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有一座如意殿 » 第十二章 酸梅汤解渴 王八汤解馋

第十二章 酸梅汤解渴 王八汤解馋

    桃花镇,桃花塾,有位先生,姓孟,小镇百姓都称孟先生。

    孟先生温文尔雅,为人谦和,常常走路带风,头上戴着一个青色玉簪,有两行楷体小字,倒是看不清楚,隐隐约约,似写着:

    “常相厮守,不离不弃。”

    “孔孟之道,性善至哉。”

    孟先生有几怪。

    其一怪。上街买菜,也从不还价,倒是买菜的王婶儿不好意思多收钱,毕竟自家娃娃还在学堂上学咧。

    其二怪。孟先生,还有个女儿,没跟他姓“孟”,倒是姓“常”。

    其三怪。所收学生,有教无类,白衣平民教之,宅门弟子教之,一视同仁。

    孟先生,衣食住行常年就在学堂中渡过,不见他家妻子出门,倒是他女儿,常常去街上洗衣接水。

    镇上的王婆,常常心里有计较,偶然撞见孟先生,就急急寻去,边朝他走,嘴上碎碎念:

    “孟先生,这大热天的,您喝梅汤儿不?”

    孟先生急急赶路,一个不留意,差点撞上王婆,嘴里急急开口:

    “王婆,什么梅汤,拿来尝尝!”

    “孟先生,我这梅汤咧,必须再我店铺喝咧!”

    孟先生正有些口渴,就说道:

    “行吧!快快引路,我喝了梅汤,还得去买菜给我女儿烧菜咧!”

    孟先生来到铺中,王婆就引他去了二楼。

    孟先生正奇怪,喝个梅汤还去二楼雅间?

    他就跟在王婆身后,王婆推开一个包厢门,就急急退了下去。

    孟先生也就推门而进,不料,他正看到一个美娇娘正坐在梳妆打扮,对镜贴花黄。

    美娇娘,猛地回头,先是一脸震惊,又是一脸羞涩,脸蓦地就红了,轻咬嘴唇:

    “相公,咋不说一声就来了,娘子还没描眉施粉咧。”

    孟先生就看到一美人,朱唇紧贴,樱桃小嘴,香汗滑落,粉脸透出嫩红,似能掐出水儿,往下一看,就是酥胸半露,随波荡漾,杨柳细腰,蜂臀紧贴座椅,严丝合缝,

    孟先生蓦地脸一下通红,急急告罪:

    “唐突,唐突!恕罪,恕罪!”

    急急出了包厢,下了二楼。

    看到王婆踮脚瞅着包厢,嘴里嘀咕:

    “这也太快了些罢!”

    孟先生红着脸,指着王婆,急急说道:

    “你个婆婆,也太胡闹,说好了梅汤,却带我来见一女子。”

    王婆嘴里告罪:

    “哎呦,我说孟先生,我说‘梅汤’是‘媒婆汤’,带你相个媳妇儿咧!”

    孟先生指着王婆,半天说不出来话。

    孟先生急急就出了店铺,二楼窗户蓦地打开,传来美娇娘调戏:

    “孟先生,奴家刚刚脱了亵衣,你咋就下楼咧!”

    美人说完,急急从窗中丢下一个粉色衣帕,带着桂花香气,飘飘然,落在孟先生脚下。

    孟先生,指着二楼女子,嘴里喊道:

    “休得胡说!”

    他捏了个诀,蓦地现出一团白色雾气,就将粉色衣帕又吹回了二楼,白雾一转,遮着孟先生眉目,他就低着头,急急回了学堂。

    后面,镇上就传出孟先生一些话。

    “孟先生,虽一表人才,就是太快了些。”

    “找男人咧,不能找这样咧,中看不中用,晚上用的也不舒服。”

    一阵笑声在镇上传开,那是的小镇虽然有些打闹,但是邻里街坊都是和和气气,就是有个争论,孟先生也会从中调解。

    孟先生,常常对人讲: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又或往往等他开口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还未等他说道:

    “男有分,女有归。”

    吵架两人就散了去,嘴里说道:

    “呸,咱吵架咋还比孟先生还快咧!”

    孟先生也就急急离去,嘴里喃喃自语:

    “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然后,下次又开始新的调解说合。

    孟先生时常摇摇头,笑着自语说道:

    “这是调解说和,都是纵横家的事儿。”

    “他们修‘和气’。‘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要是我那京都好友纵横家柳散之来了,不修到个修仙第二关:筑基境,才回去。”

    此后,孟先生就很少出来上街买菜,后来就是他女儿出来买菜做饭。

    王婆看到常湘姒,虽未完全张开,已经是美人胚子,又急急寻上,想让常湘姒喝她梅汤。

    常湘姒又是羞的不行,不过因为有街上同龄的打铁匠金虎,学堂里的马英才几人上街找王婆讨要“霉汤”,邹如意时不时就朝王婆店铺丢些东西。

    故此,常湘姒倒是被保护的挺好。

    桃树塾,共五间房,正对大门的堂屋,是平时教学生上课的地方,大门木柱上写着对联一副:

    上联:孔圣悲悯,习相远。

    下联:孟君浩然,性善近。

    屋中一副画卷,画的是孔圣抚胡,满脸微笑,神色欣慰,隐隐有一丝落寞,坐在山丘,旁有数弟子或高歌,或抚琴,或求教,或切磋。

    画卷右下角写着:

    孔圣游学图。

    甲子仲秋作。

    诗一首:

    孔圣千秋传仁义,孟君浩然气长存。

    今我修得性善果,他年重返京都宴!

    落笔是:寻卿大醉泼墨,随笔。

    孟先生缓缓推开屋门,音先传了过来。

    “住手罢!”

    “湘姒,快过来。”

    孟先生朝着湘姒挥了挥手,看到邹如意昏昏睡去,微微摇头,喃喃自语:

    “我所修儒家道—性善大道,三十年矣。”

    “修仙十二关,如今堪堪第一关:练气九层大圆满。”

    “而悟道十二楼,第一楼‘求道’,始终不得法门。”

    “悟道第一楼不登楼,修仙十二关,何日能闯过?”

    修仙十二关,第一关:练气。练气分九层,九层大圆满,就可以闯关修仙第二关:筑基。

    但是,每一关卡大圆满,必须和悟道十二楼对应,修仙第一关对应悟道第一楼:求道。

    孟先生早已经练气大圆满,可是迟迟悟道第一楼,入门不得。

    悟道第一楼:求道。所求一生之道。是何大道?

    看来,孟先生所求大道,自己还未坚定,故此,他始终不得突破。

    孟先生嘴里缓缓自语:

    “孟圣所言,人性本善,真的对吗?”

    “前有困我妻,今有辱我女者。”

    “人性本善”

    “如何能渡王跋这类恶人?”

    “唉!”

    说完,嘴里念咒:

    “儒家有五气:仁义礼智信。”

    “今我修‘仁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曰仁!”

    “克己复礼,曰仁!”

    “仁以为己任。儒家:孟寻卿。天地仁气,听我敇令,哆!”

    蓦地,似乎天地见有股看不见的气,凝聚在孟寻卿的指尖,孟寻卿手指微微一挥,朝着邹如意过去。

    邹如意昏昏沉沉,似乎他陷入一个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左撞右撞,似乎在一个黑盒子中,就是出不去。

    邹如意蓦然眼中红光一闪,遍布全身,邹如意忽觉全身燥热,一股邪气蓦地生出,心中升起一股想要将世间一切生灵都摧毁的欲望,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解恨!

    蓦地,一道白光出现,缓缓渡到邹如意体内,邹如意身上红光才慢慢地隐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邹如意“咳咳咳”,一阵咳嗽,缓缓醒了过来。

    常湘姒急急就朝着孟寻卿跑出,眼角带泪,梨花带雨。

    孟寻卿一脸心疼,急急抱住了常湘姒,嘴里缓缓开口:

    “快了,快了,我马上寻到突破契机,咱们就返回京都去。”

    邹如意环顾四周,渐渐回过神来,方想起来常湘姒还被王跋刁难,双手倒撑,一下子翻起身了。

    他急急往后扭头,不见常湘姒身影,更是着急,急匆匆就朝王跋走去,想要讨个说法。

    常湘姒蓦然低低叫了一声:

    “邹如意!”

    邹如意循着声音,向旁边一瞥。他才发现孟先生怀中躲着常湘姒,才缓缓回过神来,蓦地感到一阵头昏。

    他急急寻着木柱,一手扶着柱子,弓着腰身,头微微低下来,微微喘气,心中默念道:

    “之前在学堂偶尔听马家的马英才说,人间练气士和锻体士的事儿。”

    “想来,眼前的‘王八’就是施的练气士法术罢。”

    邹如意手攥了攥拳,缓缓又松了下去,微微叹息。

    “这该死的世道咧!”

    “如何翻身?”

    “所爱之人求不得,所恨之人伤不得!”

    王跋见到邹如意起身,觉得十分诧异,三角眼一转,嘴中“桀桀”笑道:

    “孟先生,原来还是个练气士咧!”

    “应该修的是‘儒家道’罢!”

    “呵呵,他日,我爹盗家中人和我一同拜访您,向您求求道!”

    王跋说完,嘴角斜斜一笑,眼神猥琐,瞥了一眼常湘姒梨花带雨的模样,嘴里“嘿嘿嘿”的阴笑。

    王跋踏出学堂大门之际,微微瞥了一眼邹如意,微微摇头,并无言语,只是看向邹如意的眼神,毫无生机,视他似死人模样!

    他踏出学堂,又恢复到往日嚣张模样。

    他顺手就拿起路边摊卖水果的,吃了一口,急急吐了出来,就朝着卖水果的摊主扔了过去,嘴里大骂:

    “呵呵,看来还是我王家对你们这些小贩太过仁慈了,还敢拿酸枣害我。”

    王跋说着话,就朝着路边摊一脚踹了过去,不料正好踩到一个西瓜皮,摔了一跤。

    “呵呵,好,很好!”

    王跋双手捂着屁股,一颠一颠,急急朝着王宅走去,嘴里不断咒骂。

    街上小贩,无一人敢言语,都急急低下头。

    过了许久,小贩出来收拾路边摊,眼角垂泪。

    邹如意隔着学堂大门看到王跋如此作为,眼中怒火中烧,已经有些压不住!

    眼中红光隐隐冒出,又蓦地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