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 第十八章 大学士文位,李玄的儒道

第十八章 大学士文位,李玄的儒道

    “李小友有如此心性,真是令老夫刮目相看。”

    孔思由衷感叹,而非是有意吹捧。

    以他半圣文位,也不会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即便是李玄从某种意义上救了整个鲁国。

    “晚辈只是懂得取舍罢了。”

    李玄微微一笑:“曲阜书院的器灵已经被我炼化,对我而言,现在将其带走只会引来他人觊觎,即便有孔半圣您在背后,也挡不住有些读书人的贪婪。”

    孔思对李玄的评价再上一个台阶。

    他方才确实在想,如果李玄执意要带走曲阜书院,那么他便以半圣文位昭告天下,曲阜书院是他赠予李玄,借此护他。

    没想到李玄连这个都能猜到。

    若我孔氏一族中有这样的子弟,老夫何必像现在这样头疼。

    身为孔圣后人,孔氏一族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众圣世家之间的纷争,远比世人想的更激烈。

    “不过就算将曲阜书院留在这里,其中也要做一些限制。”

    李玄星宫内的器灵漂浮到眼前,形态转变后,变得和眼前孔思一般。

    “孔前辈,只怕还需要借用下你的名头了。”

    “无妨无妨。”

    孔思哈哈一笑,这种事情对他而言不值一提。

    “孔前辈,书院里这些人还烦请您将他们都唤醒。”

    “好。”

    孔思点了点头,他手中的春秋飞到书院上方,不断的翻转着书页,大量的文气从书上喷薄而出,汇入昏迷的读书人体内。

    没过多久,这些人便悠悠醒来。

    随后,孔思也是现身在书院上方,向这些人解释起来他们昏迷的原因。

    不过孔思将事情做了些许修改,只说是曲阜书院的器灵出现了问题,现在已经被他解决。

    此后曲阜书院将不再一年开启一次,只要是人族各国的读书人,随时都可以进入书院参悟。

    有半圣亲自出面解释,在场的人没有任何人怀疑。

    更何况曲阜书院全面开放,对读书人而言也是好事。

    处理好这件事后,孔思看向李玄道:“李小友此番是去稷下学宫游学的吧?”

    “正是如此。”

    李玄沉吟一番,说道:“孔前辈,方才您说晚辈不知道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啊?”

    “老夫刚才说了吗?”

    孔思一脸茫然:“哎呀,年纪大了,这记性也大不如以前了。”

    李玄:……

    我信了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半圣记忆力会出问题?

    别闹了,李玄敢打赌,孔思连他出生时候尿过几次床都绝对记得清清楚楚。

    半圣文位的读书人,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都会得到文气洗礼,不会如普通人一般衰老,唯有寿元枯竭,才会在短短时间内出现衰退的迹象。

    大儒寿三百,半圣最长能活到一千岁。

    孔思满打满算也才六百余岁,相当于普通人的中壮年事情。

    “前辈不愿意说就罢了,何必如此。”

    李玄表情幽怨。

    你这是那我当傻子忽悠呢。

    “哈……”

    孔思尴尬一笑,想了想又说道:“非是老夫不愿意说,这确实是你的家事,同时也是秦国之事,老夫身为半圣,现在不能随便掺和。”

    “他们没有告诉你,想来是由他们的计划。”

    李玄若有所思。

    从孔思的态度上看,李玄对自己的推断已经有了九成八的把握。

    秦王他们,果然在下一盘大棋。

    可惜日子我没有随身携带,不然的话可以让孔思替我解开上面的封印。

    李玄暗道一声可惜,旋即又道:“晚辈还有一些疑问,想请孔前辈解答。”

    “知无不言。”

    孔思捋了捋胡须。

    “半圣不可参与各国之间的争端,这是孔圣当年定下的规矩,敢问前辈,圣陨之后,各国半圣可否都严格遵守这项规定?”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稷下学宫也不是当年的稷下学宫了。”

    孔思摇了摇头。

    “老夫这么说,你可明白?”

    如此说来,楚国半圣当年确实是出手了。

    “晚辈明白。”

    “人族也到了需要一场大变革的时间,先祖对妖界的封印已经松动,九州现有格局即将被打破,各国都在对此进行着谋划,即便是半圣也无法做到置身事外。”

    孔思叹了一口气。

    稷下学宫的那些半圣,哪一个不是都在为自己和背后的国家谋划,即便是他,也将一部分宝压在了秦国身上。

    李玄又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孔思一一替他做了解答。

    一老一少,相谈许久过后,孔思才从这里离开。

    孔思走后,李玄也出现在曲阜书院中。

    其余读书人依旧在书院中参悟,李玄心念一动,就找到了纪墨位置。

    此时纪墨正捧着一本书,这是一位人族大儒留下的。

    想了想,李玄在诸多先贤遗留中寻找一番,悄然将曾圣的传承送到纪墨身边。

    “嗯?”

    纪墨在下一刻惊醒,他的面前出现的正是一本《大学》。

    “这是曾圣手稿?!”

    纪墨狂喜无比,迫不及待的放下手中书籍,转而参悟起《大学》。

    孔圣的弟子中,复圣颜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只可惜他这一生并未留下任何手稿著作,只有后人替他整理而出的文集。

    而曾圣是仅次于复圣的孔门弟子。

    不管怎么说,纪墨都叫自己一声老师,虽然李玄并不觉得自己能教他什么。

    但自己掌控了曲阜书院,那么有好处自然也不会忘了他。

    至于其他读书人,则完全就要靠自己的机缘了。

    李玄并没有想其他读书人一般沉浸在书院中的典籍中,他信步走出书院,站到了泰山脚下,脑海中不自觉的就出现一首诗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首望岳念完,李玄整个人在大日异象中忽然陷入了玄而又玄的奇妙境界中。

    “好诗!”

    泰山之巅,孔思正在俯瞰着下方的鲁国,被这突如其来的异象给吸引住,他在山巅,远远的看向李玄。

    “要突破了?”

    孔思诧异无比。

    “难道李玄也是应劫之人?”

    他是半圣,已经到了参悟九州世界天道的境界。

    九州世界每千年都会出现一次影响整个九州的大事件,在这乱世中,出现天骄的几率会大幅度增长。

    如孔圣那个年代,半圣文位的读书人都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孔圣之后,就是王圣。

    只不过王圣的功绩世人大多不清楚。

    他是一人为九州挡下了来自海外的劫难。

    直到如今,王圣依然在海外。

    “大学士文位!”

    不知过了多久,李玄睁开双眸。

    从穿越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他从一个废人一路飙到大学士文位,这是寻常读书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是西游记和聊斋?”

    星宫中,代表西游记这本书的星辰格外闪亮,已经超过了说岳和其他作品,仅次于聊斋。

    这说明在他离开

    秦国的这段时间里,西游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李玄的想象。

    “杨迥他这么猛的,居然能做到这个地步?”

    李玄有些好奇,他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

    “大学士之上,便是大儒,只不过读书人要迈入大儒文位,就不是简单的累积文气和名气,而是寻找到自己的道。”

    “我的道应该是什么?”

    大儒之道,是可以遵循先贤走过的路。

    比如李玄是儒家弟子,他可以仿照孔圣的道,有教无类,教化天下。

    但这种方式成就大儒,限制很大。

    孔圣已经将这条路走到了极致,李玄想从这条道走到巅峰,除非他能把白帝给教化了。

    这显然不太可能。

    “读书人道越大,日后的成就也会越大。”

    在星宫中,李玄雕塑对面,出现了巨大的空白石碑。

    只要他将自己的儒道刻在上面,就能确定自己日后要走的路。

    “老夫也很好奇,你会立下何种志向。”

    孔思一直都在看着李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这句诗中他能看出来李玄的志向远大,想超越所有前人。

    “其余读书人,自童生开始,便会根据自己学问的增加来不断的思索其本身的道路,如前身,在天元之变前其志向就是定国安邦,对现在的我而言,这个道并不适合。”

    换句话说,李玄是觉得前身的格局小了。

    “不着急,我现在刚刚突破大学士,况且又是在游学的路上,变数太多,现在定下道还为时过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还是等他走完这八万里的游学路再定下儒道也不迟。

    突破之后的李玄心情大好,索性从泰山脚下,一步一步的攀登起来。

    纪墨应该会在书院中参悟一段时间,李玄也不着急赶路,倒不如登上泰山一览天下。

    没有催动体内的文气,李玄单纯的以肉身力量上山。

    和前世不同,九州世界的泰山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上山的路崎岖坎坷,李玄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才一路攀登到山顶。

    泰山之巅,雾气环绕。

    “这里的泰山,比前世要高大了数倍。”

    站在顶峰,李玄极目远眺。

    泰山横跨齐鲁两国,齐国和大秦一样,都是七雄之一。

    “九州世界,和前世的地球有什么联系呢?”

    李玄回想着华夏的春秋战国,脑海里又浮现出这个问题。

    华夏有战国七雄,春秋五霸,历史格局和如今的九州世界相似的地方太多。

    “这两个世界莫非是互相映射?”

    这个问题,显然是超过李玄如今的层次,他想不明白。

    “或许等我迈入半圣……甚至是亚圣文位才能窥探到世界的奥妙吧。”

    亚圣文位,已经是这个世界的巅峰了。

    只因为孔圣太过于耀眼,后世才会分出亚圣和圣人。

    若非如此,半圣之上,便是圣位。

    屹立于泰山之上,李玄诵读经典,稳固自己文位的同时,也在等纪墨从参悟中醒过来。

    这一等,便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曾圣所言,玄而又玄!”

    纪墨手中的《大学》手稿此时已经和他的星宫产生了一缕联系。

    这代表纪墨对曾圣的道有了自己的感悟。

    他也借此迈入了学士文位。

    “老师!”

    从书院一出来,纪墨就看到了在门口的李玄,当即有些激动的走过来。

    “老师,我在书院中得到了曾圣真传!”

    “哦,那你可真了不起!”

    李玄竖起了大拇指。

    “老师您呢?”

    纪墨有些嘚瑟的问道。

    “我?”

    “我读春秋的。”

    李玄淡然无比。

    “春秋……孔圣真传?!”

    纪墨的脸顿时垮下来。

    李玄也懒得打击这家伙。

    只要李玄愿意,书院里所有的先贤传承对他来说都不是秘密,毕竟整座书院的主人现在是他。

    “走吧,继续赶路。”

    二哈一直都在书院外面,李玄也没忘记他,临行之前,从书院中寻了一份适合二哈阅读的启蒙书籍。

    二哈如若至宝,后面的路上都看的津津有味。

    说来也是奇妙,二哈现在虽然对人族的文字都没掌握完全,但只要翻看着李玄给他的这本书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这让他在短短两个月里,再一次文位晋升,也迈入了三等妖蛮的境界。

    至于纪墨,得到《大学》之后,一开始倒也是每日苦读参悟,后面就又恢复常态。

    春去秋来,转眼间,师徒两人加一只狼妖,从离开鲁国到现在不知不觉酒过去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这一路上,他们经历了不少事情,都被纪墨记录下来。

    而纪墨也给他写下的游记起了个名字——《西行见闻录》。

    这一日,他们到了一处江边。

    “老师,再往前走,便是楚国境内了。”

    秦、楚、齐三国各自接壤,其中齐楚两国关系友好。

    稷下学宫在西南,从楚国穿过是最近的路线。

    而楚国和秦国两国的关系向来都不友好。

    “眼前便是汨罗江吧?”

    李玄从马车上下来,走到江边。

    当年李长风和董仲生就是在汨罗江边遇到游历的屈灵均,一同拜其为师。

    长江之水,由西向东,不仅贯穿人族,也流经岭南之外。

    而汨罗江是由南向比,是九州世界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