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 第十九章 升官,封爵【求推荐收藏】

第十九章 升官,封爵【求推荐收藏】

    御花园中。

    秦王斜躺在石凳上,手里拿着的是候烈的奏折,来回品读着李玄所作的两首诗。

    “刘伴伴呐,你知道李玄为何能写出这两首诗吗?”

    他看上去兴致极好。

    “回陛下,老奴不知。”

    刘询在一旁,偷偷看了眼奏折,眉宇间也带着一丝笑意。

    很久没看到陛下如此高兴了。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写的好啊。”

    秦王换了个姿势,右手枕在脑袋上,继续说道。

    “李玄年幼的时候,随柳惊龙学习剑术,他天赋极高,任何剑术只看一眼,就能学会。李长风沿江诛杀在我大秦作乱的妖蛮时候,柳惊龙闻讯赶来,和他一起,说了这么一句话。”

    “柳惊龙说,我手里的剑名为诛邪,数十年如一日的修行剑术,为的就是斩尽这世界的一切邪魔妖蛮,现在妖蛮乱我大秦,岂能让大将军一人独自面对?”

    “李玄这首诗,想来就是写的是柳惊龙啊。”

    “而另外这一首诗,应该就是李长风和大楚那一战了。”

    秦王目露追忆。

    那是李长风最后一场战争,三十万对大楚五十万,差一点打到大楚的京都。

    若非楚国半圣出面,将李长风给拦了下来,现在楚国有一多半的疆土都该属于大秦。

    秦国无圣,一旦圣人出面,纵然是李长风也还毫无办法。

    “去束河传达朕的封赏,对李玄看法如何?”

    秦王不再去想往事,而是翻身坐了起来,将奏折放到一旁。

    刘询恭声说道:“李玄他才情无双,天资卓越,未来必成我大秦栋梁。”

    “你这家伙,朕不要听这些虚的,和朕说实话。”

    秦王笑骂道:“什么时候,在朕面前你也学的和那帮大臣一样了。”

    “老奴不敢,老奴说的句句属实,就是李公子在为人处世上,比李候爷要精细一些。”

    刘询回忆起他去束河宣读圣旨的一幕。

    “说说看。”

    秦王来了兴趣,催促刘询道。

    “老奴宣读圣旨后,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李公子给老奴递上了一些银两。”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秦王也知道,宫中的人去外宣读圣旨,接旨的人都会给他们一些辛苦费,更别说刘询是他眼前的人,平常时候都有不少人巴结讨好。

    “陛下有所不知,李玄给老奴银子,并不是讨好巴结老奴,更像是想和老奴多说几句话,从而借此打探些什么。”

    “哦?”

    秦王听罢,脸上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来:“这小子倒是精明。”

    确实,从刘询对李玄的态度上,他确实能够借此察觉到秦王对他的态度。

    毕竟刘询一直都在秦王身旁,关于秦王的事情,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清楚了。

    “那你要了他银子没?”

    “这老奴怎么敢要,老奴的命都是候爷救得,岂能收他的钱。”

    秦王顿了顿,旋即哈哈大笑起来:“刘询啊刘询,你这下可能会让这小子想多了啊。”

    刘询一旁低眉顺眼,不再多说什么。

    也就在此时,外面的太监传讯,说是董相求见。

    待董仲生进来之后,君臣二人,照例铺开一局棋。

    董相手执黑子,落在一处后,看似平淡的说道:“陛下这步棋,下的着急了。”

    秦王则是不以为意:“那又如何,大秦是朕的天下。”

    “大秦不仅是陛下的,也是数亿百姓的。”

    “那不是还有老三你么,都说服了?”

    董相点点头。

    那日朝堂之上,秦王下令,封李玄为束河城县令,三等男爵。

    这道旨意一出,朝堂上自然是起了哗然。

    董相一脉的官员见董相没说话,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其余党派的官员大多数对此都是反对的。

    尤其是张选,更是当众说道:

    自科举制以来,有听过状元郎的师爷,从来没有秀才的县令。

    秦王这么做,是有违祖制,是无视科举制度,会让天下的读书人寒心的。

    李玄有大功,但是逆臣之子,陛下饶恕他的性命已经是大恩,再行这么大的封赏,让天下间的读书人怎么想?

    还是董仲生在下朝之后,和董相一脉的大臣分析秦王的意思,说是如今的束河是个烂摊子,看似升官,实际上是让李玄解决这个难题。

    解决的好了,这是他身为一方父母官应尽的责任,也替秦王解决了麻烦。但解决的不好,这就是李玄的失职,到时候不仅会被剥夺官名获罪,甚至此生都无望再踏足官场。

    并且董仲生还故意让其余大臣都听到,才让此事稍稍作罢。

    “朕居然如此歹毒阴险的吗?”

    秦王摸了摸下巴,无奈摇头。

    “臣不知道各位大臣如何想,但在李玄心中,只怕陛下是这样的人了。”

    董仲生也难得的幽默了一把。

    ……

    束河城中。

    秦王的旨意传来,范大成、李玄高升,这件事自然是要庆祝。

    不过因为束河刚逢大难,庆祝宴会举办的极为低调,只是在县衙内准备了一些酒菜,请的也都是在之前在守城中表现出色的几人。

    王巡检、杜歌他们也在列。

    这场宴会既是范大成的送行酒,也是对李玄的接风酒。

    宴会之事,不必细说。

    范大成离开束河,李玄就正式上任。

    他虽然接下了束河县令一旨,但也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让他接任县令,秦王必须给他足够的自治权。

    提出这一点,其实也是李玄想进一步的揣测秦王的意图。

    他没料到的是,对于这个看似逾越的要求,秦王居然没有任何迟疑就答应下来。

    这让李玄心中更是疑虑不已。

    他在心里推测,这会不会是秦王的陷阱。

    升官封爵,这对儒家弟子的修行有非常大的帮助,区区秀才就能当上县令,封男爵,对功名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但同样也会是束缚。

    如果治理不好束河,只会让李玄修为停滞不前,甚至秦王还会借此发难。

    好你个李玄啊,朕不计前嫌,任你为一方父母官,结果你就把束河给朕管理成这个样子?

    来人,将李玄官服脱下,打入大牢!

    这件事,不是简单的臆想,而是有极大的可能发生。

    现如今的束河,想要恢复到妖蛮攻城之前的状态都需要很长时间,更别说在这个基础上,他还得做出更大的功绩。

    对李玄来说,想将天元之变给调查清楚,那他也必须要有着极高的官位,才能有机会接触到事情的真正原因,所以明知这可能是个陷阱,他也不得不接下束河县令一职。

    因此,在范大成去长乐县任职之后,他就让杜歌等人把束河县近几年的案牍全都找了过来,一个人在县衙中,翻阅了三天三夜。

    “呼……”

    当他看完最后一份案牍时候,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束河县的难题,远远比他想的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