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新说之俺叫刘邦 » 第十一章 刘季干正事了:造反(上)

第十一章 刘季干正事了:造反(上)

    “樊哙与吕小妹婚后,两人是吵吵闹闹,谁成想两人还吵出感情,就过上了。那段日子,也是朕最快乐的日子。平凡宁静,却又充斥着快乐。可惜好日子总是那么显得短。樊哙迎来了新婚,不久之后沛县也迎来了一个新县令。”

    刘邦又倒了一碗新茶,自言自语的说道:“人老了,就会想着回到过去有时如果怎样,现在就会是另一个模样?如果没有这个狗县令是不是朕就不会造反!”

    太史令听着这话似乎是另有含义,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朕造反的事你们是如何打算写的?”刘邦没有回答太史令,而是先问了他们这个问题!

    太史令觉得高祖造反的事,发生的时间并没有太久,因为有心,太史府专门找到现存的当事人口述记录整理而作,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就如实回答刘邦。

    “回禀陛下,太史府为将陛下的这段传奇经历如实传予后人,故特命人找来随陛下一起去往边塞而参加斩白蛇起事的当事人,从他们的口中详细记录!”太史令边回答边将一卷竹卷捧到刘邦跟前。

    刘邦欲打开竹卷看一下,不过岁数大了,越来越怕动,索性就对太史令说到:“朕不看了,挑点要紧的给朕说说!”

    “是,大概记的是陛下率额沛县服役的乡亲前往边塞,不料遇大雨,路被堵塞,恐难按时到达,获罪死刑。为求生路,无奈造反,此时正遇一白蛇,遂斩之以祭旗。故名斩白蛇起义!”

    “嗯!”刘邦点了点头,“事情大概的经过确实如此,但你们写的时候一定要拎得清,那些当权者老骂造反的是刁民,刁民。其实呀所谓的刁民,多是为小利而冒生死触犯国家律法者或践踏人之操行者是也。刁民才不会造反的,他们都贪生怕死。至于天下大众,更不会造反,他们要的是,用萧相他们的话说是安居乐业!百姓会反那都是逼反的,这些定要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以告诫朕的子孙,尤其让大汉未来的天子明白,只有善待百姓才是保住大汉天下的不二法门。”

    “臣等谨遵圣命!”众史官叩首回答。

    “对,还得告诉他们,主动造反的都是所谓的贵族!他们有方向有目标,有策略。不信你看看历史,但凡造反的不是官几代就是将几代,至少从二代。第一代都是造反成功的后代硬给封上去的。不信你们好好查查。”不料此时,刘邦又补充了这么一句。

    太史令觉得这总结有点仇富的意思呀,但仔细一想好像还正是那么一回事,不过也不用太在意,陛下让我们以史告诫后人,我们只需将史作好,至于后人从史之中选择出何种理论,那我们也不能左右,至于陛下的言论,只要写好他的生平,让后人自己去悟吧!

    “哎,言归正传,说到那了,对,那个狗县令。如果说以前的县令只想照章办事保住自己的官位,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可这个狗县令就是,用俺老刘的话说,就是要往上爬,至于什么百姓死活关他屁事!”看刘邦的意思,若是年轻二十岁真有摔桌子的意思!看来这县令着实招人恨!

    “纵使有萧相在其中斡旋,也使沛县有些苦不甚苦。当然萧相还是很有办法,带着大家伙利用这个狗县令好大喜功的心理给沛县也干了几件好事!”

    “就在我们大家跟这个狗县令斗智斗勇的时候,又传来一个天大的消息。秦始皇嬴政又出巡了,只不过这个消息不是他要路过沛县,也非要俺们沛县的官吏几百里外去迎皇驾!而是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薨了!消息传来,朕倒是无所谓,本来秦始皇的长生药就是不靠谱的,没有长生药,那他就跟普通人无异,早晚是个死,逃不掉的。不过呀,流言也跟着飘过来了,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他五十余岁就没了,说早也不早,说晚也不晚,会不会是长生药吃多了,把自己吃没了!哈哈哈!”刘邦还恶搞起了秦始皇,想想也没什么,他可是最终夺了秦始皇江山的人!而且刘邦对自己的生死看得比秦始皇更豁达,到现在刘邦身体已大不如前,也没听说他找什么巫医鬼仙什么的寻找长生药的事。

    “也有说他是被那个老阉狗赵高和李斯一起弄死的,弄死好久了,为了掩盖尸体的味道,就弄了不少咸鱼在秦始皇的车驾内还是车驾旁!总之闹心的,不靠谱的一大堆!老百姓茶余饭后,躲着官府的人议论得可热闹了。当然朕他们没躲着,因为朕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朕还给他们提供证据呢。当然有些肯定是真的,有些只是听说,有些那是俺编出来骗酒钱!呵呵呵!”

    众史官一时全都停笔,看着刘邦,用询问的神情看着刘邦,这段写不?

    刘邦定了定神,回了个表情,好似在说你们懂得,然后继续说,当然众史官也就自然性地忽略一些细节!很显然懂了!

    “嗯,朕不太关心秦始皇的事,老百姓呢也就多了几个话头的事,但萧相却是关心,整日心事重重!处理完公事,不是写信,就是去驿站等着回信!在朕的印象内从未见萧相如此,而且一连十几日。终于,他一口气收到了十几封回信。”

    “他找到了朕,并将十几封信,一齐交给朕!朕看完后也知道天要变了!十几封信也就大概说了以下几件事。秦始皇死了,由他的儿子胡亥即位,朝中权柄由赵高和李斯把持。太子扶苏被杀,还有帝国战神蒙恬也不知怎么也死了!”

    “看完这些信,朕知道,天是真要变了!只是没想到后来会变得那么快!”

    “外面的那些事那时吾等人微言语根本顾不上,可眼下沛县就有一件棘手的事。那就是沛县也到了抽丁服役的时间了!本来抽丁服役是国事,有法可依,照沛县的人口只需二百人就算是足额了!可是这个时候偏偏那个狗县令好大喜功又来事了,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愣是给你整到八百人。而且此次领队负责押护的人变成了朕!”

    “原来押护的人本不是陛下?”太史令对此也是有点震惊!

    “怎么可能是朕,服役可不是发配。朕的祖上是魏臣,本就有限制,而且朕的官位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服役可是全县的事,若出了差错,整个沛县官吏都要遭殃。这狗县令是看到上有萧何,下有朕和一帮兄弟让他不痛快,他这是玩的釜底抽薪,想整朕,继而对付萧相,从而达到他可以在沛县胡作非为的目的!哼!这个猪头,他要是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他一定会后悔!”

    “也怪这个猪头抓住了朕的把柄!”刘邦没好气的说!

    “把柄!”太史令感到好奇!

    “也没什么,秦时有服兵役的法令,朕的二哥在适龄的时候,却偏偏又赶上大秦横扫天下,一统已成定势,那时就已经有将士卸甲,兵锋入库的意思了。虽然当时减少征兵的法令没有正式下来,可各地都有自己的法子在减兵役,只要使点钱就能免兵役,朕的二兄就是家里人托关系使钱免了兵役,现在就让这猪头拿着这短,逼朕就犯,当了这押护官!”

    “原来如此!”太史令了然,你细想想很多事都通了。

    “为了这次服役能顺利,还得说俺这些兄弟靠谱,除了曹参有官身外,几乎所有的兄弟都跟朕出发了,那个猪头县令明知道朕在其中做了人头变动,可他乐见其成,他巴不得朕和朕的这些兄弟走得越多越好!”

    “朕在沛县跟这狗县令斗得如火如荼,外面也是打得不可开交,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直接把百姓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点燃了!”

    “朕带着兄弟们向边关出发,陈胜吴广的义军也四处蚕食大秦的疆域,只是朕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波及到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