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 » 第220章:战火再起(2)

第220章:战火再起(2)

    李重俊再三考虑,既然决定要打残吐蕃,再慢慢拖死吐蕃,就不能让吐蕃有任何一丝发展空间。

    等干掉吐蕃大军之后,就将吐蕃和外界的通道切断,所有通往吐蕃的道路,都派重兵把手。

    失去了发展空间,吐蕃也只能慢慢等死,最后被大唐一点点蚕食,直到彻底完蛋。

    只要解决吐蕃的战力,又将吐蕃人困死在吐蕃境内,最后他们只能依靠大唐的救济。

    只有彻底掌控吐蕃的命脉,再加上释门的教义来统一思想。

    只有遵从大唐天下大同的理念,才是吐蕃的唯一出路,只有成为大唐的疆域,吐蕃民众才会有未来。

    将来,必须要让吐蕃民众,深刻的明白这一点才行。

    至于杜暹的方案,只要按部就班,徐徐图之,消灭吐蕃大军,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风险,却增加了时间成本。

    拖的时间越久,就容易出现变数,甚至有可能出现全盘计划落空的可能。

    李重俊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是有一丝的可能,都不允许发生!

    这是李重俊不能接受的,与其按部就班,李重俊更希望能够以雷霆扫穴之势,快速解决问题。

    然后,逐渐改造吐蕃,让吐蕃彻底成为大唐的一部分,这是李重俊的目标。

    “杜爱卿的提议不错,但,朕觉得击败吐蕃,应该尽快解决,以免拖久了会有变数,出现不好的一面。”

    “因此,对战吐蕃,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打败吐蕃是我们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彻底征服吐蕃,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李重俊看着众人说道,并为此事确定了基调,以及他对吐蕃的态度。

    众人听了心中疑惑,他们自然明白李重俊的意思!

    只是,想要彻底消灭吐蕃,将吐蕃变成大唐的一部分,哪里有那么容易?

    答案当然是困难重重!

    吐蕃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掌控的,真要把吐蕃人逼急了,还有可能鱼死网破。

    再说,吐蕃那种环境,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

    即便灭了吐蕃,也没有多少好处,说不定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去,当真是得不偿失。

    在李重俊看来,要想彻底征服吐蕃,就应该萝卜加大棒,先将吐蕃揍的生活不能自理。

    让他们心生畏惧,才会诚惶诚恐的对你表达友善,否则,展露在你面前的只有他们满口的獠牙!

    只要他们敢张嘴,露出他们的獠牙,就把他们的獠牙全部拔掉,他们就会变成温顺的猫咪。

    这个时候,再用柔怀政策,释门的教义,来教导他们什么叫向善,什么是慈悲为怀!

    再用经济、文化等,使他们从身心到灵魂都深深的迷恋大唐。

    让吐蕃人都来遵从天下大同的理念,学习大唐帝国的中心思想,同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后世王朝都能将吐蕃收拾风服服帖帖,他就不信,他还不能把吐蕃收拾的服服帖帖。

    不灭吐蕃,李重俊死不瞑目!

    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昔日的唐,凭借各种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圣上,臣觉得可以征调后突厥、铁勒九姓部族为助力,以优势兵力击溃吐蕃军的进犯。”

    杜暹再次提议。

    “杜爱卿这个提议还是可行的,后突厥等诸国,确实可以作为助力,就算不能重伤吐蕃,也能起到牵制作用。”

    对于杜暹的这个提议,让其他臣属大唐的诸国出力,或许会表现的勇猛。

    但前提是大唐的主力进攻顺利,他们打的顺风顺水,诸国才会用力。

    一旦战局不利,或者久公不下,这些外邦当中,甚至有可能倒戈相向。

    因此,李重俊不打算调遣外邦协同作战,打算将新军派上战场,好好锻炼一番,将新军锻炼成百战精锐!

    李重俊接着说道:“西域诸国,虽臣服大唐,但其中必定有心怀二心之辈,他们不来拖后腿就不错了,怎么还能指望他们作战。”

    “因此,对战吐蕃的关键,还是在于我军的行动,只有我军取得胜利,才能真正的威震天下!”

    李重俊看着眼前的几人,接着说道:“这次与吐蕃作战,朕打算将新编的几个军调过去。”

    “接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让新军见见血,只有经历过战火和血洗礼的将士,才能成为一名精锐。”

    李重俊看着几人,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新军不能只是单纯的操练,而不让他们上战场,否则,一旦有大战发生,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新手,很有可能胆怯。

    对于李重俊的这个想法,没有人提出反对,他们也明白,大唐的将士都必须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圣上说的有理!只是不知道圣上打算征调哪里的新军,前往清海增援?”

    张说问道。

    “就从朔方抽调靖方军,从河曲之地抽调九曲军之一的九河军!有了这两支兵马,足以应付吐蕃大军。”

    李重俊笑道,不停的摩擦着双手。

    这两支兵马,都是去年八月份开始招募,训练编制的新军。

    不仅装备了燧发枪,还配备五把加特林,二十门重炮,以及三十箱手雷。

    就这样的阵容,干掉吐蕃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要是有这些先进的装备,还被一群拿着冷兵器的吐蕃人打败,干脆买块豆腐撞死得了。

    “那,该派人去指挥这些新军作战?”

    杜暹问道。

    “朕觉得,这次对战吐蕃,就以蓝玉为主帅,册封他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子仪、阿史那怀道为副总管。”

    “由他们统率新军,共同对抗吐蕃的入侵,要是有可能的话,攻破吐蕃逻些城也不是不可以。”

    李重俊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来告诉大家,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不容更改。

    “谨遵圣上旨意!”

    张说几人自然不会去触李重俊的霉头。

    当天,使者带着李重俊的诏书,以及兵部的兵符,去朔方和九曲之地调兵前往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