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紫箫记 » 第二十三章 上门提亲

第二十三章 上门提亲

    对于曹慎修的这副举止,钟氏似乎心领神会。她掇过一条凳子,在曹慎修身旁坐下。

    “老爷,”钟氏看上去要坦然得多,“我多少也能感受得到,自从昨日清园相聚后,你就表现出不对劲儿来了。要我说,或许是你寻常里总是对自己要求太过严谨,一举一动都一定要做到恭敬撙节。久而久之,自然就无法免除心中的苦。”

    “我自幼读书,一直在圣贤书里寻找那个天理。但天理究竟何在?先师曾经教导我,要敬,凡事都不要违背天理良知。只是天理良知究竟是什么,我现在实在难以知晓。”曹慎修苦恼地瘫坐在椅子上,声音低沉而压抑。

    “处处依存天理良知,固然正确,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老爷你如此苛责自己,是否又太过了呢?”

    “唉……”曹慎修长长地叹了口气,久久不语。

    “老爷,好久没有对酌了,我去把那坛子桂花酒搬出来吧。”钟氏提议道。

    曹慎修沉吟片许,默默地点点头。

    钟氏缓缓起身,走向里间。她取来一个酒坛,又拿了两个粗陶盏,在丈夫面前放下。掀开盖子,一股桂花的浓香飘了出来。

    两盏酒放在了窗前,窗外阴沉的光线投射在酒碗里。曹慎修端起酒盏,微微啜了一口。

    “闻莺,想当初,我不过是个一无所长的穷小子,靠着寡母的抚养,才长大成人;又蒙岳父不弃,招为女婿,赞助我上京赶考,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好端端的,怎么又说起这些?”钟氏面色微红,苦笑了一下,“我父亲当年就料定你非同凡品,何况这么多年来,你虽然做官做得大了,却也没嫌弃我家只是个开酿酒坊的。我父亲也算青眼识才了。”

    “是,能走到今天,我永远忘不了寡母、岳父和你的恩德。我也很遗憾,还没来得及报答寡母和你们钟家,岳父母就都弃世了。而今,我曹慎修,又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走了过来,这次却有可能……要把曹家带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你这是从何说起?”钟氏惊问。

    “二月以来,我在朝中经历的事,你可有过耳闻?”

    “不只是耳闻,了如指掌。”

    这倒轮到曹慎修吃惊了,“你怎么知道?”

    “珌儿已经把二月朝堂上的事儿都跟我说过了。”钟氏说着,端起酒盏,面露微笑,道:“来,东轩,先干了这碗酒。”

    曹慎修连忙端起酒盏,和夫人碰过之后,双双饮尽杯中酒。

    “昨天,听你们在酒宴上说起,那董寿押送两车从柔远回到京城。我当时就猜测,那里面肯定揣着些对你不利的东西。但是,我也知道,你最有主意了,只要你认为是正义的事情,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是啊,起初我并没有想那么多。但今天清晨,沛然兄对我说,要是真的身陷其中,则家人老小,恐怕都要受到牵连。”曹慎修神色怆然,摇了摇头,又说:

    “所以我冒雨去吏部询问曹珌补缺的事情……现在我又打算和白圃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琚儿和蕊初的婚事提前。”

    “珌儿的事,你打算怎么办?”

    “之前吏部说的是缇州的陶县有缺员,那里离京城远,我带珌儿登了簿册,准备谋求陶县县令一职,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他把你和母亲都带过去。至于琚儿……最合适的,莫过于把他置于白圃兄的保护之下了。”

    “这主意不错,等明天晴了,我们就一起去姜家。”钟氏点头道。“不过,珌儿夫妻带母亲去缇州,自然是最好不过。至于我,老爷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说完,她倒了一盏酒,放在曹慎修面前。

    “夫人这是为何?”曹慎修望着夫人温婉的笑容,诧异地问。

    “自我十九岁嫁为君家妇,二十三年来,虽然历尽艰险,但你我始终不曾仳离。虽然我没读过什么书,但这些年来,我也深知,我的丈夫所秉持的,是仁义大端。在这条路上,你始终不曾背离,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时至今日,能称同道者,不过一二人罢了。前面的路很凶险,他们也无法陪你蹚浑水。你自己向前走,太累。有我在,咱们一起走下去。”说着,她将眼前的酒盏倒满,端起。

    曹慎修也端起酒碗,两人再度喝尽杯中酒。

    “慎修,把母亲送走吧,把珌儿夫妇和琚儿送走吧,”钟氏摸着火辣辣的通红的面颊,说,“珌儿有琴儿,琚儿有蕊初,而你只有我,我也只有你……”

    曹慎修闻言,眼窝一阵发热。他用力点点头,把那酒坛提过来,将最后一点酒倒入两人碗里。钟氏已经有些醉意,她接过酒盏,一饮而尽。

    那粗陶盏从她手中滑落,砸在石板地面上,伴随一声脆响,摔得粉碎。

    “独漉独漉,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在粗陶碗落在地面上,摔得粉碎的时候,曹慎修和钟闻莺,带着朦胧的醉意,轻声唱了起来……

    ——

    第二天,曹慎修夫妇置办了几样礼品,由刘三赶上马车,首先往城南方向驶来。他们准备找陶宗涣做男方的媒人,向姜家提亲。

    出南门后,随处可见脏兮兮、破败的民宅,经过一天暴雨之后,显得更为杂乱不堪。这些宅院大体都是贫民自修,乱七八糟,毫无章程——这让曹慎修又想起了曹琚昨天抄的那《内则篇》。

    按照先前陶宗涣告知的住址,他们足足找了将近一个时辰,才七拐八拐地找到那条巷子。然而来到陶宗涣家门前,却发现,一把锁头牢牢锁住了大门。

    “陶南塘去哪里了?”曹慎修摸着那把锁,纳闷地问。

    这时恰好有一个半大的小子哼着歌走过来。曹慎修见了,迎过去,问:

    “小哥,你认识住在这里的人家吗?”

    “你要找陶大老爷吗?他今天天不亮就出门去了!”

    “去哪了,你可知道?”

    “说是要出一趟远门,去……去柔远!早上还来我家道了别的,还把他腌的青豆什么的都给了我家呢。”

    “去了柔远!”曹慎修夫妇面面相觑。

    “陶大老爷说,怎么也要两个月才能回得来……”那小子说罢,也不多说什么,就又轻快地哼着歌走了:

    “饥求饮食寒求穿,苦求功名为哪般?宵晓奔走星三五,室人谪我泪如涟……”

    曹慎修夫妇一筹莫展。

    “要不,我们还是亲自上门去提吧?”钟氏试探地问。

    “这不合礼法……”曹慎修皱眉摇头道。

    “那也总不能在这里耗着啊。”

    “走吧,先回去再说。”

    夫妻二人上了车,刘三扬鞭催马,沿着来路,向城内驶去。

    钟氏仍然感到又些困惑:“南塘兄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去了柔远?也没跟我们说一声!”

    “我猜想,南塘他是为了我,才不远万里,只身赴险。”曹慎修面色凝重地答道。

    “这是为何?”钟氏很是诧异,“为了你?你怎么会这么说?”

    “昨天早上,不过四更,我就醒了,”曹慎修说,“当时我走出客房,在桂树下,一直在思索,如若真的遭遇什么的话,母亲该怎么办?你该怎么办?珌儿夫妇和琚儿怎么办?当时,南塘兄也醒了,我们就在桂树下,聊了很久。”

    “你们都说了些什么?”

    “也没有多说什么,我只是说……就把心头的顾虑说了一遍。当时南塘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久久不语。”

    “那他去柔远,能做什么?”

    “唉……我也不知,但南塘他也是个有主意的人,想必不会心血来潮就去了那边吧。”

    说话间,刘三驱赶马车,已经驶出了那些乱七八糟的街巷,来到南门街口。他刚要把车吆喝上路,却见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人高声喊:“急报!闲人回避!”

    “出什么事了?”曹慎修掀起车帷,问。

    “不知道。”刘三讷讷地回答。

    曹慎修没有多想,放下车帷,任由刘三赶车前行。

    马车驶过皇城前街,曹慎修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掀开车帷:“刘三,先不回家了,直接去西街外姜学士家。”

    “怎么?”钟氏好奇地问。

    “要不还是我们亲自提亲吧,非常之时,也该讲一讲权变了。”

    “哟,这么多年,头一次见老爷讲权变呢。”钟氏不禁莞尔。

    曹慎修也忍不住笑了一下。

    马车很快来到西街外姜家门前,刘三下车打听,姜绍康恰好明天要到翰林院当值,已经来到城内住宅了。

    曹慎修夫妻下了车,姜绍康得到通报,出门迎接。夫妻二人拿着备下的礼物进了门。

    姜绍康一眼就明白了曹慎修夫妇此来的目的。他迎曹慎修夫妇来到正堂,分宾主坐定。徐氏得报,也从后院赶来了。

    “东轩兄,既然是来提亲,怎么不带媒人啊?”姜绍康打趣道。

    “嗐,别提了,本来想去找南塘兄,可听人说他去了柔远。”

    “去柔远?”姜绍康一愣,“他怎么去了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