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 第052章

第052章

    群臣闻此,个个面色微变,心头瞬间掠过一阵阵微妙的涟漪,仿佛秋风拂过湖面,带起一圈圈惋惜的波纹。

    那位曾洞察一切、铁面无私的帝王,此刻似乎被一股莫名的偏颇情绪所笼罩,那双眉之间流露出的神韵,几乎就要将“偏袒”两字镌刻在肌肤上,昭示天下他的态度之变。

    林小风闻讯,微微弯下了腰身,右手轻按胸膛,声音沉稳且坚决,如同山石般坚实不可动摇:“谨遵陛下圣谕,所述之事确系实情。”

    “昔日臣足迹踏遍各地,见识人间百态,但无一处能与阳曲相较一二。”

    “相较于各地县令,无论他们外表是否庄严肃穆,内心是否充满活力,还是行政才能的高低优劣,臣都有足够的信心自诩卓越。阳曲虽地处险峻,但在臣苦心孤诣的治理之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便是最好的证明。”

    “若臣随意将钱粮送出,只怕最终只是化作了滋养那些昏聩贪腐官吏肥沃土壤的肥料。”

    此刻的林小风,眼帘低垂,目光如一柄拉至极限的硬弓,语调渐趋高昂,宛如锐利的箭矢刺破长空:“臣未曾预料,一心扑在实务之上,披星戴月,历经艰辛,却仍遭受到无端的弹劾攻击,难道世间的恶意竟已汹涌澎湃到如此境地吗?!”

    “身为一介寒门学子,家中并无丰厚的财富积累,唯有怀揣一颗滚烫热烈的赤子之心,心中所思所想,不过是秉承天地浩然正气,为黎民百姓谋求福祉,继承先贤的智慧结晶,为后代子孙奠定太平盛世的基础基石!”

    “臣还有一个宏图壮志,那便是——引领民众共同踏上通往富饶繁华的道路!”

    正当林小风掷地有声地道出肺腑之言时,靖江帝霍然起身,雷霆一击,重重地拍案叫好,眸中闪烁着激越而赞赏的光芒:“精彩绝伦!言辞犀利,痛快淋漓!林爱卿,你实乃朕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国家的栋梁之才!”

    林小风悠然间拂去了言语中的尘埃,那抹笑容从嘴角悄然绽放,淡然中透着狡黠,像是山涧溪水里的顽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深藏智慧。

    “此言不过是鄙人的浅陋见解,姑且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罢了。”他朗声而言,话语中夹杂着一缕戏谑与自信的烟雾,缭绕在空气中,显得生动而有力。

    对于“横渠四句”的内核,林小风早已蓄力待发,寻找机会诠释其真谛。

    他目光如炬,言语铿锵有力,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仿佛他的胸膛里蕴含着一片浩瀚的正气海洋。

    “若非我们这些人舍身忘我,试问普天之下,又有谁能真正肩负起这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的使命呢?”林小风的话语犹如洪钟大吕,在殿宇中回荡,震撼人心。

    群臣听罢,皆是一愣,瞬间被林小风的言论吸引过去,无数双眼睛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汇聚,聚焦在他身上,其中混杂着惊讶、疑惑、揣测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他们在心底嘀咕:“虽然这话振聋发聩,充满儒家的精神典范,但这般深刻的道理,怎会出自向来言行举止略显轻浮的林小风口中?今日他竟端庄严肃,好似正人君子,公然在陛下面前发表如此高论,难道是为了博取恩宠吗?”

    林小风此刻的状态就像一只披上了羊皮的狐狸,惹得众人不禁暗笑。众臣心中冷嘲热讽:“他平时追逐权力的劲头,比任何一只猎狗追赶飞盘都要迅猛,今天却摇身一变,扮起了道德的模范角色,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靖江帝洞察秋毫,审视着四周群臣各异的表情,也察觉到了一丝微妙的尴尬气氛。

    他方才过于热情洋溢的赞扬,忽视了林小风在朝堂上的孤立地位,以及他内心深处始终试图在阳曲县那一方天地中寻求片刻避世安宁的意愿。

    靖江帝迅速调整了面部表情,重新找回了帝王应有的沉稳与威严。

    “林爱卿所言确实触及了治国的根本,诸位同僚应当引以为鉴,共同努力。”随着这一声定音,他泰然自若地坐回龙椅。

    此时,李德贤摸挲着腰间的温润玉带,眼中掠过一丝得意,心中暗想:“林小风既然有这样的觉悟,本宫亦怀抱同样远大的抱负与理想,看来我们在追求的路上,还真是各有各的道路,却又最终指向同一个目标。”

    而王景文则低垂的眼睑遮掩住内心的波澜,他悄无声息地在宽大的衣袖中疾速记录着,口中默默念叨着“共同富裕”、“为生民立命”等崇高理念。在他内心深处,对于林小风能在这一刻表现出这样的进益,他深感压力倍增,于是暗自决定,自己绝对不能落后半步。

    群臣们猝不及防地陷入了沉寂,犹如集体遭逢无形之物堵住了喉咙,瞬间哑口无言,脸色各异地变幻,犹如被迫吞咽下一只令人恶心欲呕的苍蝇,心潮涌动却无法言语。一股强烈的念头在众人脑海中齐齐掠过,那本该出自自己口中的质询之声为何此刻却销声匿迹?

    赵长首的身影颓然崩塌,重重地跌坐在冷硬的地砖上,身躯与心灵一同陷入了一片凛冽的冰封之中。他恍惚四望,眼眸中盛满了疑惑与哀凉,仿佛在以无声的方式向天地间发出控诉:莫非他的冤屈真要永埋心底,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廷帷幕后,竟然潜藏着深不可测的黑暗深渊?

    最终,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李秋炎身上,那双眼睛仿佛是传递神秘信息的密码器,饱含焦急而又坚决地探问:对于林小风涉嫌的偷税漏税之事,究竟该不该将其揭露于天下?

    彼时,李秋炎的脸庞静如山中古井,纹丝不动,对赵长首热切期盼的眼神视而不见。他坚定地向前迈出一步,话语掷地有声,如同雷霆炸裂:“皇上,林小风此人舌如利剑,常常高唱国家社稷之美,然而面对偷税漏税的疑团,他又将以何面目自我辩护?!”

    李秋炎一番锐利的质询过后,赵长首刹那间挺直腰杆,仿佛挣脱了沉重的枷锁,回应的声音中蕴含着无比的决心与忠诚:“皇上,臣斗胆直言!关于阳曲县发生的偷税漏税行为,事实确凿无疑!”

    他进一步阐述道,遥想五年之前,阳曲和平耀两县因人口骤减,民生惨淡至极,朝廷慈悲为怀,特许免除两地税赋之压。然而,这份皇恩浩荡并非永久无期。

    如今,阳曲县早非昔日那般穷途末路,但却始终掩盖其经济复苏的事实。据臣深入了解,阳曲县不仅没有恢复正常的纳税,反而意图逃避应有的职责。

    “臣亲自奔赴断天府实地考察各地税收执行情况时,那些负责巡检各县税收的官员皆坦言,他们从未亲眼目睹阳曲县前来缴纳赋税的队伍,甚至有人对其是否存在都表示前所未闻!”

    赵长首一字一板,目光炯炯如炬,“据此,臣可斩钉截铁地说,阳曲县确实长期存在着逃避课税责任的现象!”

    靖江帝的身影在空气中缓缓翻转,那双深邃的眼眸犹如穿越历史长河的星子,瞬时凝聚在林小风身上。

    林小风立在那里,面庞沉静如砥砺千年的磐石,面对煌煌皇威,他的举止从容不迫,一手轻轻抬起,如同托起整个阳曲县的民生疾苦,声音洪亮如钟,响彻大殿:“陛下明察秋毫!阳曲县外表繁华似锦,实则县库空空如也,宛如被岁月剥蚀的古井,捞之无物。”

    “历年征收的金银财宝,大多如流水般滋润了民间土壤,尤其在教育上更是不惜重金,我力图让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能执笔识字,通读诗书,沐浴在皇上您的浩荡恩泽之下。”

    林小风的话语铿锵有力,字字句句都熔铸着他坚定的决心与毅然的担当。

    阳曲县的治理之道,秉承的是藏富于民的理念,每一笔财政收入,都毫不保留地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因此府库的空虚并非无迹可寻,而是逻辑必然的结果。

    林小风心中暗自嗤笑,阳曲县的账簿清晰如镜,岂是那些久居庙堂、历经沧桑的老臣所能轻易揣摩透彻的?

    靖江帝闻此言,眉眼之间悄然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这微妙的变化并未逃过林小风锐利的眼神。

    他见机行事,顺势补充道:“然而,或有部分税赋因臣之疏漏未能全额收取,导致县库现今捉襟见肘。待臣重新梳理整顿之后,必定及时补足缺额。”

    林小风语调诚挚谦卑,却又巧妙地预留了足够的斡旋空间,深知在朝廷的繁复规矩中,唯有如此才能进退自如。“臣之过错,甘愿接受陛下的责罚!”

    他心底暗笑,深知这一番表态也许会带来些许额外的付出,但他依旧泰然处之,仿佛看淡了这一切,“不过区区金钱罢了,挥霍就挥霍吧,权当是消灾避祸的手段。”

    他内心哂笑,那些老练的同僚们,日后且看他在保健品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如何运筹帷幄,一切自会有公正的评判。

    靖江帝心头的那块巨石仿佛随着一声沉重的喘息卸下了,那紧绷的思绪犹如一根拉至极限的弓弦,在这一瞬松懈下来,他在内心的幽深处呢喃着:“但愿此事能如尘埃般归于宁静,再不起任何波澜。”

    他目光深邃,眉宇间透露出帝王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倦,口中暗自思量:“这个林小风啊,就像一颗永不安分的石子,总是在朕的心湖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甚好!”靖江帝的话语在巍峨的大殿内回荡,他的声音既有雷霆般的威严,又夹杂着一种无法掩饰的无奈,“林小风身为朝廷官员,功绩固然可圈可点,然而在其任内却出现了疏漏税款的重大过失。为此,朕决定罚他一年俸禄,以此警示其他官员,引以为戒。”

    他环视四周,眼神逐一扫过座下群臣,像是在等待他们的回应,又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整个大殿陷入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被无形的压力压缩得几乎凝固,只有金銮宝座上的龙纹雕刻在微弱烛光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众人都深知,林小风在靖江帝心中的地位独特而微妙,若非亲眼目睹,恐怕会让人误以为他是陛下亲生骨肉。此刻,面对这样的情形,又有谁能轻举妄动,去触碰那看不见的雷区?

    林小风独自站立在大殿的一隅,他面色淡然,眼眸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

    嘴角悄然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份从容不迫和胸有成竹的气息弥漫在他周围,犹如一株傲然独立的青松,风雨不动安如山。

    靖江帝的话音甫落,大殿内的气氛愈发显得压抑而肃穆,仿佛每一道目光都凝聚成了实质,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人群中,李秋炎面如止水,平静得仿佛连最细微的情绪波动也未能掀起半点波澜。

    他默然退回自己的座位,看似淡漠的背后,却是深不可测的心海,藏着无数汹涌澎湃却又无法言说的思绪。

    另一边,赵长首则如同一座雕塑般僵硬地矗立在那里,脸色惨白如纸,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与冰冷。

    他不曾预料到,林小风背后的力量竟如此深厚,原本燃烧在心头的复仇烈焰,此刻却似被冰雪无情地覆盖,也许终将在那深邃的宫墙之内,永远熄灭,成为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

    正值此时此刻,李一豪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犹如一块砥砺风雨的磐石,矗立在人群之中。他的眉眼间流淌着一股凛冽而正直的气息,仿佛能洞穿世间的黑暗。他大步跨出队伍,每一步都踏在众人的心头,然后扬声宣告,那声音犹如洪钟,震彻整个朝堂:“微臣有一桩事关重大的奏报!那林小风,实乃一匹潜藏深林的毒蛇,一双魔爪已无情地夺取了无辜者八十一条鲜活的生命!恳请陛下明鉴秋毫,以国法为准绳,对这般滔天罪行施以严惩!”

    林小风的眼神瞬息间如一道疾雷划破长空,直接刺向李一豪,紧接着又飘忽至李秋炎的脸庞。李秋炎面色波澜不惊,双眸深邃无边,没有丝毫惊讶之色,仿佛早已预见了这场风暴的到来。两人之间,一种微妙且隐秘的联系在空气中若隐若现,如同无形的丝线,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朝堂之上,空气骤然变得沉重如铅,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群臣们个个屏息凝神,心弦紧绷,惊骇不已的目光纷纷聚焦在林小风身上,宛如万千箭矢齐射。靠近林小风的几位官员更是不自觉地向后退却半步,面带惶恐,内心深处暗自揣测:这位平日里舌灿莲花、机敏狡猾的林小风,是否真的隐藏着一副嗜血成性的面孔?那个流传已久的“林氏之人屠”之称,今日看来,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靖江帝闻此惊人之语,龙颜顿时剧变,剑眉如刀刻般紧蹙,双目炯炯有神,犹如火炬般炽烈,直直地瞪视着林小风,嗓音沉郁有力地质问:“此言果真属实?”

    尽管靖江帝对事情的真相尚不清楚,但他深深明白,杀人之事非同儿戏,尤其是八十一条生命的消失,这在太平盛世中是极为罕见的惨案,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堪称罕见的残暴行径。

    然而,林小风面色依旧镇定如常,从容应对,仿佛一切皆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坦然回答:“陛下,所言属实,但其中曲折颇多,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就在林小风准备娓娓道来之时,李一豪突然厉声喝止,他的脸色严肃得如同冰冷的铁石,“陛下,请允许微臣详细陈述此案始末,林小风口才出众,恐其借此混淆黑白。此事关联重大,不容有任何差池!”

    靖江帝听罢,微微沉吟,随即展现出君王的威严与果断:“准奏,就让李爱卿将此事的全部详情禀告于寡人!”

    李一豪闭上眼睛,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快速闪过。他清楚,此刻正是决定性的时刻,必须给林小风致命的一击。这个人在朝廷中若是继续待下去,无疑将成为国家的巨大隐患。

    李秋炎,朝廷重臣,此刻也哑口无言。他曾多次与林小风有过争论,但每次都落了下风。这次,他决定不再退让。

    “陛下,臣记得数日前,太子频繁逃离学堂。那时臣就开始对太子的行踪产生了怀疑。”李秋炎缓缓开口,语气坚定。

    “臣发现太子逃课之后,其实是利用林小风的金牌,易容改装潜入宫外。”

    “于是,臣也派人暗中查探林小风的行踪,发现他与太子频繁密会。”

    “后来,太子不再私自出宫。经过臣的深入调查,发现林小风与太子竟在京城的地下牢狱内,私自处决犯人!”

    “那些犯人的死状惨不忍睹!如今城内传言纷纷,百姓人心惶惶,都认为毒手人屠正是林小风!”

    李秋炎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众人哗然。

    林小风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并非因为其他事情担忧,而是害怕自己的名誉被毁于一旦。毕竟,被扣上这样的罪名,就将成为历史上的罪人。

    难道此事真的无法善了吗?

    李一豪的话语,像是被激情点燃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那八十多位无辜受害者的冤屈,像是被倾诉的泪水,滴落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他的手指在空中挥舞,描绘出那些人死前的惨状,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毛骨悚然。

    “诸位同僚,你们可知那些受害者的共同之处?”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仿佛带着无尽的悲凉。众人屏息以待,只听他说,“他们的胸膛,被压出了一个凹坑,那是死后的伤痕,是被残忍地按压出来的。”

    他闭上眼睛,仿佛在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的手紧紧握成拳,身体微微颤抖,“那些仵作报告中提到,不少人的胸骨、肋骨都被压断,这是何等的残忍!死者已矣,可是林小风这个冷血的魔头,竟然对死者做出如此人神共愤之事!”

    李一豪的眼睛中闪过一丝怒火,他的手指指向林小风,“臣曾询问过那些见证此事的侍卫,他们的惊恐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有三个人因为受到过度惊吓而精神失常!此事在城内流传甚广,现在百姓们都不敢夜间出行,生怕被那个恶魔捉去毒杀,然后再被虐尸。”

    他用力捶打自己的胸膛,“这些,臣都可以忍耐!”他的声音突然高昂起来,“可是林小风竟然带着太子一起犯案!国之储君岂能与此等人为伍!这是对太子的玷污!对皇家的侮辱!”

    李一豪的话语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刺向林小风。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林小风眯起眼睛,看向李一豪,心中不禁感叹这个朝堂上的老狐狸演技真是越来越出色了。

    他看到李一豪捶胸顿足的模样,心中有些好笑。这个老家伙学习能力倒是不错,演技也增长得这样快。

    不过他并未忘记自己的目的,他瞪着李一豪,冷冷地说道:“李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我带着太子犯案,可有证据?”

    李一豪显然没想到林小风会如此直接发问,他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胸膛道:“证据自然是有的,只是现在不便透露。等到时机成熟,定会让所有人看清你的真面目!”

    林小风不屑地哼了一声:“空口无凭,李大人还是不要信口雌黄的好。”

    李一豪脸色一沉:“信口雌黄?我李一豪在朝中多年,素来秉公执法。倒是林小风你,行事诡异,恐怕心中有鬼吧?”

    林小风哈哈大笑:“心中有鬼?李大人真会开玩笑。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倒是有些人打着正义的幌子,暗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李一豪面色铁青:“你……”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其他大臣纷纷侧目,心中各自打着算盘。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在原地的李德贤,听了李一豪的话,内心如同被火焰灼烧,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愤怒。

    他的双拳紧握,青筋暴起,仿佛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恨不能立刻跳下场去,给那不知好歹的家伙两拳,以消心头之恨。

    他的双眼,瞪得如铜铃般大,射出凌厉的光芒,仿佛要将李一豪看穿。

    “当着本宫的面,居然敢胡言乱语,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吗?”李德贤的嘴角挤出一丝冷笑,眼神中流露出杀意。

    “原本对你李一豪还有几分敬意,称他一声“李师傅”,但现在,既然你不要脸,那就别怪本宫无情了。”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冰冷,仿佛腊月的寒风,刺骨而冷冽。

    然而,就在他要发作的时候,林小风朝着他做了个手势。

    李德贤深吸一口气,强行平复了一下心情,重新坐了回去。他的脸上,依然带着一丝不屑和愤怒,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犹豫和思考。

    这些词汇:杀人、虐尸、殴打太医、太子参与……不断在靖江帝耳中回荡。

    他的心头也开始逐渐愠怒,理智告诉他这里面可能有很多问题。他看向林小风,沉声道:“林爱卿,你怎么解释?”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满和严肃,仿佛寒冬的北风,凛冽而寒冷。

    林小风沉默片刻,整理一下衣袖,叹了口气道:“陛下,臣确实毒死了八十多个人。”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无奈和痛苦。“但是,臣并非喜好杀人,而是为了研制新药治疗公主的旧疾。”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和执着,仿佛在讲述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起初,臣听从了郭太医的建议,认为公主可能是患有肺疾。臣手上有一种偏方,专门治疗肺疾,为了保证药效和安全性,所以特别用死囚来试药。”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苦涩,“太子与公主之间的感情之深厚,令人感动。臣从小没有姊妹兄弟,但是见了太子的一片急切之心,也是感同身受。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苦涩,仿佛在诉说一段无法回首的往事。

    “虽然这次的药剂失败了,但好在公主的病最终还是被治好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欣慰。

    李一豪冷冷地看着林小风,嘴角挂着一丝讥讽的笑意,“林小风,你不会是真的疯了吧?公主的药都失败了,你还想怎么救她?”

    林小风看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李一豪并不相信他,甚至可能觉得他是个疯子。但他还是坚定地回答道:“李大人,你此言何意?”

    靖江帝的眉头微微一皱,声音中透着一丝不悦。他并不喜欢这种质疑的语气,尤其在提及他的女儿时。他冷冷地盯着李一豪,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

    李一豪被靖江帝的目光看得一惊,他没想到靖江帝会突然出声。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仍然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好,公主的病治好了,这是大功一件。但是,虐尸又怎么解释?难道你还会死而复生之术?”

    林小风看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跟这个时代的古人解释什么是急救和胸外按压是徒劳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只相信他们所理解的世界。

    他还是耐心地解释道:“李大人,那并不是虐尸,那叫胸外按压。对于一些突发急病的人,采用这种方法或许有救回来的希望。”

    “胡说!肋骨、胸骨都按压碎裂,这也叫救人?”李一豪厉声喝道。他对林小风的解释嗤之以鼻,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林小风翻了个白眼,心知跟这个顽固的家伙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他淡淡地回答道:“你懂还是我懂?治好公主的是我,还是你?”

    李一豪一时语塞,他确实不懂这些奇奇怪怪的治疗方法。他瞪着林小风,眼神中充满了敌意。

    林小风无视了那人的言语,他的目光坚定不移,直视着靖江帝,开口说道:“陛下,这八十一人,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请容我一一为陛下讲述他们的故事。”

    “这位白小军,来自京城的繁华之地,年纪轻轻,二十七岁。然而,在城西北的一处角落,他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他虐杀了王家一家五口,甚至连三岁的小女儿都不放过,残忍至极!”

    林小风的语气略显沉重,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痛惜。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愤怒。

    “还有最后的三人,他们是一伙的。他们是外地的流浪者,无家可归,作案无数。他们甚至宣称,食用婴儿可以长生不老。在顺城乡,他们截杀了两位孕妇,剖开肚腹,烹煮婴儿,只为了满足他们扭曲的欲望!”

    林小风的言辞犀利,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刺人心。他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众臣无不为之动容。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惊愕、愤怒、痛心的表情。有的臣子握紧拳头,有的臣子低头不语,有的臣子瞪大眼睛,仿佛要将林小风的话语刻进心里。

    讲完这八十一人的恶行,林小风的双眼中仿佛燃烧着一团怒火。他环视四周,缓缓说道:“这些恶人,我原本打算用他们来试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我见到他们定会一一斩下他们的首级!”

    “能让他们活到秋后,已经是朕的宽恕了。我无话可说,任何责罚,我一并承担!”

    群臣听着林小风的话语,心中不禁升起了一股敬佩之情。这八十一人的罪行,令人发指!若是以毒药毒杀,简直是太便宜他们了!

    林小风的举动,无疑是大义凛然之举。他不仅揭示了这些恶人的罪行,更是用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召了众人。众臣纷纷表示支持林小风的决定,他们认为这是对正义的维护,对邪恶的打击。在这个朝堂上,一股清流涌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白小军等人的罪行引发了众臣的愤怒和谴责。他们纷纷发言,痛斥这些恶人的残忍行径。靖江帝也深感震惊和愤怒,他看着林小风,眼中流露出赞赏和信任。

    “林爱卿,你为朕除去了心腹大患,朕感激不尽。”靖江帝说道,“这些恶人作恶多端,若不是你的精心策划和行动,朕的江山社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你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林小风闻言谦虚地回答道:“陛下过誉了。臣只是为了维护正义、保佑江山社稷而尽力而为。”

    在人来人往的市集里,白永元如同一条不动声色的暗流,静静观察着林小风。他外表轻浮,口若悬河,给人一种浮夸子弟的错觉。然而,透过表面,白永元却觉察到了他深藏不露的坚韧与胆识。他的眼光独特,心思细腻,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看似玩世不恭的男子。

    靖江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眼神如鹰一般盯着李一豪,等待他的回应。他的声音如同冰冷的铁石,回荡在大殿之中:“这些人确实触犯了国法,但国有国法,岂能因个人之私而行。不过,念在你曾救治公主有功,功过相抵。”

    李一豪心中一颤,他万万没想到,林小风竟能如此轻易地逃过一劫!一股怒火在他胸中熊熊燃起。

    然而,靖江帝已经做出了决定。李一豪焦急地想要辩解:“陛下,还有郭太医被殴打一事……”

    靖江帝的怒火瞬间点燃:“够了!庸医害人性命,别说林爱卿,朕都想亲手制裁他!”

    李一豪脱口而出:“郭太医虽医术不精,但林小风殴打下官,朝纲何在!”周围的人纷纷摇头,认为他失去了理智,全然不顾靖江帝的态度。

    这时,太子李德贤走下台阶,面容严肃。他缓缓走到李一豪身边,沉声道:“李师傅,你还要问什么吗?不必再问旁人,本宫会一五一十告诉你。”

    李一豪怒道:“太子慎言!林小风乃朝廷命官,你怎么能直呼其名?”

    太子冷笑一声:“好!那本宫就尊称他为林师傅。”

    “·······”

    靖江帝的目光如同猎豹锁定猎物般紧紧跟随在李德贤身上,那深邃的眼眸中泛起一阵涟漪,涌动着一抹微妙的惊奇。

    太子的异常举动犹如平地一声雷,让人猝不及防——他竟破天荒地挺身而出,为林小风辩解,这在宫廷之中无疑是一场罕见的风暴。

    李德贤与靖江帝的目光在大殿高阔的空间里交织碰撞,仿佛两柄锐利的剑,在无声的对决中寻找对方的破绽。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似乎能听见剑尖相触时那微不可闻的金属颤音。

    太子面色凝重,低沉有力的声音在肃穆的大殿内回响:“父皇,李师傅之言或许有所偏颇,然而林师傅对我课业的督责与教诲,从来未曾有过丝毫松懈之意。”

    语毕,太子李德贤毅然决然地开始了现场背诵,宛如洪钟大吕,掷地有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他的话语如流水潺潺,又似长江奔腾,一气呵成,流淌在每一块青石砖缝之间,萦绕在每一根朱红柱子之上。

    随着李德贤口中流淌出的一篇又一篇经典篇章,整个大殿陷入了静谧而又震撼的氛围。

    那醇厚的嗓音在空旷的殿堂中悠扬回荡,持续了二十多篇之久才略作停歇。

    满座群臣皆被深深吸引,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惊讶与赞叹,内心深处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翻滚着难以平息的惊叹。

    李德贤背诵完毕,目光骄傲且得意地扫过林小风,那一眼仿佛包含了千言万语,像是在告诉林小风:“本宫所欠你的三十篇文章,今日已全部兑现承诺,意下如何?”

    林小风见状,微微扯开嘴角,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心中不禁暗自喝彩:“好样的,真够意思!”

    此刻,靖江帝正静静地聆听着李德贤的背诵,原本紧绷的脸色逐渐松弛下来,唇角悄然绽放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这位威严的帝王并未轻易放过太子,他紧接着问道:“只是这般囫囵吞枣地背诵,并非真正的学以致用。朕要问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此句该如何解读?”

    面对靖江帝的追问,李德贤眼神坚定,面无惧色,从容不迫地回答:“此句乃是揭示君子与小人在道德品质上的根本差异。小人喜好拉帮结派,彼此勾结,往往难以做到与众人和睦相处;相反,君子胸怀广大,善于包容并团结他人,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勾心斗角。”

    其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对君子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靖江帝的眼神,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瞬间点亮了深邃的瞳孔。那炯炯有神的目光,犹如一把磨砺过的剑,直指李德贤。他抛出的问题,每个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利刃,等待着李德贤的回应。

    李德贤面容沉静如水,波澜不惊。他挺直腰板,宛如一座积淀了千年智慧的山岳,沉稳而庄重。他逐一解答靖江帝的问题,每个答案都像金石撞击大地一般,震耳欲聋,直击人心。

    当所有的疑云被一一解开,靖江帝的呼吸似乎都带着欢快的旋律。他的话语中流淌出难以掩饰的喜悦:“这般洞见与才识,莫非全然是林小风先生的手笔,亲自教诲于你不成?”

    李德贤神情坚毅,微微低头,郑重其事地点头回应:“确是如此!这满腹经纶,每一分每一毫,都是承蒙林师傅无私传授!”

    靖江帝的目光转向林小风,那眼神中蕴含的情感复杂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