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福王 » 0210 因由

0210 因由

    由于政治抹黑让张居正死后受到的政治特别是人身清算比较残酷的,不仅自己一切荣誉都被褫夺连尸体差被掘出鞭刑,还祸及了子孙。如大儿子张敬修因查抄家产与污告数目严重不符,在拷打时自杀了。

    二儿子嗣修也被愤怒的万历发配到烟瘴之地雪阳,后世没有他之后的信息。这也就是说十之八九他死在流放地了,总而言之万历对张居正的处罚因张的政敌污告而恼羞成怒,不理智到神精质的。

    这一点万历之后也觉察到的,但当时他刚亲政张居正之前在他心目中又高大正气,一旦知道他在个人操守上并不咋的,可对他一直要求十分严厉所以他也多少存在一些逆反心理,反应过度也是有其前因的。

    但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如了张居正政敌的心意,对大明却是一场灾难与倒退。如考成法废了,清丈停了,各项整顿不可能继续了,唯独对官府较为有利的一条鞭法大部分保留了下来。

    这主要是之前收粮靠淋尖踢斗,与仓储以陈粮易新粮、粮高卖空粮贱时补等手段贪污,远比不上只收银子加火耗容易。

    之前淋尖踢斗贪污来的粮食,或仓储的陈粮换新粮,粮高卖空粮贱补都比较麻烦又吃力。火耗多简单,只要提高三四成火耗用去只有零头,这三四成银子就成为一个个银元宝多省力。

    只是万历自以为聪明又豪气干云想比张居正干得更出色,却被那些人忽悠对张居正进行清算,废除了张居正最好的政治遗产,让大明倒退起来后他后面清醒了也只能自食恶果不肯承认上当。

    主要是万历要面子,还有就算是他愿意恢复考成法、清丈土地可那里有第二个张居正。如张居正这样坚定执着又兼政治经验丰富,有敏锐洞察力与足够的政治手腕,获得了太后、皇帝、内庭充分的信任,让之在变革时排斥一切反对的人将改革进行下去的人可遇不可求啊。

    就算是此时上层有一些人具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与资历,可他们自己就反对张居正的改革者为多,有赞成的也不定有张居正的能力、毅力,及坚定的信念,更可能根本不愿做第二个张居正的。

    历史上改革者十之八九没什么好结局,这可比当一个清官困难许多倍。清官大多数只有一个清字而已,革除一些小弊已经少有的了,得罪人也只是个别。

    如张居正清丈损失的乃是大明所有士绅利益,下面的官员知道此事对大明有好处,可有几人支持几人认真执行呢?只怕张居正活着不反对已经属于无力抵抗,无可奈何做个样子敷衍了事十分正常。

    当然历史上万历也不曾如此早就醒悟过来,后面也不知道张居正对大明的意义。因为真让张居正改革持续十年,后面也可以保持一些成果获得的好处或许大明可以多延续点时间。

    所以当常洵告诉万历从后世角度评价张居正的话,他才知道自己被张居正政敌忽悠犯错多大。还有这时大明几乎无官不贪,那还是制度问题在这制度下让人又能干又一点不贪太困难了。

    所以海瑞才那么有名气,可惜海瑞名气大也属清流一脉,自持正。循秩序,肃贪可,却做不成张居正的。还有张居正贪污数百万两肯定是诬告的,因为这经济案件特别在这时代还真不好隐藏,他的政敌不可能帮之掩饰,反而因之前为攻讦夸大其词,对抄家未能抄到上百万银两无法圆词,千方百计掘罗瓜蔓仍不见得就可知之。

    所以当时这诬告之人此时暂时可以不动他,对之人性操持了明,归不可信重且今后当找其它事严惩。因为这样无中生有打击报复已经死去的政敌太卑鄙无耻了,政治上的事只能政治上解决,立场不同坚持反对只要不歪曲蛮缠可以,也不该追责,可用污陷打击政敌就过线了。

    至于万历对张居正的处理确实有些过分了的,这有张居正宽于待己,自己声色犬马奢侈无度,对小万历要求严苛,让万历小时候对之又惧又敬。后面知他真相对他的两面派肯定疾恶痛恨,由'''爱之深到恨之切''转身十分正常。

    况他当时年青又初掌大权,后来发现张居正的一切有太多乃是别有用心泼之污水,另随成长也知张居正对他严律也是常规,并非他有异常用心。

    只不过那时他不可能为他平反,颜面为一,故即知误错的历史冤案几乎不见当事皇帝平反的。如历史上多少不论有意无意因各种原因屈杀,冤杀,枉杀,滥杀,如岳飞、于谦都乃由后来皇帝给予昭雪的。

    再则也无必要外,张居正的政敌此时势众位高,为之平反那些人岂肯答应。如若关系国家倾覆级危机,何苦去自失颜面又惹张居正政敌反弹,吃力还惹麻烦。

    因此万历对张居正怨念渐减,由他给予平反不可能的,即便是从常洵那里知道后人评价也仍然不足于如此干。

    再说他可以让常洵出面,但常询也不愿马上翻这一页,毕竟万历仍在世在位,他马上就翻这一页有些过急过躁又不必要。因为张居正并非完全是冤屈的,他有大功也有大过,只要将不实之词带给他的恶名,给他的后人带来的磨难与屈辱渐渐修正,真正客观公正的评价放后面再说也不迟。

    当然常洵欲对大明进行改革,他的改革深度广度也远超张居正,可这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分阶段、分区域逐渐推动才是正确方式。

    如此张居正的一些政策稍加修改作为第一阶段改革内容,如与岗位责任制简版的考成法就是其中之一。而用其法当然也不可能再打压张居正的名声与后人,给他的后人松绑这也是一个信号,常询会将他在大员岛的一切移植过来的,在京城盐改只不过为第一步。

    接下来会在全大明推行考成制之类,低烈度针对官僚懒政庸政方面的改革。另外对官吏责职方面也会进行一些改革,如政法分家,行政官员不再审案了。吏员的六房主管先改成正式官员,并各自对上级与县官负责。

    此等改革只涉及官吏身份变动,分工、责任、考核,选、任方法等等。虽然此改革对原来官吏能力要求更高,责任心要求更严,不少吏员会失去职位,但毕竟不触及官吏群体的根本利益,所要求的也堂堂正正无法群起反对。

    甚至是因为多出太多低级官员,虽然只不过九品为主,但这些官员将由原吏员择优、举人、秀才中优秀且年富力强者考试考举,对读书人乃是利好。

    故而这样的改革阻力不大,即刻在大明全方位推进问题不大。且这方面在大员岛早有成功经验,此时只不过一个初步版,重设乡官还要放在后面,或仅在小范围进行。

    当然这肯定会有官员用不符祖制,史之所无,官员队伍膨胀民之负担太重之类理由反对。可这对常洵没什么用处,一方面他早在大员实施此类行政架构,实践证明转吏为官利多于弊。

    至于祖制、史之所无之类,他会告诉那些官员,仅朱元璋到此时已经改了多少,为什么你们只反对一部分,对另一部分视若无睹甚至还积极推进呢?所以今后不论祖制只论是否合理,对大明是否有好处,坚持祖制者他也将按朱元璋的大诰规定处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