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天生废材 » 第三十一章 医院静思

第三十一章 医院静思

    从大腿上活生生的割下来一块肉来,这种事情说着容易,但是非有那股狠劲的人还真作不出来。张宏霖就有那么一股狠劲,不过伤得也不轻,以他的身体都有些受不了,幸亏及时接受了治疗。

    即便是如此,他也不能随便乱动,幸好有汤有福,派人把钱取出来,并且把老李也保了出来。

    其实赵子鸣到底欠多少钱,张宏霖也不是很清楚,他只是大概听老李说过。老李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包工头了,带领不少人在不少地方干过。

    不过他这个包工头当的窝囊,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所谓的包工头,分好多种类。

    例如老李这样的,就是比较低层的包工头了,基本上就是手下有一批人,包一些活都是那种买手艺力气的活。

    张宏霖跟二虎两个人,刚开始来受了老李不少的照顾,他的人比较好,但是他这种性格在包工头里,在包工头这个世界里,最恰当的形容词就是窝囊。

    他自己也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因为就是到现在,他带的几十个手下干过的活,还有钱没有要上来。当然,不是很多了,但是那些也都是大家的辛苦血汗钱。

    以他的个性,根本不适合当包工头,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没办法。他比别人早出来几年,后来从村子里出来,还有一些认识的打工的,就都投靠他,或者是找他帮忙。老李人好,后来看着包活比散着打工赚钱,大家一商量就推举了他,也开始干了起来。

    总的来说前几年也是事不少,不过还算过得去,但是自从来到了武阳,大家就陷了进去。赵子鸣在这里有势力,人还黑,刚开始说的好好的,后来就慢慢控制起他们来,最后发展成这个样子,如他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老李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拿钱了,领到点钱也先给其他人发了,正是因为这样,连他儿子的学费都没有了,这也是导致后来发生惨剧的因。

    老李儿子的事情,张宏霖也知道,他还给过老李钱,他跟二虎可不是那么老实任人欺负的人。所以,他们虽然才干了几个月工资没多少,也没有全开,但是他们手上一直没缺了钱。

    可是老李却把这些钱都给了其他人,儿子欠学校的学费,而老李领着几十人是个包工头的事情,家乡里的人也都知道了。学校给他下了最后的通谍,如果再不交就劝退(为什么要剥夺学习的权利,因为没有钱,为什么没有钱就上不了学呢,因为学校正在搞所谓的教育产业化。)。

    又到了年前了,出门干了一年的人,那个不想拿点钱回家,跟自己家人好好过上一个安稳年。如果说没有钱也就罢了,但是辛苦了一年,赚到手的却不是钱。

    看外边,跟每年一样,临近年底,农民工讨薪问题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电视上新闻上总会这么说,但是年年说,事情年年发生(一切不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时间轴为主,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正如所有电视剧开始的时候,总会打出“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一样”)。

    张宏霖躺在那里,想着想着,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一觉,再次醒来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二虎没有在身边,屋子里边静的很,他的精神好了很多。

    他并没有作出什么动作,而且跟再次沉睡过去一样,慢慢的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又很多事情要去想。至于那些事情,他相信以汤有福的地位,他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办好。

    闭上眼睛,回想刚才自己想的事情,还都能连接上,如果不是这几个月接触老李,知道了这里边的这么多事情,他的想法恐怕还是那个从书本从别人口中,从电视里知道世界的孩子。

    只是短短几个月,再次回头想之前的自己,就跟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一样。

    以前,一提到包工头,包括他自己,跟大部分的人们一样,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携款潜逃,想到民工工资一旦到了包工头手里就是泥牛入海,去而不返,而讨不到工资的民工就只有跳楼自杀的份儿。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共识”。

    他虽然是逃跑出来,但是学习的习惯却从来没有改过,只不过现在跟学校那个时候学习不一样了。

    他现在天天看新闻,进入工地打工之后,他就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事情。他看过一些这方面的消息,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建设部出台过一些办法,就是让建筑方不把钱交到包工头手里,要直接发放到民工手里,也就是所谓的0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加以规范,减少了包工头代领工资的环节,从而也就减少了包工头携款潜逃的可能。但是,在张宏霖现在看来,这样的规定却容易让人形成另一种错觉:包工头是欠薪的罪魁祸首。他感觉这个办法也是治标不治本,说好听话也就是按照报纸上或者电视里宣传的,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已。

    不容否认,确实有一些包工头在代替农民工领取薪水之后,逃之夭夭。但这毕竟是少数现象。以往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欠薪是因建筑企业没有发放工资而造成的,而这些欠薪有相当一部分还跟政府部门有关,或者是政府部门直接拖欠,或跟政府部门的建设项目和下属单位有直接的关系。工资的发与不发,发多少,如何发,在劳动部和建设部出台该办法之前,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跟开发商自己做主。因此,可以说,欠薪的源头在于企业,并不在于包工头。

    而实际上,包工头也并非个个罪大恶极。从张宏霖在老李他们这段时间接触来看,他明白了一些道理。试问,农村那些成批出去打工的农民,哪一部分里面没有个替他们“主事”的包工头?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农民工的权益在一定基础上才有了一定的保障,而这些包工头在农民工打工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在带领农民工致富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避了这些现实,片面地去否定包工头,就是将其“妖魔化”的一种表现。

    包工头不一定是妖魔鬼怪,绝对不是欠薪之源。要真正根治欠薪,张宏霖没有去想那么多,他想这些包工头的事情,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机遇,也可以说是挑战。

    他想了这么多,是因为他从这几个月里,看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权利。他想了这么多包工头的事情,想到了老李,想到了前段时间他看过的好多报纸上,还有书上说的关于包工头的事情。

    想到了老李这个自己接触的第一个包工头,想到了从老李口中知道的其他包工头,还有他们常闲谈时候说的一些从包工头发家的富豪们。

    老李是个不成功,失败的包工头,因为最多的时候老李的手下也有上百人。干什么活的都有,跟他一般的包工头不少都是天天陪着老板吃喝玩乐,只有他,干到现在只有六十多人了。

    张宏霖能想到,那些人拿到了钱之后的表情,能想到他们的心情。他们虽然出来了这么长时间,可是他们还是缺少人带领,估计这次之后,老李会离开,就算他不离开恐怕拿到钱之后,也没有多少人再跟着他了。

    自己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抓住这批人,那自己不就有了起家的资本,张宏霖慢慢的睁开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