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超级计算机智能系统 » 第134章 跨国收购3

第134章 跨国收购3

    詹姆斯·汉森带着杨志参观汉森工业的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

    他们乘坐直升飞机到位于霍尔顿区的研究中心。

    “已经几十年了,这里一直是世界科技的孕育中心。”在飞过一片老旧的房子上空时詹姆斯感慨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公司搬离了这里,在其他地方建立了研究基地。但我仍然记得小时候我来这里时它的繁华映像。它是无可取代的!”

    “现在时代变了。”詹姆斯又补充了一句,“人们没必要挤在一堆!”

    “我想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吧?很多知识、信息和数据,可以快速传递。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成本。”杨志说。

    “差不多吧,有各方面的原因。”詹姆斯似乎对杨志说的话不以为然,“总之,如今的时代,昨天就像是另一个时代一样。”

    “用我们那里的话说,这叫日新月异。”

    “这个词不错!”

    “谢谢。”

    他们来到汉森工业的研究中心。这是一个被高墙围起来的工业园区。它的房子虽然不是新建的那种新材料明亮楼房,但从它那宏伟的结构来看,也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

    从外面看去,它俨然是一个神秘的基地。确实,正是这里孕育出今天仍然在计算机、手机、智能手机、数控机械技术等等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专利。

    虽然在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的生产中,这里仅仅只完成了从0到1的部分。但正式这个部分决定了一种科技产品的诞生!

    任何一种科学或科技产品,从无到有,从0到1,从概念到实体,从理论到实验的每个阶段,需要无数科学家,用无数个日夜,用无数种知识一点一滴孕育。

    而这个过程,需要在这样的研究中心来完成。

    直升飞机停在研究中心外面的一块草坪上,在詹姆斯汉森的带领下,杨志一行人来到研究中心的大门前。

    门口没有保安,但大门紧闭。

    詹姆斯汉森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打算敲门或者打电话,径直朝一扇巨大的铁门走过去。

    他们快要到铁门2米远的地方时,铁门就自动打开了!

    这个时候,杨志才注意到铁门两旁看似是雕塑的两个铜铸的雕像,其实是两个机器人。

    “这两个……莫非……就是机器人?”杨志吃惊的问道。

    “算不上机器人,知识一个门禁识别系统!”詹姆斯汉森说。

    杨志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被贻笑大方,瞬间有一点小尴尬。

    “它有36个监控摄像头负责对进出的物体进行扫描,然后把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的芯片进行计算,再由控制系统选择开门或不开门,是否发出警报等等。”詹姆斯汉森说。

    杨志暗想:

    换句话说,此时此刻杨志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相貌、形体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已经被保存在了这里的数据库中了!

    杨志以为自己的从智办公大楼,自从安装了最新的安保系统后,就已经算紧闭森严了,但和这里却相差了好几个层次。

    “这里不会暗藏机关,或者武器吧?”他不仅开始幻想起来,毕竟在米国枪支是合法的。

    他们乘坐园区内的电动车,到一座楼层不高圆顶的大楼前面。进入大厅后,就看到各种雕塑,都是近几个世纪的伟大科学家的塑像,杨志一眼就认出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因为之前在课本上见到过。

    他们走过一个长长的走廊,两边是气势磅礴的大理石柱子。每隔几米,就有左右两个机器人雕塑对立站着。想必也是某个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可以看到机器人的眼睛中显然装有摄像头,而且它们的头还可以摆动。

    他们没有上楼,而是沿着走廊盘旋而下,来到负一楼的一个大厅。这里可以看到一些身穿无尘服的工程师。他们用无尘服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连眼睛和鼻子都没有露出来,而是带着特殊面具。

    “每个人都必须如此。”詹姆斯汉森说到。

    言下之意,任何进入研究中心的人都要穿上这样的服装。

    果不其然,詹姆斯汉森把杨志一行人带到了更衣室。

    他与更衣室服务台员工交谈一会儿后,那个员工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房间。

    房间里挂满了黄色的无尘服。服务员招呼杨志一行人找到适合的尺码后,帮助他们穿上无尘服,并且用专门的柜子保管好随身物品。因为不允许携带任何物品进入研究室。

    杨志也像刚才他见到的那些工程师一样,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他本以为会很不舒适,但他想错了,除了刚开始的一点点心理上的不适应之外,身体却感觉很舒适。呼吸的地方有特殊的口罩,眼睛的地方有明朗的眼镜。

    穿好衣服后,他们到电磁感应室检测,因为研究室禁止不明金属、磁性物质进入。

    过完电磁感应室后,过静电室,消除人体自带的静电。佩戴静电手环。

    过完静电室后,过风浴室,而且风浴室要过三次才算过完。因为每隔十米,就设立一个风浴室。

    过完风浴室后,终于来到一个玻璃门的前面。

    詹姆斯汉森脱下手套,将手掌对准指纹扫描仪进行扫描,然后又打开眼罩进行虹膜扫描,大门才被打开。

    进入研究室后,迎面看到的是一些穿着不同颜色的无尘服的工程师在各种仪器和机器之间来来去去。白色的、粉红色的、蓝色的、褐色的、黑色的。

    而黄色的,只有他们一行人!

    除了杨志他们身上的无尘服以外,研究室内的每一名工程师的无尘服背后都绣着部门的简称,以及该名工程师的英文名字。

    研究室被分隔成了很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摆设着功能不一样的机器。都是一些非常高端的自动化机器。不同站位的工程师们,正在控制面板观察着机器的运转。

    有一些工程师们正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一些指甲大小的模块,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下,从电脑屏幕可以清晰看到,那个指甲大小的模块上,居然分布着几千条电路线!

    有一些工程师则在电脑屏幕前面分析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几乎都用微米、纳米作为单位。

    正在运转的机器,小的只有粉碎机那么大大小,大的则有50米长,4米宽,3米高。机器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在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上,程序代码快速生成、移动,有一些图表、数据,自动显示在屏幕上,工程师们正在实时检测着这些图表和数据。

    “杨先生,这是我们的前端研究中心。”詹姆斯汉森对杨志解释说,“这里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研究和生产一些样板电子元件。”

    杨志点点头。他已经对这里的科技氛围感到无比震撼。他之前受罗伯特爱华的邀约,也参观过一下高科技公司,但没有像现在这件近距离看过内部的工作程序。此时此刻,若不是亲眼所见,他真不敢相信,人类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研究和制造高科技产品的。

    “前端研研究部门之前,是制程部门,以及理论部门。理论部门不在这边,制程部门则在隔壁。”

    杨志点点头。他已经云里雾里了。

    “鼎盛时期,像这样的研究中心,汉森工业在世界各地有多达300多个。但现在已经削减为50多个了。因为经费严重不足。”詹姆斯汉森的语气中明显有一丝失落。

    “你们在亚洲也有这样研究中心?”

    “亚洲只有日本有三个,现在还有一个,但也正在考虑消减。大多数在欧洲和美国。”

    “如果仅仅只是经费的问题,我希望可以尽快恢复这些研究中心。当然是指一些有必要存在的研究中心。”杨志对詹姆斯汉森说,因为他知道研究中心对科技孕育的重要性。

    “那你们的生产基地也在这边吗?”

    “杨先生,生产基地不在这边。”詹姆斯汉森说,“明天我将带你去参观我们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