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朝会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朝会

    “诸位卿家,咱听闻现如今大明宝钞在民间花用多有不便,甚至有的地方一锭钞换不来钱三百,可有此事?”

    就在大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朱元璋忽然提出来这样的一个问题。

    虽然朝堂之上本就安静的很,可是在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朝堂之上更是仿佛万籁俱静,尤其是几个距离朱元璋最近的大臣,听着自己的心扑腾扑腾的跳着,非常的紧张。

    若是在自己的公堂听到这个一个消息,他们勉勉强强还能保持镇定,好好的商量商量如何回答这个难题。

    可是在朝堂之上,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他们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办法做到,更何况是窃窃私语的商量如何应答。

    不说朱元璋在盯着他们,就连司礼监那几个被他们成为没毛的小子的年轻太监,也是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等着挑毛病。

    “哦?你们都没有听说这件事情吗?”朱元璋见久久没有人回答,便轻声问了一句。

    “詹卿家,你是吏部尚书,又是左都御史,长着都察院,难道没有听闻此事吗?”

    詹徽心中万马奔腾。

    狗一样的蒋瓛啊,你丫就一天都不能消停吗?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件事情是蒋瓛在朱元璋面前多嘴说出来,可是詹徽直接了当的就认定了是蒋瓛。

    心里问候过了蒋瓛的祖祖辈辈之后,詹徽才叩首行礼,朗声说道:“启禀陛下,臣久居京师,虽每日于部堂中忙碌,每岁有朝廷的俸禄养家,甚少使用宝钞。”

    你大爷啊,詹徽你不要脸啊!

    朝廷的俸禄养家,这种鬼话也亏你说得出口啊。

    你的圣贤书都读进狗肚子里了啊!

    旁人不知道,就你书房里的那一幅王羲之的真迹,你那点俸禄能买的起?

    再说了,你个狗东西在苏湖有数千亩良田,你真当自己能瞒过天下人不成。

    在詹徽身后的隔了几个人的位置,将将匆忙赶回京师的凌汉,脸上的表情有些狰狞。

    恐怕,若不是他想起来这是在大朝会上,都要忍不住当即和詹徽对峙了。

    当然,詹徽毕竟脑后无眼,并不知道凌汉在身后各种腹诽与他。他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朗声说道:

    “……不过,臣身为朝廷命官,虽不负责钱粮,可也曾在市井之中寻访。臣听说,京畿之地,一锭钞合钱六百有余。未听说陛下所言的一锭钞换钱三百,想来,是臣孤陋寡闻了,臣,有罪!”

    詹徽啊詹徽,你真的是狗都不如的东西啊!

    凌汉的心里已经有些词穷了,不知道究竟该怎么骂詹徽。

    不仅是他,在詹徽说完之后,一旁的郁新脸色都变的不好了。

    什么叫不负责钱粮之事,照他这个说法,自己这个户部侍郎就该为这件事情负责?

    不过,郁新并没有开口反驳,只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在一边站着。

    毕竟,他是户部侍郎,还不是户部尚书,这时候还轮不到他说话。

    而且,他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满打满算,至今也才在朝堂之上了站了四年的时间。

    就算洪武大帝朱元璋再赏识他,命他坐上了户部右侍郎的位子,又加了嘉议大夫的阶,这时候也轮不到他。

    果然,待詹徽说完之后,朱元璋只是沉吟了片刻,便说道:“秦卿家,你说说看。”

    秦逵虽然开口的几句和詹徽相差无几,可是转瞬之间,便说道:“臣在工部,平日与工匠们接触颇多。然工部一应花用,多为户部拨付的钱粮。一般来说,工部收到的都是禄米,宝钞之类,花费不多……”

    总而言之,朝堂之上被朱元璋点到名字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

    不管他们说的内容多么的花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没听说,不知道,臣鞠躬尽瘁,一直忙于公事,对坊间之事,多有不解。

    而且,宝钞之流,花用最多的乃是天下的商贾,制作最多的乃是陛下的宝钞司。

    因而,这种事情陛下不应该问他们。

    问到后来,朱元璋索性也不问了,直接说道:“既然诸位卿家都没有听说,想来这件事情是谣传了。

    不过,咱既然听说了,那也不可直接当其没有。说不得,总要查访一番才是。

    不知道,诸位卿家有谁愿意前往?”

    说话都不愿意,再去查这件事情,更加没有人愿意了。

    鬼知道,查出来之后会有什么下场。

    朱元璋扫视一圈,当他的目光落在袁泰的身上的时候,袁泰的手忽然动了一下。

    “启奏陛下!”

    一头白发的袁泰拱手出列,刚要跪下,朱元璋便说道:“卿家免礼,有什么话就说吧。”

    “谢陛下!臣愿往天下查访!”

    詹徽的脸色微变,这个混账的袁泰,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右都御史不好好的做右都御史的事情,跑来掺和宝钞的事情,你丫真是嫌自己命长啊!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皱眉说道:“袁卿家,此番需查访京畿、湖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路途遥远,卿家的身体……”

    袁泰啪的一声跪倒在地:“臣虽不才,幸遇明君,已受皇恩多年。臣自洪武四年入朝为官,至今已二十余年……”

    嗯?这话怎么像是要致使的套路?

    果然,袁泰接着就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臣恐自己时日无多,因而想要在致仕之前再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再为陛下、为大明的天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如此,那就辛苦袁卿家走一遭了……”朱元璋轻轻颔首,依旧看不出喜怒。

    大朝会之后,一众官员规规矩矩的行礼,等到朱元璋离开,他们才在宦官的带领之下,缓缓的走出宫门。

    只不过,往日还能保持镇定的诸位大臣只是将将走出宫门,便忍不住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起刚刚朝会上发生的事情。

    “郁侍郎,郁侍郎请留步。”

    郁新正要回户部做事,就被人给喊住了。

    待他回头看到是袁泰之后,连忙拱手行礼。