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娱乐圈女帝成长记 » 176 夜的前奏

176 夜的前奏

    顾惜兢兢业业(浑浑噩噩)坚持工作到了退休,交满了养老金,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展开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新生活了。

    45岁的顾惜,脸上时常带着笑,干净的鼻梁上架着副平框眼镜,头发蓬松微卷,看起来完全不像这个年龄段的人。

    5月底,天气正好。

    顾惜下了飞机,换出租车直接载到离村不远的小镇街道口。背着一只朴素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她所有的证件和卡,在商铺里随意选了辆合眼缘的自行车,买了几件换洗衣服,一路悠闲地骑着新自行车,回她去年就安排人造好的新房里。

    安县以前是农业县,早些年这里村民的土地全部租赁给了种植大户,年轻人或出去读书或外出工作,留下来的都是老人,连小孩都少有。

    顾惜的老家村庄地处安县的最外围,交通不很便利,到如今还留在村子里的人是特别的少。

    前几年她推翻了老房,在原来的地基上盖了座两层小洋楼。

    红檐白墙,浅蓝的瓷砖矮矮地绕墙壁贴了一圈,普通明快得看着就觉得欢喜。

    圈出来的大院子里,挖了一口5平米大小的小荷塘,还有东一块西一块的自留地,只在正中间铺了一层水泥,通往院门外。

    入住第一天,顾惜忙着通水通电,从早到晚不停采买,总算把硬件设备凑齐了。

    晚上躺在院子里,仰望几十年不曾看清的深蓝的布满繁星的夜空,心里面来来回回都是四个字。

    平安喜乐。

    迷迷糊糊想着种地的事儿睡着了,半夜又被凉醒。

    第二天琢磨着可以把年迈的爸妈接过来一起住,弟弟家的侄子大了,城里的房间紧张,闹出矛盾就不痛快了。

    本来是一片好心,帮忙带孙子做家务,现在侄子已经长成12岁的小少年了,还是不要挤在一起的好,免得情份被拥挤的生活磨光。

    一个月后,神采奕奕的小老太踩着老妇人独有的小碎步,身后跟着老实话少的小儿子和唠唠叨叨的小老头儿,揽着大包小包,跟举族搬迁一样回到了新的“战场”。

    小老太忙了一辈子,身体健朗,到哪儿都闲不住。

    顾惜暗搓搓地笑了,院子里那几块自留地有着落了。

    小老头儿抓鱼养藕种树都是一把好手,小池塘也有归处了。

    我得意儿地笑,笑看田园生活好~

    “爸,妈,那些旧衣服怎还带回来了?不能穿的就不要了,扛着多累。”

    “你懂啥?旧衣服穿着才软和不夹肉,再说我们还能活几年,买衣服干嘛?!”

    小老太头发还不太花白,梳得服服帖帖,跟抹了发油一样光亮亮的,蚊子都站不住脚。

    小老头儿伛偻着背,双手背在身后,见人先埋汰两句。

    “年轻的时候让你成家不成家,老了还得我们俩来陪,我们这老棺材板要是哪天走了,你一个人咋办?”

    说着拍了拍自己的小儿子。

    一向向着自家姐姐的小儿子立马接话:“我会照顾的我会照顾的。”

    一叠声说了好几遍。

    这都拍了十年了,再被拍几巴掌,他也得跟着驼背。

    父母齐全,家里的自留地种上了第一茬蔬菜。

    老父亲还去花苗市场搬了几棵葡萄苗、橘子小树苗回来,小小的葡萄苗才一点点大,等着来年攀上搭满后院的木头架。

    忙碌的一个月过去,院子里终于齐齐整整了。

    顾惜摸着下巴,得给她爹妈再找点事儿做。一闲下来两个老人成天窝家里看电视,看的腰酸背痛还眼花。

    开个小卖部吧,棋牌室也行,反正村子里也没多少人,多半也累不着。

    于是风风火火的顾惜“霸占”隔壁爷奶留下来的老房子,找人略微翻新了下,里面一半隔成小卖部,一半摆成棋牌室。

    于是又买了辆电动小三轮,每逢周六去镇上采购洗衣粉、米面粮油等居家用品,顺带拿些零食、水果回来,一来供村民买,一来留点自家吃用。

    村里一大半老人,买东西带回来也吃力得很。

    棋牌室一个人一天收5块,供水供空调,早上10点到下午4点。老人家扎堆摸牌打扑克,不赌钱,只是凑堆说说话。

    棋牌室开起来一个月,村里说顾惜闲话的老太太们都偃旗息鼓了。

    以前明里暗里说她老大不小不成婚的,都哑了。

    顾惜她娘也不用踩着小碎步,到处跟人“勾心斗角”,生怕输人输仗,等她百年以后她女儿过得不开心。

    到这儿,顾惜舒了口气。

    顾惜的弟弟夏树也安心了,姐姐帮了他大忙,两位老人被照顾得很好。

    他们像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灵魂,他像爸爸多一点,手上有切实的工作才会感到踏实,跟家里人很话痨。

    姐姐既不像爸也不太像妈,她和妈妈一样能干,但巨懒无比。

    Emm……也不能说是懒,姐姐有自己的计划,一个人仿佛就活成了一个世界。只要不打扰到她周边的生活,外界纷扰都无法动摇她。

    她在20年前就规划好了今天的生活,并且几乎不允许被别人所偏倚左右,坚定地执行设想中的计划,随时准备着矫正随时间推移而偏差的轨迹,直到收获。

    其实想起来,他是有一点儿羡慕的,可是他也更喜欢现在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

    安顿好爸妈之后,大姐她应该要趁着还未迟暮去旅游了吧。

    顾惜如她弟弟所想的一样,正在认真地啃英文词典。

    45岁到50岁之间,她这个半老的老太太要走完东南亚和欧洲大部分地区。

    口袋里的钱被划成了几份,一份单独存起来,交给了父母,是他们的养老费。一份做了定期理财,也跟爸妈说明了。

    “你说你也不小了,怎么净想着往外跑。婚也不结,朋友也没几个…这次就不能不去么?”

    草儿妈一边往夏草的行李箱里塞东西,一边试图挽留脑回路清奇的女儿。

    “妈,少塞点。我提不动。”

    “你啥时候回来啊?去年种的藕能吃了,养的小鱼你也还没吃上。”

    “等我这次跑完吧,要是不好玩我就早点回来,指不定能赶上咱家葡萄结第一茬果子呢。”

    顾惜嘿嘿直笑。

    她这次可是穷游,一边玩儿一边写文经营自己的媒体号。

    花费25年成长,20年走完框架生活。

    45岁,才是她人生的起点。5年,是她的生命周期。

    等到50岁了,她就回来陪老的不能再老的爸妈,等沙漏滴滴答答。

    谁曾想,这居然是她和家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有些意外,是她费尽心力也不能矫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