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嫡兄万福 » 第58章 遗孤

第58章 遗孤

    “告诉何荣堂,老夫来了。”

    朝廷派来清剿叛军的章老将军这句话,实在耐人寻味。

    何老先生听了,亦没有立刻作答。

    老先生略作沉吟,见秦慎看过来,微微笑了笑。

    “说起来,我与他有二十多年没见了。”

    章老将军本就出身行伍世家,而何老先生是读书人,走的是科举出仕的路子。

    两人既不是亲戚,又非是同乡,也没有共过事,一文一武本来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何老先生某年科举落榜之后还家,路上遇到了水匪。

    水匪将船洗劫一空,船上的人有死有伤,当然也有一部分逃了出来。

    彼时何老先生运道好,率先就逃了出来,他躲在林中一夜,翌日再找去船上的时候,水匪已经人去物空,堪堪剩下些船上人的杂物,而船上的人却不知去向了何处。

    他寻了自己的包袱,竟还有几件衣衫吃食,也有几人有书籍家信,还有一匣子不知粗劣的木制摆件,许是摆件粗劣不值钱还占地方,水匪不屑要,扔在水里。

    他记得那是一个连着好些日都穿着黑衣的人的物什。

    他念着大家都不容易,就去水中把漂浮的物什尽量捞上了岸,守在了船边等人回来。

    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回来之后,竟然污蔑他昧了他们的东西,一个个找他索要。

    水匪扬长而去,这些人抓不到水匪,就只盯着他。

    他当时也生了气,与其他几人对付了两句,可那些人竟然恼羞成怒伸手打人。

    他一个书生哪里打得过他们,人被打得鼻青脸肿不说,连他自己的东西都被抢了去。

    这时候,昨日同穿的粗劣木头摆件的主人,那位穿着黑衣的男子,也寻了回来。

    他那木头摆件泡了水越发不堪,根本没人要,只被何荣堂看护好放在树下。

    眼下他寻过去,看见完好的木头摆件,问了一句。

    “哪位拾了我这物件?”

    何荣堂心道,不会又是来寻他晦气的吧?

    他只想着做好事,却被人冤枉寻事。

    但他还是站了出来,“是我,但我可没有拿你东西,你别似他们一样赖我.”

    话没说完,那人竟然深深鞠了一躬。

    “多谢阁下,将章某人亡母的遗物寻了回来。”

    竟是亡人遗物。

    何荣堂只是凭借本心拾来罢了,没想到还真捡到了紧要东西。

    他方才口气极其不善,眼下有些尴尬,正欲解释,听见那黑衣男子忽的开口,道了一句。

    “这位先生有无贪昧大家的东西,等官兵来了也就知道了。”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官兵从何而来?又如何知道此事?

    他并不做解释,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官兵还真就飞马前来。

    这一队官兵马上皆系了不少物品,放下来一看,正是水匪掠走的众人随身行李。

    行李一放下来,大家就盘点了起来,紧要的东西几乎是一件没少,只有些衣裳帕子之类,或有缺少。

    但何荣堂怎么可能偷拿人家衣裳帕子,只会是被江水冲走了。

    这一下完全真相大白。

    而那黑衣男子,目光从众人身上掠过,问了一句。

    “污蔑旁人的人,是否该跪地道歉?抢了旁人东西的人,是否该加倍奉还?”

    说着,还看了一眼官兵,“还有出手打人的人,是否该押往衙门?”

    三句问话,将此事断的清清楚楚。

    何荣堂简直扬眉吐气!

    他这才知道那黑衣男子,竟然是朝廷的将领,家中亡母过世守孝,又被夺情不满孝期就返回守地。

    他姓章,单名一个岭字。

    正是镇压叛乱、威名赫赫的朝廷大将。

    昨日也多亏他即时上岸,才有官兵迅速出动抓住了那伙水匪,夺还了众人东西。

    何老先生念起往事,目光向远处望去。

    “之后那一路,我与章将军同行,坐卧皆在一处,约有一月之久,如今回忆起来,恍如隔世.”

    何老先生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苦笑了一声。

    “没想到我与他再见,竟成了朝廷大将和即将被清缴的叛军。”

    实在令人唏嘘。

    秦慎沉默了一下。

    若是章老将军与何老先生有这样的旧谊,那老将军同他说的那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秦慎刚向何老先生看了过去,后者恰也抬眼看了过来。

    “我亦不能十分确定他是如何意思,毕竟只是二十多年没见的旧人了,还能不能称为故友,尚且不知。”

    他这样谨慎,秦慎心道应该,但何老先生又道了一句。

    “只不过,以老朽自己的感觉,兴许,就算非是朋友,也未必是敌人。”

    这话说得秦慎眼中一亮。

    他便是如此作想。

    若真是敌人,怎么会没有真的开战,只与他点到为止,且留下一话。

    自然不排除这是对方的计谋,但也不妨碍他们做更多有希望的猜测。

    何老先生道,“此事先不急,待我再观他一阵,试上一试。”

    这般更好。

    秦慎心下微定,又与何老先生低声谈论了几句肃正军之事,何老先生看着他眼中含笑,连连点头。

    “肃正军日后有望矣。”

    不时,议事堂有人过来请两人一道去议事。

    议事堂众人也提及肃正军。

    秦慎到的时候,正听见他们道,“.只盘踞兖州一地,早晚要被绞死此处,肃正军既然已经揭竿造反,就不可能偏安一隅,最后,要么被朝廷清剿殆尽,要么一路向北打下皇城!”

    此话说得众人振奋。

    但也有人问了一句。

    “如今肃正军多是兖州百姓,受够了朝廷的压迫才起事,若只是凭这些人,如何北上?若要吸纳更多人造反入军,总还缺些什么。”

    眼下的肃正军,更像一个地方的藩军,距离北上攻下皇城,还太远。

    这问题抛出来,也有人试着回答。

    有人说被朝廷折磨的不只是兖州一地而已,各地已经在蠢蠢欲动,效仿肃正军揭竿而起,不过是时间问题,届时若能组成联军北上,势头就无比壮大了。

    但又有人思及若成联军,因为各为其主难免内讧,说不定更容易被朝廷攻破。

    这时,有人突然道了一句。

    “若能找到那位流落民间的东宫遗孤,肃正军壮大也好,与其他反军联手抵抗朝廷也罢,不都有了堂堂正正的名声?”

    秦慎挑眉。

    这不是坊间毫无实据的传闻吗?

    “确有此事?”他禁不住问。

    他目光看向众人,最后落在说了这话的一人身上。

    那人声音沉了几分,“此事并不确切,但也十之八九。”

    他道,“那正是先太子殿下的遗女。”

    遗女?

    “这是哪里来的消息?”秦慎不可思议。

    有人道是坊间流传,也有人道是宫中流出来的话,还有当年的老宫人可以佐证。

    众人宁可信其有。

    “这事从前未有流传,正是因为肃正军起义,才有人敢说了出来,不能排除确有此事。”

    秦慎将信将疑,却听有人道。

    “据说,这位公主因钦天监批命三岁之前不可在外露面,不然易于夭折,因而公主出世之后,宫中从未对外言说此事,公主也养在东宫一处别院,所以才能逃得一劫。如此看来,钦天监批命真是准啊.”

    当今世人最信批命一说,秦慎亦因此在山上修行多年,不仅是他,据说魏氏的魏云策也曾因为批命,三岁之前不曾食肉,陆贤昭则在满周岁之前,穿的都是女婴的衣裳

    而宫中禁忌更多,显然会更信此事。

    秦慎仍旧半信半疑。

    只不过,若是如此算来,这位所谓的东宫公主,岂不是恰恰十八九岁的年纪?

    秦慎一下想到了什么。

    所以,皇上让太监黄显来找的人,就是公主?

    这样的话,一下就通了。

    只不过这位公主的身世掩藏十分隐秘,宫里好像也才刚刚知道。

    而据他所知,黄显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人,近来约莫就是在寻沈家军的白将军和那位歌女了

    这事还没有谱,秦慎暂时没有将歌女只是说出来。

    众人先论了论此事,又说起了与章老将军为首的朝廷军的对阵,这次何老先生没有细讲过往,但也表示,要再观望对方态度。

    如此论了约莫一个时辰左右,天色渐暗了。

    秦慎素来话不多,今日也参与了这场议事,倒是秦贯忠没怎么说话,一直似在思量事情一般。

    只不过,秦贯忠还任着朝廷的三品指挥使,必须要返回卫所,议事一散,他就离开了。

    秦慎倒不再去卫所,但因为秦氏私兵的调动,这两日亦不得清闲。

    等他忙完了手头上的事,返回青州府城的时候,秦恬都已经回了猎风山房了。

    今夜月色稀薄,自夜空落下似清晨的薄雾,略略裹挟着几分冷清。

    上房极其安静,秦夫人不耐暑热,早早地就准备睡了,而朝云轩的方向,昏昏暗暗的。

    傅温见公子往朝云轩的方向看了好几眼,才转身回了熙风阁。

    比起前两日忙碌的时候,傅温好似从公子的步履中看出了什么,公子似有些微不易察觉的失落。

    难道,就是因为姑娘没在?

    傅温总是对此产生怀疑。

    公子真的会把一个半路妹妹看得如此重吗?

    然而刚到了熙风阁,连舟就走上了前来。

    “公子回来了。”

    “嗯。”

    连舟上前行礼,低声道了一句。

    “姑娘傍晚让人传了信过来,道是有事同公子说,若是公子回来了,还请往猎风山房去一趟。”

    连舟这话刚说完,傅温就见公子那些微失落的脚步陡转,大步迈出了熙风阁。

    一丝犹豫都没有,甚至都不知道姑娘到底是什么事。

    傅温只听到公子吩咐。

    “去猎风山房。”

    晚上好,更新时间:每晚九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