没有去看他写些什么。

    不一会儿,翁茂溱放下笔,将卷宗交到曹慎修面前:

    “请曹中丞过目。如果没有异议,还请画押。”

    曹慎修睁开双眼,拿起卷宗一看,愣住了。那卷宗上写道:

    “二十五日,至御史台,询中丞曹慎修。答曰未曾见过此二人。”

    “翁郎中,你这是?”他惊愕地问道。

    “既然曹中丞不负天地,翁某对着这天地,也没有隐瞒之意。那两人做了什么,经过如何,遭遇如何,卷宗上是一个样子,天地所知,又是一个样子。”

    曹慎修又看了一遍那卷宗,又看了看翁茂溱,思索了一下,提起那支笔,签下自己的名字。翁茂溱拿起卷宗,吹吹上面的墨迹,把笔墨连同卷宗收入袖中,站起来。“翁某告辞,打扰曹中丞了,请留步。”

    “翁郎中,你我如果不都是朝廷命官的话,曹某真的很想和你做朋友。”曹慎修在身后说。

    翁茂溱止住脚步,微微回首,道:“曹中丞,刑部黎尚书,虽然那次在朝堂上和王相对峙的时候不发一语,但他心里也是向着你曹中丞的。此案个中缘由,我们也都能猜测出几分。”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向大门。

    曹慎修站在原地,久久不语。

    ——

    申时,陶宗涣出现在米市大街。他仍然穿着那件粗布外衣,右肘新打了个补丁。

    他左手提着两条腊鱼,右手提着一个瓦罐,向老槐树下曹家走去。

    一辆马车在他身边停下,车上的人掀开车帷,喊道:“南塘兄!”

    陶宗涣回头一看,竟然是翰林学士姜绍康。

    “白圃兄好啊!”陶宗涣提着鱼和瓦罐,无法行礼,只好喊了一声。

    “南塘兄这是要去看望曹东轩吗?”

    “正是,听说曹太夫人喜欢吃北州的腊鱼和糟酱,陶某正好做了些,准备去探望一下。”

    “那请上车来吧,”姜绍康说着,掀开前帷,“今天恰好曹太夫人被请到姜家去了。”

    “真的啊?”陶宗涣面露喜色,走上前来。姜绍康亲手接过他手里的腊鱼和瓦罐,随从扶着陶宗涣上了车。

    “曹太夫人今天为何会到府上做客?”他刚一坐下,就急着问起来。

    “今天是曹太翁过世四十四周年的日子,”姜绍康说着,有些伤感,“近几年太夫人可能是年纪大了,每逢这个日子,总是会难过致病。所以这几年每逢此日,我们都会请曹家人到姜家去。姜家庄园大,人多,陪她说说话什么的,老夫人心里也会好受些。”

    “人言白圃兄重感情,果然!”陶宗涣敬佩地答道。

    “不敢当。今年相聚,又有了一位新的贵客,老夫人自然会高兴的。”

    马车在姜家庄园门前停下,姜家的家人跑来迎接。姜绍康和陶宗涣先后下了车,姜绍康把陶宗涣带来的腊鱼和糟酱交给家人。

    “腊鱼要洗净了蒸,切一些时鲜菜蔬拌酱。”陶宗涣吩咐道。

    姜绍康与陶宗涣进入清园大门,一进门就听到一阵银铃一般的笑声。循声望去,但见姜蕊初和曹琚坐在门内东侧水榭的亭子里,不知在说些什么。

    “呀,爹爹回来了!”蕊初开心地站起来,向他们招手,“还有陶伯父!”

    曹琚也站起身,与蕊初一同快步走到他们面前,向他们施礼。

    “你祖母在哪里?”姜绍康问曹琚。

    “祖母他们已经在庭院里了。”

    “你父亲呢?”

    “父亲还没过来,刘三哥已经去家里等着了。”

    “那你们俩一会儿早点过来。”风流潇洒的姜绍康,对于女儿和曹琚这对璧人,时常目之为才子佳人。尽管姜家也是礼法传家,但姜绍康丝毫无意用礼法来干涉两个人的两情相悦,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正是相看两不厌的青春年华。恰如当年的自己和夫人那样,两情相悦,举案齐眉。

    不过,姜绍康刚刚走出几步,突然又想起曹慎修谨守礼法的严苛。他停下脚步,喊道:

    “琚儿!”

    曹琚快步走过来。姜绍康低声说:“你父亲一会儿就到了,注意分寸。”

    曹琚会意地点点头。

    姜绍康没有多说什么,与陶宗涣一同走向庭院深处。他们穿过前院,进入第二道门时,斜阳已经渐渐低下头,暑气仍然有些蒸人。

    在庭院的树林之间,桌席已经摆放停当,曹太夫人居中而坐,钟氏、徐氏分别陪在一旁,翁琴缘在婆母身旁坐着,她们正和太夫人有说有笑。姜尧佐、姜舜臣和曹珌坐在另一边,热火朝天地说些什么。至于年纪尚小的姜禹锡,正无人相伴,只好坐在一旁,百无聊赖地玩着一只竹蜻蜓。

    那个乐班在桌席前,正热火朝天地演奏《子夜夏歌》: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姜绍康和陶宗涣步入庭院,满座人纷纷起身。陶宗涣的学生姜舜臣离开座位,前来施礼。只有曹太夫人,刚刚起身,又被徐夫人扶住。乐班也停止了演奏。

    姜绍康快步上前,扶太夫人坐下。

    “白圃,又麻烦你啦……宗涣也来了?”太夫人欣喜地说。

    “伯母,宗涣今天给您带来了腊鱼和糟酱!”姜绍康说。

    “真的?哎呀,宗涣你一向简朴,怎么好破费呢?”

    “伯母,都是宗涣亲手做的!”陶宗涣也扶住太夫人的肩膀,“宗涣在北州为官多年,平时就和百姓学来了这些技艺。听闻伯母恰好喜欢,就拿了点来,请伯母品评一番。”

    “嗨呀,那我可要好好尝尝了!”曹太夫人闻言,大喜过望。

    “东轩怎么还没来?”姜绍康问管家老李。

    “我再去问问……”

    曹慎修恰在此时进入了姜家庄园,他依然穿着官服,头戴一幅方巾。他从马车上下来,整理了一下衣衫,迈入大门。

    刚刚进门,他就一眼看到,曹琚和蕊初坐在水榭旁的亭子里,手挽着手,有说有笑。他登时气上心头,吼了一声:

    “曹琚!”

    曹琚和蕊初都吓了一跳,慌忙松开手。

    曹慎修满面怒色地瞪着曹琚。“给我过来!”他喝道。

    曹琚连忙站起身,快步走到父亲面前。蕊初也跟着走过来,在曹琚身旁不远的地方站定。

    当着蕊初的面,曹慎修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恶狠狠地瞪着曹琚,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不合礼法!”

    曹琚吓得退后几步,大气也不敢出。

    “怎么了这是?东轩?”院子里传来姜绍康的声音。

    见到姜绍康,曹慎修立刻换了一副辞气,顾不得多责备儿子,他走到姜绍康面前,拱手俯身。

    “东轩兄这是为何!”姜绍康大惊失色,一把扶住他,“何必行此大礼!”

    “为表感谢啊,今天忙于政务,竟然忘记今天是先父忌日,不想白圃兄记得如此真切!”

    “你我兄弟多年,这样就生分了!”姜绍康佯装生气地说,“老兄素来是‘洗砚之时曾染指,种花以外不低头’,今天怎么能在小弟面前这么客套!”

    曹慎修挺直了身子,脸上的冷峻也消失了不少。他和迎面走来的陶宗涣叙礼以后,三人一同在席间落座。曹琚跟在他身后,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蕊初则坐到母亲那边去了。

    庖厨奉上酒菜,在乐班美妙的歌舞声中,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宗涣啊,”太夫人问,“怎么不见你的内眷啊?”

    “对啊,南塘先生,”徐夫人也说,“今天曹家和姜家可是阖门相会,你怎么能一个人来呢?”

    “不瞒伯母,两位嫂夫人,宗涣早年曾经娶亲,只是没过几年,阃内就不幸染病亡故,只留下宗涣孤零零一个人了。”

    “呀,那你该续个弦儿啊!”太夫人说,“你看你年纪不大,也没个一儿半女的,以后总归要有人陪伴的好呀。”

    “现在也不想了,”陶宗涣苦笑着摸摸鬓角,“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上无父母,一个人在世上,无牵无挂的,也挺好。”

    “那你还有没有什么堂兄弟,姑表兄弟什么的?”钟夫人问。

    “父亲单传,母亲这边,有一个姨家表兄,一个表妹。这些年也没什么来往了。”说到这里,陶宗涣不免有些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