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五十四章 西进亡秦新路线

第五十四章 西进亡秦新路线

    巨鹿一战,项羽一战成名,诸侯皆畏。

    《项羽本纪》留下这样一段话: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项羽麾下楚军,不仅令秦军胆寒,连诸侯联军也感到害怕。项羽解了巨鹿之围,召集诸侯前来相见,出现一个现象: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通过此战,不仅打出楚国傲骨,还让自己大名,威震诸侯。当初,那个不被看好的年轻人。现在,让这些人感到畏惧。

    项羽不仅成为楚国上将军,还成为诸侯联军的上将军。

    简单说,项羽通过巨鹿之战立威,没有人敢挑战他权威,俨然成为诸侯霸主。

    楚国也在这一刻,成为号令诸侯联军西进伐秦的霸主。此刻,项羽犹如东汉末年,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是相当霸气。这一年,项羽才二十五岁。

    项羽解了巨鹿之围,歼灭王离军。但,他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有一个强大对手,等着他。这个人就是章邯。

    赵地有两支秦军,一支是由王离率领二十万长城军团,负责围攻巨鹿;另一支是由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国正规军,负责运送粮草,提防诸侯联军北上。

    巨鹿之战,对秦军来说,是毁灭性打击。章邯能够在这种形势下,没有全面溃败,保住一支二十万有生军力。这说明,章邯抗压能力很强,心理素质极为不错。

    按照我写《战国风云名将篇》名将三大要素:实战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抗压能力。

    章邯完全有资格,被评选为大秦最后名将。

    章邯不仅能打,还能守。巨鹿惨败,章邯改变战略,以守为攻。章邯手中掌握二十万秦军,是一股让人不容忽视的力量。

    项梁就是因为在东阿、濮阳,先后战败章邯,心生大意。最终被章邯反扑,战死定陶。项羽等人,是不会让这个隐患存在,更不会让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灭章邯,既是为公,也是为私。

    那么,面对强大的诸侯联军,章邯能否再创下神话,反败为胜。

    项羽携胜之威,又以诸侯联军上将军名义,加大对章邯,发动攻势。面对战场打磨出来的名将章邯,又是久战之师。这一次,项羽没有占到便宜。

    史料留下这样一段话:章邯军驻扎棘原,项羽军驻扎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这说明,章邯不仅扭转战场上溃败的局势,还稳定士气,站稳脚跟,随时反扑诸侯联军。面对章邯这个棘手人物,项羽等人打得很艰辛。

    项羽等人正面攻不破章邯阵地,只能另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围困,断绝秦军粮道。

    诸侯联军内部选举出两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这两个人都是张耳部将,一个叫司马卬,另一个叫申阳。

    先来说申阳。

    对于这个人物,历史记载很简单。他是薛郡瑕丘人,是张耳宠臣。巨鹿之战,表现很优秀,得到项羽认可。巨鹿之战后率军首先攻下河南地区,断绝秦军粮道,侧面辅助项羽攻破章邯军。并在黄河迎接项羽军队南下。

    项羽入关分封诸侯时,因申阳战功显赫,被封为河南王,把洛阳作为首都。

    接着,来介绍司马卬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可不简单。

    他有个显赫祖先:程伯休父。

    还有一个显赫后代:司马懿。

    司马卬还是战国时期赵国一名剑客玄孙:司马蒯聩。

    司马卬个人简历也不错,陈胜大泽乡起义,他是武臣部将,也是攻略赵地第一批人。他还有显著功勋:攻占朝歌。

    武臣被李良弑杀,他就跟着张耳混。张耳拥立赵氏公子歇为王,司马卬也投赞成票。

    巨鹿之战后,司马卬攻占河内,迫使章邯投降,为反秦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他因为战功显赫,被项羽封为殷王,定都朝歌。

    话说,司马卬奉诸侯联军命令,从上党郡率军南下,攻占三川郡,切断秦军支援,孤立章邯。当他率军来到黄河北岸,遇见刘邦。

    刘邦破陈留、战赵贲、败杨熊、攻颍川,整个人有些膨胀。司马卬南下,被认为是来抢夺果实。为了保住胜利果实,独自亡秦。刘邦攻占平阴,切断黄河渡口,阻挡司马卬南下。

    刘邦从司马卬这里得到一个信号:巨鹿之战,诸侯联军打赢了。那位二十五岁少年项羽,没有让他失望。

    进而,刘邦意识到到问题严重性:他要加快脚步西进,否则,关中王就会成为项羽掌上物。

    阻挡司马卬南下,刘邦也陷入孤立无援。东边有开封赵贲军,西边洛阳有大量秦军,南边也是秦军势力范围。这个时候,赵贲又率军来袭。

    刘邦率军迎战,在尸县这个地方,与赵贲交战。

    此仗,也是一场硬仗。

    来看一下,刘邦派出的作战名单:

    曹参、周勃、樊哙、灌婴。

    此战,刘邦又打赢了。

    为了打开局面,刘邦有了新的作战目标:洛阳(雒阳)。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它是西周二都之一,也是东周国都。

    洛阳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它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位居天下之中。

    这里也是秦军在关外一座最重要地关隘,有大量秦军驻守。

    刘邦率军攻洛阳,遇到难啃骨头,没有打下。洛阳没有攻下,刘邦遇到一个大麻烦。若绕过洛阳,抵达函谷关,就会腹背受敌。

    这次战败,又一次把刘邦打醒。让刘邦认识到一个问题,他的力量很薄弱,还不足以动摇大秦根基。

    因此,惨败后的刘邦,必须先要处理一个问题:如何打进关中。

    现在,来说一下,诸侯亡秦,经常走得三条路。

    第一条路:一路西进,抵达函谷关。

    这也是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走得最多的一条路。第一次合纵诸侯伐秦,走这条路的人,就是公孙衍。这个男儿,一怒诸侯惧,一安天下歇。我在写《战国风云名将篇》时,为公孙衍写了很多章节。这里就不多说。

    后来,诸侯伐秦,都是选择走这条路。

    第二条路:楚怀王伐秦,走得那条路。从武关北上,抵达蓝田,就可以长驱直入,攻占咸阳。

    可惜!楚怀王破武关,战蓝田,最终与秦国议和,错过了一次打压秦国地机会。当然,楚怀王为什么不趁机灭秦,我在《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讲过,这里就不多说。

    第三条路:赵武灵王趁着齐、韩、魏三国诸侯联军从正面攻打函谷关,提出以云中、雁门南下,长驱直入,直捣咸阳。

    可惜,赵武灵王还没有实行这个计划,赵国发生了沙丘宫变。一代雄主,赵武灵王饿死沙丘。最终,让诸侯错失一次亡秦、弱秦的机会。

    陈胜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也制定两条亡秦路线。

    一条以吴广为主,西进亡秦。

    吴广在荥阳遇到李由,寸步难行。后,周文率军绕过荥阳,长驱直入,抵达戏水。眼见马到功成,一个章邯,让他折戟沉沙。

    另一条以宋留为将,攻南阳,破武关,抵蓝田。

    宋留打到南阳,就打不动。陈胜政权被颠覆,宋留率军投降章邯,被车裂。

    刘邦攻打洛阳不利,他是继续坚持从洛阳西进,攻占函谷关亡秦的方案!

    还是说,他会找到另外一条路。

    谁的出现,会让刘邦,打破僵局,规划出一条西进亡秦新路线?

    正面战场:项羽。

    敌后战场:刘邦。

    项羽和刘邦,谁会抢占先机,成为第一个西进亡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