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浪道行唐 » 第3章 玉座金佛依为恃 金殿作死为哪桩(2)

第3章 玉座金佛依为恃 金殿作死为哪桩(2)

    萧元祐以为陈三浪进献的是长生道法不死仙丹,陈三浪认为自己临时凑数的东西不够分量,大唐朝的皇帝却有滋有味的看着由孙伏伽带来的信笺。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思转了无数个圈,许久心中有了主意便吩咐人分别去传召几位肱骨与陈三浪。

    一个道士居然会进献这种民生兵家的宝贝?李世民心头兴奋之余就是好奇,不过旋即放在一边,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几张纸上的内容!若真的如纸上所写,不管他陈三浪是何许人是何出身来历,于大唐有大功,于天下有大德!朕都重赏!

    “禀陛下,房相杜相应昭求见。”不久门口的小太监高声唱名。

    “宣!”李世民正起身子等待自己的两位肱骨大臣,待二人入殿便道,“玄龄、克明且先坐,待辅机到来再议事。你们先看看这个。”说着李世民让随身太监将几页纸传给二人观看。

    房玄龄杜如晦谢过之后,看看一侧正襟危坐的孙伏伽都有些意外,这位大理寺少卿在此,莫非是有了天大的冤案?只是等到看了纸张内容后都阒然色变不敢置信。信中详细记录了三样事物的制作、功用与效果,且附着图样,任何一个识字的看了都能轻易明白其中道理。

    更让人诧异的是所用字体完全不同当下,行草隶篆楷通通不是!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极方正的字体,极是另类。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勉强算得上是清秀挺拔,但若以书法造诣论----真上不得台面。几人都是当世大家,谁的字不是飞逸俊秀?皇帝陛下的一手飞白更是独步天下。

    但几人都极清楚一件事----自创一种字体是何其之难事!要么是某人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历十数年之功慢慢将风格圆满,要么是一个族群经过漫长时间在运用中逐渐定型。

    这其中意味,不比进献的三样事物来得小。

    两人一边轻声讨论着一边等着,不待长孙无忌到来,那前去召人的太监请示入了殿内说道,“禀陛下,三浪道人已带到,正在宫门接受入宫检查。”

    “嗯,下去吧。”李世民点头,却见那太监正犹豫不决磨蹭着不走,语音微提,“还有甚事?”

    中年太监听了顿时跪下急惶惶道,“回陛下,奴婢去时正见那三浪道人被万年县的官员锁拿着,似在用刑。那三浪道人起身后双臂难动很是痛楚。奴婢不知这事该不该报与陛下故有些....故有些.....”

    “用刑?详细说来!”李世民眉头微皱有些不悦。

    “诺~奴婢按陛下的吩咐,先去了.......”中年太监一五一十地说了自己今日的行程与所见,不敢增减一分。

    “朕知道了,下去吧,做得不错。”

    中年太监得了皇帝的赞顿时满脸喜色的磕头退下,殿内几人听了心中却是各有猜想。

    过得片刻,等到长孙无忌来后看完纸张内容,李世民才让孙伏伽重说事情原委。

    “喏!”孙伏伽向皇帝和三人依次拱手后说起事情的缘由。

    孙伏伽今日散朝之后和往常一样骑着马往大理寺赶去,快要到大理寺的时候,路边的一个年轻人突然往前跨了两步,躬身站着手里托着一个封信,嘴里大声的问:敢问可是大理寺少卿当面?

    孙伏伽没有理会,以为是有人拦路告状,只是和往常一样吩咐随从去告知:大理寺的职事不管民间小案,只管官员的案件与复核刑部死刑案。若要告状可去衙门或刑部都可以,不可越级上告,于法度不合。

    却不想那年轻人大喊:贫道不告状!贫道是来向陛下进献宝物的!但贫道信不过他人,担心他人贪墨了贫道的功劳,素闻少卿人品端正为官清明,故出此下策!且贫道所献之物,非是仙丹亦非道典,乃是利国利民之物,若有半句虚言贫道认打认罚!若是少卿不收,贫道自去归隐,再也不提此事。

    孙伏伽听了犹豫了片刻,见得年轻人信誓旦旦就信了几分,若真因自己疑心而错过利国利民的宝物,那自己就罪过大了。便吩咐随从接过书信,正要观看,却听得年轻人说还有要事去办,若要寻他信中自有方法,说完后没等孙伏伽多说什么就转身离去。

    孙伏伽想了想觉得此人既然贪功那便不会说假,安排了一随从跟随着也就随他去了。待打开书信一看,顿时大惊又大喜,急忙调转马头重新进宫向皇帝汇报。

    “事情经过便是如此,微臣不敢有一字虚言。”孙伏伽话不长却把事情说了个通透。

    “都说说,信上所言可能当真?”李世民按捺住心里的兴奋,嘴上问真假自己心里已经信了七分,但作为皇帝广听博闻后再做决断才是正道。

    “回陛下,微臣以为可信。按信中所说,马蹄铁、炒米粉、曲辕犁这三样事物的功效都可用常理推断。马蹄铁如人穿鞋袜再也不惧千里奔波,可防牲畜蹄裂,这点毋庸置疑了;米炒熟后加盐加油磨成粉冲水即食,的确是极佳的行军粮;如今突厥年年袭扰边关掠我子民,此两物正可解我大唐骑兵的短处---军马损耗过大、短于长途奔袭!有大用!

    至于曲辕犁,虽未验证过,但陈三浪既然敢进献上来,能省人力畜力定是无需质疑的,只是功效是否如信中所言一般夸张,能抵如今耕犁四倍之功还待具体验证过后才能确认!”房玄龄脸色带喜语气欢快,“唯一可虑之处是这三样东西是否会有其他不妥之处,还需要待实际验证过后才知,但应无大碍!”

    “臣附议!”其他三人齐齐赞同。东西没什么复杂的,皇帝召几人来不可能只为这个,需要做的是验证后如何推广这些东西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几人的职责。

    相较前面两物,君臣几人更加看重曲辕犁。一牛一人的曲辕犁,可顶如今二人二牛的长直辕犁的两倍功效!这意味着多加一头牛能得四倍之效!理论上说,一家农户父子二人原本一天可耕一亩的话,换了新耕犁父子两人就可以耕四亩!

    天下能多出多少耕田来!天下能多产多少粮食出来?又能多养活多少人?!

    大唐五年一厘定户籍黄册,如今只有武德七年的数---户,二百一十九万,人约一千一百万口。吃不饱是人口上不来的第一原因啊~有了这新式耕犁.....

    不敢想不敢想啊,哈哈~

    君臣几人三言两语议定了由谁去主持验证之事,及验证后该如何推广实行的大致方略。曲辕犁这事便落在了房玄龄这户部尚书头上,因马蹄铁、炒米粉事关兵事,又正当时用,房玄龄事物太多便由杜如晦分担。

    “只是微臣有二疑。其一,陈三浪信中自承是武德九年应‘归拢流民疏’归化的流民,但他今日怎得自称是‘贫道’?”孙伏伽从自己的职业角度考虑提出了疑问。“难道是哪家山门弟子隐世历练?若如此为何要在三年后自曝身份?还是以献宝这种方式?如真心献宝,该在入世当时就献才是。”

    “而且是武德九年十月入的黄册!”孙伏伽重重地在‘武德九年’几字上加重语气。“其二,那陈三浪年纪十五六,断无可能自创字体,这其中意味......”

    几人听了微微皱眉,心里都打了个突。在座的五个人都是亲历玄武门事的,对任何可疑的事都有份天然的警惕心,刚才只是被这几件东西吸引了心神一时不觉而已。互相对望,各自心中转瞬间冒出无数猜想。

    “无妨!”李世民起身,气势勃发睥睨天下,“当年那般情形下朕在诸位的辅佐之下都能逆天改命,如今你我君臣勠力同心治国兴世,还怕一二宵小之辈不成?回头朕自会安排人去查那陈三浪,若是纯良便赐他一生富贵,若有异心便好生玩着就是,还怕他一小儿不成,哈哈!”

    “陛下圣明!”李世民一锤定音几人齐齐拜服。事情商议妥当了几位重臣却都不曾告退,李世民望着多年的老战友,立刻猜中他们心中所想。

    “都在好奇这陈三浪是哪方神仙?”李世民嘴角挂笑调侃几人。“你们怎知朕今日就会召见这小道士?”

    “此三物多了不敢说,涨国力五十年积累定是有的。陛下雄才伟略心怀天下,有人献如此宝物,陛下便忍得住心思不见上一见献宝人?”长孙无忌笑着说道,有奉承有调侃更是实话实说,直挠李世民心中瘙痒自傲之处。

    “微臣算是举荐人,有臣在,想那陈三浪不会太过拘谨。”孙伏伽一本正经地回,只是笑眯眯的眼神实在不合这勤政殿该有肃穆,今天白捡一桩天大的功劳,哪能不开心,皇帝也开心,正是凑趣时。

    “马蹄铁炒米粉很简单没甚好说的,但微臣好书法,陛下是知晓的。陈三浪的字不咋滴,但别有一番趣味,有可取之处,应当面请益。”杜如晦摸着胡须神色泰然,喵了一眼房玄龄,在座的人里房玄龄才是最爱书法的,故意抢他由头看他如何。

    “这曲辕犁的部件甚多,微臣需当面再确认一下才妥当,事半功倍!”房玄龄老神在在毫不在意,又瞥一眼长孙无忌,“只是微臣很好奇陈三浪山门是如何教导弟子的,看看是否能对我大唐的科举有所助益。只是希望吏部尚书莫怪我捞过界才好。”

    长孙无忌听了手一抖揪了几根胡须下来,惋惜地看看手里的胡须又望望众人说道,“某就看看,行不?”

    “哈哈哈哈哈......”都是知根知底的多年老友,难得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实在是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