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蝶变十五 » 第四十章 面签手续也办完了

第四十章 面签手续也办完了

    中介给景心蓉打电话,预约面签的时间,到时候需要他们夫妻两个带上身份证、房产证等去现场。

    “房产证上就只有我老公一个人的名字,他自己去行不行?”正在家里进行各种分类打包,忙得抬不起头的景心蓉问。

    “那不行,姐。您这是婚后财产,就算只写了大哥一个人的名字,也得您二位都到场签字才行的。”

    景心蓉心想,法律是越来越健全了。她小时候可是听说过那种家里男人把房偷着卖了,害得老婆孩子都没地儿住的事情。现在看来是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事儿发生了。

    中介又说,在那之前还得拿着房产证再去一趟什么地儿,把税票开出来。这个可以把房产证交给中介,让她代办。但是景心蓉想了想,还是让老公跟着跑一趟吧,马上要交接房子了,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等到了面签那天,景心蓉还是小小地吃了一惊,没想到来办业务的还不少,不是说现在房地产不景气了吗?

    而且在场的都是成对儿成对儿来的。上点儿年纪的是像景心蓉他们这样卖房的。年轻的估计就都是为了结婚而买房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兆京的房是真的贵啊。即使有父母的资助,年轻人也很少有自己一个人就能买得起房的,都是要两家一起凑才行。这都不光是“六个钱包”了,估计得十个八个钱包才可以了。

    中介先领着买房的小两口去某个柜台,据说是去填贷款资格审核的表了。

    过来一会儿,中介自己回来了,先问孙昊恩手头的卡是不是一类卡。这个前几天已经确认过了。

    她便点点头,说过几天还要带双方去物业查询之前的物业费是否缴纳完毕,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取暖费等都要一一核实,看是否有欠费的情况,麻烦景心蓉他们自己最好也先查查,提前缴清,把单据留好。

    又过了一会儿,轮到景心蓉他们去办面签业务了。一沓子文件,粗略翻过,他们二人便签了字,比当初买房时还潦草。反正都是制式合同,没啥能改的。这算是他们正式与这个房子告别的第一步。

    四天后,中介便在小群里通知,贷款资格审核已经通过,接下来就是首付款打款、缴税和办理过户业务了。

    其实之前景心蓉还有过隐隐的担心,怕对方这个贷款审核时间太长。因为头一年年底时,她看到网上很多人抱怨贷款批不下来。

    据说是因为在年底这段时间,银行也是资金吃紧,对于放贷这件事就会格外严格。有的客户12月初提出申请,结果生生被拖到第二年2月份才批准。

    景心蓉担心的是,如果贷款审批需要这么久,就真的会影响他们买海津房的计划了。没想到才几天,审核就通过了。看来不是年底的话,银行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

    因此,一收到中介的信儿,景心蓉就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公。

    谁知孙昊恩并没有特别高兴,反倒问:“时间还来得及吗,不是到11月中旬就得把一切搞定吗?咱们现在连海津那边的房都没定呢。”

    景心蓉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说实话吧:“我之前看错了。11月中旬要记得入教育局那边建的一个官方群。后面的考试、办各种手续的通知都会在这个群里发。中考报名往年来说是在12月20号左右,孩子户口办理的截止日期是12月29日。”景心蓉怕自己记错,特意打开手机,找到当初的文件截图,一项项念。

    “多少,12月29日?那这比中考报名还晚几天哪。可以先报名再迁户口?”老公疑惑地问。

    “反正肯定是迁户口属于板上钉钉的人家才会给孩子去报名的。晚的这几天估计就是多给个办手续的时间。”

    孙昊恩点点头:“那要是这个时间的话,好办多了。咱们等于还有三个月呢。”

    “是。现在主要是这边卖房的手续别拖。差不多半个月后咱们就能拿到所有的钱了。海津那边的房子倒也不是一点儿谱都没有,像上次那三室和loft其实都还可以。如果没有更加合适的房源,就这两个里选一个也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介带着买房的小两口去核实了物业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是否缴清,还去了附近派出所去查验这个房子里是不是有户口。

    以前买卖二手房时,经常会出现前面卖家没有把户口迁出,影响买家的户口迁入,甚至影响到将来小孩上学学位的事情。

    现在其实不用担心了。因为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后,如果卖家户口还留在房子上,买家可以直接申请将其转到当地集体户上。不过,为了省事起见,还是会去派出所查验一下。

    而且,关于确保房内没有户口这事儿,合同里也是写明的,还牵涉到一笔违约金。在派出所查验完毕,这笔款才会打到景心蓉他们账户上。

    这些事儿也全是孙昊恩跟着去办的。景心蓉目前的任务就是收拾和打包。

    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忙碌,家里也算初步收拾出个样子了。

    孙昊恩把车从公司开了回来。赶上请假的时候——比如陪着去派出所办事那天——办完就开车把东西往新租的房子那里送一拨儿。时间合适,还能接上放学的儿子回家。

    到了初三,儿子他们班已经转走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转回老家上的。

    户口没在兆京,但还留在兆京中考的就只有三个人。

    孙书兆是将要参加两地的中考,另外两个同学是因为老家承认兆京的中考成绩,届时可以凭这个成绩直接回老家择校。

    这个路子景心蓉也考虑过,因为她的老家东郊市也有类似政策,只需要将儿子户口迁到姥姥名下就可以了。

    但是,最近几年走这条路录取的学校,分数线越来越高。在兆京能上重点高中的分数,去东郊也只能上个普通高中,甚至只有私立高中接收,因此这条路就显得性价比不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