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烽 » 39 动手了

39 动手了

    李全回到尉司,钱贵就在大门等着他,一见他下了马车,赶紧上前问道。

    “刺史大人那边怎么说?”言语中十分的急切。

    看着他急迫地身影,李全笑了笑道:“可以动手了。”

    “那就好!”钱贵兴奋地握了握拳头。

    “不过得等到后天。”李全给他泼了盆冷水。

    钱贵摇头笑笑:“那也无妨,这么久都等了,也不在乎这两天了。”不

    过跟着这位判官大人办事真是痛快,上任短短几日,就能翻云覆雨,拿住了巡检司的把柄。

    而巡检司那边还一点都不知道死期将至了,还想着怎么欺压自己,着实可笑。

    李全直接走了进去,一边走,一边跟他吩咐道:“就再让兄弟们忍耐两天,以前怎么做的,这两天就还是怎么做,不要让那边看出了端倪出来。”

    “属下明白。”

    钱贵这便下去调派人员,由于壮班的弓手已经全军覆没,尉司手中只有他手下的捕班了。所以他就把在外巡逻的捕快全都调遣回来,让皂班的衙役们代替他们。

    为了以防王黑虎听见了风声提前灭口,他直接带着人埋伏在那大宅外面,一只苍蝇也休想飞出去了。

    就算是王黑虎将杨氏给灭了口,尸体也休想从宅子里面运出去。

    ——————————————

    三月二十六日,潍州衙门外再次摆出了放告牌。

    由于琐事繁多,金朝的州县衙门,通常会将审案之事交由佐贰官或者下属官去办。

    而潍州城内的案件一般是直接交由尉司去审理,如果有对审判不服的,可以在放告之日,再次向刺史提起上诉。若是还不服,便只能等着按察使大人来察狱时跟他喊冤了。

    金朝的放告之日和宋朝的三八放告不一样,没有严格的定数,各州县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调整。有间日放告的,也有逢十放告,而潍州州衙则是三六九放告。

    放告之日,州衙会先在州衙大门外摆出一个放告牌出来,上面写着通告。表明刺史衙门开始受理案件,有冤屈的百姓请及时上诉。

    如果没有放出放告牌的话,那就表明今天州衙不会开堂,如果有冤屈的请下次再来。

    而今天逢六,要上告的百姓早早地就在州衙外等待着,吵吵嚷嚷的,十分热闹。

    其中一人,正是杨二,他拿着状纸的手心都开始出汗,一想到失败后的下场,他就有些畏惧了。不过一旁乔装站着的几个人,是尉司的捕手,自然也不会让他退却了。

    卯时刚过,梆子第一次敲响,州衙大门打开,几个皂隶抬着个告示牌走了出来。

    放好之后,才有个班头高声喝道:“今日刺史大人开堂受理案件,有要上诉的请将词状递上来。”

    一众百姓这才安静了下来,从中走出几个百姓,将词状递给了班头。

    待班头点头后,就和这几个要上告的人先行进去了,不用等会跟着哪些看热闹的打挤。

    而剩下的人,则被其它的皂隶给拦在了门外,他们必须要等到正式开堂了才能进去。

    辰时一刻,梆子声再次响起,随之而来的是三通鼓响。

    里面传来升堂声,州衙正式开堂。

    一众百姓鱼贯而入,将州衙地大门框挤得咯咯作响,有人被挤着呢,不断地叫骂着,也有走在前面的被人拉住衣角,不让进去的。

    好一幅看热闹的众生相。

    那几个皂隶见状都已习惯了,拿着水火棍就上前敲打,维持着秩序,过了半晌之后,才让这群百姓才全部挤了进去。

    大堂中,刺史都已经解决好两个邻里纷争的琐事了。

    “下一个!”

    辛刺史惊堂木一拍,朗声喊道。冯师爷走上前去,小声说道:“东翁,下一个就是那杨二了。”

    “嗯。”辛刺史看了眼手中的状纸,轻声问道,“人准备好了吗?”

    等会这边一审,便会直接过去同知那位王巡检,让他到州衙来接受盘问。而李全那边就可以动手。

    “准备好了。”冯师爷点点头,便退了下去。

    这时,杨二便也被人带到了堂下,是个朴实的汉子模样,辛刺史看了一眼后,沉声问道。

    “咳咳,堂下何人,所告何事?”虽然他知道这是什么人,也知道是什么事情,但还是按程序发问。

    杨二闻言,先是重重一拜,随即抬起头来叫冤道。

    “禀告大人,草民杨二,原本住在东郭,今日前来是想状告那巡检使王黑虎,一年前草菅人命,将我大哥一家全部害死。”

    话音刚落,堂下轰然作响,围观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什么?居然民告官,还是人命案子!”

    “是啊,这可了不得,今天一来就碰上了这出好戏,真是不亏。”

    “对啊。”有人附和道。

    不过其中也有人鬼鬼祟祟地跑了出去,想必正是巡检司那边派出的探子。不过一出门就被冯师爷给拦下了。

    “哦?你可知你告的可是一位正九品巡检使?”辛刺史拿起状纸看了看,口中不经意地问着。

    杨二面带戚戚之色:“小人明白,就是他害了我大哥一家的性命,还威胁我,让我不要再上诉。”

    “嗯,那本官再问你一句。”辛刺史点点头,拂须问道,“你可知民告官不成,怎么判的吗?”

    “诬告......”杨二嘴唇发抖,有些畏惧地说道,“被诬反坐,民告官罪加一等。”

    现实就是这么滑稽:官员诬告百姓,不用担责;而百姓告官,罪加一等。

    因为金朝有规定,各类诉讼案件,州县可自决。这就使得州县官员权力极大,可以随意操纵地方司法。所以滥施刑讯逼供,屈打成招,造成冤屈者,不可胜数。

    因此朝廷才会不断加强地方监察机构的权力,以至于让按察使兼管地方财政,成立了按察转运司。

    不过除非你是官员,不然作用还是不大,地方官员对待那些百姓依然是照旧。

    “好,既然你明白了,那咋们就开始吧。”辛刺史点点头,给堂下的冯师爷使了个眼神。

    “......”

    冯师爷自然明白东翁的意思,他笑了笑,直接带着人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