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三十一章 东阳陈婴、刑徒英布

第三十一章 东阳陈婴、刑徒英布

    召平的生平事迹,没有明确记载。只留下两个信息:他是广陵人,是陈胜起义时的元老。

    因为攻打广陵不顺,陈胜被章邯追得四处逃亡。召平为了活命,率军渡过长江,来到吴中传达了一个假命令:封项梁为上柱国,命他渡江伐秦。

    召平空口一句话,就让项梁听命,率军渡江,这是怎么回事?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之前,反秦是聚在他的旗帜下。陈胜在陈地自立为王后,很多人不听诏令。他的部将效仿自立,或者立他人。

    项梁知道陈胜起义,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很多人不支持陈胜工作。也不知道陈胜的张楚政权,日落西山的那些事。

    项梁在秦二世元年九月吴中起兵,次年三月,渡江伐秦。这段时间,项梁也没闲着,努力巩固根基地。

    反秦争霸天下,一直都是项梁制定的目标。召平前来传令,项梁顺势而为,即可以渡江反秦,又能打着陈胜的命令,光明正大。

    用现在的话说:项梁在造势,等待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陈胜封他为上柱国,下达渡江的命令。

    名正言顺,才能成事。

    项氏多出名将,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陈胜吴广打着项燕的名义,在大泽乡起义,得到楚地百姓支持。

    如今,项氏子孙起义,云集响应。

    当项氏渡江,第一个人响应的人,他叫陈婴。

    陈婴是谁呢?

    他是大汉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堂邑侯。三代人与刘邦的后代联姻,其中有一个人很出名,那就是汉武帝口中的金屋藏娇。

    被藏的女主,陈阿娇,就是他的曾孙女。

    现在来看一下陈婴在乱世生存的哲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陈婴是东海郡东阳人,他的职业是令史。

    他有个特点:诚实而谨慎,做人很低调。

    故而,陈婴在东阳很有名望,被人称为敦厚长者。

    有一种人,很悲哀,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有种人,很幸福,不用努力,就能登上人生巅峰。陈婴属于后者,他在家中坐,不用努力,就登上人生巅峰。

    话说,陈胜大泽乡起义,各地苦秦久矣,云集响应。星星之火,也点到东海郡东阳县。

    一名东阳少年,杀了东阳县令,聚集了几千人,准备干大事:反秦。

    这名东阳少年和几名起义的同伴,遇到一个问题:他们喊不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但,这些人想了一个办法:推举有名望的人。

    陈婴就这样被推举出来。

    起义,没有陈婴的事。坐享其成,却是他。一不小心,陈婴成为了这伙人起义反秦首领。这,真是人在家中坐,好事从天来。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会有这样一个反应:表面上拒绝,心里面是很想接受。

    你越表现出不想做,别人就越邀请你来做。一个推辞,另一个逼迫。然后,那人就顺理成章,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嘴上还说,是你逼我。

    用现在的话说,这种人真会演,真敢演。

    如果剧情是这样的:你来。

    那人:别害我。

    好,不害你。这个位置其他人来。

    然后就是乌鸦满天飞,心里来句我操,就没下文了。

    所以,什么时候拒绝,什么时候接受,是很有学问。你想要做做样子,也要分情况。你要弄清一个现实:这个位置非你莫属。

    你辞让,是为了以退为进,表现出谦恭的姿态。让他们看到你很为难,却让他们认为选对了人。

    如果在大事面前,他说,你来。

    你答:我来。

    这太不靠谱了。

    陈婴的情况不一样,他是真的不想当。他推辞,不是以退为进。也不是他谦虚,是他心里真的很害怕。

    他是秦国的令史,吃喝不用愁,家境也不错。他也知道秦朝的律法,是相当残忍,尤其是对反叛的人。

    陈婴也真没选择,他是被逼的。谁让他平时会为人处世,造就了声望。

    他不愿意,也没得选。

    就这样本想低调的陈婴,成为了东海郡东阳起义首领。

    也许是他干的不错,业务能力突出。又或者是反秦,已经成为天下趋势。

    陈婴在东海郡掀起了一阵狂风暴雨,击杀东海郡守,将反秦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短短几个月,他的起义军从几千人,发展到两万人。为了区别起义军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头上裹青巾,命名为苍头军,

    随着势力变强,又有张楚陈胜、赵武臣、燕韩广、齐田儋、魏公子咎等人先后自立为王,很多人也拥护陈婴为王。

    陈婴不想低调,也想称王。但,考虑到其他情况,他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

    称王,这种大事,总要问身边的亲人,或者信得过的人。

    陈婴问了一个人,他的母亲。

    陈婴是这样问的:众人都喊我称王,我能称王吗?

    这位有见识的母亲也是太史公在史记中记录三位母亲之一。陈母不是寻常的妇道人家,而是有远见的人。

    她没有回答陈婴,反问:陈氏祖上可出过贵人?

    陈婴听了,摇头,表示没有。

    陈母又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暴得大名,不祥。

    用现在的话说,你祖上没有贵人,祖坟上也没冒青烟。你突然成为富贵之人,这不是件好事。

    现在人常说的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殃。突得横财,必有祸。

    陈母用这句话,警醒陈婴。也成为后世,用来警惕自己的话。

    陈母不仅说出这样的至理名言,警醒儿子。还告诉儿子,称王的危害:会上秦朝黑名单,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然后,又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不要当首领,当二把手。这样做的好处,成功了可以封侯,失败了也能逃亡活命。

    陈婴是个孝子,也听陈母的话,拒绝称王。

    项梁渡江,邀请陈婴共同伐秦。项梁的意思是合作关系。陈婴很低调,干了一件事:说服部将,加入项梁。

    陈婴原话是这样说的:项氏世代在楚国为将,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要想反秦成功,就需要显赫世家,这样的将帅。

    用现在的话说,跟着项家混,反秦才能成功。

    陈婴有声望,说话有威信,思想工作做到位。部将没人反对加入项梁。

    对陈婴来说,找了一个强大的靠山。

    对项梁来说,这是意外之喜。他是想争取同盟,结果对方来投靠,还带来了两万人。

    项梁八千,陈婴两万。对方不仅人多,还有根据地。这个现象让项梁觉得,项氏余威尚在,定能成事。

    项梁整编陈婴的两万人,也善待陈婴。对方给他送了一份大礼,是真心来投。有了陈婴的两万人,项梁实力大增,就有了发言权,打天下的资本。

    陈婴来投,带来连锁反应。再加上项梁打出项家的旗号,前来投奔的人更多。

    其中有两个人留下了名字:蒲将军、英布。

    蒲将军这个人物,留下的信息不多。只记载了,他与英布投靠项梁,与项羽巨鹿大战章邯,坑杀秦卒,战功赫赫。一战成名之后,再没有任何记载。

    英布这个人可不简单:他从刑徒到拜将封王。

    来看一下他的简历:

    英布六安人,少年时受过黥刑,故又称黥布。

    按理说,额头上刻了字,这是一辈子的罪名,对心灵伤害很大,人生也到头了。英布受刑之后,反而很高兴。这是因为,英布年轻的时候,有个人给他看过相,说了一句话:当刑而王。

    古代有人受了黥刑,这是罪行,他的这辈子到头了。而,英布受了黥刑,却是这种反应: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用现在的话说,英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宣扬,他是要当王的人。结果,遭到当时人鄙夷的眼神,受了黥刑的人,想到王,只能做梦。

    当时人都是这个反应:人有闻者,共俳笑之。

    英布成为劳役,在骊山干苦力。生活已经这样了,早就没有奔头。英布却坦然处之,始终认为自己能干大事。还利用在骊山干苦力的优势,结交天下豪杰。

    陈胜大泽乡起义,周文部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秦二世以章邯为将,率领骊山刑徒出战。

    英布参加了骊山刑徒,跟章邯出战。后来,觉得大秦没有前途,他干了一件事,逃亡,落草为盗。然后,他遇见了一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鄱阳令吴芮,也是第一个秦吏起义的人。

    英布跟着吴芮混,作战勇猛,多次建功。吴芮慧眼识英雄,不仅重用英布,还把女儿嫁给他。

    从此,英布的一生,迎来了光明大道。

    英布在反秦和楚汉之争,做了正确决定:投靠项梁,跟随项羽,臣服刘邦,征战四方。

    项羽封他为九江王,刘邦封他为淮南王。一个刑徒,能迎娶白富美,拜将封王,这样的人生,简直是传奇。这是后话,这里不多说。

    英布听吴芮的话,率军北上,在淮南征战。听闻项氏渡江北上,东阳陈婴率领两万投奔。英布也做了一个决定:联合盟友蒲将军,投奔项梁。

    有了陈婴、英布、蒲将军等人加入,项梁实力大增,在楚地有很强的发言权。

    楚国最强兵家一族:项氏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