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 第二十章 请圣裁【求推荐收藏】

第二十章 请圣裁【求推荐收藏】

    双方各执一词,秦王一个头两个大。

    大秦不论是官场还是民间,风气皆是彪悍,文敢言,武敢战,朝臣在大殿上对骂的事情常有发生。

    张选身为大理寺卿,正二品大员,本身也是大学士文位,在大秦国内,国运加持下,便是大儒也难以轻松将他击败。

    “柳惊龙,李玄一事,大秦自有律法,这朝堂之上,又岂是你能撒野的?”

    “一剑斩了我?真当本官怕你不成!”

    张选官印祭出,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意思。

    “好好好,今日老夫就替陛下斩了你这奸臣!”

    哐当一声,柳惊龙怒而拔剑,秦王当即怒喝一声:“够了!”

    帝王一怒,双方气势皆是一滞。

    张选收回官印,跪拜在地上:“陛下明鉴,臣对大秦、对陛下一片赤诚,柳惊龙仗大儒文位欺我,望陛下做主。”

    欺你?

    这老匹夫都敢跑到皇宫里和朕击剑!

    秦王郁闷的要死。

    好歹也是九州有名的大儒,动不动就拔剑,实在是让人无奈。

    先前《答董山》初稿被秦王留在手中,柳惊龙回到书院后越想越不是个事,便又折返皇宫,想要将初稿要回,秦王自然是不答应,他本身文位因天元之变掉落,文心受损,这篇贯日言志诗对秦王的作用极大。

    虽然诗中隐隐对他有排斥之意,但也无伤大雅。

    堂堂一代王上,在这件事上装傻充愣,睁眼说瞎话,死活不承认初稿在他手上,说是已经被送去了大秦文庙。

    这不是糊弄鬼吗?

    气的柳惊龙直接拔剑,差一点和秦王在皇宫里打起来。

    要不是董相在一旁劝住,还不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陛下,老夫本是他国罪臣,蒙陛下不弃,一直以来,老夫心中早已把大秦当做自己国家,陛下十八岁登基,雄才伟略,在位三十余载,大秦国力蒸蒸日上,可是为何近年来却愈发糊涂?”

    柳惊龙痛心疾首道:“李长风赤胆忠心,遭小人诬告,陛下错斩大将,毁我大秦臂膀,而今其子李玄,文才惊世,可成我大秦半圣,陛下岂能又因小人佞言,毁我大秦文脉?”

    “陛下啊,我大秦奋六世余烈才开创如今盛世,难道陛下要眼睁睁看着先辈努力付之东流不成?!”

    “放肆!”

    “大胆!”

    “柳惊龙,你大逆不道!”

    一番言论下来,秦王尚未说话,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出言怒斥。

    柳惊龙无所畏惧,他向来是如此性格,否则当年也不会得罪赵王,落得满门抄斩,自己也逃亡秦国的命运。

    面对朝臣的怒斥,柳惊龙恍若无闻:“陛下既然能容下我这等他国罪臣,为何容不下李玄,况且他还是陛下的亲外甥,长公主的亲子,血浓于水啊,陛下!”

    秦王以手扶额,身为国主,有些事情他也难以去下决断。

    朝堂、文道,都需要安抚。

    这是国主的无奈,坐在这个位子上,想的就不能只是他一个人。

    “众卿以为此事该如何解决?”

    秦王环视大殿,看过一众大臣。

    众人皆是不语。

    这件事,既是国事,也是秦王的家事。

    天元之变一案中,秦王的态度十分模糊。

    对李长风,他不念旧情,雷霆一击,直接将李长风问斩。

    可对李玄,秦王却又流露出宽容之意,不仅留下他的性命,免去其罪籍,实在是让人难以琢磨。

    谁都说不准,秦王是帝王气概,对李玄潜在的威胁无所谓,还是当真念及亲情。

    这种时候,一旦说错话,便可能引来秦王猜疑。

    见无人应答,秦王沉声道:“纪卿,你说此事该怎么办?”

    “回陛下,李玄一案,自有刑部和大理寺处理,臣为礼部尚书,对律法不甚了解,也就不敢枉言。”

    好你个纪昀,这件事关老夫何事?

    刑部尚书心里骂了一句纪昀,赶紧上前道:“陛下,李玄虽是庶民,但毕竟是皇亲国戚,自当由大理寺审问,张大人方才已将案件说明,臣亦无话可说。”

    朝堂上众臣,都不愿掺和此事。

    李玄非李长风,才名再盛,也不过是白鹿洞书院的学子,是杀是放,对朝堂形式都没有任何影响,他们自然也都懒得去管这档子破事。

    至于柳惊龙说他有半圣之才……呵呵。

    大秦哪年不会出现几个才子,就他们这些人,当年也都是惊才艳艳之辈。

    可成圣的有几个?

    人族数十亿人口,如今半圣文位的也不过双手之数。

    说到底这件事还是得看秦王的态度。

    李玄是不是妖蛮,在场的谁心里没点数?

    “既然如此,张爱卿,朕限你三日之内查出此案真凶。”

    秦王见状,直接下了旨意,不料张选却再次拜倒在地。

    “陛下,能在长乐郡作案的妖蛮其位格不会低于我人族大儒,若是一心想隐匿,只凭大理寺断然无法将其轻易找出,臣恳请陛下,以国玺巡视长乐郡,查出此妖蛮所在!”

    秦王闻言,点头应允。

    自他文宫中,一尊玉玺漂浮转动,秦王以文气灌入其中,顷刻间便将整个长乐郡给巡视一遍。

    “长乐郡中,并无有此能力的妖蛮。”

    片刻之后,秦王开口。

    “若是连陛下都无法找出作案妖蛮,那李玄的嫌弃就无法洗清,请陛下恕臣暂时不能将其放出。”

    张选义正言辞。

    “陛下,臣到有一方法,可证李玄和此案无关。”

    此时开口的,是礼部左侍郎。

    他出列道:“可让李玄请圣裁!”

    请圣裁?

    自柳惊龙出言便一直站在一旁未说话的屈灵均听到这三个字,便恍然大悟。

    他先前一直在想,借妖蛮一说将李玄押在大理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他现在终于明白了。

    数百年前,人族中有一大儒同妖蛮作战,不慎负伤,在妖蛮领域十数年才逃回人族,偏偏在他回来之后,带领人族读书人与妖蛮作战,却再次失利,人族损失惨重,故而被世人怀疑这位大儒是叛变人族,和妖蛮联手陷害人族读书人。

    最后那位大儒不甘受此大辱,怒撞泰山而亡以示清白。

    因为此事,稷下学宫和各国便定下一个规矩,日后若人族再发生此类事情,可让本人请圣裁,由人族圣人来裁决。

    可问题是,秦国无圣。

    若想圣裁,必须由他国半圣来断。

    虽说读书人一旦入圣,便不仅仅是一国之圣人,而是人族圣人,但只要是人,谁会没有私心?

    李玄有大才,有成圣的资质。

    他国圣人就算不会在此事上颠倒是非,但天元之变震惊人族,只要稍微一查,便能知道陛下定下的三年科举旨意。

    皆时若圣人故意拖延不断,待科举时间一过,李玄便会被发配岭南,十死无生。

    若不请圣裁,只怕张选等人也会找借口将此案拖到科举过后,到时候李玄的结局依旧不会变。

    这是个死结。

    这些人果然还是不会轻易放过李玄啊。

    屈灵均深感失望。

    李玄当年留住性命,有文禁在身,科举无法通过。

    屈灵均是李长风恩师,他本想出手替李玄解除文禁,就是担心李玄一旦恢复才智,会引来朝堂上某些人的觊觎,出手暗害李玄。

    故而便想着李玄做个普通人也好,一个在文位上无法进展的人,对朝堂而言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只待三年时间一到,他再向陛下谏言,以大儒文位自然能保住李玄性命。

    但现在,李玄文禁莫名解除,只是稍一展露才学,这朝堂上的某些人果然就迫不及待的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